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中國寓言故事:苛政猛於虎

中國寓言故事:苛政猛於虎 
【明慧學校】春秋時期,朝廷政令殘酷,苛捐雜稅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極其貧困,有些人沒有辦法,只好舉家逃離,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澤去住,那裏雖同樣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遠”,官府管不著,興許還能活下來。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腳下,一家三代從早到晚,四處勞碌奔波,總算能勉強生活下來。
  這泰山周圍,經常有野獸出沒,這家人總是提心吊膽。一天,這家裏的爺爺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沒有回來了。這家人十分悲傷,可是又無可奈何。過了一年,這家裏的父親上山采藥,又一次命喪虎口。這家人的命運真是悲慘,剩下兒子和母親相依為命。母子倆商量著是不是搬個地方呢?可是思來想去,實在是走投無路,天下烏鴉一般黑,沒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樣沒有活路,這裏雖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還能僥倖活下來。於是母子倆依舊只有在這裏艱難度日。
  又過了一年,兒子進山打獵,又被老虎吃掉,剩下這個母親一天到晚坐在墳墓邊痛哭。
  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經過泰山腳下,看到正在墳墓邊痛哭的這個母親,哭聲是那樣的淒慘。孔子在車上坐不住了,他關切地站起來,讓學生子路上前去打聽,他在一旁仔細傾聽。
  子路問:“聽您哭得這樣的悲傷,您一定有十分傷心的事,能說給我們聽聽嗎?”
  這個母親邊哭邊回答說:“我們是從別處逃到這裏來的,住在這裏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裏,如今,我兒子又被老虎吃了,還有什麼比這更痛心的事呢?”說完又大哭起來。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問道:“那你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呢?”
  這個母親忍住哭聲說:“我們無路可走啊。這裏雖有老虎,可是沒有殘暴的政令呀,這裏有很多人家都和我們一樣是躲避暴政才來的。”
  孔子聽後,十分感慨。他對弟子們說:“學生們,你們可要記住:殘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還要兇猛啊!”
  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與壓迫,使窮苦人走投無路,他們寧可生活在猛虎威脅的環境中,也不願生活在暴政的統治下。

Tiger_Taiwan JPG.JPG

我查過這大約是 1975 年左右蔣中正剛去世時,他兒子準備接班時的宣傳畫。【古文賞析】苛政猛於虎

有網友說,當今中國有兩個攝影愛好者,一個是拍真老虎的周正龍,現在還活着,另一個是拍城管的魏文華,被打死了,引得網友慨嘆「城管猛於虎」。這句話是從「苛政猛於虎」化來的,「苛政猛於虎」語出《禮記・檀弓下》,原文為: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這段文字的大意為:
  孔子路過泰山,有個婦女在墳墓旁哭得很悲傷。孔子扶着車前的伏手聽着,派子路問她:「你這樣哭,好象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說:「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是死在虎,現在我兒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說:「那為甚麼還不離開這兒呢?」婦女回答說:「這裡沒苛政。」孔子說:「弟子們記着,苛政比老虎還厲害!」
  孔子不愧是聖人,從婦女的哭聲,就猜到她遭遇的不幸已經不止一次了。而經歷過這麼多的不幸,她還是選擇不離開這個極度危險的地方,其原因在於這裡沒有苛政,從這裡可想而知苛政對於人民遠比猛虎要兇險得多。
  對於苛政,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其《捕蛇者說》裡面也有提及: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垤、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卧。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這段文字翻譯成現代漢語,大意是:
  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怪的蛇,它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紋,接觸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咬到人,沒有能夠抗得住的。但是捉到它殺死風乾做成藥物,卻可以治癒麻瘋、風濕性關節炎、頸部膿腫、毒瘡,除去壞死的肌肉,殺死危害人體的三屍蟲。當初,太醫奉皇帝的命令徵集這種毒蛇,每年徵收兩次。招募能捕這種蛇的人,可以用蛇充抵他應交納的租稅。永州的人都爭着去干這件差事。
  有一個姓蔣的,享有捕蛇免租的好處已經有三代了。我問起這件事,他說:「我祖父死在捕蛇這差事上,我父親死在捕蛇這差事上,如今我繼承祖業干這差事已經十二年,有好幾次也差點被蛇咬死。」說著,露出很悲傷的神色。
  我很憐憫他,就說:「你怨恨這差事嗎?我準備去告訴掌管這事的官吏,讓他更換你的差事,恢復你的賦稅,你看怎麼樣?」
  姓蔣的一聽更加傷心,他眼淚汪汪地說:「你是哀憐我,想讓我活下去嗎?那麼我這差事的不幸,遠比不上恢復我納稅的痛苦那樣厲害呀。假使當初我不幹這捕蛇的差事,那早就困苦不堪了。從我家三代住在此地以來,算到現在已經六十年了,而鄉鄰們的生活卻一天比一天困難。他們拿出地里的全部出產,交出家裡的一切收入;哭哭啼啼地背井離鄉,因饑渴勞累而倒斃在地;一路上被風吹雨淋,冒嚴寒酷暑,呼吸毒霧瘴氣,常常因此死掉的人橫七豎八地躺在路邊。從前和我祖父同居一村的人,現在十家中剩下的不到一家了;和我父親同居一村的人,現在十家中剩下的不到兩三家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如今十家中剩下的也不到四五家了: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而我卻因為捕蛇才倖存下來。那兇狠的差役來到我們村裡時,到處吵鬧,到處騷擾,嚇得人們亂喊亂叫,連雞狗也不得安寧。我只要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那貯蛇的瓦罐子,見我捕的蛇還在裡面,就放心倒頭大睡。平時我小心地餵養蛇,到規定交納的時間就去上交。回家后就怡然自得地享用自己田地里出產的東西,這樣來安度天年。因為一年之中冒生命危險的時機只有兩次,其它的時候都過着心情舒暢的生活,哪會象我的鄉鄰們那樣天天擔驚受怕呢!我現在即使就死在捉蛇上面,比起我鄉鄰們的死亡那已晚得多了,又怎麼敢怨恨呢!」 我聽了更加難過。
孔子曾經說過:「暴政比老虎更加兇惡啊。」我曾經懷疑這句話。現在拿姓蔣一家的遭遇來看,這話還真是確實的。唉,誰知道橫徵暴斂對百姓的毒害比毒蛇更厲害呢!因此我才寫了這篇文章,留待那些考察民情風俗的官吏參考。
  「苛政猛於虎」,最初我也是像柳宗元一樣對這句話有些懷疑,老虎是吃人的,怎麼會苛政比老虎還要厲害呢?但是仔細分析了一下,心下這才釋然。苛政的實施包括四個因素,第一是苛政的制定者,第二是苛政本身,第三是苛政的實施者,第四是苛政的實施對象,這四者缺一不可。對比人類社會的苛政,老虎也有類似的四個因素,第一是老虎的政策的制定者――老虎,第二是其政策――餓了吃人,第三是其執行者――老虎本身,第四是被執行的對象――人。老虎「制定」它的政策只是因為它的餓,它吃人只是為了果腹,如果在它吃飽的情況下,一般不會主動傷害人的。而它攻擊人也只是殺死人後吃掉,僅此而已。對於老虎,人們可以自衛,可以反抗,可以像景陽崗的獵戶一樣埋設陷阱。再說了,老虎是山中王呀,它們不是一群群的,所以即使吃人,由於其數目小,所以造成的危害也不會太大。可是我們看看苛政就不同了,這裡的苛政可不是柳宗元說的租稅那麼簡單,準確地說是暴政,殘暴肆虐的政令。人類社會的苛政的制定者就是統治者了,而其制定的苛政只是針對人民的,不過它們可不像老虎一樣只是為了吃飽肚皮,它們要壓榨人民,要讓人民給它們服務,讓人民給它們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好用來享受,讓人民對它們屈服,不要反抗它們的暴政,對於不屈服的人民則進行酷刑迫害。人類社會的苛政的執行者,在古代是如狼似虎的差役,到了現今社會是工商、稅務、文教、衛生、交警、城管、610辦公室(為了鎮壓迫害法輪功所組建的),除此之外,還有武警、防暴警察和擁有機槍坦克大炮的數百萬軍隊等等,其規模比老虎勝強萬倍,而且機槍和坦克大炮的威力也比老虎的牙齒要厲害得多。而苛政的被執行者――人民,卻是手無寸鐵,即使你有「寸鐵」,也不能自衛,否則人家就會你安插許多罪名――造反、叛亂、叛國、反革命、反社會主義、反華等等。
  對比一下老虎和人類社會,我們就很清楚了,老虎只是為了吃飽肚皮吃人,不是任何時候都要吃人的,而且人們還可以自衛,所以老虎吃人也是危險性極高的工作。老虎不會強迫人民屈服它,對它俯首稱臣,不會沒收小販的攤子、砸爛小販的商品,對見義勇為拍攝它們暴力執法的人活活打死,也不會因為看到法輪功女學員長得漂亮就要強姦她們,對於不屈服的也不會使出種種的酷刑進行迫害,甚至活體解剖盜取人體器官牟取暴利然後用來揮霍,它們只是為了果腹,而不是要名車和洋房。
  江xx流氓政治集團對法輪功迫害開始的時候曾經在各級610辦公室秘密傳達了一項秘密政策,「名譽搞臭、經濟搞垮、肉體消滅」、對法輪功學員「打死白打、打死算自殺」、「不查身源,直接火化」等 。這些苛刻的政令老虎是絕對不會制定的,而河北省涿州市東城坊鎮派出所惡警何雪健,強姦法輪功女學員,這個老虎也是做不來的。不向它們屈服的法輪功學員遭受了種種的酷刑,除了罰款、抄家等經濟上的迫害以外,對大法學員身體的摧殘更是嚴重:毆打、老虎凳、往手指裡面釘竹籤、冬天將學員衣服脫光並放在室外往身上潑冷水,或者按進冷水中,幾天幾夜不許睡覺,用煙頭、烙鐵燙學員的身體,電擊法輪功學員的生殖器,強姦、輪姦女學員,將女學員脫光衣服放入男監任由男犯人凌辱,活體解剖學員、盜取人體器官等等。截至現在,已經有三千一百多法輪功學員被迫害致死,數十萬被非法關押和酷刑迫害。這些老虎做的來嗎?從上面這些事例可以看出,人類社會的苛政真的比老虎厲害得多,無怪乎孔子說出「苛政猛於虎」的話來,柳宗元從永州姓蔣一家的遭遇相信了這句話的真實性,我從當今中共的暴政中也明白了這句話。

成語故事:青出於藍

成語故事:青出於藍



【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1)。」青(2),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縈(3)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4),不復挺者,縈使之然也。故木受繩(5)則直,金就礪(6)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勸學》)
【註解】
(1)已:停止。
(2)青:此指靛青,用來染布的藍色顏料。
(3)縈:音柔,通「揉」,使彎曲。
(4)槁暴:晒乾而枯。槁,音稿,枯。暴,音鋪,晒乾。
(5)繩:此指繩墨,木匠用來取直的工具。
(6)礪:粗的磨刀石。
【故事闡述】
有學問的人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蓼藍草的葉子提煉出來的,顏色卻比蓼藍草還要青;冰,是水結凍而來,卻比水還要寒冷。挺直的木材,合乎墨線,用縈的工夫,使它慢慢彎曲,製成車輪,木材的彎度合乎規矩后,即使經過日晒乾枯,它也不會恢復原狀了。這是縈的工夫,使它成為這樣。
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就能取直,金屬製品用磨刀石磨過就能變的銳利。君子廣泛的學習,並每天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聰明有智慧,行為就不會有過失了。
後來,「青出於藍」這句成語就從荀子的這段話演變而來,原意是比喻學習的成效,后大多用來比喻學生的表現比老師傑出,或晚輩勝過前輩。
【討論】
(1)木材如何才能取直?金屬製品如何才能變的銳利?
(2)荀子認為君子應該如何學習?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並跟大家分享這個方法的效果及改進方式。
【造句練習】
例:只要你肯努力,必定會青出於藍,超過前輩的成就。
例:從作品的水準來看,他要達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已是指日可待。
【相似成語】
後來居上;為青為冰;冰寒於水;青藍冰水
【課後時間】
成語接龍∶
胸有成竹→竹報( )安→安( )樂道→道( )塗說→說長( )短
參考答案∶
胸有成竹→竹報(平)安→安(貧)樂道→道(聽)塗說→說長(道)短


成語故事:青出於藍

作者﹕華一書局

【大紀元12月24日訊】
※ 形容學生的學識比老師的還要好
※ 相關成語:人才輩出,後生可畏
子璠是北朝一位著名的老師,學識品德都很好,教學既認真又負責;他門下
有一個學生李謐,不但聰明又肯用功,老師教的課業,他不但一一加以熟讀,並且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成為自己的思想。時間一久,李謐有許多精闢透徹的見解都超過了老師。
有一次孔璠向李謐請敎一個問題,李謐心想老師怎麼反過來向我請教呢?因此惶恐得不知如何是好。孔璠很誠懇的對他說:『李謐,不必這樣,聖人都沒有固定的老師了,更何況是我們呢!只要有一技之長的,都可以當我的老師,你就不要客氣了吧!』
這件事後來被傳揚出去,大家都非常感動,他們還作出一首曲子,來宣揚孔璠這對師徒呢!「青成藍,藍謝青;師何常,在明經。」意思是說,「責」這種染料是從一種叫「藍」的草本植物的葉子中提鍊出來的,顏色卻比藍更好看。李謐由於聰明和努力,以致學問高過老師,孔璠卻不忌妒,反過來向他請敎問題,由此看來,老師怎麼會只有固定的一個人呢?凡是有學問的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啊!
其實,「青出於藍」本來是周朝的荀子說的,他說:「青從藍取出,卻比藍悅目;冰是水做的,卻比水更冷。」後來的人,拿來形容學生的學識超過老師。
※聯想欣賞─達芬奇與小天使
意大利有名的畫家逹分奇小的時候,由父親送到凡洛菊先生門下學畫,凡洛菊先生是一個很有名的雕刻師和畫家。
達分奇在凡洛菊先生那裏,既有高人一等的天賦,又努力不懈,過不了幾年,他的本領竟和老師差不多了。
一天,凡洛菊由於有要緊的事情要出門,因此就把達分奇叫到跟前,指著畫架上的一幅畫對他說:「這幅圖是人家請我畫的,今晚就要來拿了,我要有緊的事需要出去一趟,不能完成這落上的小天使,你跟著我學了那麼多年畫了,我相信你的能力,這小天使,就請你幫我完成吧!」
達分奇戰戰兢兢的答應了,提起畫筆當場就塗抺了起來。夕陽還沒下山,他就完成了那個可愛的小天使。買主來拿了畫,把畫掛在自家的牆上,請了許多有名的畫家來觀賞,畫家們看了又看,一致認為角落上的小天使畫得最好。
後來這件事給凡洛菊先生知道了,心裏覺得非常慚愧,就把達分奇叫到跟前說:「你的畫已經比我更加傳神,現在我只能把畫室借給你,從此再也不能教你什麼了,希望你更加努力的畫吧!」
後來達分奇終於不負老師的期望,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摘錄自華一書局《兒童啟蒙文學》
(http://www.dajiyuan.com)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宋仁宗嘉祐二年,二十二歲的蘇軾前往禮部應試,考試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與蘇轍都以高分入選,其中還有一段插曲。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歐陽修一看到蘇軾的文章,大為心喜,心忖:這麼出色的卷子,可能是門生曾鞏所寫。為了避嫌,歐陽修把卷子由第一名改為第二名,沒想到拆開彌封後才發現,第一名竟然是曾鞏,從此歐陽修對蘇軾特別注意。當蘇軾前來拜謝主考官時,歐陽修忽然想起:「你的卷子裏,引用一句話說:唐堯時代,有個人將判死刑,皋陶三次要殺,堯卻寬宥了三次,這段典故,出自哪裏?「三國志」蘇軾回答。可是,歐陽修查遍《三國志》,卻沒見到這一段,蘇軾才說:「《三國志.崔琰傳》孔融注引《魏氏春秋》中言,袁紹敗後,孔融給曹操寫信說:『周武王伐紂,將殷滅亡後,把妲己賜周公』。曹操因為想到孔融學識淵博,問起這個典故的出處,孔融說:『我以現在的情況來推測古代的情況,是想其當然耳!』我在試卷中用帝堯和皋陶一事,也像孔融一樣,是想其當然耳!」歐陽修因而大大誇獎。當時,蘇軾曾寫了一封感謝信給歐陽修,一開首便以簡明的語言批評了宋初的文風,接著便稱頌歐陽修所倡導的詩文改革運動,歐陽修讀後,對同事說:「我讀蘇軾這封信,會高興得流汗,快哉!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他出人頭地。」又曾對人預言:「再過三十年,就沒有人再說著我啦!到那時候,天下文章,當推蘇軾!」而蘇軾也不負他的期望,在文學藝術的成就,確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躍超過了歐陽修,成為北宋文壇的領導人物。


從「收酒矸」到「燒肉粽」張邱東松生長於醫生世家,但他卻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反而選擇了他所喜愛的音樂。

從「收酒矸」到「燒肉粽」
(2003.08.05)
照片說故事
按我可看原始圖
張邱東松老師
 
一、「收酒矸」歌詞

詞:張邱東松 曲:張邱東松(1946年)
阮是十三囝仔丹,自小父母就真散,為著生活不敢懶,每日出去收酒矸,有酒矸通賣否,歹銅舊鍚,簿仔紙通賣否?
每日透早就出門,家家戶戶去加問。毋感貧彈四界剉,只是打拼顧三頓(為著打拚顧三當,不驚路頭怎樣遠)。有酒矸通賣否,歹銅舊鍚,簿仔紙通賣否?
頂日去到太平通,今日就行大龍峒,為著生活會妥當,不驚大雨佮大風。有酒矸通賣否。歹銅舊鍚,簿仔紙通賣否?

二、張邱東松老師

張邱東松生長於醫生世家,但他卻沒有繼承父親的衣缽,反而選擇了他所喜愛的音樂。(1903~1959)
日治時期,他是中部有名的辯士之一,因具備音樂的基礎,再加上學識淵博,從事音樂創作時無論樂曲、填詞都能勝任。
他的作品,深切陳述了小市民為生活逼迫的辛酸和無奈,尤其是描寫市井小民心聲的《收酒矸》、《燒肉粽》,奠定了他在台語歌壇上的地位。

三、禁歌的緣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黨政府接收台灣,篩使了一連串的文化禁令,先是下令全面停止報紙上的日文版,徹底切斷台灣人接受資訊、表達情感的文字工具;繼而就是一連串的禁講日語、禁播台語歌、禁講台語等等嚴厲的措施。

在這一連串的措施中,以禁播台語歌最早執行。此項戒嚴的迫害,就是從一九四八年的五月六日開始的,遭受迫害的是當時正風行的台灣流行歌曲《收酒矸》。

《收酒矸》這首歌大約是在一九四八年四月左右出爐,立刻受到非常熱烈的好評,民間到處都在流行,曲盤(唱片)也很暢銷,一些廣播電臺都會在節目中選播,因此,使《收酒矸》與同年出爐的《補破網》雙雙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流行歌。
可是,經過將近一個月之後,蔣政權的國民黨內掌管文化控制的部門(新聞局)就講話了,認為《收酒矸》的歌詞內涵不妥,於是,下令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出面處理。
台北市教育局面對全島都在熱烈流行的情況,不知如何下手,最後才選擇了播出《收酒矸》頻率最多、收聽率最高的台灣廣播電臺開刀,在一九四八年五月五日以正式公文下令即日起禁播,隨後,蔣政權的台灣省政府進一步實施全面性的禁播、禁唱。
原始歌詞共分三段,內容是這樣的:

『我是十六歲小孩,自細(小)父母就真散(窮),為了生活不敢懶,每日出去收酒矸。有酒矸,通賣否?破銅舊錫簿仔紙可賣否?』
『每天清早就出門,挨家挨戶去訪問,不敢亂來四處玩,為了三餐去努力。有酒矸,通賣否?破銅舊錫簿仔紙可賣否?』
『前天去過太平通,今天該走大龍峒,為著生活的保障,不顧大雨和大風。有酒矸,通賣否?破銅舊錫簿仔紙可賣否?』

這是一首典型的寫實歌曲,描述戰後台灣社會情景,反映人民窮苦而為生活奮鬥的實況,然而,禁播、禁唱的理由卻是:該歌曲『歌詞卑鄙陋劣,委靡懦弱,有傷風化』。

如此昧於現實的理由,當時引起的反彈不小,台北市教育局黃啟瑞局長出面說明,他說:

『一個十六歲的兒童,正當在學校受基本教育的時候,何堪流落街頭做這毫無意義的行業,況且台灣各方面正待進一步建設,尤以兒童教育更為重視,而收酒矸歌詞中,對於兒童實有很多汙衊。』

真是莫名其妙的說明,很顯然是故意掩飾現實,當時政府的貪污、腐化、無能在台灣社會所造成的罪惡脫罪。禁播、禁唱遂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而且以《收酒矸》開了頭之後,所謂的禁歌逐漸多了起來,並成為後來四十多年的常態政策,被查禁的歌曲曲名可以印成厚厚一本書,查禁理由都是同樣顢頇、無理。

後來也有一說,因為當時中共利用這首歌來宣揚台灣民的困苦,連小孩子也要考收酒矸和破銅爛鐵才能求得溫飽,因此才下令禁唱。
幸好張邱東松創作力旺盛,他在一九四九年蔣政權自中國敗退台灣的時候,又繼《收酒矸》之後,創作了膾炙人口的《燒肉粽》,名列戰後台灣四大流行歌曲之一。

四、「燒肉粽」的歌詞

詞曲:張邱東松(1949年)
自悲自歎歹命人,父母本來真疼痛,乎我讀書幾落冬,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燒肉粽 燒肉粽,賣燒肉粽!
要做生理真困難,若無本錢做袂動,不正行為是不通,所以暫時做這款,今(擔)著認真賣肉粽,燒肉粽 燒肉粽,賣燒肉粽!
物件一日一日貴,厝內頭嘴這大堆,雙腳行到要撐腿,誅著無銷上克虧,認真在賣燒肉粽,燒肉粽 燒肉粽,賣燒肉粽!
要做大來不敢望,要做小來又無空,更深風冷腳手凍,誰人知我的苦痛,環境迫我賣肉粽,燒肉粽 燒肉粽,賣燒肉粽!

五、燒肉粽的故事

燒肉粽,耳熟能詳的聲音,從穿梭街弄騎鐵馬沿街叫賣,唱到熙來攘往沸沸揚揚的夜市,進駐了冷氣空調的視聽大賣場,農業時代被冷金屬代替了,科技帶來文明,也帶來冷漠,不妨再唱一曲<燒肉粽>,瞬間回到了雞犬相聞的農業末期時候。

「燒肉粽」,是 張邱東松於一九四九年所發表,據張邱東松夫人回憶,燒肉粽的創作由來是這樣的:

有一天,半夜三更,張邱東松正在批閱學生的考卷,夫婦兩人閒著無事開始聊天,忽聞 一陣陣淒涼的「燒肉粽」叫賣聲,她心想:晚睡的人們,聽到這親切的呼喚,必然食指大動,但是誰去憐憫他們的夜生活的辛苦呢?

於是建議她的先生何不為這些小販寫一首 歌。燒肉粽發表年代正是國民政府遷台的那一年,當 時台灣所面臨的是極動盪、擾亂的局面,通貨膨脹加上嚴重失業率,作小 生意成了最好的出路。

如今歷史似乎提早從新上演了,在如此振盪不安的生活中,人民能依靠什麼呢?
.


解析:

這首歌曲首尾,都以「燒肉粽」的叫賣聲,來增加整個曲調的氣氛,以探戈的節奏,成功地表達出鄉「音」化的「市聲」,是張邱東松繼<收酒矸>後足以傳世的作品。據張邱東松的夫人回憶,<燒肉粽>創作動機是如此的:有一天,夜半時分,任教於台北市女中(今金華國中)的張邱東松正批閱完學生考卷,夫婦兩人閒坐聊天,忽聞一陣陣蒼涼的「燒肉粽~」叫賣聲,忽起忽落地從巷口那一頭傳過來,她心想,飢腸轆轆的人們,聽到這親切的呼喚,必然心動,但是誰去憐憫他們夜生活的辛苦呢?於是建議她的先生何不為這些小販寫一首歌。

<燒肉粽>詞、曲由張邱東松一人完成,發表年代是一九四九年,正是國民政府遷台的那一年,當時台灣所面臨的是極動盪、擾攘的局面,而且通貨膨脹及嚴重失業率,使得經濟瀕臨極大危機,幸有幣制改革,始挽住了財經危機。此曲雖然描述小市民的生活,但是從大時代的環境視之,其意義自然又是不同。

「收酒矸」,「燒肉粽」,「黃昏再會」,「我有一句話」,「收酒矸」這一首創作歌謠描述市井小民生活的歌曲,發表之時正逢國民政府遷台,台灣的政治動盪不安,經濟也面臨空前的危機。百業待振,就業無路的百姓,不禁感嘆命運的作弄,然而在歌曲中,卻也透露著台灣人逆來順受,安於天命和不屈不撓的生活意志。「燒肉粽」,是張邱東松於一九四九年所發表,可稱得是行業歌曲中的經典之作。這首歌的首尾都以燒肉粽的叫賣聲,來增加整個曲調的氣氛,以探戈的節奏,成功的表達出鄉音化的市聲,是張邱東松繼 「收酒矸」後足以傳世的作品。據張邱東松夫人回憶,燒肉粽的創動機是如此的:有一天,夜半時分,任教於台北市女中(今金華國中) 的張邱東松正在批閱學生的考卷,夫婦兩人閒著無事開始聊天,呼聞 一陣陣淒涼的燒肉粽叫賣聲,忽起忽落從巷口那一頭傳過來。他心想:飢腸轆轆的人們,聽到這親切的呼喚,必然心動,但是誰去憐 憫他們的夜生活的辛苦呢?

肉粽是台灣最具特色的一種食品,同時它是民間端午節應景的食品,每到端 午節家家戶戶綁肉粽,成為歲時節慶最動人的風情畫,「端陽佳節約同遊,角黍 推盤自塵酬」,角黍即是我們俗稱的肉粽,所以端午節又稱為肉粽節。

除了端午節可以吃到肉粽之外,其實一年四季我們都可以品嘗到風味絕佳的 粽香,因為市井街坊裏隨處都有販賣肉粽的商販,另外還有不少走動式的肉粽商 販,或是手推著肉粽車,或是騎著腳踏車、摩托車,車架上載著肉粽箱子,穿梭 逡行在街頭巷尾、村落庄里間隨處叫賣兜售,他們都會在車上架設簡便的擴音喇 叭,沿路播放著「燒肉粽」的台灣民謠作為叫賣的信號,大家一聽到「燒肉粽啦、 燒肉粽啦、賣燒肉粽」的歌聲便知道賣肉粽的來了。

「燒肉粽」的確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朗朗上口的歌,只要一聽到或一唱起這一首歌,彷佛就可以聞到陣陣粽香撲鼻飄來,而令人垂涎不已。「燒肉粽」這一首歌是由邱東松先生作詞作曲的,邱東松先生除了「燒肉粽」之外,另有一首 歌「收酒矸」也是十分知名,兩首歌都是台灣民謠中傳世的經典作品。「燒肉粽」 這首歌首尾,都是用叫賣聲來增加整個曲調的氣氛,其曲調中的探戈節奏,更是 成功的表達出鄉音化的市聲情調,同時表達出市井庶民的生活悲辛,很容易引起 人的共鳴。

邱東松的這一首「燒肉粽」完成於一九四九年,那時他在台北市立女中擔任 音樂老師,這首歌的創作據說有一個有趣的傳聞,傳聞中說有一天夜半時分,任 教於市立女中的邱東松批閱完學生的試卷之後,閒著無事和太太在聊天,忽然聽 到陣陣蒼涼的賣燒肉粽的叫賣聲,往巷子口傳過來,他心想如此深夜,那賣肉粽 的小販還要為生活忙碌奔波,而有誰曾去關心憐憫他們辛苦的夜生活呢?故而起 意為他們寫一首歌,因此便留傳下了「燒肉粽」這樣一首雋永有味的名曲佳作來。

雖然這只是一首市井小民生活寫真的歌謠,但是又何嘗不也表達出了創作者 寫這一首歌時的時代背景及社會背景呢?一九四九年剛好是台灣結束日治時期 後不久,二二八事件之後,國民黨政府遷台的那段時間,當時台灣所面臨的是動 盪、擾攘的局面,物質匱乏,民生凋敝,又加上通貨膨脹及嚴重失業,歌詞中所 說:「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可以說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心聲,「每一首歌都有一個時代背景」這是名小說家黃春 明先生說過一句話,因此只有抓住當代社會的脈動,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成為 見証歷史的聲音,「燒肉粽」一歌,除了表達市井小民的心聲之外,同時更成為 一九四九那個年代的聲音,難怪會被列為台灣戰後四大名曲之一。

張邱東松,台中縣豐原鎮人,一九○三年出生,「張邱」是雙姓。他因執迷音樂,雖然做過洋服店(西裝行)的老板,但仍以教唱、賣唱為主要營生。

日據時代他是中部有名的「辯士」,替人解說電影劇情。戰後,曾組「鄉音藝術團」,後進入台北市立女子初級中學任教,也曾應呂泉生之邀,在「台灣廣播電台」上節目。

張邱東松的創作,一向自己包辦,也稱得上是多產作家,有「划船歌」、「千山萬水」、「台北小雨」、「月光光」、「海風」...等作品,惜已軼散,尤其「收酒矸」、「燒肉粽」兩首描寫小市民生活的「市聲」之作,足以令他留名於台語歌壇。他的晚年很不得志,一九五九年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七歲。


*本文於2003/08/06 於國立教育電台下午二時半「台灣鹹酸甜」節目中由主持人土豆仁與阿淵伯對談。

註一:
圓環歷史介紹

台北市位於重慶北路與南京西路的圓環在早期被稱為「圓公園」,而「圓公園」是在今日的建成區內。在以前,建成區原是一大片的低窪沼澤,在清代時,有人來這兒開墾,於是這一個不毛之地開始有了人煙。甲午戰爭之後,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人,於是日本人在此見興建鐵路,而這條鐵路就經過了今天的建成區,並造了日後大稻埕的繁榮。在1908年前,圓環的所在地是指四條道路交會的空地。在當時,日本人學習西化政策,於是照著「市區改正」計劃,在道路交會的空地上畫了個大圈圈,沿著圓圈外緣栽種著七里香,中央種上榕樹,並有草埔和椅子可以休息,行成了供大人們聊天、納涼的「圓公園」

隨著大稻埕區的商業發展,帶動了當地的繁榮。人朝一多,聰明的小販便想要到這個未開發的市場來賺上一筆。也就約在1921年,一個賣「蝦仔麵」的小販,每天傍晚便到公園作生意,其他攤販見他賣的不錯,於是傳了開來,攤販們越聚越多,因此帶動了消費人潮。隨著人潮的聚集,最先在延平北路二段有「東薈芳」,繼有「江山樓」、「篷萊閣」等大型旗亭的興起,圍繞在圓環,成為酒宴、歌舞銷金窟。飲食特色如雞捲、魚翅、肉圓、蚵仔麵線等,都具鄉土風味。


1941年太平洋戰爭暴發,在夜間不准點燈的禁令下,圓環的生意大受打擊。1943年美國轟炸台灣,日本當局下令禁止圓環夜市活動,並將圓環的土地給翻了起來,中央挖個大蓄水池,用以防空救火,四周修築一圈圈的防空壕,來應付戰時需要。後來,戰事越演越烈,除了人要躲空襲之外,圓環也要「跑空襲」。圓環曾經一度跑空襲到圓環東邊日新國校(現在南京西路口)對面設攤,因場地擺設關係,改稱「四角環」。

台灣光復後,防空襲蓄水池給填平了,防空壕也被打掉,攤販又開始集中在此做生意了,他們除了販賣小吃,並兼賣日據時代留下的物品、古玩、雜貨等,性質與以往大不相同。 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圓環附近的建築一幢接一幢蓋,攤販活動的範圍與其並進,迅速蔓延,擴張到現在的寧夏路與重慶北路一帶,圓環的盛況自此而起。中日大戰後的五十年代是圓環最風光的時期。小吃風味聞名,是早期最有名的台灣夜市,各地方的江湖好漢知道圓環是很棒的消息市場,都來此賣祖傳秘藥,「農村曲」作曲人蘇桐、「燒肉粽」此曲人張邱東松也曾在此獻藝賣唱,將圓環造就成台北不夜之城。在戰後的臺灣,白業蕭條,唱片行業本來就難生存加上戰時一些唱片公司﹝如古倫美亞﹞被炸毀,光復後台灣的唱片市場也行成停頓。在這樣的唱片環境中,臺灣的音樂創作者,在圓環尋出另外一個發表天地。除蘇桐、張邱東松在圓環邊唱歌邊賣「高家種子丸」外,楊三郎也曾在圓環邊演唱自己的新創作,賣「歌仔簿」維生。臺灣三大作曲家之一周添旺,一度也在圓環印歌仔簿出售,臺灣第一代樂師陳冠華、女歌手鐘瑛及其後郭大誠老師都曾在圓環走唱過。1954年,攤販[們自行募款,將馬路鋪上柏油,區分各人的攤位,並建議在重慶北路加上透明玻璃罩,猶如商店街的形態。這樣地大力整頓使的得圓環、南京西路、保安宮、歸綏街等形成一個台北最大的夜市─「圓環山圈」。圓環,百年它的小吃,餵養了臺灣的胃,圓環的養份也活絡了台灣音樂的創作。


註二:
話台灣民謠辛酸

身為音樂老師將「藝術沒有公式」、「歌唱也是創作之一」、「台灣文化寶藏——台灣民謠」……等理念,於課堂中告知現代學子。但是,每言至台灣民謠,學生皆恥於言台語,更恥於歌民謠,心態之怪令我痛心,於是來一番精神教育,義正嚴辭糾正之,好好地「甲是」(教訓)一番方肯罷休。其中最重要者乃教之,每首歌皆是一個故事、一個時代的反映、一個時代的產物(文化)…等,今就國府據台後之台灣民謠創作的背景及代表作品,作一簡略述之:

國府據台後,民不聊生,物質缺乏,為了生活打拼,為了糊口飯奔波,此時反映了民生問題,因此,產生了各種行業打拼景象的歌謠。如「收酒矸」是張邱東松作詞、作曲,詞意是自小很「散赤」,每日透早就出門,為了顧三頓打拼。另如「燒肉粽」是張邱東松繼「收酒矸」後完成,其來由乃張夫人半夜聞「燒肉粽——」叫賣著,心想:此時肚子餓的人聽到一定心動而且倍感親切。但是,有誰會去想到他們半夜為生計而奔波的辛苦?於是建議張先生寫之。言至此筆者回想到一九七一年初,因大專聯考落榜,到台北補習租屋於師大後之浦城街,挑燈夜讀,聞「燒肉粽——」叫賣聲,那叫聲宏亮、發聲正確,圓又滿的美聲,正是台灣獨有的叫賣美聲,較之西洋美聲唱法,毫不遜色。再舉一首大家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呂泉生作曲,王昶雄作詞。一九五○年代,鄉村子弟「外移」到他鄉打拼,呂泉生因念及「到都市打拼,有的失去了愛、有的失去了情」而創作此曲。而王昶雄這位醫生才子,更寫了極富高雅的詞句;於是「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被視為最優美、淨化歌曲,不因年代不同,仍為大家所深愛著。當然仍有一些未擺脫日據恐怖陰影之悲愁、傷感的歌曲如「望你早歸」、「秋風夜雨」、「愁怨」、「孤戀花」等,這些歌曲也同時表現自由戀愛風潮下情人互訴心聲的情懷。綜觀上述有悲傷無奈、敘情、浪漫等歌曲在社會各角落蓬勃發展。

如日中天的台灣民謠因受「國語政策」的推行,及崇洋心態下大肆流行的西洋歌曲等各方的衝擊下,日漸末落,市場萎縮。作家不受重視因而生計困苦,紛紛改行,至此註定台灣民謠一蹶不振的命運了。

樂觀、質樸、勤勞是台灣人的天性。今唯有從(一)基層再出發,文化下鄉,從根做起來尋回往日情懷。(二)修正教育方針,重視族群與草根性的文化。(三)社會有心人士與企業的大力推廣配合,加上傳播媒體的宣導。此三管齊下方能救之、振之,再現台灣民謠的原始風貌與最真的「台灣味」!

註3:

台灣光復後的台語流行歌

台語歌謠再現黃金時:(戰後四大名曲)

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在日據時代對於台灣歌謠的限制也隨之解除,這對於專以詞曲創作討生活的人,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於是戰後「四大名曲」就隨著戢後的生活景象,因運而生。
四大名曲
-寫歌人的故事

1947年:望你早歸
(楊三郎曲、那卡諾詞)
1946年楊三郎與那卡諾受聘進入台灣廣播電台(日據時期『台北放送局』)擔任樂團的樂手,因為電台剛好有一個專門介紹台語創作歌謠的節目,當時擔任電台演藝股長的呂泉生先生便鼓勵楊三郎等試著創作。於是,楊三郎與那卡諾兩人合力寫下『望你早歸』中擔任寫詞的那卡諾,寫詞的風格不同於當時押韻對句的流行歌曲,詞意中『每日思念你一人,昧得通相見,..,阮只有拜託月娘,替阮講給伊知,..』這樣通俗的歌詞卻全然符合了當年台灣許多人的心情。戰前有二十多萬 的台灣青年被日本政府找去充當台籍日本軍伕,卻在戰爭結束後仍無法順利回到故鄉;二十多萬個年輕人,二十多萬個倚門期待的家庭,『望你早歸』正訴說著當時台灣最急的心聲。

1948年:補破網
(王雲峰曲、李臨秋)
『見著網,目眶紅,破到這大孔....』,台灣光復初期,又經歷了二二八事件,民間生活百廢待舉,『補破網』,這如同諧音的台語『補希望(魚網)』,這首歌同時也說到了縫補新希望的急切。只是據李臨秋的後人所透露,『補破網』原本只有兩段歌詞,但是因為歌詞過度灰澀,連帶所及,不但這道歌遭禁唱,連同名電影『補破網』也遭禁演。作者李臨秋為不拖累電影公司,被迫寫下第三段團大結局的歌詞:「漁入港,好年冬,歌詩滿漁港...」。據悉,李臨秋老先生臨終前表示,因為『補破網』第三段歌詞非出於他的自願,因此希望後人唱這首砍時,只要唱前兩段歌詞,這詞才是他最原始創作精神。

1949年:杯底不通飼金魚
(呂泉生詞曲)
呂泉生,一位耕耕台灣音槳最久、最勤快的「音樂園丁」。在日據「皇民化時期」,他不懼日人壓迫,在當時就敢採集「丟丟銅仔」、「一隻鳥仔哮救救」、「採茶歌」...等民謠。戰後,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的呂泉生老師,有感於「二二八事件」對台灣社會所造成的傷痕,本省人與外省人不斷的衝突、廝殺....。1949年,呂泉生老師寫下這首「杯底不通飼金魚」,他寄望的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不要分本省、外省,好漢剖腹來相見....「飲啦!杯底不通飼金魚,好漢剖腹來相見...」。在歌詞中,我們可以看到那種千杯飲盡、一笑泯恩仇的明快與豪邁。

1949年:燒肉粽
(張邱東松詞曲)
11949年由張邱東松所發表的「燒肉粽」,成功的將「市井之聲」轉換入歌曲,可說是台灣歌謠中最具代表性的行業歌。1949年,由於國民政府剛播遷來台,當時社會的物價飛漲(四萬塊舊台幣換一塊錢新台幣的年代);造成生活的不安定,失業問題嚴重,這對於一直期盼光復的台灣人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因此在整首歌中提到了『自悲自嘆歹命人,父母本來很疼痛,乎我讀書幾落冬,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燒肉粽,燒肉粽,賣燒肉粽』,在歌詞中詳實描述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無奈。

相關網址:http://www.taiwan123.com.tw/MUSIC/old07.htm

燒肉粽(台羅:Sio Bah-tsàng),中華民國(台灣)台灣閩南語流行歌曲,發表於1949年(民國38年),由張邱東松填詞、作曲。原唱者是郭金發。

燒肉粽

燒肉粽(台羅:Sio Bah-tsàng),中華民國(台灣)台灣閩南語流行歌曲,發表於1949年(民國38年),由張邱東松填詞、作曲。原唱者是郭金發

背景[編輯]

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日本帝國無條件投降(1945年(昭和20年;民國34年)8月15日),百廢待舉,經濟蕭條,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均創下新高。這首歌充分反應出了當時民眾艱困的生活處境,廣受社會大眾好評。但是也因為歌詞描述戰後台灣的民生凋敝,而被當時行政院新聞局(今行政院發言人室)列為禁歌

寫作動機[編輯]

據張邱東松夫人回憶:「有一天半夜時,任教於台北市立女中(現金華國中)的張邱東松批閱完學生的試卷之後,他們開始聊天,忽然聽到一陣陣蒼涼『賣燒肉粽』的叫賣聲,往巷子口傳過來。她心想,饑腸轆轆的人,聽到這親切的呼喊,必然心動,但誰去憐憫他們夜生活的辛苦呢?於是建議他的先生,為這小販寫一首歌。」

歌詞大意[編輯]

一位離開學校的青年,因為找不到工作,且沒有足夠的資金做生意,不得已暫時沿街兜售肉粽。歌詞也點出通貨膨脹和這位小販的辛酸。

後續[編輯]


郭金發


郭金發1944年在台北市出生,由於父親經營皮鞋店,早先台灣皮鞋沒有賣現成的,都是要量腳的尺寸去訂做,所以郭金髮很小就在修理皮鞋,一邊修理皮鞋,一邊聽電台的節目,電台假日都有舉辦歌唱比賽,所以低音歌王—郭金髮在1957年16歲那年開始,就不斷參加電台所舉辦的歌唱比賽,越唱越有經驗,越唱越好,幾乎每場電台舉辦的歌唱比賽,他都拿下冠軍。
 1960年他又參加歌唱比賽,但是裁判團不要他參賽,他們認為他每次拿冠軍,再比賽還是會得第一名,這樣沒意思,應該讓他去灌唱片當歌星,所以由裁判團的主審葉俊仁老師,就是台灣很有名的作詞家和作曲家葉老師,介紹他到鈴鈴唱片公司灌錄了他頭一張的代表作『夜都市』、『半夜三更』,於是在歌壇傳出知名度,這是1960年的事情,隨後有不少名歌的創作。
 1963年和鈴鈴唱片公司另外三位基本的男歌星,林春福、陳木、賴謙祺,組成了四騎士合唱團,以四聲合音來唱流行歌曲,風靡全國。 1964年加入金星唱片公司,發表了『溫泉鄉的吉他』,這首歌曲也是當代的名歌。 1965年參加電塔唱片公司,灌錄了『愛你入骨』、『七逃人的眼淚』、『最後的一封信』、『生命的太陽』,當年唱了不少名歌,包括電影的主題曲,由於郭金髮成名的時候都在軍中,所以他唱紅的歌,都是他在軍中請假出來發表的,從來不曾上台與歌迷見面,退伍那年他拍了一部閩南語電影—『慈母孤兒淚』,隨片登台造成全國轟動,由於長的英俊瀟灑,算是當代最有票房、最受歡迎的歌王。 
1969年中國電視公司成立,低音歌王郭金髮被邀請參加主持每日一星的節目,在電視的帶動下讓郭金髮的知名度再次的提升,算是當代最有身價的王牌歌王,所以名利雙收,在歌廳唱歌有賺到錢,他很有事業企圖心,在他一生曾經做過幾次的生意,但是都不如意,頭一次是到高雄經營金都樂府歌廳,也曾經在1981年在新竹幼獅工業區經營紙廠,因為還未開業,廢水無法處理,未生產就停止運作,虧了不少。
 1988年低音歌王郭金髮唱紅一首『燒肉粽』,再度以燒肉粽為商標,推出郭金髮的燒肉粽,一開始歌迷會捧場,但可能北部人包的北部粽,南部人較無法接受吧!所以經營不到幾年就停止營業,可能個性較豪爽,粗線條不會精打細算,所以商場並不如意,不過在商場都有不錯的成績單,唱紅不少的名歌,甚至自己寫歌,像『為什麼』、『隱者之歌』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非常喜愛的名歌。
 由於歌廳事業蕭條,歌星無法藉由歌廳表演賺錢,紛紛轉行,低音歌王郭金髮轉到廣播界,從事廣播的事業繼續為老歌迷服務,聽友歌迷可以藉由廣播聽到低音歌王郭金髮的歌聲,以及他過去非常轟動的名歌。

出水芙蓉原本的意思是什麼?

出水芙蓉原本的意思是什麼?

出自李白的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是對田園詩派創始人陶淵明那種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詩歌風格的准確描述!
  (李白本人的詩風也有這個特點)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出水芙蓉,比喻美人出浴或也可以說是初放的荷花. 
  芙蓉:荷花。指剛長出水面的荷花。比喻詩文等寫的清新。也比喻女子美麗清純(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芙蓉出水”最初是南朝人鍾嵘用來形容: : 詩歌的風格
  芙蓉出水:芙蓉:荷花.荷花露出了水面.原指詩寫得很清新.後多用于形容女子的容貌清秀美麗.也作出水芙蓉.南朝 梁 鍾嵘《詩品》謝(謝靈運)詩如芙蓉出水。(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鍾嶸]

鍾嶸(468年-518年),字仲偉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西)人。出身世族,「好學,有思理」,精《周易》,有辭章修養,在南朝齊梁時代曾作過參軍、記室等小官。
曾仿漢代「九品論人,七略裁士」的方式撰寫《詩品》(原名《詩評》,北宋後改稱為《詩品》),成書於梁武帝天監十二年(513年)以後,品評自漢至梁122位五言詩作家,齊梁之際,文學思潮浮靡訛濫,故書中提倡風力,反對玄言,是一部專論五言詩的古典文學批評名著。《詩品》有評曹操父子,鍾嶸將曹操置於下品,乃嫌其「古直」而少文彩。

特色[編輯]

鍾嶸建立了「歷史法批評」方法,以探索源流評定價值為兩大要務:
  • 他將從時代的一百多名詩人,分為上中下三品。『一品之中,略以世代為先後,不以優劣為銓次。』其中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共122人。
  • 他對於各家的作品,往往肯定其源出於某人與某體,標出國風小雅楚辭五言詩的三大系統。

重要主張[編輯]

爭議[編輯]

作家與作品的價值,我們可以分析說明,但是很難評定等級,這樣作很容易流於主觀成見。鍾嶸《詩品》中較有爭議的作家等級,如:劉楨陸機潘岳張協列於上品;曹丕陶淵明鮑照謝脁列為中品;而曹操列為下品。

貢獻[編輯]

《詩品》最成功之處,應在對各家詩歌風格之論析,往往極其中肯。如:陶淵明雖置於中品,但其評語不僅備極推賞,而且能說出陶詩最大的優點,從評語來看,鍾嶸對陶詩的推崇,實在超過對其他列為中品,甚至上品的詩家,只是礙於當時的文學風尚,以及鍾嶸認為陶淵明的詩源自於中品的應璩,而《詩品》並沒有源下而流上的例子,因此陶詩不能超過中品。

《詩品》   梁 鍾嶸著

 
   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行諸舞詠。照燭三才,暉麗萬有,靈衹待之以致饗,幽微藉之以昭告,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昔〈南風〉之詞,〈卿雲〉之頌,厥義敻矣。夏歌曰:「鬱陶乎予心。」楚謠曰:「名予曰正則。」雖詩體未全,然是五言之濫觴也。逮漢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詩眇邈,人世難詳,推其文體,固是炎漢之製,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揚、枚、馬之徒,詞賦競爽,而吟詠靡聞。從李都尉迄班婕妤,將百年間,有婦人焉,一人而已。詩人之風,頓已缺喪。東京二百載中,惟有班固〈詠史〉,質木無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篤好斯文,平原兄弟鬱為文棟,劉楨、王粲為其羽翼。次有攀龍托鳳,自致於屬車者,蓋將百計。彬彬之盛,大備於時矣。爾後陵遲衰微,迄於有晉。太康中,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勃爾復興,踵武前王,風流未沫,亦文章之中興也。永嘉時,貴黃、老,稍尚虛談。於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傳,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先是郭景純用雋上之才,變創其體。劉越石仗清剛之氣,贊成厥美。然彼眾我寡,未能動俗。逮義熙中,謝益壽斐然繼作。元嘉中,有謝靈運,才高詞盛,富豔難蹤,固已含跨劉、郭,陵轢潘、左。故知陳思為建安之傑,公幹、仲宣為輔。陸機為太康之英,安仁、景陽為輔。謝客為元嘉之雄,顏延年為輔。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詞之命世也。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會於流俗。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耶?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意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幹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比興,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若但用賦體,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託詩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漢妾辭宮;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於詩矣。故詞人作者,罔不愛好。今之士俗,斯風熾矣。纔能勝衣,甫就小學,必甘心而馳騖焉。於是庸音雜體,人各為容。至使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獨觀謂為警策,眾睹終淪平鈍。次有輕薄之徒,笑曹、劉為古拙,謂鮑照羲皇上人,謝朓今古獨步。而師鮑照終不及「日中市朝滿」,學謝朓劣得「黃鳥度青枝」。徒自棄於高明,無涉於文流矣。觀王公縉紳之士,每博論之餘,何嘗不以詩為口實。隨其嗜欲,商搉不同,淄、澠並泛,朱紫相奪,喧議競起,準的無依。近彭城劉士章,俊賞之士,疾其淆亂,欲為當世詩品,口陳標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昔九品論人,《七略》裁士,校以貴實,誠多未值。至若詩之為技,較爾可知。以類推之,殆均博弈。方今皇帝,資生知之上才,體沈鬱之幽思,文麗日月,賞究天人。昔在貴游,已為稱首。況八紘既奄風靡雲蒸,抱玉者聯肩,握珠者踵武。以瞰漢、魏而不顧,吞晉、宋於胸中。諒非農歌轅議,敢致流別。嶸之今錄,庶周旋於閭里,均之於談笑耳。
 
    一品之中,略以世代為先後,不以優劣為詮次。又其人既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錄存者。夫屬詞比事,乃為通談。若乃經國文符,應資博古,撰德駁奏。宜窮往烈。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於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臺多悲風」,亦惟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顏延、謝莊,尤為繁密,於時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抄近任昉、王元長等,詞不貴奇,競須新事,爾來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無虛語,語無虛字,拘攣補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詞既失高,則宜加事義。雖謝天才,且表學問,亦一理乎! 陸機 〈文賦〉通而無貶;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鴻寶》,密而無裁;顏延論文,精而難曉;摯虞《文志》詳而博贍,頗曰知言:觀斯數家,皆就談文體,而不顯優劣。至於謝客集詩,逢詩輒取;張騭《文士》,逢文即書:諸英志錄,並義在文,曾無品第。嶸今所錄,止乎五言。雖然,網羅今古,詞文殆集。輕欲辨彰清濁,掎摭病利,凡百二十人。預此宗流者,便稱才子。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申變裁,請寄知者爾。
 
    昔曹、劉殆文章之聖,陸、謝為體貳之才,銳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聞宮商之辨,四聲之論。或謂前達偶然不見,豈其然乎?嘗試言之,古曰詩頌,皆被之金竹,故非調五音,無以諧會。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樓」,為韻之首。故三祖之詞,文或不工,而韻入歌唱,此重音韻之義也,與世之言宮商異矣。今既不被管絃,亦何取於聲律邪?齊有王元長者,嘗謂余云:「宮商與二儀俱生,自古詞人不知之。唯顏憲子乃云『律呂音調』,而其實大謬。唯見范曄、謝莊頗識之耳。嘗欲進〈知音論〉,未就。」王元長創其首謝、沈約揚其波。三賢或貴公子孫,幼有文辯,於是士流景慕,務為精密。襞積細微,專相凌架。故使文多拘忌,傷其真美。余謂文製本須諷讀,不可蹇礙,但令清濁通流,口吻調利,斯為足矣。至平上去入,則余病未能;蜂腰、鶴膝,閭里已具。陳思贈弟,仲宣〈七哀〉,公幹思友,阮籍〈詠懷〉,子卿「雙鳧」,叔夜「雙鸞」,茂先寒夕,平叔衣單,安仁倦暑,景陽苦雨,靈運〈鄴中〉,士衡〈擬古〉,越石感亂,景純詠仙,王微風月,謝客山泉,叔源離宴,鮑照戍邊,太沖〈 詠史 〉,顏延入洛,陶公詠貧之製,惠連〈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以謂篇章之珠澤,文彩之鄧林。
 
《詩品.卷上》
 
    古詩
  其體源出於《 國風 》。陸機所擬十四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其外「去者日以疏」四十五首,雖多哀怨,頗為總雜。舊疑是建安中曹﹑王所製。「客從遠方來」、「橘柚垂華實」,亦為驚絕矣!人代冥滅,而清音獨遠,悲夫!
 
    漢都尉李陵
  其源出於《 楚辭 》。文多悽愴,怨者之流。陵,名家子,有殊才,生命不諧,聲頹身喪。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
 
    漢婕妤班姬
  其源出於李陵。〈團扇〉短章,詞旨清捷,怨深文綺,得匹婦之致。侏儒一節,可以知其工矣!
 
    魏陳思王植
  其源出於《國風》。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嗟乎!陳思之於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懷鉛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餘暉以自燭。故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幹升堂,思王入室,景陽、潘、陸,自可坐於廊廡之間矣。
 
    魏文學劉楨
  其源出於《古詩》。仗氣愛奇,動多振絕。真骨凌霜,高風跨俗。但氣過其文,雕潤恨少。然自陳思已下,楨稱獨步。
 
    魏侍中王粲
  其源出於李陵。發愀愴之詞,文秀而質羸。在曹、劉間,別構一體。方陳思不足,比魏文有餘。
 
    晉步兵阮籍
  其源出於《小雅》。無雕蟲之功。而〈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於《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顏延年注解,怯言其志。
 
    晉平原相陸機
  其源出於陳思。才高詞贍,舉體華美。氣少於公幹,文劣於仲宣。尚規矩,不貴綺錯,有傷直致之奇。然其咀嚼英華,厭飫膏澤,文章之淵泉也。張公歎其大才,信矣!
 
    晉黃門郎潘岳
  其源出於仲宣。《翰林》嘆其翩翩然如翔禽之有羽毛,衣服之有綃縠,猶淺於陸機。謝混云:「潘詩爛若舒錦,無處不佳,陸文如披沙簡金,往往見寶。」嶸謂益壽輕華,故以潘為勝;《翰林》篤論,故歎陸為深。余常言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晉黃門郎張協
  其源出於王粲。文體華淨 , 少病累。又巧構形似之言,雄於潘岳,靡於太仲。風流調達,實曠代之高手。調采蔥菁,音韻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
 
    晉記室左思
  其源出於公幹。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諭之致。雖野於陸機,而深於潘岳。謝康樂嘗言:「左太沖詩,潘安仁詩,古今難比。」
 
    宋臨川太守謝靈運
  其源出於陳思 , 雜有景陽之體。故尚巧似,而逸蕩過之,頗以繁蕪為累。嶸謂若人興多才高,寓目輒書,內無乏思,外無遺物,其繁富宜哉 !然名章迥句,處處間起;麗典新聲,絡繹奔會。 譬猶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塵沙,未足貶其高潔也。初,錢塘杜明師夜夢東南有人來入其館,是夕,即靈運生於會稽。旬日,而謝玄亡。其家以子孫難得,送靈運於杜治養之。十五方還都,故名「客兒」
 
《詩品.卷中》
 
    漢上計秦嘉 嘉妻徐淑
  夫妻事既可傷,文亦悽怨。為五言者,不過數家,而婦人居二。徐淑敘別之作,亞於〈團扇〉矣。
 
    魏文帝
  其源出於李陵,頗有仲宣之體。則所計百許篇,率皆鄙質如偶語。惟「西北有浮雲」十餘首,殊美贍可玩,始見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彥,對揚厥弟者邪?
 
    晉中散嵇康
  頗似魏文。過為峻切,訐直露才,傷淵雅之致。然託喻清遠,良有鑒裁,亦未失高流矣。
 
    晉司空張華
  其源出於王粲。其體華艷,興託不奇,巧用文字,務為妍冶。雖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猶恨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謝康樂云:「張公雖復千篇,猶一體耳。」今置之中品疑弱,處之下科恨少,在季、孟之間矣。
 
 
    魏尚書何晏 晉馮翊守孫楚 晉著作王讚 晉司徒掾張翰 晉中書令潘尼
  平叔鴻鵠之篇,風規見矣。子荊零雨之外,正長朔風之後,雖有累札,良亦無聞。季鷹黃華之唱,正叔綠之章,雖不具美,而文彩高麗,並得虯龍片甲,鳳凰一毛。事同駁聖,宜居中品。
 
    魏侍中應璩
  祖襲魏文。善為古語,指事殷勤,雅意深篤,得詩人激刺之旨。至於「濟濟今日所」,華靡可諷味焉。
 
    晉清河守陸雲 晉侍中石崇 晉襄城太守曹攄 晉朗陵公何劭
  清河之方平原,殆如陳思之匹白馬。於其哲昆,故稱二陸。季倫、顏遠,並有英篇。篤而論之,朗陵為最。
 
    晉太尉劉琨 晉中郎盧諶
  其源出於王粲。善為悽戾之詞,自有清拔之氣。琨既體良才,又罹厄運,故善敘喪亂,多感恨之詞。中郎仰之,微不逮者矣。
 
    晉弘農太守郭璞
  憲章潘岳,文體相輝,彪炳可玩。始變永嘉平淡之體,故稱中興第一。《翰林》以為詩首。但〈遊仙〉之作,詞多慷慨,乖遠玄宗。而云:「柰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棲榛梗。」乃是坎壈詠懷,非列仙之趣也。
 
    晉吏部郎袁宏
  彥伯〈詠史〉,雖文體未遒,而鮮明緊健,去凡俗遠矣。
 
    晉處士郭泰機 晉常侍顧愷之 宋謝世基 宋參軍顧邁 宋參軍戴凱
  泰機寒女之製,孤怨宜恨。長康能以二韻答四首之美。世基橫海,顧邁鴻飛。戴凱人實貧羸,而才章富健。觀此五子,文雖不多,氣調警拔,吾許其進,則鮑照、江淹未足逮止。越居中品,僉曰宜哉。
 
    宋徵士陶潛
  其源出於應璩,又協左思風力。文體省淨,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歎其質直。至如「懽言醉春酒」、「日暮天無雲」,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宋光祿大夫顏延之
  其源出於陸機。尚巧似。體裁綺密,情喻淵深,動無虛散,一句一字,皆致意焉。又喜用古事,彌見拘束,雖乖秀逸,是經綸文雅才。雅才減若人,則蹈於困躓矣。湯惠休曰: 「 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彩鏤金。」顏終身病之。
 
    宋豫章太守謝瞻 宋僕射謝混 宋太尉袁淑 宋徵君王微 宋征虜將軍王僧達
  其源出於張華。才力苦弱,故務其清淺,殊得風流媚趣。課其實錄,則豫章僕射,宜分庭抗禮。徵君、太尉,可託乘後車。征虜卓卓,殆欲度驊騮前。
 
    宋法曹參軍謝惠連
  小謝才思富捷,恨其蘭玉夙凋,故長轡未騁。〈秋懷〉、〈擣衣〉之作,雖復靈運銳思,亦何以加焉。又工為綺麗歌謠,風人第一。《 謝氏家錄 》云:「康樂每對惠連,輒得佳語。後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吾語也。』」
 
    宋參軍鮑照
  其源出於二張,善製形狀寫物之詞,得景陽之諔詭,含茂先之靡嫚。骨節強於謝混,驅邁疾於顏延。總四家而擅美,跨兩代而孤出。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然貴尚巧似,不避危仄,頗傷清雅之調。故言險俗者,多以附照。
 
    齊吏部謝朓
  其源出於謝混,微傷細密,頗在不倫。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叔源失步,明遠變色。善自發詩端,而末篇多躓,此意銳而才弱也,至為後進士子之所嗟慕。朓極與余論詩,感激頓挫過其文。
 
    齊光祿江淹
  文通詩體總雜,善於摹擬,筋力於王微,成就於謝朓。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梁衛將軍范雲 梁中書郎邱遲
  范詩清便宛轉,如流風迴雪。邱詩點綴映媚,似落花依草。故當淺於江淹,而秀於任昉。
 
    梁太常任昉
  彥昇少年為詩不工,故世稱沈詩任筆,昉深恨之。晚節愛好既篤,文亦遒變。善銓事理,拓體淵雅,得國士之風,故擢居中品。但昉既博物,動輒用事,所以詩不得奇。少年士子,效其如此,弊矣。
 
    梁左光祿沈約
  觀休文眾製,五言最優。詳其文體,察其餘論,固知憲章鮑明遠也。所以不閑於經綸,而長於清怨。永明相王愛文,王元長等皆宗附之。約於時謝朓未遒,江淹才盡,范雲名級故微,故約稱獨步。雖文不至其工麗,亦一時之選也。見重閭里,誦詠成音。嶸謂約所著既多,今翦除淫雜,收其精要,允為中品之第矣。故當詞密於范,意淺於江也。
 
《詩品.卷下》
 
     漢令史班固 漢孝廉酈炎 漢上計趙壹
  孟堅才流,而老於掌故。觀其〈詠史〉,有感歎之詞。文勝託詠靈芝,懷寄不淺。元叔散憤蘭蕙,指斥囊錢。苦言切句,良亦勤矣。斯人也,而有斯困,悲夫!
 
     魏武帝 魏明帝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叡不如丕,亦稱三祖。
 
     魏白馬王彪 魏文學徐幹
  白馬與陳思答贈,偉長與公幹往復,雖曰「以莛叩鐘」,亦能閑雅矣。
 
    魏倉曹屬阮瑀 晉頓邱太守歐陽建 晉文學應璩 晉中書令嵇含 晉河南太守阮侃 晉侍中    嵇紹 晉黃門棗據
  元瑜、堅石七君詩,並平典,不失古體。大檢似,而二嵇微優矣。
 
 
    晉中書張載 晉司隸傅玄 晉太僕傅咸 晉侍中繆襲 晉散騎常侍夏侯湛
  孟陽詩, 乃遠慚厥弟, 而近超兩傅。 長、虞父子,繁富可嘉。孝沖雖曰後進,見重安仁。 熙伯〈挽歌〉,唯以造哀爾。
 
    晉驃騎王濟 晉征南將軍杜預 晉廷尉孫綽 晉徵士許詢
  永嘉以來,清虛在俗。王武子輩詩,貴道家之言。爰洎江表,玄風尚備。真長、仲祖、桓、庾諸公猶相襲。世稱孫、許,彌善恬淡之詞。
 
    晉徵士戴逵 晉東陽太守殷仲文
  安道詩雖嫩弱,有清上之句,裁長補短,袁彥伯之亞乎?逵子顒,亦有一時之譽。晉、宋之際,殆無詩乎!義熙中,以謝益壽、殷仲文為華綺之冠,殷不競矣。
 
    宋尚書令傅亮
  季友文,余常忽而不察。今沈特進撰詩,載其數首,亦復平美。
 
    宋記室何長瑜 羊曜璠 宋詹事范曄
  才難,信矣!以康樂與羊、何若此,而□令辭,殆不足奇。乃不稱其才,亦為鮮舉矣。
 
    宋孝武帝 宋南平王鑠 宋建平王宏
  孝武詩,雕文織綵,過為精密,為二藩希慕,見稱輕巧矣。
 
    宋光祿謝莊
  希逸詩,氣候清雅,不逮於范、袁。然興屬閒長,良無鄙促也。
 
 
    宋御史蘇寶生 宋中書令史陵修之 宋典祠令任曇緒 宋越騎戴興
  蘇、陵、任、戴,並著篇章,亦為搢紳之所嗟詠。人非文才是愈,甚可嘉焉。
 
 
    宋監典事區惠恭
  惠恭本胡人 , 為顏師伯幹。顏為詩筆,輒偷定之。後造〈獨樂賦〉,語侵給主,被斥。及大將軍修北第,差充作長。時謝惠連兼記室參軍,惠恭時往共安陵嘲調。末作〈雙枕詩〉以示謝。謝曰:「君誠能,恐人未重。且可以為謝法曹造。」遺大將軍。見之賞歎,以錦二端賜謝。謝辭曰:「此詩,公作長所製,請以錦賜之。」
 
    齊惠休上人 齊道猷上人 齊釋寶月
  惠休淫靡,情過其才。 世遂匹之鮑照,恐商、周矣。羊曜璠云 : 「 是顏公忌照之文,故立休、鮑之論。」庾、帛二胡,亦有清句。〈行路難〉是東陽柴廓所造。寶月嘗憩其家,會廓亡,因竊而有之。廓子賚手本出都,欲訟此事,乃厚賂止之。
 
    齊高帝 齊征北將軍張永 齊太尉王文憲
  齊高帝詩,詞藻意深,無所云少。張景雲雖謝文體,頗有古意。至如王師文憲,既經國圖遠,或忽是雕蟲。
 
    齊黃門謝超宗 齊潯陽太守丘靈鞠 齊給事中郎劉祥 齊司徒長史檀超 齊正員郎鍾憲 齊
    諸暨令顏則 齊秀才顧則心
  檀﹑謝七君,並祖襲顏延,欣欣不倦,得士大夫之雅致乎!余從祖正員嘗云:「大明、泰始中,鮑、休美文,殊已動俗,惟此諸人,傅顏﹑陸體。用固執不移,顏諸暨最荷家聲。」
 
    齊參軍毛伯成 齊朝請吳邁遠 齊朝請許瑤之
  伯成文不全佳,亦多惆悵。吳善於風人答贈。許長於短句詠物。湯休謂遠云:「我詩可為汝詩父。」以訪謝光祿,云:「不然爾,湯可為庶兄。」
 
 
    齊鮑令暉 齊韓蘭英
  令暉歌詩,往往斷絕清巧,擬古尤勝,唯百願淫矣。照嘗答孝武云:「臣妹才自亞於左芬,臣才不及太沖爾。」蘭英綺密,甚有名篇。又善談笑,齊武謂韓云:「借使二媛生於上葉,則玉階之賦,紈素之辭,未詎多也。」
 
 
    齊司徒長史張融 齊詹事孔稚珪
  思光紆緩誕放,縱有乖文體,然亦捷疾豐饒,差不局促。德璋生於封谿,而文為雕飾,青於藍矣。
 
 
    齊寧朔將軍王融 齊中庶子劉繪
  元長、士章,並有盛才。詞美英淨,至於五言之作,幾乎尺有所短。譬應變將略,非武侯所長,未足以貶臥龍。
 
 
    齊僕射江祏
  詩猗猗清潤,弟祀明靡可懷。
 
    齊記室王巾 齊綏遠太守卞彬 齊端溪令卞錄
  王巾、二卞詩,並愛奇嶄絕。慕袁彥伯之風。雖不宏綽,而文體勦淨,去平美遠矣。
 
    齊諸暨令袁嘏
  嘏詩平平耳,多自謂能。嘗語徐太尉云:「我詩有生氣,須人捉著。不爾,便飛去。」
 
 
    齊雍州刺史張欣泰 梁中書郎范縝
  欣泰、子真,並希古勝文,鄙薄俗製,賞心流亮,不失雅宗。
 
    梁秀才陸厥
  觀厥文緯,具識丈夫之情狀。自製未優,非言之失也。
 
 
    梁常侍虞羲 梁建陽令江洪
  子陽詩奇句清拔,謝朓常嗟頌之。洪雖無多,亦能自迥出。
 

 
    梁步兵鮑行卿 梁晉陵令孫察
 
  行卿少年,甚擅風謠之美。察最幽微,而感賞至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