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廣播


廣播

廣播廣播
廣播是指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的新聞傳播工具。通過無線電波傳送節目的稱無線廣播,通過導線傳送節目的稱有線廣播。廣播誕生於20世紀20年代。廣播的優勢是對象廣泛,傳播迅速,功能多樣,感染力強;短處是一瞬即逝,順序收聽,不能選擇,語言不通則收聽困難。
編輯摘要

目錄

隱藏 ]
1 歷史
2 原理
3 分類
  1. 3.1 根據傳播手段分
  2. 3.2 根據傳播媒介分
4 特點
5 播控技術
  1. 5.1 調製方式
  2. 5.2 廣播波段
  3. 5.3 音響
  4. 5.4 射頻干擾
6 節目錄製
  1. 6.1 播音室
  2. 6.2 混響室
7 播出形式
  1. 7.1 傳統廣播
  2. 7.2 網絡廣播
8 發展趨勢
9 收聽方式

廣播- 歷史

(圖)廣播電視塔廣播電視塔
1895年,意大利馬可尼和俄國波波夫同時發明無線電波
1899年3月28日,馬可尼成功地發了第一封電報(英國至法國)。
1906年12月25日,范斯頓的馬薩諸塞實驗電台首次廣播,從廣播工程技術標准上看,廣播從此誕生,它最早是娛樂工具。
1920年8月31日,美國底特律8M實驗台廣播了密執安州長初步獲勝的新聞,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廣播新聞
1920年10月27日,美國匹茲堡KDKA電台正式成立,具有合法經營權的第一家電台。它的播音標誌著廣播事業的正式誕生。[1]
1922年11月14日,倫敦ZLO廣播站正式開始在英國廣播每日節目,該站在1927年改為英國廣播有限公司,即BBC。
1923年1月24日,美在華第一個電台正式開播,呼號為ECO,是中國第一家廣播電台。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開播,呼號XNCR,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廣播電台。1949年3月25日,新華廣播電台遷到北平,同年12月5日,改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2]

廣播- 原理

廣播的原理廣播的原理
廣播(broadcasting)是多點投遞的最普遍的形式,它向每一個目的站投遞一個分組的拷貝。它可以通過多個單次分組的投遞完成,也可以通過單獨的連接傳遞分組的拷貝,直到每個接收方均收到一個拷貝為止。 
人耳可聽見的聲音叫聲波,聲波的頻率範圍在20HZ — 20000HZ 。聲波在空氣中傳播時衰減很大,傳輸的距離很近。無線電波的頻率遠遠高於人耳可聽見的頻率範圍,傳播的介質是電磁場
人們為了使聲音傳的更遠,就讓聲波信號借助無線電波信號的搭載。在專業術語中把搭載聲波的叫載波。
廣播節目的發送是在廣播電台進行。廣播節目的聲波,經過電聲器件轉換成聲頻電信號,並由聲頻放大器放大,振盪器產生高頻等幅振盪信號;調製器使高頻等幅振盪信號被聲頻信號所調製;已調製的高頻振盪信號經放大後送入發射天線,轉換成無線電波輻射出去。   
廣播廣播
無線電廣播的接收是由收音機實現的。收音機的接收天線收到空中的電波;調諧電路選中所需頻率的信號;檢波器將高頻信號還原成聲頻信號(即解調) ;解調後得到的聲頻信號再經過放大獲得足夠的推動功率;最後經過電聲轉換還原出廣播內容。   
綜上所述,可以把無線電通信(廣播也屬於無線電通信範疇)的發送和接收概括為互為相反的三個方面的轉換過程,即:傳送信息一低頻信號、低頻信號一高頻信號、高頻信號一電磁波。[3]

廣播- 分類

根據傳播手段分

廣播塔廣播塔
1、無線廣播
通過無線電波傳送節目的,稱無線廣播
2、有線廣播
通過導線傳送節目的,稱有線廣播

根據傳播媒介分

1、聲音廣播
傳送聲音的,稱為聲音廣播,簡稱廣播;
2、電視廣播
傳送聲音、圖像的,稱為電視廣播,簡稱電視
是一種網絡流媒體,它通過在Internet站點上建立廣播服務器,運行特定軟件再把節目傳播出去,人們通過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安裝和運行廣播接收軟件連接這些站點,然後就可方便地收聽廣播節目,還可閱讀廣播信息。 

廣播- 特點

1、廣播是唯一僅靠聽覺就能獲得新聞信息的媒體
2、廣播是各種費用最經濟的媒體;
3、廣播的傳播速度快捷而有效; 
4、現代信息技術給廣播提供了全新的發展視野。
信息時代三大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衛星技術傳媒的運用,使廣播媒體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也使廣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廣為傳播”。[4]

廣播- 播控技術

調製方式

廣播電台廣播電台
1、調幅廣播
調製方式為調幅的廣播。習慣上指長、中、短波的聲音廣播。
(1)、短波廣播
主要利用天波電離層反射,傳播距離遠,且因天波不受地形影響,可以越過高山等障礙,可以對邊遠地區或山區廣播。其缺點是受電離層活動的影響較大,收聽穩定性差。
(2)、中波廣播
同時利用地波和天波傳送,在地面接收範圍內收聽穩定性能好。其缺點是發射機和發射天線的體積較大。
調製方式為調頻的廣播。目前都使用超短波波段。調頻廣播的優點是音質好,抗干擾能力強,因此立體聲廣播、電視伴音和節目傳送通常採用調頻制。
採用立體聲技術進行的廣播。雙聲道立體聲廣播是通過一個或兩個不同頻率的廣播頻道播送對應於聽眾使用具有雙聲道重放系統的立體聲收音機接收,以辨別出聲源的相對位置而產生立體聲感。用普通收音機也可以接收到同一節目的內容,但沒有立體聲感。為了滿足與單聲道兼容的需要,大多采用了導頻制的調頻立體聲廣播。它只使用一個調頻廣播頻道,用調製的基本聲音頻帶送“左加右”信號,副載波調幅頻帶和導頻送“左減右”信號。目前已出現了四聲道立體聲廣播。

廣播波段

為了避免各種業務電台頻率之間的相互干擾,中國和世界各國都將無線電頻譜劃分為若干頻段,其中可用於廣播業務的頻段統稱為廣播波段。在廣播波段中,有一部分供廣播業務專用,有一部分則供廣播與其他業務共用。
按中國現行規定,廣播波段可分為長波(150~285千赫)、中波(525~1605千赫)、短波(2.3~26.1兆赫)、米波(48.5~223兆赫)、分米波( 470~796兆赫)等。

音響

廣播廣播系統控制台
1、噪聲
無規則噪聲。由於元器件中載流子騷動而產生的連續頻譜的波動噪聲。在播控系統中,無規則噪聲基本取決於前置放大器中第一級半導體管電子管及其線路。微音噪聲。播控設備中電子管或其他元器件受到機械振動而引起的噪聲。亦稱顫動噪聲。半導體管的播控設備出現微音噪音的可能性比電子管要小得多。 
2、頻率響應
亦稱頻率特性,是播控系統和播控設備的重要指標。在上述系統和設備中,當各頻率的輸入電壓或聲壓保持不變時,其輸出端電壓或聲壓與頻率的關係稱為頻率響應。播控設備的頻率響應以1千赫電平為參考點,在給定上、下限頻率範圍內以電平正、負偏離量來表示(單位分貝)。 
3、交流哼聲
在電子設備的輸出中出現電源頻率(50赫)或其整數倍頻率的噪聲稱為交流哼聲。在電子管的播控設備噪聲中,交流哼聲佔相當大的比例。而半導體管播控設備的交流哼聲則較小。
4、串音
由於電磁感應、靜電耦合或漏電等原因,使一個音頻電路的信息串擾到另一個音頻電路中去,這種現象叫串音。串音也是音頻信號傳遞中較為嚴重的干擾,因此對多聲道錄音來說,應規定各聲道間的串音衰減指標。 

射頻干擾

如果播控中心與廣播發射台或電視發射台的距離較近,而播控系統的屏蔽性能又不太好,則高頻與超高頻信號便可能串入音頻系統。串入後的射頻信號,在某個非線性環節得到解調,形成各種不規則的噪聲干擾。為了克服射頻干擾,應在播控設備中的適當部位安裝濾除射頻的裝置、加強弱電平環節的屏蔽以及採用對比平衡電路等。  

廣播- 節目錄製

播音室

波音波音
在聲學上經過處理的、供播出和錄製廣播節目用的專用房間。播音室要求有較好的隔音條件,要有必要的防振設施,以防止固體傳聲。室內的天花板及牆壁應按照要求的混響時間及擴散聲場的指標設置多種不同的吸音材料和擴散體。
根據不同的用途,播音室的面積可分為15~80平方米不等。語言播音室的面積一般在30平方米以下,混響時間為0.4~0.5秒。文藝播音室面積較大,按演員的人數和節目的性質設計不同的面積和不同的混響時間。在利用多聲道錄音後期加工工藝的演播室中,為了增加每個聲道間的分隔能力 ​​和保留後期加工的餘地,則要求設置強吸聲、強擴散的設施。其混響時間均控制在0.5~1秒,與演員人數和節目性質等無關。

混響室

具有較長混響時間和擴散聲場的錄音專用房間。在錄音或錄音複製過程中,為了改善音響效果,需要利用混響室在聲音中人為地增加混響或製造迴聲。混響時間要求為3~5秒或者更長。混響室聲擴散性要好,並做適當隔聲、隔振處理。室內可設活動吸聲結構,以改變混響時間。

廣播- 播出形式

傳統廣播

網絡廣播系統網絡廣播系統
1、直播
用於重大活動的即時報導、需要及時傳播的新聞報導或者便於邊播出邊與受眾溝通;
2、錄播
先將節目錄製,然後播出,這種形式較多。
3、轉播
將異地的廣播信號通過衛星或者其他傳輸設備進行轉接然後播出。

網絡廣播

1、直播(Live)
主要應用於重大活動的即時報導。它就是電台電視台實際播出節目的網上傳輸形式,其優點是時效性強,生動實際,而且用戶可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
2、點播(On-demand Audio/Video)
點播是將節目根據內容做成一個個片段,你可根據標題或分​​類選擇所喜愛的片段來收聽收看。這種播放形式具有節約資源的優點,而且選擇性和針對性也更強。 

廣播- 發展趨勢


21世紀是網絡的世紀。在20世紀的最後幾年,互聯網一經登陸中國,便以強勢媒體的姿態出現,發展勢頭迅猛,社會影響廣泛。1998年5月,聯合國新聞委員會正式提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互聯網成為第四媒體,從此,互聯網有了與廣播、電視和報紙三大傳統媒體相平等的大眾傳媒地位。到2000年,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媒體紛紛“觸網”,以至於這一年被人們稱為新聞媒體的“上網年”。   
信息時代三大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衛星技術在傳媒的運用,使廣播媒體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也使廣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廣為傳播”。   
廣播要想擺脫目前弱勢媒體的不利處境,求得大的發展,小打小鬧、局部調整、就節目談節目、就廣播說廣播顯然是不行的;而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衛星技術為廣播進行脫胎換骨般的變革提供了充分的技術保障。如今,廣播在採訪、編輯、傳輸、製作、播出、收聽、貯存等方面進行全面革新,時機已經成熟,條件已經具備,而且,一些走在廣播改革前沿的電台,已經做出了成功的示範。  
數字音頻廣播音質純淨如同激光唱盤,使廣播的娛樂功能更加完美;而且數字音頻廣播抗干擾性很強,在移動中收聽也沒有雜音,符合人們在移動中收聽的新需求。在廣播的採訪、編輯、製作和播出等方面,數字化的工具和設備不斷出現。2000年3月世廣衛星“亞洲之星”發射成功,亞洲之星一個波束的覆蓋面積是14000萬公里,可以覆蓋中國全部的國土。在世廣衛星服務範圍內的人,只用一個小小的接收器,就能夠從衛星上直接收聽廣播。廣播的“廣為傳播”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 
網絡技術為廣播開創新的傳輸方式—— 網絡廣播,搭建了堅實的平台。廣播與網絡的融合已成為一種趨勢。 
走上互聯網的廣播擴大了傳播範圍,還彌補了廣播與生俱來的缺陷:線性傳播、稍縱即逝、無法保存、不能檢索、看不到文字。網絡廣播融會了互聯網與音頻廣播的優點,使廣播節目能保存、有文字、可點播,隨意檢索與下載,並大大增加了信息量。隨著廣播技術的發展,網絡廣播將真正突出個性化服務的特色,為特定受眾提供特定服務,實現和聽眾的交互性、互動性播出。

廣播- 收聽方式

收音機收音機
1、終端接收:通過收音機、手機等終端設備接收信號來收聽廣播,不過只能收聽到有限的幾個頻道。
2、在線收聽廣播:很多電台都提供了互聯網收聽服務,很多網站都收集了這些電台的收聽地址,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收聽節目。[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