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同種花色中的13張牌分別為:
- 3、4、5、6、7、8、9、10 照讀數字,其餘五種各有讀法
- A(Ace,普通話:「尖兒」,滬語:「愛使(Ace的音譯),粵語:「煙使(Ace的音譯)」,或簡稱「煙」),川渝:「帽」
- 2(滬語:「爛污泥」,粵語:「弟」(不用粵語讀法,音近似"dee"))
- J(Jack,中文俗稱「勾」,也有稱作「丁」的,滬語:「甲勾」(甲是Jack的音譯),粵語:「積(Jack的粵語音譯)」)
- Q(Queen,中文俗稱「疙瘩」、「圈兒」,滬語:「皮蛋」,粵語:「女」(女王Queen的意思),川渝:「匡」
- K(King,中文俗稱「凱」,滬語:「老K」,粵語:「傾(King的粵語音譯;在香港,只是直接讀出"King",而沒有正式中文)」),川渝:「鋸 」。
目錄[隱藏] |
[編輯] 歷史
[編輯] 起源
關於撲克牌(Poker)的起源還不是完全能夠確定,不過一般認為是源自於十二、十三世紀南宋時期傳出的中國的葉子戲。葉子戲早在唐代就出現了,依照四季分成四種類別,撲克牌的四種花色也有類似的說法。也有人認為麻將與牌九也與早期的葉子戲有關。另一個較廣泛認定是相傳由塔羅牌演變而成,因為兩種牌均分為四種花色,人頭牌亦與塔羅牌中的宮殿牌不謀而合。同時亦有人相信撲克牌是完全是阿特蘭蒂斯的發明,跟以上所講的都沒有關係。一些權威人士認爲,印度比中國更有可能是紙牌的起源地。有人提出歐洲早期的紙牌(塔羅牌)與印度教神話中的女神Ardhanari之間,有一定的聯繫。這位女神的形象有四隻手,每隻手中分別持有魔杖、杯子、寶劍和圓環(代表金錢)。在歐洲早期的一些紙牌中,也印有與此類似的圖案符號。有一個說法是,紙牌是由原先可能是一個印度民族的吉普賽人傳入歐洲的。他們穿過波斯、阿拉伯進入埃及,由埃及到達歐洲,他們中的一部分約100多人,於1427年進入巴黎。
註:Ardhanari應該是指濕婆之妻 卡利女神,印度神話中有較多描述:卡利女神(Kali)「以水創造血脈、以火創造元氣、以土創造肉身、以風創造呼吸」。
早在14世紀或更早的時候,歐洲很多地方,出名的有紐倫堡、奧格斯堡和烏爾姆(Ulm),已經生産紙牌。義大利的塔羅特牌(TAROT)可能比德國紙牌出現的年代爲早:在一份年代爲1299年的義大利文件中,已經提到塔羅特牌。布拉本特公爵夫人約翰娜於1379年在荷蘭曾講授過紙牌,在西班牙至少於1371年已經有了紙牌。可能是摩爾人或撒拉遜人把紙牌從西班牙帶人義大利的,但是試圖說明紙牌一詞的西班牙語naipes與阿拉伯語nabi的相似性的意圖,沒有獲得成功。
1392年法國國王查理六世命令雅奎明·格林公紐爾手工繪製一副紙牌,這一歷史事實造成了紙牌源出法國的說法的出現。但是明顯可以看到的是,法王所命令繪製的一副紙牌,不過是一副與其他早已使用的紙牌相類似的紙牌。當時的負責銀錢支付帳目的皇家司庫,曾講起過有三副紙牌,印成「金色和各種各樣的顔色,並帶有很多的裝飾,以爲我們的國王陛下娛樂之用。」其中的17張牌現存法國國立圖書館展出。
紙牌傳入英國的時間,比傳入歐洲其他國家更晚一些。喬叟於1400年去世,雖然他曾歷數當時的各種娛樂活動,但從未提到過紙牌:「他們跳舞,他們下棋和飲宴。」關於愛德華一世穿著帶翻邊的盛裝玩四個王(K)的遊戲的資料,幾乎肯定是指的某種其他遊戲,也許是某種形式的棋戲。資料中最早確鑿提到關於英國撲克牌的時間,是1465年,這一年英國的撲克牌製造商向愛德華四世申請禁止進口外國製造的撲克牌,並有一適當的法令可以作爲佐證。
C.P.哈格拉維在他所著的《撲克牌歷史》一書中寫道:「有一個關於哥倫布和他的水手們的傳說故事,說這些水手酷愛賭博,當他們在茫茫而又神秘的大海上遭遇到風暴的襲擊時,他們由於迷信引起的恐怖,把他們的撲克牌全部扔進了大海。後來在他們到達了陸地之後,他們又爲這件魯莽的行動感到後悔,於是他們就在這個新的國度裏用一種樹葉又製成了一些撲克牌,這些撲克牌引起了印地安人的很大興趣。」噶塞拉索·德·納·威加所講的材料(《佛羅里達歷史》),說西班牙士兵在1534年那次遠征中,用皮製撲克牌玩牌。這個說法看來不僅僅只是一個傳說。墨西哥人很早就有了紙牌戲,當時墨西哥人稱之爲(amapa-tolli),其中amapa的意思是紙片,而tolli的意思是遊戲。中國紙牌與西方紙牌大不相同;中國紙牌呈窄長形,通常長2一2.5英寸,寬0.5一二英寸,早期的紙牌還要更為窄和長。在牌張數目和花色方面,中國和印度的紙牌都與西方的撲克牌大不一樣。有一種印度紙牌,一副有144張牌,分為8個花色,每一花色18張牌;另一種印度細牌每副120張牌,分為10個花色,每一花色12張牌。有一種中國紙牌,一副只有30張牌,分為3個花色,每一花色9張牌,另有3張具有絕大權力的牌;但一般有4個花色。撲克牌作為一種奢侈品,可為國家稅收提供大宗的納稅來源,英國於1615年首先對撲克牌徵稅。
[編輯] 傳入歐美及撲克牌的演變
早期的撲克牌很可能是在14世紀後半由埃及傳入歐洲的,這時撲克牌的形式已經和現在很接近了。人頭牌再十五世紀前半出現,約在1480年從法國發展出現在通行的四種花色。15世紀時通常把K當成是最大的牌,Ace則是最小的牌。現在將Ace當成最大,2當成最小的方式可能是從十八世紀晚期法國大革命後才開始的。
「鬼牌」(JOKER)是美國的發明,然後隨著撲克一起傳回歐洲。
[編輯] ♠、♥、♣、♦圖案起源
撲克五十四張,兩張大小王是日月,其餘52張是全年52個星期。黑桃♠、紅心♥、梅花♣、方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每季13張,代表一季13星期。每種圖案13張之點(1-13)加起來是91點,而每季也是91天,四季相加,加小王是365天,是一年正常天數,而再加大王是366,表閏年。此外,全牌只兩色,紅表白天,黑表夜晚。撲克牌分為四種花色:黑桃、紅桃、梅花和方塊。各國人民都以本國民族文化對四種花色給予不同的文化闡述。法國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矛、紅心、丁香葉和方形;德國人把四種花色理解為樹葉、紅心、橡樹果和鈴鐺;義大利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寶劍、酒杯、權杖和硬幣(同塔羅牌小祕儀的四種花色);瑞士人將四種花色理解為橡樹果、盾牌、花朵和鈴鐺;英國人則將四種花色理解為鏟子、紅心、三葉草和鑽石。
為什麼要以這四種圖案,歷來說法很多。比較集中的說法有以下兩種: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代表當時社會的四種主要行業,其中黑桃代表長矛,象徵軍人;梅花代表三葉花,象徵農業;方塊代表工匠使用的磚瓦;紅桃代表紅心,象徵牧師。另一說是這四種花色來源於歐洲古代占卜所用器物的圖樣,其中黑桃代表橄欖葉,象徵和平;紅桃為紅心型,象徵智慧和愛情;梅花為三葉草,意味著幸運;而方塊呈鑽石形狀,象徵財富。
[編輯] 撲克牌裡的人物
目前國際上最流行的法國式撲克上人物如下:四張K分別代表四位國王:大衛(黑桃K);查理大帝或查理七世(紅心K);亞歷山大大帝(梅花K);凱撒(方塊K)。
- 黑桃K是公元前10世紀以色列國王所羅門的父親大衛。他善於用豎琴演奏,並在聖經上寫了許多讚美詩,所以在國王K牌上經常有豎琴的圖樣,其頭髮是向外卷的。
- 紅心K是查理曼,法蘭克王國國王,又叫查理大帝(英語:Charlemagne),最早用鑿子在木板上刻他的人物像的工匠,因為不小心鑿子滑動後把上唇的鬍子刮掉了。此後,印紅桃國王牌都是以這張畫為標本。因而,只有紅桃中才有沒有鬍子的國王牌,其頭髮向內卷,把劍舉在頭後。
- 方塊K是凱撒,他是羅馬的名將和政治家,統一羅馬後成為羅馬的獨裁者。他在羅馬帝國硬幣上的畫像是側面像。此後,在四張國王K牌里,只有紅方塊的國王是側面像,其頭髮向內卷,手持束棒(法西斯)。
- 梅花K是亞歷山大大帝,他的衣服總是佩帶著配有十字架的珠寶,這是梅花K國王的特點,其頭髮向外卷。
- 女神帕拉斯·雅典娜(黑桃Q),四張皇后牌中唯一一位手持武器的王后;
- 友第德(紅心Q);是《聖經》的次經中《友第德記/猶滴傳》中的主要人物。
- 阿金尼(英語:Argine,由女王Regina一詞移位而成,梅花Q,手中的紅白雙色的薔薇花意為:英國的蘭開斯特王族以紅色薔薇作為象徵,約克王族以白色薔薇作為象徵,兩個王族經過薔薇戰爭後取得和解,並把雙方的薔薇結在一起。);
- 拉結或阿涅絲·索蕾(方塊Q)。
- (黑桃J):霍吉爾/霍克拉(英語:Ogier),查爾斯一世的侍從,丹麥人。是一位虛構的丹麥英雄,典出於古代法國詩歌。
- (紅心J):拉海爾((法文)La Hire),1390~1443,英法百年戰爭中的法國指揮官,為查爾斯七世的侍從,聖女貞德的戰友。
- (梅花J):蘭斯洛特;
- (方塊J):赫克托(英語:Hector)。
[編輯] 常見的撲克牌遊戲
[編輯] 多人
- 橋牌
- 三公 (牌類遊戲)
- 撲克(Poker)
- 鬥地主
- 跑得快
- 大老二
- 撿紅點
- 十點半
- 拱豬
- 紅心大戰
- 拿破崙 (牌類遊戲)
- 13支
- 爭上游
- 釣魚 (牌類遊戲)
- 吹牛 (撲克遊戲)(撒謊、大話啤)
- 拉大車
- 抽鬼
- 心臟病 (遊戲)(心臟病)
- LAST CARD
- 廿一點(Black Jack)
- 大小
- 射龍門
- 七級豬
- 梭哈
- 火拚雙扣
- 九九
- 大富豪(大貧民、階級鬥爭)
- 24點
- 勾擊
- 接龍
- 戰爭王
- 大怪路子
- 四支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