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梁武帝 蕭衍

梁武帝 [編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概要 姓名 蕭衍 廟號 高祖 諡號 武皇帝 陵墓 修陵 政權 南梁 在世 464年-549年 在位 502年-549年 年號 天監:502年四月-519年 普通:520年-527年三月 大通:527年三月-529年九月 中大通:529年十月-534年 大同:535年-546年四月 中大同:546年四月-547年四月 太清:547年四月—549年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今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西北)。南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 蕭衍是南齊宗室,亦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親蕭順之是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母張尚柔。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生平[編輯]才能[編輯]蕭衍年輕時多才多藝,學識廣博。他的政治、軍事才能,在南朝諸帝中堪稱翹楚,不在另三位開國皇帝之下。在南齊武帝永明年間,他經常在當時的文化中心、竟陵王蕭子良的西邸出入,與沈約等人合稱「竟陵八友」,在這期間,發表了很多詩作。他在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更爲突出。史書稱他:「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1]他很好學,從小就受到正統的儒家教育,「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即位之後,「雖萬機多務,猶卷不輟手,燃燭側光,常至午夜」。[2]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爲他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國[編輯] 梁武帝-蕭衍南齊末年,由於東昏侯暴虐無道,各地皆起兵造反,不過都被平息。平叛的諸將當中最為得力的是蕭衍的兄長、時任雍州(今湖北省襄陽)刺史的蕭懿。可是,後來連蕭懿亦被東昏侯毒殺。之後,蕭衍承繼兄長接任雍州刺史。非常喜好樂府詩的蕭衍一方面派人搜集當地的民歌,並恢復了自魏晉以來就已停止的民歌搜集工作。 另一方面,蕭衍亦尋找機會舉兵推翻東昏侯。中興元年(501年),蕭衍領兵攻郢城,圍攻兩百餘日,城破,「積屍床下而寢其上,比屋皆滿。」不久,蕭衍發兵進攻首都建康,改立南康王蕭寶融於江陵稱帝,是為齊和帝;而東昏侯就在政變中被將軍王珍國所殺。之後蕭衍受齊和帝禪讓,於天監元年(502年)登基。 登基之後,蕭衍對樂府詩的興趣也仍然不減當年,仍有參與樂府詩的創作及編修。與此同時,昔日的好友沈約、范雲等世族出身的名門後人亦在梁朝當上宰相。期間,政府推動各種改革,把南齊時的種種問題改正。 在梁武帝的影響和提倡下,梁朝文化的發展達到了東晉以來最繁榮的階段。《南史》作者李延壽評價說:「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於茲。」這句話頗能反映當時的實際。 出家[編輯]520年,梁武帝改元普通,這一年被中國歷史學家視為南朝梁發展的分水嶺。在這年開始,梁武帝開始篤信佛法,多次捨身出家,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第一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三日後返回,大赦天下,改年號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脫下帝袍,換上僧衣,捨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講解《涅槃經》,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二十七日蕭衍還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蕭衍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蕭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梁武帝晚年篤信佛法,縱容邪惡,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餘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3]。 侯景之亂[編輯] 晚年的梁武帝侯景原為東魏的將領,由於他與東魏丞相高澄的矛盾,於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據河南十三州叛歸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對其不信任。迫於無奈,侯景致函蕭衍,許願獻出河南十三州來投奔南朝梁。蕭衍接納了侯景,並任命他為大將軍,封河南王。不久,東魏攻擊侯景,蕭衍派蕭淵明支援,結果戰敗,蕭淵明被俘。高澄假意提出和解,意在離間侯景和梁朝。司農卿傅岐認為高澄議和是離間之計。而朱異等人則極力主張與東魏和好。蕭衍不聽臣下勸告,與東魏使者往來,侯景感到恐慌。 此時,侯景假託東魏名義寫信給蕭衍,提出用蕭淵明交換侯景,蕭衍居然表示接受。侯景十分氣憤,遂起兵叛變。他在公元549年三月圍攻建康。城中久被圍困,糧食斷絕,飢病困擾,人多浮腫氣急,橫屍滿路,能登城抗擊者不到四千人。南梁諸王手握重兵,卻彼此猜忌,按兵不動。十二日,侯景攻入建康,縱兵洗劫,蕭家宗室、世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皆遭到重創,是為侯景之亂。 城陷之後,侯景的武士進出皇宮很隨便,還佩帶武器。蕭衍見了很奇怪,問左右侍從,侍從說是侯丞相的衛兵。蕭衍生氣地喝道:「甚麼丞相!不就是侯景嗎!」侯景聽說了,非常生氣,於是派人監視蕭衍,蕭衍的飲食也被侯景裁減。蕭衍口苦乾渴,索蜂蜜水,未得實現,憂憤成疾。 五月,蕭衍被活活餓死在台城[4],死時86歲,葬於修陵(今江蘇丹陽市陵口)。諡號武帝,廟號高祖。 梁武帝修陵前僅存的天祿學術成就[編輯]梁武帝不僅是一位帝王,也是一個學者。 在經學方面,他撰有《周易講疏》、《春秋答問》、《孔子正言》等二百餘卷。天監十一年(512年),又製成吉、凶、軍、賓、嘉五禮,共一千餘卷,八千零十九條,頒布施行。 在史學方面,他不滿《漢書》等斷代史的寫法,因而主持編撰了六百卷的《通史》,並「躬制贊序」。命殷芸將無法入史的剩餘材料(主要是異聞雜談),編入小說。這些著作大都沒有流傳下來。 在文學方面,梁武帝也非常喜歡詩賦創作,現存古詩、樂府詩等詩歌有80多首。蕭衍和王融、謝朓、任昉、沈約、范雲、蕭琛、陸倕七人共稱竟陵八友,在齊永明時代的文學界頗負盛名。 在宗教方面,今日漢傳佛教的素食主義即以梁武帝為首。他又著有《涅萃》、《大品》、《淨名》、《三慧》等佛學著作。在道教學說中,他把儒家的「禮法」、道家的「無」和佛教「因果報應」揉合,創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由於梁武帝對佛教流通的貢獻,禪宗寺廟常以梁武帝與其長子昭明太子合祀為護法神。 評價[編輯]蕭衍登位天子,民望所歸,敢革時政,頗得人心,初期國家興旺繁盛,為一明君。後期太過信仰宗教,企圖以佛治民,學者有此評價:一,太過慈悲,不力法治,導致官吏貪污搜刮,百官「緣飾奸諂,深害時政」,奸邪小人紛紛以正人君子的面目出現,官場風氣敗壞,民間疾苦,國力衰敗,而民怨終於為眼光銳利的侯景所利用。二,外交失敗,不能知人,「險躁之心,暮年愈甚」,導致侯景之亂,侯景之亂徹底打擊了江南的經濟基礎、人口基礎。 錢穆於《國史大綱》云:「獨有一蕭衍老翁,儉過漢文,勤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 王夫之於《讀通鑑論》亦云:「梁氏享國五十年,天下且小康焉。」 家庭[編輯]父母[編輯]父[編輯]蕭順之:蕭衍建梁後,追封其為太祖文皇帝。 母[編輯]張尚柔:蕭衍建梁後,追封其為獻皇后。 兄弟[編輯] 蕭憺墓石刻大哥 蕭懿:和其弟蕭融在齊永元年間被東昏侯蕭寶卷所害。其弟蕭衍建梁後,追封其為長沙宣武王。 二哥 蕭敷:齊高帝建武年間去世,其弟蕭衍建梁後,追封其為永陽昭王。 四弟 蕭暢:齊高帝建武年間去世,其兄蕭衍建梁後,追封其為衡陽宣王。 五弟 蕭融:在齊永元年間被東昏侯蕭寶卷所害。其兄蕭衍建梁後,追封其為桂陽簡王。 六弟 蕭宏:臨川靖惠王。 七弟 蕭偉:南平元襄王。 八弟 蕭秀:安成康王。 十弟 蕭恢:鄱陽忠烈王。 十一弟 蕭憺:始興忠武王。 妻妾[編輯]妻[編輯]郗徽,生蕭玉姚、蕭玉婉、蕭玉嬛 妾[編輯]貴嬪丁令光,生蕭統、蕭綱、蕭續 修容阮令嬴,生蕭繹,原為蕭寶卷宮女 淑媛吳景暉,生蕭綜,原為蕭寶卷宮人 董淑儀,生蕭績 丁充華,生蕭綸 葛修容,生蕭紀 兒女[編輯]兒[編輯]長子 蕭統:早亡,未繼位。諡「昭明」,世稱昭明太子。字德施,小字維摩。 次子 蕭綜:豫章王。字世謙。後自認南齊東昏煬侯蕭寶卷遺腹子,投降北魏,改名蕭贊。 三子 蕭綱:晉安王。字世纘。後為簡文帝。 四子 蕭績:南康簡王。 五子 蕭續:盧陵威王。字世訢。 六子 蕭綸:邵陵攜王(西梁諡忠壯王)。字世調。551年為西魏軍所殺。 七子 蕭繹:湘東王。字世誠。後為元帝。 八子 蕭紀:武陵仁王。字世詢,又字大智。後反梁元帝,被改姓為饕餮。 女[編輯] 維基文庫中該作者的作品: 梁武帝 永興公主,蕭玉姚。 永世公主,蕭玉婉。 永康公主,蕭玉嬛。 安吉公主,蕭玉誌。 富陽公主,下嫁張纘,生有一女為西梁明帝蕭巋的皇后,外孫女為煬愍皇后。 長城公主,蕭玉姈,下嫁柳偃,生有一女柳敬言為陳宣帝的皇后,她是陳後主的外祖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