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鳥蟲書


鳥蟲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上的鳥書;下方—劍上文字的一部分: "越王自作"。湖北省博物館
鳥蟲書(或稱鳥蟲文鳥蟲篆鳥蟲體,又名蟲書鳥書鳥篆魚書),是中國春秋中期至戰國時代盛行於中國南方的一種文字。它的特點是其字型類似的形狀,故有此命名。屬於篆書的一類。有人把它比擬成阿拉伯語中的「庫法體」。
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提到鳥蟲書說,「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是篆刻常用的字體之一。現今代表鳥蟲體書法家為101歲趙慕鶴碩士。

起源與發展

鳥蟲書起源於甲骨文,在春秋時期發展成為各種不同的類型。最早的鳥蟲書出現在春秋中葉,在春秋晚期流行開來,於戰國時達到鼎盛。鳥蟲書較常見於當時的南方各國,如等。在戰國時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鳥蟲書。
鳥蟲書是春秋戰國時期流行於南方地區的一種裝飾性銘文字體,其特點是將字體的一些筆畫寫成鳥的形象,秦代定書體有八種,其中之一是蟲書,即鳥蟲書,這是因為古代將鳥類稱為羽蟲之故。在許慎的《說文解字・敘》中講到古代書體:「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分析:「書『幡』謂書旗幟,書『信』謂書符節。」但從實物遺存中可知,鳥蟲書並不僅僅是寫在旗幟、符節上的,符節上寫的也不一定都是鳥蟲書。如(吳)大王光戈王子於戈、(越)王者旨於戈上的銘文,都是典型的鳥蟲書。(王子午鼎銘字體雖不作鳥形,但奇屈變化也屬於鳥蟲一類。
在中國書法藝術中,鳥的飛鳴飲啄形態曾對書法的結體運筆給予很多啟發。例如短撇稱「」或「隼尾」,長撇稱「」,「燕」字下的四點要「聯飛」,起、住筆要「藏頭收尾」,寫字時,左手要呈「翼如之勢」,就都與鳥的形象有關。然而書法中卻不認同鳥蟲書之直接把筆劃畫作鳥形。唐代的書法理論著作認為那只是繪畫之流,算不得書法藝術。

使用

  • 鳥書經常能夠在越國的青銅器或鐵器文物上找到,而且常常是青銅或鐵制兵器,比如劍。這樣的做法是為了標示劍主人的身份或者表明武器生產的時間地點。越王勾踐劍上的文字是最好的例子(見右圖)。在同時期的銅製容器和玉器上也有一些鳥書出現,漢朝的篆書中偶爾也會有。
  • 蟲書比較常見,很可能最早產生於吳國或越國,盛行於吳越強橫的二百年間(自吳國稱王開始直至越國衰敗),並在此期間一度流傳至楚、宋、蔡、徐等周邊各國。例字可以在青銅武器、青銅容器、玉器、篆書甚至建築或裝飾用品(比如牆磚)上面找到。吳王夫差矛上的文字是最好的例子。
作為裝飾效果很強的字體,其形成類似於阿拉伯文庫法體和瑪雅文字的頭型符、全身符。

消失

秦朝以後,鳥蟲書的使用減少了,很可能是因為秦始皇的書同文政策。但是仍然發現有漢朝唐朝時的少量鳥蟲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