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初恋 小林旭

撲克牌

撲克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搜尋
撲克牌(不含兩張JOKER)
撲克牌Playing Cards),簡稱撲克。昔日俗稱「荷蘭牌」,香港俗稱啤牌(簡稱「」或「」,以「副」為量詞),一種遊戲工具。通常指用於牌類遊戲的手掌大小的厚紙片或者薄塑料片。一般有54張,分四個花色英語Suit (cards),每種花色13張,另加兩張「王」(JOKER)。四種花色分別為黑桃♠(spade,又名葵扇)、紅心(heart,又名紅桃)、梅花♣(club,又名草花)、方塊(diamond,又名階磚或方片,川渝地區稱為"巴片"),黑桃和梅花是黑色的,另兩種是紅心和方塊是紅色的。
同種花色中的13張牌分別為:
  • 3、4、5、6、7、8、9、10 照讀數字,其餘五種各有讀法
  • A(Ace,普通話:「尖兒」,滬語:「愛使(Ace的音譯),粵語:「煙使(Ace的音譯)」,或簡稱「煙」),川渝:「帽」
  • 2(滬語:「爛污泥」,粵語:「弟」(不用粵語讀法,音近似"dee"))
  • J(Jack,中文俗稱「勾」,也有稱作「丁」的,滬語:「甲勾」(甲是Jack的音譯),粵語:「積(Jack的粵語音譯)」)
  • Q(Queen,中文俗稱「疙瘩」、「圈兒」,滬語:「皮蛋」,粵語:「女」(女王Queen的意思),川渝:「匡」
  • K(King,中文俗稱「凱」,滬語:「老K」,粵語:「傾(King的粵語音譯;在香港,只是直接讀出"King",而沒有正式中文)」),川渝:「鋸 」。
兩張「小丑(Joker)」牌一張是彩色的,稱為「大王」,一張是黑白的,稱為「小王」。在一些地區,也有將大、小王稱為大、小「鬼」、「怪」、「令」或「貓」的。

目錄

 [隱藏

[編輯] 歷史

[編輯] 起源

關於撲克牌(Poker)的起源還不是完全能夠確定,不過一般認為是源自於十二、十三世紀南宋時期傳出的中國葉子戲。葉子戲早在唐代就出現了,依照四季分成四種類別,撲克牌的四種花色也有類似的說法。也有人認為麻將牌九也與早期的葉子戲有關。另一個較廣泛認定是相傳由塔羅牌演變而成,因為兩種牌均分為四種花色,人頭牌亦與塔羅牌中的宮殿牌不謀而合。同時亦有人相信撲克牌是完全是阿特蘭蒂斯的發明,跟以上所講的都沒有關係。
一些權威人士認爲,印度比中國更有可能是紙牌的起源地。有人提出歐洲早期的紙牌(塔羅牌)與印度教神話中的女神Ardhanari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這位女神的形象有四隻手,每隻手中分別持有魔杖、杯子、寶劍和圓環(代表金錢)。在歐洲早期的一些紙牌中,也印有與此類似的圖案符號。有一個說法是,紙牌是由原先可能是一個印度民族的吉普賽人傳入歐洲的。他們穿過波斯阿拉伯進入埃及,由埃及到達歐洲,他們中的一部分約100多人,於1427年進入巴黎
註:Ardhanari應該是指濕婆之妻 卡利女神,印度神話中有較多描述:卡利女神(Kali)「以水創造血脈、以火創造元氣、以土創造肉身、以風創造呼吸」。
早在14世紀或更早的時候,歐洲很多地方,出名的有紐倫堡奧格斯堡烏爾姆(Ulm),已經生産紙牌。義大利的塔羅特牌(TAROT)可能比德國紙牌出現的年代爲早:在一份年代爲1299年的義大利文件中,已經提到塔羅特牌。布拉本特公爵夫人約翰娜於1379年在荷蘭曾講授過紙牌,在西班牙至少於1371年已經有了紙牌。可能是摩爾人撒拉遜人把紙牌從西班牙帶人義大利的,但是試圖說明紙牌一詞的西班牙語naipes阿拉伯語nabi的相似性的意圖,沒有獲得成功。
1392年法國國王查理六世命令雅奎明·格林公紐爾手工繪製一副紙牌,這一歷史事實造成了紙牌源出法國的說法的出現。但是明顯可以看到的是,法王所命令繪製的一副紙牌,不過是一副與其他早已使用的紙牌相類似的紙牌。當時的負責銀錢支付帳目的皇家司庫,曾講起過有三副紙牌,印成「金色和各種各樣的顔色,並帶有很多的裝飾,以爲我們的國王陛下娛樂之用。」其中的17張牌現存法國國立圖書館展出。
紙牌傳入英國的時間,比傳入歐洲其他國家更晚一些。喬叟於1400年去世,雖然他曾歷數當時的各種娛樂活動,但從未提到過紙牌:「他們跳舞,他們下棋和飲宴。」關於愛德華一世穿著帶翻邊的盛裝玩四個王(K)的遊戲的資料,幾乎肯定是指的某種其他遊戲,也許是某種形式的棋戲。資料中最早確鑿提到關於英國撲克牌的時間,是1465年,這一年英國的撲克牌製造商向愛德華四世申請禁止進口外國製造的撲克牌,並有一適當的法令可以作爲佐證。
C.P.哈格拉維在他所著的《撲克牌歷史》一書中寫道:「有一個關於哥倫布和他的水手們的傳說故事,說這些水手酷愛賭博,當他們在茫茫而又神秘的大海上遭遇到風暴的襲擊時,他們由於迷信引起的恐怖,把他們的撲克牌全部扔進了大海。後來在他們到達了陸地之後,他們又爲這件魯莽的行動感到後悔,於是他們就在這個新的國度裏用一種樹葉又製成了一些撲克牌,這些撲克牌引起了印地安人的很大興趣。」噶塞拉索·德·納·威加所講的材料(《佛羅里達歷史》),說西班牙士兵在1534年那次遠征中,用皮製撲克牌玩牌。這個說法看來不僅僅只是一個傳說。墨西哥人很早就有了紙牌戲,當時墨西哥人稱之爲(amapa-tolli),其中amapa的意思是紙片,而tolli的意思是遊戲。中國紙牌與西方紙牌大不相同;中國紙牌呈窄長形,通常長2一2.5英寸,寬0.5一二英寸,早期的紙牌還要更為窄和長。在牌張數目和花色方面,中國和印度的紙牌都與西方的撲克牌大不一樣。有一種印度紙牌,一副有144張牌,分為8個花色,每一花色18張牌;另一種印度細牌每副120張牌,分為10個花色,每一花色12張牌。有一種中國紙牌,一副只有30張牌,分為3個花色,每一花色9張牌,另有3張具有絕大權力的牌;但一般有4個花色。撲克牌作為一種奢侈品,可為國家稅收提供大宗的納稅來源,英國於1615年首先對撲克牌徵稅。

[編輯] 傳入歐美及撲克牌的演變

早期的撲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紀後半由埃及傳入歐洲的,這時撲克牌的形式已經和現在很接近了。人頭牌再十五世紀前半出現,約在1480年從法國發展出現在通行的四種花色。
15世紀時通常把K當成是最大的牌,Ace則是最小的牌。現在將Ace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後才開始的。
「鬼牌」(JOKER)是美國發明,然後隨著撲克一起傳回歐洲

[編輯] ♠、、♣、圖案起源

撲克五十四張,兩張大小王是日月,其餘52張是全年52個星期。黑桃♠、紅心、梅花♣、方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每季13張,代表一季13星期。每種圖案13張之點(1-13)加起來是91點,而每季也是91天,四季相加,加小王是365天,是一年正常天數,而再加大王是366,表閏年。此外,全牌只兩色,紅表白天,黑表夜晚。
撲克牌分為四種花色:黑桃、紅桃、梅花和方塊。各國人民都以本國民族文化對四種花色給予不同的文化闡述。法國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矛、紅心、丁香葉和方形;德國人把四種花色理解為樹葉、紅心、橡樹果和鈴鐺;義大利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寶劍、酒杯、權杖和硬幣(同塔羅牌小祕儀的四種花色);瑞士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橡樹果、盾牌、花朵和鈴鐺;英國人則將四種花色理解為鏟子、紅心、三葉草和鑽石。
為什麼要以這四種圖案,歷來說法很多。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兩種: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主要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徵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徵農業;方塊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紅心,象徵牧師。另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來源於歐洲古代占卜所用器物的圖樣,其中黑桃代表橄欖葉,象徵和平;紅桃為紅心型,象徵智慧和愛情;梅花為三葉草,意味著幸運;而方塊呈鑽石形狀,象徵財富。

[編輯] 撲克牌裡的人物

目前國際上最流行的法國式撲克上人物如下:
四張K分別代表四位國王:大衛(黑桃K);查理大帝查理七世(紅心K);亞歷山大大帝(梅花K);凱撒(方塊K)。
  • 黑桃K是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國王所羅門的父親大衛。他善於用豎琴演奏,並在聖經上寫了許多讚美詩,所以在國王K牌上經常有豎琴的圖樣,其頭髮是向外卷的。
  • 紅心K是查理曼法蘭克王國國王,又叫查理大帝(英語Charlemagne),最早用鑿子在木板上刻他的人物像的工匠,因為不小心鑿子滑動後把上唇的鬍子刮掉了。此後,印紅桃國王牌都是以這張畫為標本。因而,只有紅桃中才有沒有鬍子的國王牌,其頭髮向內卷,把劍舉在頭後。
  • 方塊K是凱撒,他是羅馬的名將和政治家,統一羅馬後成為羅馬的獨裁者。他在羅馬帝國硬幣上的畫像是側面像。此後,在四張國王K牌里,只有紅方塊的國王是側面像,其頭髮向內卷,手持束棒(法西斯)。
  • 梅花K是亞歷山大大帝,他的衣服總是佩帶著配有十字架的珠寶,這是梅花K國王的特點,其頭髮向外卷。
四張Q分別代表兩位聖經中的女子、一位女神及一位虛擬人物:
  • 女神帕拉斯·雅典娜(黑桃Q),四張皇后牌中唯一一位手持武器的王后;
  • 友第德(紅心Q);是《聖經》的次經中《友第德記/猶滴傳》中的主要人物。
  • 阿金尼(英語Argine,由女王Regina一詞移位而成,梅花Q,手中的紅白雙色的薔薇花意為:英國的蘭開斯特王族以紅色薔薇作為象徵,約克王族以白色薔薇作為象徵,兩個王族經過薔薇戰爭後取得和解,並把雙方的薔薇結在一起。);
  • 拉結阿涅絲·索蕾(方塊Q)。
四張J分別代表四位騎士:
  • (黑桃J):霍吉爾/霍克拉英語Ogier),查爾斯一世的侍從,丹麥人。是一位虛構的丹麥英雄,典出於古代法國詩歌。
  • (紅心J):拉海爾(法文)La Hire),1390~1443,英法百年戰爭中的法國指揮官,為查爾斯七世的侍從,聖女貞德的戰友。
  • (梅花J):蘭斯洛特
  • (方塊J):赫克托英語Hector)。

[編輯] 常見的撲克牌遊戲

[編輯] 多人

[編輯] 單人

[編輯] 賭場常見的撲克牌賭法

除此之外,撲克牌經常被當作占卜的工具,魔術表演也常用它作為道

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九宫格

九宫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另外也指一种手机键盘布局,是相对于全键盘而言。“九宫格”也是一种很受人们喜爱的游戏。
1 书法“九宫格”
    “九宫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又叫“九方格”,即在纸上画出若干大方框,再于每个方框内分出九个小方格,以便对照法帖范字的笔画部位进行练字。
2 “九宫格”历史

  九宫格相传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制。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严谨峭劲 
九宫格
[1],法度完备,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向来被学者赞誉为“正书第一”,仿习者甚多。为方便习字者练字,欧阳询根据汉字字形的特点,创制了“九宫格”的界格形式。九宫格,中间一小格称为“中宫”,上面三格称为“上三宫”,下面三格称为“下三宫”,左右两格分别称为“左宫”和“右宫”,用以在练字时对照碑帖的字形和点画安排适当的部位,或用作字体的缩小与放大。
  至元代,书法家陈绎曾进一步发展了九宫结构。他在《翰林要诀》中说,为适应临字时点画疏密、各有停分、界画匀布的要求,改横竖三宫为横竖九宫,成九九八十一宫,这样更便于精确临摹。到了清朝,书法家蒋骥在其所著《读书法论》中,又根据汉字字体结构特点和形体的不同,删繁就简,变九宫格为四种形式:
  一、把原九九八十一宫,横竖各去掉三宫,变为六六三十六宫。
  二、把三十六宫的左、右两行十二宫去掉,成二十四宫,适宜书写长方体字;或把上、下两行十二宫去掉,亦成二十四宫,宜于习练扁平体字。
  三、将三十六宫形变成双回字形,用以写方体字。
  四、将三十六宫形变成田字形,并在上二宫从同一顶点各画条对角线,形成一个人字,用以书写盖似人字形的字。这样似乎还不简便,通过长期实践,后人又改进了两种简明实用的习字格:一为田字格,一为米字格。田字格是在方框中画一“十”字,分成四格,按此格习字,便于安排字的间架结构、重心和笔画的斜正疏密。米字格是在田字格的基础上再画两条对角线,形如米字,此种方格类同蛛网,习字时便于判断全字和各单笔的位置。
  上述九宫格和变九宫格,今天初学字者仍然使用。不仅适于学习毛笔字,也适于学习硬笔书法。待到基本上掌握了字的点画、结构、气势等等,即可脱离“九宫格”等界格,纵笔自由驰骋了。
  “九宫格”还指诗钟的分咏格。上下两句诗意绝不相类,而字面又紧密配对,内容与形式错杂交互,有如古之明堂九宫,故名。清莫友堂《平龙草堂诗话》卷四引清孙抎《余墨偶谈续集》:“分举不类两物,撰成二语,名九宫格。如走马灯对蟹菊云:‘投足火中犹善走,寄人篱下也横行’;‘夕阳门外探消息,寒食墦间乐倡随。’之类是也。名以九宫者,盖取其错杂交互之意。”
  九宫格为数独的“前身”,最早起源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洛书,其特点较之现在的数独更为复杂,要求纵向、横向、斜向上的三个数字之和等于15,而非简单的九个数字不能重复。儒家典籍《易经》中的“九宫图”也源于此,故称“洛书九宫图”。而“九宫”之名也因《易经》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保存、沿用至今。

2013年2月12日 星期二

安 神 劑


安 神 劑

用具有柔肝、養心、重鎮、安神作用的方藥,治療心神不安、煩燥失眠、驚?、狂躁等證候的方法,通稱安神法。安神劑是安神法的具體體現,可分重鎮安神、滋養安神、調和安神、祛痰安神四種。

天王補心丹  甘麥大棗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酸棗仁湯  養心湯



天 王 補 心 丹
組成藥物  人參、茯苓、玄參、桔梗、遠志、當歸,五味子、麥門冬、丹參、酸棗仁、生地黃、柏子仁、、天門冬、黃連、石菖蒲。
主治效能  陰虧血少,虛煩少眠,心悸神疲,夢遺健忘,大便乾結,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而數。[運用經驗]神經衰弱、心悸、心臟病、心律不整、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臟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症、失眠、夢遺、多夢盜汗、健忘、心神不寧。
運用經驗  神經衰弱、心悸、心臟病、心律不整、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臟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症、失眠、夢遺、多夢盜汗、健忘、心神不寧。
 
甘 麥 大 棗 湯
組成藥物  甘草、大棗、小麥。
主治效能  主婦人臟躁,男女妄悲傷哭者,癇症及狂症。應用於歇斯的里、神經衰弱、幼兒夜啼症、癲癇等症。
運用經驗  本方能使異常興奮之神經鎮靜,能緩解各種痙攣症狀,尤其對歇斯的里、小兒夜啼等症更具療效。
 
柴 胡 加 龍 骨 牡 蠣 湯
組成藥物  柴胡、半夏、茯苓、桂枝、黃芩、大棗、人參、龍骨、牡蠣、大黃、生薑。
主治效能  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能轉側,應用於神經衰弱,歇斯的里,不眠症,神經性心悸亢進症,癲癇,小兒夜啼症,夜驚症等。
運用經驗  本方有調整中樞神經的主要作用,能緩解或消失痙攣性的發作,對於中等體質以上(虛人少用)之神經衰弱症狀及癲癇等均有良效,虛證體質應考慮抑肝散,柴胡桂枝乾薑湯等。
 
酸 棗 仁 湯
組成藥物  酸棗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
主治效能  虛勞虛煩不得眠。應用於煩悸而眠不安者、久病神經衰弱、貧血虛弱、盜汗、或失血後心神恍惚不寧者、健忘症等。
運用經驗  本方用於體力衰弱或虛勞所引起之不眠症有效。主藥之棗仁為神經強壯鎮靜藥、對虛煩不眠有裨益。
 
養 心 湯
組成藥物  黃耆、茯苓、茯神、川芎、當歸、半夏麴、人參、柏子仁、肉桂、遠志、五味子、炙甘草、酸棗仁。
主治效能  心虛血少,驚悸怔忡,或盜汗不寐,發熱,煩燥,神經性心悸亢進症,神經衰弱,貧血,健忘症,不眠症等。
運用經驗  本方治神經衰弱症。除具強心滋養作用外,能歛汗又具鎮靜作用,對於心悸,失眠,煩燥效力特強。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指甲花

指甲花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指甲花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桃金孃目 科: 千屈菜科 屬: 指甲花屬 種: 指甲花 二名法 Lawsonia inermis L. 異名 Lawsonia alba 指甲花又名散沫花,是千屈菜科,指甲花屬的一種植物。原產於非洲、南亞及澳大拉西亞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在澳大拉西亞主要分佈於北部的半乾旱地帶。指甲花屬又名散沫花屬,是一個單種屬,屬內只有指甲花一個種。 植株為大灌木或小喬木,株高約二至六公尺。葉對生,無毛,近無柄,葉緣全緣,葉形為橢圓形至寬披針形,葉長1.5-5.0公分,葉寬0.5-2公分,葉先端為漸尖形。在雨季開始時,植株會快速的生長,長出新的枝葉,而後生長會逐漸減緩,在乾旱期或寒冷的季節,葉子會逐漸變黃,然後掉落。花有四片萼片,萼片長約0.5公分,在基部合成筒狀,花萼筒長0.2公分,花瓣白色或紅色。子房四室,花柱直立,花柱長約0.5公分。果實小,果徑約0.4-0.8公分,每一個果實內約有32-49粒種子,果實為褐色的蒴果,成熟時會裂開為四瓣,開裂呈不規則狀。[1] 目錄 [隱藏] 1 栽培與用途 2 過敏反應 3 參見 4 文獻 [編輯] 栽培與用途指甲花含有一種紅橙色的染料分子,稱為指甲花醌(lawsone),這種成分與蛋白質有很好的親和力,常被用來做為皮膚、頭髮、指甲、皮革、絲與羊毛的染料使用。指甲花的葉子、果實及種子都含有指甲花醌,其中又以葉子的含量較高,而葉柄則是指甲花醌含量最高的地方。指甲花的原產地為熱帶的稀樹草原與乾旱地帶,當溫度在攝氏35~45度時,指甲花醌的產量最高,溫度低於攝氏11度時,生長會減緩,攝氏5度以下的低溫會使植株凍死。[2] 印度西部、巴基斯坦、摩洛哥、葉門、伊朗、蘇丹及利比亞是指甲花商業栽培的重要產地。拉賈斯坦邦的巴利區是印度指甲花的重要生產地區,光是在Sojat市就有超過一百家以上的指甲花處理工廠。 指甲花有很多種用途,最普遍的用法就是用來做為頭髮、皮膚與指甲的染色劑;也可以做為布匹與皮革的染料及防腐劑;指甲花也有抗真菌的作用,可以做為藥草使用[3]。印度在公元四百年左右的法院案卷[4]、羅馬帝國時期的羅馬、西班牙的Convivienca時期[5],都有使用指甲花做為染髮劑的記錄。埃及在公元前十六世紀時的醫學文獻埃伯斯紙草文稿(Ebers Papyrus)[6]、公元十四世紀時伊本·卡因姆·嘉伍茲亞(Ibn Qayyim al-Jawziyya)所寫的醫書[7],都已有使用指甲花做為藥草的記載。在摩洛哥,指甲花被做為觀賞植物及染料使用,做為羊毛、鼓皮及各種皮件的染色劑。指甲花也有驅除害蟲及抗黴菌的作用。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並未核准指甲花的產品可以直接使用在皮膚上,只有當做染髮劑使用的相關產品,才可以輸入到美國國內[8]。美國尚未許可使用指甲花做為人體彩繪(body art)的原料,以指甲花來做人體彩繪是違法的行為,進口至美國的相關製品會被扣押沒收。[9] [編輯] 過敏反應 手部彩繪圖案 天然的指甲花通常不會引起使用者的過敏反應,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對指甲花產生過敏的現象,這些過敏反應通常在使用後數小時就會出現,過敏時的症狀包括有皮膚搔癢、呼吸短促、胸部有壓迫感等症狀。某些人產生過敏的反應,並不是由指甲花所引起的,有可能是對和指甲花一起使用的混合溶液,如精油或是檸檬汁產生過敏而引發的。 蠶豆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有蠶豆症的人不可以使用指甲花,因為指甲花醌會使蠶豆症患者產生溶血反應。對有蠶豆症的兒童,大量的使用指甲花塗抹在頭皮、手掌或腳底等,會引起嚴重的溶血危象,並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10]患有蠶豆症的人,不可以服用指甲花,蠶豆症患者攝取食用指甲花,會有生命的危險。 [編輯] 參見鳳仙花 - 又名指甲花,是屬於鳳仙花科的植物,和本文所說的指甲花(千屈菜科)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刺青 曼海蒂(Mehn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