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用紅紙書寫桃符始於明朝,亦出現了「春帖」一詞,

春貼[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斗方、楹聯與橫批春貼
店舖售賣的燙金字印刷春條、橫批
春貼也作春聯福貼粵語地區稱揮春台語門聯春仔,是一種在春節時使用的傳統裝飾物,把賀年的吉利字詞用漂亮的書法,寫在上而成,一般是貼在之上,在華人社會、朝鮮半島越南,每逢過年人們都會貼春貼,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其中寫成對聯的又叫春聯,但有些地區「春聯」也是各種春貼的統稱[1] ,而有些地區又把條狀、不成對的春貼稱為春條朝鮮則有立春榜입춘방)、立春書입춘서)、立春貼입춘첩)等名稱,簡稱春榜春貼春帖等。
傳統春貼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但現在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貼。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每幅春聯都有橫批


各地的春貼[編輯]

中國[編輯]

春貼源於中國,其起源可以分為三方面:宜春帖、桃符、延祥詩。
宜春帖,是春貼的起源之一,又名「春書」,在南北朝時已經出現,是人們祈求招祥納福的物品,是於立春日用色紙剪成「宜春」二字,張貼在門柱上,也有一些是寫成單句的其他吉祥話,貼於門楣上。南朝梁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載,當時立春兩地人們除了用彩色的布剪成燕子的形狀戴在頭上外,還要寫「宜春」二個字貼在家中[2],即宜春帖,又稱春帖。唐朝孫思邈的《千金玉令》也有提到人們於立春時張貼宜春帖[3] 。由於立春與春節接近,而宜春帖的形式又與現在的春條、橫批相似,一些學者認為現在的春條、橫批是直接源自宜春帖,只是名稱不同。
年畫與褪色的春聯
桃符是春貼的另一個起源。桃符是民間於春節時用桃木板畫上神荼鬱櫑驅避鬼怪的物品,古代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桃樹下有主管萬的神荼和鬱櫑。遇作祟的鬼就會把它捆起來餵老虎[4]。後來人們在桃符上寫上一些吉祥語句。在唐朝時,楹聯開始出現。《敦煌遺書》就記載了一些楹聯,帶有吉祥寓意,部份學者,認為這是最早的楹聯,如敦煌研究院研究員譚蟬雪於《文史知識1991年4月號一篇題為《我國最早的楹聯》的文章裡提出這種說法,但直至現在仍未有實質證據證明這些對仗的句子是楹聯或春聯[5] 。到了五代的時候,蜀主孟昶親自在桃符上題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一聯,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聯。
延祥詩也是春貼來源之一,又稱春帖子春帖子詞帖子詞,是古代朝廷在立春時要翰林文士寫帖子詞進獻。延祥詩內容以描寫景物、歌頌昇平或寓意規諫為主,文字工麗,多為五言、七言絕句周輝的《清波雜誌》就提及歐陽修、蘇軾的春帖子以規諫為主,司馬光則作出楷式[6] 。這些詩詞會張貼於宮門以及宮苑各殿堂樓閣上,宋朝時很盛行[7]。一些成對的聯句到後來也就變成春聯的一種了[8]
現代倒貼福字斗方
後來的春貼就是民間桃符、宜春帖與宮廷帖子詞互相影響的產物,趨吉的宜春帖與避凶的桃符混合為一物,帖子詞簡化成了桃符的兩句話,桃符簡化成了帖子詞的紙張書寫粘貼,於是在宋代紙春聯的載體就產生了,並成為一種風俗。王安石詩中就寫過:「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歲時雜記》載,當時人們把吉祥語句刻在桃木板上[9]南宋夢梁錄》記載當時出現一種「迎春牌兒」,又說除夕要「貼春牌」[10],這可能是製的桃符。有些人認為春牌就是福字春貼[11]
喪家的青色春貼
用紅紙書寫桃符始於明朝,亦出現了「春帖」一詞,貼春聯的習俗也在明朝開始盛行,據明朝陳雲瞻的《簪雲樓雜話》記載,春聯是因為明太祖朱元璋提倡而普及的[12],此外還有另外一些春貼的傳說是關於朱元璋的,傳說朱元璋在明初一個除夕在當時的首都金陵(今南京)微服出行,發現其中一戶人家沒貼春聯,問到戶主,得知他們因為沒人會寫字又無人代寫春聯,於是朱元璋就根據戶主當屠戶職業寫下「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福字倒貼來由的其中一個說法也跟朱元璋有關,朱元璋有一次用「福」字作為記號殺人,他的皇后馬氏知道後就下令全城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福」字,其中一戶不識字的人家卻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朱元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也知道那家人把福字貼倒了,就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看事情不好就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是知道他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表示「福到」的意思,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從此人們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了[11]
新式的絨布捲軸式春貼
到清朝時,貼春貼的習俗已經很普及。當時的《燕京歲時記》就描述當時北京城自臘月起就有很多文人墨客寫春聯潤筆,春聯的顏色在當時有等級區分,民間的春聯用朱箋或紅紙,內廷或宗室則用緣以紅邊、藍邊的白紙。[13] 此外還有其他的禁忌和限制,如未服滿三年喪期的不能用紅紙,死者為男性用青色,死者為女性用黃色,內容也改成哀傷之詞[14],也有男用藍色、女用黃色[15]。有些地區是不論男女皆用藍色[16]。亦有些地區的習俗是喪家第一年用白色,第二年用黑色,第三年用藍色[17]梁章矩編寫了春聯專著《檻聯叢話》,顯示在當時已成為一種文學藝術形式。
春貼的內容除了有意義的吉祥語句外,一些文盲也會用紅紙寫上「十」字作為春貼之用。據1940年代陝西《宜川縣誌》載,人們會寫吉祥語句,不識字的鄉民則寫「十」字[18]
近年市面上也有一些機印的春貼出售,除了傳統的紅紙外,也有金色或其他顏色的。亦有些不用紙張,而用其他物料如塑膠製造,可使用多次。亦有一些以紙板製式的立體春貼,部份還有一些卡通圖案,受年輕人歡迎。而傳統式的手寫書法春貼仍然受人喜愛。近年受西方文化影響,也出現一些從左至右的橫批。

朝鮮[編輯]

朝鮮傳統民居的立春榜
貼春貼的習俗也見於朝鮮半島,稱為立春榜立春書立春帖立春祝等,濟州島입춘굿立春굿,其中「굿」為固有詞祭祀之意)。是立春貼的吉祥文句,貼在大門或大天井,表達新年的祝福。雖然朝鮮半島日常生活已普遍使用諺文多年,但立春榜仍然用漢字書寫。
與中國的春貼相同,朝鮮立春帖的其中一個源由是延祥詩。金邁淳洌陽歲時記》(열양세시기)載,朝鮮王朝‎時期,承政院승정원)的正三品以下官員侍從每人在立春幾天前要給國王呈五言絕句一首[19],然後再擇好句貼於宮內柱子上,就是立春帖[20]。初期只有兩班貴族府邸和宮廷才會貼立春帖,後來才流傳到民間。因此朝鮮有句俗語「店舖門前的立春帖」,引申為「格格不入」的意思[21]
至於成對的春聯(춘련),朝鮮王朝末年實學家柳得恭所著《京都雜誌》記載,在首都漢陽地區(今首爾),人們有在立春這一天貼對聯的習俗,如「父母千年壽,子孫萬代榮」、「國有風雲慶,家無桂玉愁」、「災從春雪消,福逐夏雲興」、「掃地黃金出,開門萬福來」、「天上三陽近,人間五福來」、「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等[22],多貼於楹柱、門柱上。又有成對的對句대구)如「壽如山,富如海」、「歲大通,壽無疆」、「去千災,來百福」、「立春大吉,建陽多慶」、「國泰民安,家給人足」等,貼於門上或樑上,常會直貼或對稱斜貼呈尖角形。對句與春聯的差異在於對句不一定合乎平仄,並且一般為三至五字,較常見的五至七字春聯短。
貼於柱上的短句立春帖
此外,也有單句張貼的短句단구[23],如「春到門前增富貴」、「春光先到古人家」、「一家和氣滿門楯」、「人情富貴如將得」、「玉洞桃花萬樹春」等[24]。也有一些是三至四字的單句如「雨順風調」、「開門萬福」,一些常用對句的立春帖亦可以單句張貼。還有單字的斗方如「龍」、「虎」等。

越南[編輯]

越南街頭寫漢字春聯的人
越南人也有春節時貼春貼的習俗,傳統的春貼是用墨把漢字儒字)寫在紅紙上的,形式與中國的春貼相若,有門聯、門心、斗方、春條等。另有一種字畫形式的春貼,以單字如「忍」[25]、「達」、「心」為主,並且有落款,有寫在紅紙上的,也有寫在白紙上的。越南國語字普及後,有些春貼會用毛筆以漢字書法的筆法,用國語字寫成,甚至有些是寫上固有詞如「Chúc mừng năm mới」(表示「新年快樂」的越南語固有詞)但仍然有不少越南人喜愛漢字寫的春貼。在歲晚期間,常有一些會寫漢字書法的人在街頭擺攤檔寫春貼,由於現在越南不少年輕人都不懂寫漢字,在街頭賣手寫漢字春貼的大多是老人家
除了傳統手寫春貼外,近年市面上也有一些機印春貼出售,在大城市如胡志明市可以看到許多售賣印刷春貼的店舖。有印上漢字的,也有印上國語字的。亦有些其他物料製造、可多次使用的新式春貼。

常見種類及樣式[編輯]

越南的字畫式春貼
春貼可以分為以下種類[26]
  • 斗方:也叫「斗斤」,用正方形紙斜放豎立,尖角向四邊放,書寫字樣。可寫單字如「春」、「」、「滿」等,其中「福」字常會倒貼,山西陝西一帶又有倒貼「有」字斗方的習俗。寫二字的則是直寫,如「大吉」、「常滿」。也有四字的如「花開富貴」。多貼在內門、米缸或花盆上。古代還有一個60多筆的「一」字,表示對新一年萬象更新的期盼[27]
    • 合字斗方:有些是把幾個字的語句寫成合字斗方春貼,在宋朝已經出現,字形配合字義有吉祥的寓意。例如「黃金萬兩」採取縱向組合中的筆畫搭借,猶如財富積累;「日進斗金」和「招財進寶」的「斗」字十字格和「進」字之底的運用,形似載,財源滾滾[27]
「招財進寶」的合書
  • 門心:貼於大門兩扉的叫做「門心」,等於古代的「神荼」與「鬱壘」。
  • 春條:是單條書寫的吉語,如「恭賀新禧」、「抬頭見喜」、「龍馬精神」、「吉慶有餘」等,多貼於房門、牆壁上,呈長條狀。
  • 框對:貼於大門左右柱或壁上的叫做「框對」,分為上聯和下聯,即一般俗稱的「春聯」,格律規則與一般對聯相同,張貼時上聯在右,下聯在左。
  • 橫批:也作「橫披」,橫貼於門楣的橫木或上的叫做「橫批」,如「鴻禧」、「出入平安」。
  • 字畫:常見於越南,寫大字於紅紙或黃紙、白紙上,常見的有「忍」、「達」、「心」、「福」、「壽」、「吉祥」等。
以上屬於較為常見的傳統類型,現代的春貼也有其他形式的。

樣式[編輯]

以金漆和紅紙寫春貼
春貼最初出現時是寫在白紙上,這種風俗傳到朝鮮半島並保留下來,至今朝鮮族(包括韓國北朝鮮)的春貼仍然於白紙上,並仍然使用漢字寫春貼。中國明朝起用紅色的紙寫春貼,後來以紅紙寫春貼的習俗也傳到越南,但近年大中華地區也流行以金色紙作春貼。越南傳統上也用漢字寫春貼,國語字出現後,有些人也改用國語字寫或印製春貼。
在歲末至春節期間,街頭常有路邊攤出售即席揮毫的春貼。一些人認為家中貼上運氣好的人寫的春貼會令一家行好運。
近幾十年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越南又出現機印春貼,常會於文具店出售,有紅底黑字的,也有紅底燙金字的,亦有其他顏色、字形的。也有一些專門生產、售賣春貼的公司。
不少大企業也有印上公司名字及商標的春貼,派送給客戶。若果顧客喜歡在家中貼此類春貼,可以收到廣告宣傳效果,香港一些區議員立法會議員台灣一些立法委員,或一些地方政府,也會印製春貼派發給民眾來提高知名度和達到宣傳目的。由於,此類揮春的廣告宣傳效果強,所以有極多企業通過不同的途徑,派送給客戶,例如銀行分行、隨報紙附送、鐵路出口等。也有一些公司專門承接企業或個人訂製印有公司名或人名的宣傳性質春貼。

常見的春貼語句[編輯]

朝鮮年畫與常見的立春榜:「立春大吉」、「建陽多慶」
春貼的語句以吉祥意義的字詞為主,寄寓了人們希冀美好生活情感,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往往息息相關,透射出對生活的期盼。由於事事順心、生活平安家庭和睦、國家繁榮健康長壽、富貴豐足等是從古到今不少人的願望,因此「心想事成」、「從心所欲」、「百無禁忌」、「萬事勝意」、「如意吉祥」、「事事亨通」、「福壽無疆」、「四季平安」、「平安大吉」、「長命富貴」、「一團和氣」、「家給人足」、「年年有餘」、「豐衣足食」、「財源廣進」、「招財進寶」、「國泰民安」、「福壽康寧」、「身壯力健」、「龍馬精神」、「福」、「壽」等都是歷久不衰的語句。也有一些春貼是寄寓了人們對自身的志向以及道德修養方面的目標,如「忍」、「達」等。
有些春貼純粹是表現出新年喜慶和對人的祝福,如「迎春接福」、「恭賀新禧」、「恭喜發財」、「立春大吉」、「大吉大利」、「週年旺相」、「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大吉」、「春」、「喜」、「炮竹一聲除舊,桃符萬象更新」、「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等。
傳統的房屋還會規定不同形狀的春貼要貼於不同的位置,如中國、越南春貼的對聯貼於楹柱、門柱,橫批貼於門楣,朝鮮立春帖的對句貼於門楣或門扉呈尖頂形等。但現代建築設計不同,也就沒有硬性規定如何張貼春貼了,所以現在也常有人在屋內的牆壁上貼對聯、橫批、對句等。
此外,在不同的位置也有專門配合該位置的春貼字句,如「花開富貴」貼於年花花盆花瓶上,「大吉」斗方貼於年桔盆上,「常滿」、「滿」斗方貼於米缸上面,「出入平安」、「開門見喜」、「開門萬福」貼於門口,「滿院春光」、「滿院生輝」貼於院子等,如果把字句貼到不適當的位置往往會鬧出笑話。清朝人李光庭的《鄉言解頤》就記載了一個不識字的人把「人口平安」貼在豬圈口,把「肥豬滿圈」貼在臥室[28]
香港大澳洪聖廟內的「魚蝦大信」橫批
不同身份職業喜好的人也會貼上不同的春貼。如做生意的人會貼上「生意興隆」、「大展鴻圖」,投資者會貼「一本萬利」,開售賣貨品或從事銷售貿易工作的人會貼上「貨如輪轉」、「客似雲來」,農民會貼「五穀豐收」、「風調雨順」,漁民會貼「魚蝦大信」、「一帆風順」,畜牧業者會貼「六畜興旺」,受薪者會貼「步步高陞」,學生會貼「學業進步」,家有小孩的會貼「快高長大」,駕駛者會貼「路路亨通」,賭徒會貼「橫財就手」等。
春貼語句會隨時代地域而有所差異,也反映人們的生活。從前糧食較少,人們以吃飽飯為願望,就常常會在米缸上貼上「滿」或「常滿」的斗方,以祈經常有吃。現代的港澳地區,由於流行賽馬賽狗六合彩賭博活動,因此常看到「狗馬亨通」、「六合常中」之類的春條。近年城市又流行減肥瘦身,因此「減肥成功」也是常見的春條。另外,隨著基督教的傳入和普及,一些教會教徒也會書寫或印刷一些內容與基督教教義相關的福音春條、春聯,如「主恩常在」、「榮神益人」、「主賜平安」、「福杯滿溢」[29]、「天賜十條誡,門迎八福春」、「送舊歲除舊事,迎新年作新人」、「救恩長存念天主,春光早到耀世人」、「哲人寒冬報佳訊,瑞氣暖春思福音」等[30],派發給教友作祝福、勉勵,也會藉派發福音春貼給非教徒來傳教,或作為籌款義賣用途,也會於基督教書室出售。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指腹为婚


指腹为婚

就是关系很好的两家人都怀孕了,当父亲的就承诺生下的孩子如果是一男一女长大就结婚。如果是同一性别的就结拜兄弟或是姐妹。表明两家的关系铁,非同一般。
编辑摘要
编辑信息模块
名称:指腹为婚 拼音:指腹为婚 ( zhǐ fù wéi hūn )
出处:出 处 《魏书·王宝兴传》:“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 释义:解 释 双方家长将腹中胎儿结为婚姻
用法:褒义 谓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示 例 刘心武《钟鼓楼》:“冯婉珠并不知道荀磊和杏儿‘~’的事。”



指腹为婚 - 概述
指腹为婚 ( zhǐ fù wéi hūn )

解 释 双方家长将腹中胎儿结为婚姻

出 处 《魏书·王宝兴传》:“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

用 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家长包揽婚姻

示 例 刘心武《钟鼓楼》:“冯婉珠并不知道荀磊和杏儿‘~’的事。”

近义词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英 文 parental betrothal <the two (the boy and the girl) had been engaged to each other before they were born>
指腹为婚 - 详述
旧时婚姻风俗。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即双方家长,于孩子尚未出身之时,即约定为婚姻。又有怕男女长成后,互不相认,或一方不守信诺,将衣襟裁为两幅,各执一幅为凭证者,称“指腹裁襟”或“指腹割衿”。统治者时或禁止,但无实际效用。

《魏书.王宝兴传》:“尚书卢遐妻,崔浩女也。初,宝兴母与遐妻俱孕,浩谓曰:‘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元史.刑法志二》:“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者,禁之。”元关汉卿《绯衣梦》第一折:“俺两家指腹成亲,后来我家生了个女儿,唤做国香,今年十七岁;他家得了个小厮,唤做庆安,他如今穷了也。”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衢州傅翁》:“汝在孕时,与某氏指腹为婚,今其女长成,当为汝娶之。”

無事不登三寶殿


無事不登三寶殿



  無事不登三寶殿是由佛教寺廟中有禮拜、供養等法事方入佛殿,無事不得隨便在此走動吵嚷。後引申爲有事而來。“三寶殿”即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個主要活動場所。有着現代意義的詞匯。
編輯本段成語釋義

  拼音:wú shì bù dēnɡ sān bǎo diàn

  英文:would not go to sb.' splac eexcept on  business, for help,etc.;never go to temple for no reason

  釋義:比喻沒事不上門。

  解詞:三寶殿:泛指佛殿。

  成語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茶船記·金山題詩〉》:“無事不登三寶殿,等閑休學塔中行。”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複句式;作謂語、分句;比喻沒事不上門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例子: 巴金《豬與雞》:“他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來了總沒有好事情。”
編輯本段“三寶殿”

  “三寶殿”也是通常說的中國三大殿,爲北京故宮“太和殿”、山東曲阜孔廟中的“大成殿”和泰山岱廟里的“天貺殿”。太和殿,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比天貺殿晚了411年。大成殿建成無考,有史記載是宋天禧五年(1021年)大修時,移今址。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下詔更名爲“大成殿”,比天貺殿晚12年。   

       “三寶殿”源自佛教。“三寶”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佛”是佛教信徒“大眾登場藏(chǎn)事的地方,如”大雄寶殿“;”法“是佛家珍藏經典之所,如”藏經樓“;”僧“是指僧侶”燕息“(睡覺)的禪房,也稱僧寮。
編輯本段出處


                藏經閣
  1、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小媳婦無事不登三寶殿,奉本縣正宅衙内分付,敬來說咱宅上有一位奶奶要嫁人,講說親事。“

  2、古代印度的各教派出家人,一般都在人蹟罕至的樹林里面修行,原始佛教的比丘們也不例外。因此,最早的佛教僧園,叫做“阿蘭若”,又譯作“阿練若”、“阿蘭若迦”等,意譯爲“叢林”、“寂靜處”、“空閑處”、“遠離處”、“無諍處”、“空家”等,指遠離村落的樹林中寂靜的空地。《大智度論》里面說:“僧聚處得名叢林。”有了“竹林精舍”和“隻園精舍”以後,一部分僧人開始遷入屋舍,佛教僧園才有了“伽藍”之稱,意思是“僧眾所居住的園林”,梵漢並擧可以譯作“僧園”或“僧院”,就是後來漢地人所說的佛教寺院。   

       供養佛像的佛殿,是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築。由於佛、法、僧“三寶”是構成佛教的三個要素,所以“三寶殿”成爲佛殿的代稱。

  印度佛教的寺院,以佛塔爲中心,圍繞佛塔建造佛殿和僧房。漢地早期佛寺的平面布局,仿照印度佛教的樣式,結合漢地沿中軸線布置主要建築的傳統,佛塔與佛殿並重,在佛塔後面建造佛殿。隋唐時代,繼承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布局形式,設置中軸線,以佛殿爲佛寺的主體建築,形成了院落式的格局,佛塔常建造在佛寺旁邊,另成“塔院”。

  在漢地佛教信徒的心目中,“三寶殿”是一個十分神聖的地方,不能隨意出出入入。成語“無事不登三寶殿”就是在這個意義上產生的,用來比喻沒有事情不會上門。

編輯本段典故

  俗語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比喻沒有事不會登門造訪,隻要登門,必是有事相求。佛教指佛、法、僧爲三寶。以佛講法,僧保守之,此三者有互相聯繫的神聖關係。通俗些說,佛指大知大覺之人;法即是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和宣颺教義之人。三寶所在之殿當然就是三寶殿了,即佛教信徒登場做法事的地點“大雄寶殿”;佛家珍藏經書、經典之所“藏經樓”;還有僧人“燕息(即和尚等出家人睡覺之意)”的“寧靜禪房”。這三處地方,是清靜高潔的佛教重地,不可隨意亂闖,這是中國這個具有濃重佛教傳統國家的習俗。

  照禮教說,發生了什麼事才應去三寶殿呢?初一、十五拜佛頌經當然要去;新年、節日祈福祭天必定要去;戰爭、災荒、婚喪、生日、病痛……常要求神拜佛肯定要去;法事、儀式、招魂必要拜佛上香、請僧人出廟,也必然要去;軀體康複、考試中擧、生兒育女因許願還願也要去寶殿……可見,無事的話,誰會去”三寶殿“騷擾呢?

  「三寶」是佛教名詞,指佛教徒尊敬供養佛寶、法寶、僧寶等三寶,又作三尊。

  [佛]指覺悟人生的真相,進而教導他人的佛教教主,或泛指一切諸佛;「法」爲根據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說的教法、真理;「僧」,指修學教法的僧團,三者都是令眾生得度的重要因緣,缺一不可。因此,佛法僧稱爲三寶。 三寶的「寶」是譬喻,用來彰顯佛、法、僧的勝德。擁有金銀、珍珠、瑪瑙等世間的珍「寶」,能使我們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仰仗佛、法、僧等出世間的珍寶,則能使我們脱離生死輪回,解脱精神上的苦楚。

  「三寶殿」泛指一般的佛殿,人們對於三寶的尊敬與敬仰,使佛殿成爲十分神聖的地方,除了祈禱、禮拜等有關的信仰活動,一般人不能隨便進入嬉戲,所以產生「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成語,用來比喻沒有事情不會上門。

  「無事不登三寶殿」這句成語,反應一般人上佛殿總是有求而來。但與其臨時抱佛腳,爲何不在平時就皈投依靠三寶,請求救護,藉由信仰力量而得解脱眾苦呢?三寶如同眾生的指南針,可以引導吾人在茫茫的人海中航向平安的避風港。皈依三寶、常念三寶的功德,可以讓我們仰仗三寶功德的加被,藉此寶筏,出生死流,勇度苦海,回歸真實的自我,回到自己真正的本來之家;有了三寶做爲依靠,生命就有了安全的依怙。不但讓我們在現世找到安身立命之處,更讓未來有家可歸!


韓湘子


韩湘子
开放分类: 中国上古人物 中国上古神话人物 中国神话 人物 传说人物

韩湘子——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韩愈的侄孙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
编辑摘要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韩湘子 性别:男
国籍:中国 职业:神话人物


韩湘子 - 概述

韩湘子
韩湘子——道教八仙之一。唐朝韩愈的侄孙子。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在二十岁时去洛下探亲的时候,倾慕山川之趣而一去不返,二十多年音讯全无。在唐元和年间,忽然回到长安,衣衫破旧,行为怪异,韩愈让他入学校和学生们读书,但韩湘子和学员讨论时一言不发,只跟下人赌博,喝醉了就睡在马房中睡三天五日,或露宿街头,韩愈担心不已,问他「人各有所长,就算小贩也有一技之长,你如此胡闹,将来能做什么呢?」韩湘子说:「我也有一门技巧。只是你不知道。」韩愈问:「那你能做什么?」当时正当初冬季节,令牡丹开花数色,又尝令聚盆覆土,顷刻开花。韩湘子后传说跟吕洞宾学道。位列仙班。
普遍的说法,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有说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牡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韩湘子 - 韩湘子得道
  据元朝人所著《韩湘子引渡升仙会》、《韩退之雪拥蓝关记》中记录了韩湘子得道成仙的故事:韩湘子原是苍梧之野、宾龙峰西经皇老洞中,东华公、西城公(道教中的神仙)座前的白鹤,因经常听仙人们讲道而深有感悟,只因它是鸟类,不得登上仙班。后来,吕洞宾教其先转化为人类,脱去羽毛。韩湘子于是投胎于河南孟县韩家,出生后取名韩湘。他自幼丧父母,是叔祖父韩愈将其培养成长,希望他能攻读儒学。吕洞宾化名为“官无上”,前来传道、点化韩湘,使韩湘子很快成仙。后来,韩湘子几次点化韩愈,而韩愈始终不悟。韩愈的《徐州赠族侄》多少道出了与韩湘子的关系。   
击门者谁子?  
 问言乃吾宗。  
 自云有奇术,  
 探妙知天工。
韩湘子 - 《成龙历险记》中的韩湘子

  西木(Hsi Mu):天空恶魔,降伏他的神明是韩湘子,不死神明信物是笛子,恶魔之门在一个足球场女厕的门牌上。(参见第22集送尾巴回家 DEMON IN DI-SKIES
韩湘子 - 民间年画艺术中的韩湘子

  

武强年画《韩湘子》
   武强年画《韩湘子》






韩湘子 - 韩愈的“疏从子侄”
  根据《酉阳杂俎》所记载,韩愈有一位从江淮来的子侄,被韩愈叫到书院里读书。不过他不但不肯好好的读书,反而去欺负同学。之后韩愈安排他去僧院读书,又被僧院的住持投诉他狂率。韩愈骂他一事无成,他却反说自己有本事使牡丹变色,并把这本身在韩愈面前表演,得到韩愈的称赞。为此事他还写了另一首诗《徐州赠族侄》诗,内容是:“击门者谁子?闻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有天工。”北宋仁宗年间刘斧《青琐高议》记载,韩湘性好道术,自言“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不过此事发生在韩愈出蓝关之后,辞官回到江淮的事。但这件事后来亦被人错误的算入韩湘的身上。
韩湘子 - 韩湘子——尸解仙
  韩湘子据说其肉身并未有升仙。在他成仙之时,“看仙桃红熟,上树摘取,忽然树枝断了,因此摔落地上而死,身死而尸解。”因此,他实际上是尸解仙。
韩湘子 - 传说故事
韩湘子修仙——葫芦岛的传说!
有两个鸟,它俩是一以地,站在海边石头上修仙。它俩都修行出人体来了,男的是韩湘子,女的是林英。它俩变成人体就结婚呗。到新婚那天晚上,入了洞房,韩湘子总是看书,也不睡觉。他媳妇反衣服也脱了,一天也挺乏的,倒下就睡着了,被子也不盖。韩湘子看书,夜都深了,他一手拿书,一只手就扯个被单给他媳妇盖上了,盖完了他又看书。这样过了一夜,韩湘子就跑了,一跑就跑到终南山,上山修仙去了。

韩湘子
他跑了,林英挺想他呀,就上后花园排香去了。这林英也是修行人,手一指南天门,南天门就开,也挺厉害的。她一排香,她丈夫就知道了。韩湘子也想媳妇了,他说:“手指南天门自开,一排香烟喷满怀,有心要回韩家去,又怕不让再出来。”他一想:有了,我变个云游道士,左边胳膊掉下一为,悠了悠了我就上韩家大门口去化缘。把他媳妇念叨得心忙手乱的,她打发丫鬟小秋白:“去看看去。”秋白问老道:“你或化砖来或化瓦,或化石头修观台,或化柴米做斋饭?”老道对丫鬟说了。秋白回来告诉林英:“这老道不化砖不化瓦,不化石头修观台,不化柴米做斋饭,化和大嫂见一面。”林英一听就出来了,问这老道是哪儿的。他说:“我是终南山的老道。”
林英说:“你是终南山的老道,你可知终南山的老虎洞口朝哪开?”
“老虎洞口朝南开。”
“终南山有二九一十八棵仙桃树你知道吗?”
“终南山有二九一十八棵桃树我也知道,是九棵正来九棵歪。”
林英说:“你是终南山的道士,我打听个人你知道不?”
道士说:“打听谁呀?”
“我打听终南山的韩湘子。”
“你要打听韩湘子我知道,我们在一起吃过饭,在一块搅马勺。”
“你要知道韩湘子,回去你给我捎个信儿,我给你几顿斋饭不费难。”
“你要想终南山的韩湘子,你就坐我怀里来。”
“老道你不是东西!”吩咐丫鬟小秋白:“你给我打!”小丫鬟一打,老道一变,驾丹去走了。林英一看是她丈夫,气得直跺脚,招呼:“丈夫你快回业,我也跟你上天台!”
“你肉眼凡胎怎能上天台,铁树开花再度你来。”
韩湘子修仙还得让皇上封一下。他到皇上那儿化银钱。皇上说:“给吧,你要多少哇?”韩湘子拿个小筐,“我就要这一小筐,把它装满为止。”皇上一看这小筐,也就装几块金子,就让人给他装。可咋装也装不满。把皇上的金山银山都装进去了,才到半筐。皇上一看说:”哎呀,这好像神仙来了。“韩湘子说:“谢主隆恩!”“哗啦。”把金子银子都倒出来了,一个金山,一个银山。“金山银山全不要,就要万岁金口玉言。”这韩湘子就成仙子了。
吹萧会龙女

韩湘子
韩湘子在八仙中是个风流俊俏的书生,他手中的神篇名为紫金萧,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据说,韩湘子这支神萧还是东海龙王的七公主送他的哩!
有一年,韩湘子漫游名山大川,到东海之滨,听说东海有龙女,善于音律,精于歌舞,很想会她一会。因此,他天天到海边去吹萧。这一日,三月初三,正是东海龙女出海春游的日子。夜里,龙女听见海边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长萧声,听得惊呆了。
韩湘子的萧声扰乱了龙女的心,那声声妙曲把它的魂勾去了似的,便身不由己地向海边走来,化作一条银鳗来会吹萧郎。
韩湘子一曲吹罢,大湖退去十里远。
这时,他发觉滩头上有一条误了潮的搁浅银鳗,正泪光莹莹地抬头望着他。
看她的神情似乎还陶醉在乐曲声中,韩湘子又好气又好笑说:
“鳗儿呵鳗儿,难道你也懂得其中的奥妙?你若是个知音,请把我的情意传到水晶龙宫去吧!”
鳗儿听了,连连点头。
韩湘子十分惊异,出于好奇心,他又吹起了玉屏萧。想不到,银鳗深通人性,居然在明媚的月光下婆婆起舞,跳起神奇的舞蹈。舞姿之优美,神态之奇异,世上罕见。连闯荡江湖游遍名山的韩湘子也愣住了。
那银鳗在月光下不停地闪腰,盘舞,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紧,突然银光一闪,鳗儿不见了,只见月影中站立着一个天仙般的龙女,柳叶眉,杏花脸,玉笋手,细柳腰,金纱披身,莲花镶裙。舒腰好似嫦娥舞,起步赛过燕掠水,把个韩湘子也弄糊涂了。
龙女边舞边唱:
寂寞龙宫呵闻萧声。
使君一曲呵凤求凰,妾应伴舞呵到天明。
歌舞声中,月儿渐渐西坠,潮水慢慢回涨、天快亮了。忽然,一个浪头扑来,鳗儿、龙女都不见了。这样情景,一连发生了三个晚上。
这一天,韩湘子又来到海边吹萧。不知什么缘故,吹了大半天,龙女就是不出海来。难道玉屏萧失灵了?气得他把心爱的玉篇摔断,龙女还是没有土来。
韩湘子正沮丧地往回走,忽闻背后有人喊他。回头一看,却是个陌生的老渔婆。老渔婆朝韩湘子道个万福说:
“相公,公主感谢你的美意,特地差我出来传话。实不相瞒,前几夜在月下歌舞的乃是东海龙王的七公主。因事情??露,被龙王关在深宫,不能前来相会。今天她叫我奉献南海普陀神竹一枝,以供相公制仙萧之用。望相公制成仙萧,谱写神曲,以拯救龙女脱离苦海!”
说罢,老渔婆递上神竹一枝,便化成一阵清风不见了。
韩湘子将神竹制成紫金萧,从此断绝了在尘世??混的念头,进了深山古洞,日夜吹萧谱曲,果然练出了超凡绝俗的本领。
后来,八仙过海,韩湘子神萧收蛇妖,妙曲镇鳌鱼,大显仙家神通;而东海龙女呢?却为了偷送一枝神竹,被观音大士罚为侍女,永远不得脱身。
傅说,东海渔民至今还常常听到海上有深沈的萧声,那是韩湘子想念龙女,心中烦躁,在天上吹萧呢![1]
韩湘子 - 《韩湘子全传》
明代小说:《韩湘子全传》(又名《韩湘子十二度韩昌黎全传》、《韩昌黎全传》、《韩湘子得道》、《韩湘子》)

《韩湘子全传》
版本:明天启三(1623)年九如堂刻本,八卷三十回。
作者:题钱塘雉衡山人编次,雉衡山人,即杨尔曾。
内容:叙述韩湘子成仙并度化韩愈飞升的故事。

第一回     雉衡山鹤儿毓秀 湘江岸香獐受谴
第二回     脱轮回鹤童转世 谈星相钟吕埋名
第三回     虎榜上韩愈题名 洞房中湘子合卺
第四回     洒金桥钟吕现形 睡虎山韩湘学道
第五回     砍芙蓉暗讽芦英 候城门众讥湘子
第六回     弃家缘湘子修行 化美女初试湘子
第七回     虎蛇拦路试韩湘 妖魔遁形避真火
第八回     菩萨显灵升上界 韩湘凝定守丹炉
第九回     韩湘子名登紫府 两牧童眼识神仙
第十回     自夸诩龟鹭罹灾 唱道情韩湘动众
第十一回     湘子假形传信息 石狮点化变成金
第十二回     退之祈雪上南坛 龙王躬身听号令
第十三回     驾祥云宪宗顶礼 论全真湘子吟诗
第十四回     闯华筵湘子谈天 养元阳退之不悟
第十五回     显神通地上鼾眠 假道童筵前畅饮
第十六回     入阴司查勘生死 召仙女庆祝生辰
第十七回     韩湘子神通显化 林芦英恩爱牵缠
第十八回     唐宪宗敬迎佛骨 韩退之直谏受贬
第十九回     贬潮阳退之赴任 渡爱河湘子撑船
第二十回     美女庄渔樵点化 雪山里牧子醒迷
第二十一回     问吉凶庙中求卜 解饥渴茅屋栖身
第二十二回     坐茅庵退之自叹 驱鳄鱼天将施功
第二十三回     苦修行退之觉悟 甘守节林氏坚贞
第二十四回     归故里韩湘显化 射莺哥窦氏执迷
第二十五回     吕纯阳崔家托梦 张二妈韩府求亲
第二十六回     崔尚书假公报怨 两渔翁并坐垂纶
第二十七回     卓韦庵主仆重逢 养牛儿文公悟道
第二十八回     墨尿山樵夫指路 麻姑庵婆媳修行
第二十九回     人熊驮韩清过岭 仙子传窦氏玄机
第三十回     香獐幸脱离水厄 韩林齐证圣超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