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典故: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作者: 茹之
【正見網2007年11月27日】
打印機版 簡體
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名君唐太宗認為:「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他把百姓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此種說法就已經見於典籍。它載於《荀子•王制》,說法略有不同,為「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但意思相同。其表面含義是水能載船,也能使船翻。引申比喻百姓與君主的關係,即百姓可以擁戴君王,也可以將其推翻。
荀子在文章中說:拉車的馬如果受到驚嚇,坐在車內的君主就會坐不安穩;老百姓如果對政事恐懼,則君主的地位就不安穩。拉車的馬驚了,沒有比使馬平靜下來更好的了;老百姓恐懼政事,沒有比給他們施與恩惠更好的了。選擇賢良的人做官,提拔忠誠而又嚴正的人為百姓服務,提倡孝悌,收養孤寡,補助窮苦的人,那麼百姓就會安於政事。如此,君王的位子才會坐穩。古書上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的確,如果一國之君要想安於其位,一定要心中存有百姓,真正做到想百姓之所想,真正解決百姓需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危機日增,自己也將處於危亡的境地。幾千年來,這樣的例子並非罕見。
詞目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拼音 shuěi néng zài jhou , yì néng fù jhou
注音 ㄕㄨㄟˇ ㄋㄥˊ ㄗㄞˋ ㄓㄡ , ㄧˋ ㄋㄥˊ ㄈㄨˋ ㄓㄡ
出處 荀子王制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釋義 水能夠載船運行,也能夠使船傾覆。比喻事情具有正反兩面,有利必有害。
例句 自己開車上班固然較方便,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總得考慮安全問題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