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毓賢

毓賢[編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覽、 搜尋 毓賢毓賢(滿語:ᠶᡡ ᠰᡳᠶᠠᠨ,穆麟德:yū siyan;1842年-1901年2月22日[1]),字佐臣,是清朝末年著名的酷吏和極端排外人士。內務府滿洲正黃旗,捐監生,納貲為同知府。他與剛毅的惡行都因為劉鶚的《老殘遊記》而記載在歷史中,他們都是「清官若自以為是、危害比貪污嚴重」的代表。 簡歷[編輯]監生出身。 清光緒五年(1879年),由選用同知捐納知府派分山東。 十五年(1889年),署曹州知府。任職期間,不分良莠,一以誅戮為事,殘酷鎮壓人民的反抗鬥爭,頗得上司賞識。 二十一年(1895年)升授山東兗沂曹濟道,二十二年補山東按察使,奉命鎮壓曹縣、單縣大刀會起義。 二十四年(1898年)升山東布政使,同年八月調湖南布政使,十一月署江寧將軍。次年二月授山東巡撫。 二十六年(1900年),出任山西巡撫,仍堅持仇教排外。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後,毓賢率兵勤王,並隨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清廷與八國聯軍議和時,聯軍指毓賢為罪魁禍首。9月26日,被革職,發配新疆。 二十七年(1901年)2月13日,清廷下令加重對「首禍諸臣」之懲處:毓賢即行正法。詔書在甘肅追上了毓賢。22日被斬於蘭州。 屠殺[編輯]毓賢在曹州任知府4年,在官場上的的外號為「屠戶」,對民眾採用大批逮捕、濫用酷刑和大批屠殺的恐怖手段進行統治。他慣用打杖條、打板子、軋杠子、跑鐵鏈子、跪鐵蒺藜、站鐵鏊、氣蛤蟆(令受刑者仰臥,用杠子砸肚子)等酷刑。但最令人髮指的是「站木籠」。他在衙門前置木籠12架,每架木籠內壁布滿鐵釘,把人吊在木籠內,再在人腳下墊幾塊磚,似踏非踏。這樣,人在籠內不能動彈,稍有動彈,肉體就被刺得鮮血淋漓;當人踏到磚時,馬上抽去一塊,直至把人弔死為止。慘死在木籠內的人幾乎天天都有。慣偷楊炮會偷了一個包袱,官軍緊追不捨,楊急忙把包袱扔到一家姓於的院內,結果姓於的被「站木籠」致死,全家也被殺害。 毓賢感到外國教會勢力比義和拳對清朝統治的威脅更為嚴重,因此,對義和拳的鎮壓就不像以前那樣賣力,採取了剿撫兼施的策略。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即提出「化私會為公舉,改拳勇為民團」的主張,以實現其排外的目的。二十五年(1899年)二月,任山東巡撫後,明確表示「民可用,團應撫,匪必剿」,並特意在省城濟南設場招納拳民,令義和拳民教授兵勇拳藝。他任憑平原、高唐、茌平一帶朱紅燈、心誠和尚等義和拳領袖設場授徒,攻擊教堂,打擊教士。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7月,平原縣杠子李庄教民李金榜欺壓拳民,知縣蔣楷袒護教民,派兵捉拿拳民,引發杠子李庄和森羅殿等地的武裝衝突。毓賢聞訊後,一面派兵彈壓,一面將蔣楷等人撤職查辦,又派盧昌詒「親往撫綏」平原義和拳,並通令山東各地義和拳、大刀會等一律改稱「民團」,允許朱紅燈所部義和拳建旗幟,皆署「毓」字。自此,山東義和團聲勢愈張。毓賢對義和團剿撫兼施,但帝國主義仍以鎮壓不力視其為縱容義和團的「罪魁禍首」。美國駐華公使康格逼迫清政府撤換毓賢。清政府稟承帝國主義意旨,撤毓賢,改派袁世凱任山東巡撫。 毓賢在京向端王載漪、庄王載勛、大學士剛毅等力薦拳民可用,獲准面見慈禧太后,1900年被重新起用為山西巡撫。任山西巡撫時,毓賢排外更加激烈,唆使義和團焚燒教堂及屠殺教民,對拳民首領款若上賓。之後對傳教士假稱兵力不足,未能在各縣對其保護,設計命全省教士集中到省城太原一室之內。於1900年7月9日,在巡撫衙門西轅門前,毓賢將這46人盡數殺害,婦孺皆不免。毓賢親手殺死天主教山西北境教區正主教艾士傑。山西全省共殺傳教士191人、中國教民及其家屬子女1萬多人,焚毀教堂、醫院225所,燒拆房屋兩萬餘間,是各省中死人最多的一個省。清廷事後為此付出四百餘萬兩白銀的撫恤金和喪葬費等賠款,另停止山西人士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若干年,以示懲罰。 八國聯軍[編輯]主條目:八國聯軍 八國聯軍攻入天津後,毓賢自請勤王,而當聖旨命其統軍入京,毓賢卻不想出發,暗地裡唆使山西民眾呼籲朝廷讓他留下,朝廷不允,再發旨催促。[2] 1900年7月,毓賢不得已才上路,而上路前還告訴義和團民:「教民罪大,焚殺任汝為之,勿任地方官阻止也。」當時,聯軍已破京師,毓賢在路上遇到逃亡的兩宮。[2] 清廷與八國聯軍議和時,聯軍指毓賢為罪魁禍首。1900年9月26日,毓賢被革職,發放新疆。1901年2月13日,清廷下令加重對「首禍諸臣」之懲處:毓賢即行正法。22日,毓賢被斬於甘肅蘭州。 毓賢其人雖殘忍剛暴,但持身清正,並不貪污。因此死後山西有人建祠堂供奉,但被清政府勒令拆掉。 參考文獻[編輯]1.^ Paul Henry Clements. The Boxer rebellion: a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review. New York: AMS Press. 1979. ISBN 9780404511609 (英文). 2.^ 2.0 2.1 清.羅惇曧,拳變餘聞 顯示▼隱藏▲檢 ·論 ·編 ·庚子事變首禍諸臣 《辛丑條約》第二款第一項「懲辦傷害諸國國家及人民之首禍諸臣」 流放新疆 端郡王 載漪 · 輔國公 載瀾 賜令自盡 莊親王 載勛 · 都察院左都御史 英年 · 刑部尚書 趙舒翹 即行正法 山西巡撫 毓賢 · 禮部尚書 啟秀 · 刑部左侍郎 徐承煜 追奪原職 協辦大學士 吏部尚書 剛毅 · 大學士 徐桐 · 前四川總督 李秉衡 革職查辦 甘肅提督 董福祥 另見:慈禧太后、庚子被禍五大臣

老殘遊記

老殘遊記   老殘遊記的作者是劉鶚(西元一八五七~一九○九年)。劉鶚生於清文宗咸豐七年,死於清遜帝宣統元年。在這五十三年內,正是我國內憂外患最劇烈的時代,也是一個老大帝國必須變,而不知怎樣變的時候。所以老殘遊記一開始就寫一隻破舊不堪危險萬狀的二十三、四丈長的破船,在海中漂盪。這隻船,象徵中國;二十三、四丈,象徵二十三、四省;管舵四人,喻軍機大臣;八桅,喻行省總督,東邊一塊,約有三丈長短,已經破壞,浪花直灌進去,喻東三省;船上擾亂的情形,喻戊戌政變;高談闊論的人,喻當時志士;漢奸,喻自己,因為作者主張利用外資來開發我國的財源,所以守舊的人都罵他是漢奸。   劉鶚少有大志,非常聰敏,於書無所不讀,性又豪放,以天下為己任。鄉里不了解他的人都稱他為狂人。老殘遊記中有一段描寫他少年時的情境說:「我二十幾歲的時候,看天下將來一定有大亂,所以極力留心將才,談兵的朋友頗多。…後來大家都明白了,治天下的,又是一樣人才;若我輩所講所學,全是無用的。因此,各人都弄個謀生之道,混飯吃去。把這雄心便拋入東洋大海去了。」劉鶚後來之所以從事商業,從事工業,就由於他的興趣與政治不合。取名老殘,就由這個緣故。他在這部小說的開始說:「此人原姓鐵,單名一個英字,號補殘。因慕懶殘和尚煟芋的故事,遂取這個「殘」字做號。大家因他為人頗不討厭,器重他的意思,都叫他「老殘」,不知不覺,這「老殘」二字,便成了個別號了。」劉字從金,故以鐵為姓。鶚俗稱魚鷹,鷹、英同聲,故名英。懶殘和尚是唐朝天寶初年,湖南衡嶽寺的夫役,眾僧都吃了飯的時候,他將剩餘的食物拿來吃,性懶而吃人家殘餘的東西,故號懶殘。白天操持整寺的雜役,晚間同牛群住在一起,沒有一點疲倦的容色,像這樣有二十多年。那時候的李泌,還沒有成名,在寺中讀書,聽到懶殘半夜唱經的聲音,響徹山林,知道他一定不是常人。於是半夜去訪問他,正值他用牛糞燒芋頭吃,也給李泌一半吃,並對李泌說:「不要多講話,你將來有十年宰相的福分。」這就是懶殘煨芋的故事。不過,劉鶚之所以取號補殘,恐怕還是取義性懶而食殘。因為下文接著說:「他年紀不過三十多歲,原是江南人氏;當年曾讀過幾句詩書,因八股文章不通,所以學也未曾進得。教書又沒人請他。學生意又嫌年紀大,不中用了。起先他的父親,官也是個三、四品的,因性情迂拙,不會要錢,所以做了二十年實缺府道,回家仍是典了衣服做盤費的-你想可有餘資給兒子應用呢?這老殘既無祖業可守,又無行當可做,自然饑寒二字,漸漸的逼緊來了。正在無可奈何,恰巧天不絕人,來了一個搖串鈴的道士,說是曾受異人仙術,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所以老殘就拜他為師,學了幾句口訣,從此也就搖個串鈴子,替人治病餬口去了。」這是老殘二字的來歷。劉鶚曾在揚州行過醫,搖串鈴一事,恐非事實,只是藉此作為線索可以將自己終身所看到的國家病症,歷歷敘來。老殘在山東看黃瑞和的病,就是一例。黃瑞和象徵黃河,他所寫一切重症,都是黃河所犯的病症,並不是真有一位黃瑞和,而他治的也是黃河的痛,因為老殘對治河有他自己的一套。   老殘遊記絕對不是一部單純的遊記,而是劉鶚的整個思想、整個生活、整個學問、整個人格、整個憂國憂民的情感所匯成。這部小說原有光緒丙午(一九○六)的自敘,現在的版本卻把它刪去了(藝文印書館印行的「老殘遊記全編」有此序。)那篇敘說:「吾人生今之時,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國之感情,有社會之感情,有種族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殘遊記』之作也。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所以「老殘遊記」是一部哭泣出來的書。果能從這種眼光來看,對它就有深一步的了解。   關於劉鶚與老殘遊記的研究資料,世界書局版有附錄,用來頗為方便。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跳蚤市场中国最古老的文献《周易》有“日中为市”名词,之后的汉朝,那也是远在二千年前,就出现了二手书籍与文物买卖的定期市集“槐市”。

跳蚤市场[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家典型的跳蚤市场店铺 欧洲跳蚤市场 二手唱片摊位 跳蚤市场(Flea Market)是一个让人出售及购买物品的市场,销售货物一般是二手物品,价格较便宜,但有时亦会有冒牌货;有些跳蚤市场则可找到新货但卖不出的货品,通常都会割价发售。在西方社会,在跳蚤市场寻宝购物是一种受欢迎的消闲活动。与中国的街市的区别是,街市有生鲜、百货、食品等,而西方的跳蚤市场并没有生鲜卖,更主要的是环境不同。在一些人的印象中,跳蚤市场是可以捡到超值便宜货的地方,1990年代后期,美国有些电视节目,例如Antiques Roadshow,强调在跳蚤市场买得的物品,有些的真实价值远比它在跳蚤市场里的售价为高。 货物交易市集自古有之,中国最古老的文献《周易》有“日中为市”名词,之后的汉朝,那也是远在二千年前,就出现了二手书籍与文物买卖的定期市集“槐市”。史书记载仓之北为槐市,在一列有数百棵槐树的街道上,露天无墙与无屋,每月初一及十五,书生在此聚会摆摊,各人拿出有意出让的经传书籍及笙磬乐器,大家互相选购买卖。 至于近代“跳蚤市场”一词,其由来并没有十分确切的说法,但至少有三个常见的出处:第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从法文跳蚤市场“Marché aux Puces”的直译而来,据说中世纪晚期,有个位于巴黎圣母院旁的大型市集,专卖王公贵族淘汰的旧衣。在一场跳蚤之灾横肆后,旧货商迁往巴黎北边的圣湍(Saint-Quen),被人称为跳蚤市场。第二项推测,在19世纪后半叶,巴黎市长奥斯曼对巴黎进行现代化更新,许多旧街道被拆除,因此街上的旧货商纷纷“走避”,即英文的flee与法文的fuir之意。而第三种推论,据一位女性语言学者研究,大约1816年,在纽约曼哈顿荷裔移民有个谷地市埸“vlie markt”,而这个荷兰文vlie的发音和英文的跳蚤flea雷同,于是由谷地市场转变为跳蚤市场。 泰国曼谷的恰都甲周末跳蚤市场(Chatuchak)是亚洲其中一个最大的跳蚤市场,货品种类包括家居用品、家具、二手衣着等。 2000年代初期,跳蚤市场也曾经在香港流行,当时香港的经济不景气,不少人希望可在跳蚤市场售卖货品获利,但最终成功者寥寥可数,跳蚤市场亦逐渐式微。曾经开办跳蚤市场的地方包括前启德机场、新界石岗等地。 台湾的部份夜市会有跳蚤市场。在一些学校的校庆园游会也设有跳蚤市场,部分是为了将所得做为公益之用。目前台湾最有名的常设性跳蚤市场位于新北市永和区的福和桥下,通常在清晨就开始营业,非假日时营业至中午。除了贩售旧货外,亦有不少小吃摊贩、理发、卡拉OK等进驻,但也因常有赃物在该地销赃而引起争议[来源请求]。 台湾的许多公益团体,也会借由举办跳蚤市场,贩卖受赠物品来募款,如:动物台湾、古代同盟会等。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陳洪綬(1598~1652),明末畫家


陳洪綬(1598~1652),明末畫家,字章侯,號老蓮,諸暨(今屬浙江)人。幼年喜繪畫,師事藍瑛。補生員後應鄉試不中,至北京捐為國子監生;一度為宮廷作畫,後南返。
  甲申後,清兵入浙東,於紹興雲門寺為僧一年餘,後自號悔遲,亦稱老遲,混跡浮屠間。在紹興、杭州賣晝。擅畫人物、仕女,取法李公麟,評者謂其力量氣局在唐寅、仇英之上。
  他所畫的人物,軀幹偉岸,衣紋細勁清圓。晚年作品,造型誇張,有的畫得面目怪異,大膽突破前人陳規。也工花鳥草蟲,鉤勒精細,色彩清麗;兼能山水,有裝飾味。
  繪有《水濡葉子》、《博古葉子》及《九歌》、《西廂記》等繡像插圖,均由名工木刻,為明、清間複製版畫的精品。陳亦善書法;能詩文,有《寶綸堂集》。他和崔子忠齊名,有「南陳北崔」之稱。
學府臨畫
 陳洪綬十四歲那年,從諸暨來到杭州,在西湖湧金門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以賣畫為生。他一邊賣畫維持生活,一邊仍尋師訪友,勤奮學習。
 他常常跑到西湖寺院裏去,留連觀摹那裏保存著的古代佛教塑像和摩崖石刻,學習古代藝術家表現人物的手法。他還找活的生活素材,豐富自己。
 當時的西湖岳王廟,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市場,他經常來到這裏,看見那些賣羹飯的,賣雜貨的,唱曲子的,表演撲打和踩高蹺的,加果動作上有一些特色,他都要細細觀察,一一描摹下來。他後來能畫出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畫,就是和他平時的勤奮學習分不開的。
 有一次,棟洪綬聽說杭州府學裏,保存有北宋大畫家李龍眠的七十二賢畫像石刻。他多麼渴望去臨摹學習!就請當時在杭州的「遊派」大畫家藍瑛領他去看。
 他一進去,馬上被這些畫法純樸、刻工精緻的畫像深深吸引住了。關起門來,一連觀摹了三天,臨了一個本子出來,送給藍瑛去看。
 藍瑛看了說:「你臨得很像啊!」
 陳洪授很高興,可是一言不發,他又來到府學,關起門來,一連揣摹、學習了六天之後,又拿了一本子出來,送給藍瑛去看。 
 藍瑛看了,搖搖頭說:「這回你臨得不像啦!」
 陳洪授還是很高興,一言不發,回到家裏,關起門來,又日夜揣摹、學習。九天之後,他又拿了一個本子出來,送給藍瑛去看。
 藍瑛看了點點頭說:「這回你不是臨畫了,而是自己創造了!」
陳洪綬這才真正地高興起來,他說:「第一次,臨得很像,那是古人的東西:第二次,臨得不像,那是我開始向古人學,第三次,才是我從古人作品的刻苦摹習中創造出來的東西,這真正是我自己的作品了。
 藍瑛原來打算把陳洪綬這孩子收到自已門下。現在,看到陳洪綬,不僅富有天資,而且非常勤奮。他十分感慨地說:對呀!每個畫家都要向前人學習,但不能一味摹仿,要闖出一條自己的路子才對啊!
(摘自 藝林書畫趣譚)
一筆不施
 陳洪綬晚年在杭州,賣畫為生,十分貧寒,平日只以素菜淡飯充飢,甚至連吃杯水酒也常常缺錢。世態炎涼,使陳洪綬對貪官劣紳,更加深惡痛絕。 
 所以他常常喜歡為平民鄉親作畫。流傳後世的「《水滸》博古葉子」,就是他去世前一年,為救濟一個叫戴茂齊的寒士,畫了相送的。而對那些豪門權貴來請他飲酒作畫,他都一筆不施,閉門謝絕。
 有一年,杭州新來一位知府。他深知陳洪綬的畫十分有名,想請他畫一幅掛在中堂,顯示自己愛好詩文書畫。但是,這新知府對百姓橫徵暴斂,無惡不作,人人痛絕。陳洪綬得知他的為人,對他多次邀請宴飲作畫,都一一回絕了。
 這個新知府,感到沒有辦法可想。剛巧,這一天,陳洪綬的好友周工亮路過杭州,去拜訪新到任的知府。新知府得知他與陳洪綬交往已有三十多年,十分要好,就對周工亮說:「本府深愛陳洪綬的畫,多次相邀,始終一筆不施,還望周老弟幫忙,請陳洪綬,大筆一揮了!」
 周工亮深知陳洪綬的為人,遲疑地說:「這,這恐怕他陳洪綬不肯畫吧了!」新知府想了一下,就和周工亮商議了個辦法。
 第二天,陳洪綬接到周工亮的邀請,要他一同去遊湖飲酒,鑒賞宋元名畫。陳洪綬興緻勃勃地去了,登上畫舫,船向湖心款款蕩去。陳洪綬和周工亮一邊欣賞湖光山色,一邊飲酒暢談。
 畫舫來到湖心,陳洪綬問周工亮道;「那些宋元名畫在哪裏?請拿來欣賞一番吧!」「那宋元名畫就在你筆下呵!」接看哈哈一陣笑聲,突然從後艙走出頭戴烏紗帽、身穿錦袍的新知府:
「好啊!今天終於把畫師請來了。來,快備筆墨素絹!」
 陳洪綬一看這場面,如道這是他們事先商量好,來向他求畫的,不禁將酒杯一擲,怒聲罵道:
「好無恥的狗官,想騙我到湖心來作畫,今天我偏不畫,看你把我怎麼樣!」
 新知府見他這樣不識抬舉,還口囗聲聲大罵不絕,就大施淫威說:「哼,今天來到湖心,諒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畫也要畫,不畫也要畫,看你往哪裏走?」
 陳洪綬趁著酒興,罵不絕囗:「今天就是一筆也不施給你這狗官!」說看,站立船頭,把上衣一脫,縱身就要跳湖自殺。
 新知府討了場沒趣,也奈何他不得,生怕弄出人命,影響自己聲譽。只好請周工亮勸說一番,派了隻小船,把陳洪綬送上岸去了。
(摘自 藝林書畫趣譚)

人老珠黃


人老珠黃

“人老珠黃”其實是眼睛新陳代謝的異常現象。人衰老而不被重視,就像年代久了變黃的珠子一樣不值錢,尤其比喻女子,也泛指人老了不中用。人老珠黃”其實是眼睛新陳代謝的異常現象。
編輯摘要
名稱:人老珠黃拼音:人老珠黃( rén lǎo zhū huáng )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呢。”釋義:舊時比喻女子老了被輕視,就像因年代久遠而失去光澤的珍珠一樣不值錢。
用法:褒義謂語結構:聯合式

目錄

隱藏 ]
1 出處
2 表面解釋
3 解釋
4 示例
5 用法
6 參考
人老珠黃 ( rén lǎo zhū huáng )

人老珠黃- 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回:“娘子正在青年,翻身的日子很有呢,不像俺是人老珠黃不值錢呢。”

人老珠黃- 表面解釋

“人老珠黃”其實是眼睛新陳代謝的異常現象。人類眼球表面有一層薄薄的透明膜層,叫結膜。在長期受到紫外線、粉塵等污染之後,就產生色素沉著的不良反應。色素在結膜層集聚成塊狀黃斑,從表面上看,白眼球出現微微凸起的暗黃色物質,黑眼球變得更加混濁。人類受到外界環境刺激是日積月累的,老年人更容易產生結膜色素沉著現象,因而,也就有了“人老珠黃”一說。

人老珠黃- 解釋

舊時比喻女子老了被輕視,就像因年代久遠而失去光澤的珍珠一樣不值錢。

人老珠黃- 示例

 真正人老珠黃不值錢,走了這點點路,果然就吃力起來,我也要回去睡個覺呢。(清·吳趼人《瞎編奇聞》第七回)

人老珠黃-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英文one getting old as the pearl becoming yellow

人老珠黃- 參考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鳥蟲書


鳥蟲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上的鳥書;下方—劍上文字的一部分: "越王自作"。湖北省博物館
鳥蟲書(或稱鳥蟲文鳥蟲篆鳥蟲體,又名蟲書鳥書鳥篆魚書),是中國春秋中期至戰國時代盛行於中國南方的一種文字。它的特點是其字型類似的形狀,故有此命名。屬於篆書的一類。有人把它比擬成阿拉伯語中的「庫法體」。
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有提到鳥蟲書說,「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是篆刻常用的字體之一。現今代表鳥蟲體書法家為101歲趙慕鶴碩士。

起源與發展

鳥蟲書起源於甲骨文,在春秋時期發展成為各種不同的類型。最早的鳥蟲書出現在春秋中葉,在春秋晚期流行開來,於戰國時達到鼎盛。鳥蟲書較常見於當時的南方各國,如等。在戰國時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鳥蟲書。
鳥蟲書是春秋戰國時期流行於南方地區的一種裝飾性銘文字體,其特點是將字體的一些筆畫寫成鳥的形象,秦代定書體有八種,其中之一是蟲書,即鳥蟲書,這是因為古代將鳥類稱為羽蟲之故。在許慎的《說文解字・敘》中講到古代書體:「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分析:「書『幡』謂書旗幟,書『信』謂書符節。」但從實物遺存中可知,鳥蟲書並不僅僅是寫在旗幟、符節上的,符節上寫的也不一定都是鳥蟲書。如(吳)大王光戈王子於戈、(越)王者旨於戈上的銘文,都是典型的鳥蟲書。(王子午鼎銘字體雖不作鳥形,但奇屈變化也屬於鳥蟲一類。
在中國書法藝術中,鳥的飛鳴飲啄形態曾對書法的結體運筆給予很多啟發。例如短撇稱「」或「隼尾」,長撇稱「」,「燕」字下的四點要「聯飛」,起、住筆要「藏頭收尾」,寫字時,左手要呈「翼如之勢」,就都與鳥的形象有關。然而書法中卻不認同鳥蟲書之直接把筆劃畫作鳥形。唐代的書法理論著作認為那只是繪畫之流,算不得書法藝術。

使用

  • 鳥書經常能夠在越國的青銅器或鐵器文物上找到,而且常常是青銅或鐵制兵器,比如劍。這樣的做法是為了標示劍主人的身份或者表明武器生產的時間地點。越王勾踐劍上的文字是最好的例子(見右圖)。在同時期的銅製容器和玉器上也有一些鳥書出現,漢朝的篆書中偶爾也會有。
  • 蟲書比較常見,很可能最早產生於吳國或越國,盛行於吳越強橫的二百年間(自吳國稱王開始直至越國衰敗),並在此期間一度流傳至楚、宋、蔡、徐等周邊各國。例字可以在青銅武器、青銅容器、玉器、篆書甚至建築或裝飾用品(比如牆磚)上面找到。吳王夫差矛上的文字是最好的例子。
作為裝飾效果很強的字體,其形成類似於阿拉伯文庫法體和瑪雅文字的頭型符、全身符。

消失

秦朝以後,鳥蟲書的使用減少了,很可能是因為秦始皇的書同文政策。但是仍然發現有漢朝唐朝時的少量鳥蟲書。

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
拼音:hǎiguótúzhì (haiguotuzhi)
英文:haiguo tuzhi
同义词条:《海国图志》
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是一部劃時代的着作,其“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命題的提出,打破了傳統的夷夏之辨的文化價值觀,摒棄了九洲八荒、天圓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觀念,樹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識,傳播了近代自然科學知識以及别種文化樣式、社會制度、風土人情,拓寬了國人的視野,開辟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時代新風氣。

簡介


  《海國圖志》是中國着名思想家魏源的着作之一,《海國圖志》的全部内容,就是圍繞“夷”這個中心,全方位地介紹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乃至宗教、文化、教育、風土等各種情況。《海國圖志》的主旨是“師夷長技”,所以如何造西洋炮、造西洋船等等近代軍事科技資料,但凡能蒐集到手的,無不匯聚書中,是中國有史以來未曾有之書。

作者簡介


魏源
魏源
魏源(1794-1857年),原名遠達,字默深,湖南邵陽金灘人。魏源21歲時,父親魏邦魯由地方調往京師做官,他就隨父到了北京。他和林則徐、龔自珍等愛國志士交往甚密,經常議論時政。由於魏源富有朝氣,思想出格,所以在功名場中他是很不得意的。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做幕客和從事寫作。

  魏源的著作宏富,除《海國圖志》外,還著有《聖武記》《元史新編》《清夜齋詩稿》《古微堂詩集》《默觚》等。

  魏源在《海國圖志原叙》里指出:“是書何以作?爲以夷攻夷而作,爲以夷款夷而作,爲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文末署道:“道光二十有二載(1842),歲在壬寅嘉平月,内閣中書邵陽魏源叙於颺州”。這樣,魏源就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和口號,從此以後,中國人開始了向西方尋找真理的偉大而漫長的曆程。

《海國圖志》:中國認知海外第一書


  1840年,閉關鎖國清王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被西方列強用洋鎗洋炮轟開了封閉的大門。這場戰爭引起了許多仁人志士的反思,他們認爲是清政府對世界局勢的無知造成了慘敗的惡果。着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魏源是林則徐的好友,曾先後任江蘇布政使和巡撫的幕僚,也是當時堅決主張“睜眼看世界”的着名文人。

  在鴉片戰爭中,魏源是主戰派,親自參加了這場戰爭。在戰爭期間,他曾到寧波親自審問英國戰俘,並根據戰俘所述,寫出《英吉利小記》一書。魏源將這本書廣泛散發,希望國人可以通過它來了解英國。鴉片戰爭的失敗,使魏源悲憤至極,也使他認識到“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更重要的是,外國的先進技術也打開了他的眼界,讓他跳出了儒學經世的小圈子。1841年6月,已被革職的林則徐在鎮江與魏源見面,兩人“萬感蒼茫”,徹夜長談。林則徐將自己組織人手翻譯的《四洲志》《澳門月報》和《粵東奏稿》等資料交給魏源,讓他編纂《海國圖志》,以喚醒國人,放開眼界,了解世情,挽救危亡。魏源編書的擧動得到了當時開明人士的支持,他們認爲“知西洋之強,察西洋之症,此爲濟國強國之擧”,於是紛紛出手相助。有的人將複制的有關資料送給他,有的人將被俘英軍所畫的英國地圖寄給他……爲使内容更爲真實,魏源還親自向曾到過海外的人請教各國的情況。

  1842年,魏源完成了50卷本《海國圖志》的撰述。1843年,《海國圖志》正式出版,成爲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介紹世界各國情況的巨着。魏源在書中寫道,編撰《海國圖志》的目的是“爲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作”。

  1847年,魏源又將《海國圖志》增補爲100卷本。《海國圖志》先後征引了曆代史志14種,中外古今各家着述70多種,還有各種奏摺十多件和魏源的一些親身經歷。《海國圖志》全書分六個部分,每一部分側重各有不同。如《世界地圖及各國分地圖》篇,向人們提

  供了近百幅全新的世界各國地圖;《世界各國史地》篇中,魏源通過征引《地球圖說》、《外國史略》和《瀛環志略》等書中的材料,詳細地介紹了美國的民主政治,涉及到美國的聯邦制度、選擧制度、議會制度等。可以說,《海國圖志》涵蓋了當時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歷史、地理、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日本官員偶穫《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
海國圖志
魏源對自己的這部作品寄托了極大的希望,他希望人們會如饑似渴地讀它,研究它,通過這部書找到讓國家富強的辦法。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海國圖志》問世後卻很少有人問津。據統計,當時國内有紳士百萬餘人,有能力讀此書的也多達300多萬人,然而卻很少有人認真地閱讀和領會書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許多守舊的朝廷官吏的罵聲卻撲面而來,他們無法接受書中對西方蠻夷的“讚美”之詞,更有甚者主張將《海國圖志》付之一炬。在腐敗守舊的清政府眼中,《海國圖志》無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書籍。遭到無端非議的《海國圖志》最終在國内的印刷數僅有千冊左右。

  由於《海國圖志》在國内沒有銷路,於是,一些商人便打起了到日本擴大市場的主意。 1851年,一艘中國商船駛入日本長崎港,日本海關官員在對這艘船例行檢查時,從船上翻出三部《海國圖志》。在日本人看來,這三本書簡直就是天照大神送給他們的禮物,因爲此書令他們大開眼界,使他們第一次如此詳盡地了解了西洋各國。很快,這些書便被如穫至寶的日本官員和學者買去。此後的幾年里,《海國圖志》仍不斷“偷渡”日本。由於《海國圖志》極受歡迎,1854年,日本人幹脆在國内翻印了《海國圖志》,引起了更大規模的閱讀熱潮。此後,《海國圖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價錢一路走高。到1859年,這部書的價格竟然比最初時飆升了3倍之多。

《海國圖志》完善了日本維新派的思想體系


  1854年2月,美國將軍佩里率艦隊抵達日本,逼迫日本德川幕府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此後,西方列強蜂擁而至,日本被迫簽署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一步步向半殖民地國家滑去。

  國難當頭,日本的有識之士苦苦探尋着解救國家的良方。《海國圖志》的出現,爲日本維新變革人士擦亮了眼睛。當時着名的維新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在讀到《海國圖志》“以夷制夷”的主張後,不禁拍案感慨:“嗚呼!我和魏源真可謂海外同志矣!” 在魏源思想的引導下,佐久間象山在思想上實現了從排斥西方人到發展與西方的關係的重大變化,他主張從全球的形勢出發思考日本的方略。另一位維新志士横井小楠,也是在讀了《海國圖志》後得到了啟發,與佐久間象山共同提出了日本“開國論”的思想。他們在吸收歸納《海國圖志》的精髓後指出,日本發展之路必是“東洋道德與西洋技術的結合”。

  日本的維新派人士認爲,《海國圖志》的核心内容是“制夷”,“制夷”的核心思想是 “調夷之仇國以攻夷,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唯有“師夷之長技”才能抵制其殖民擴張。要做到“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就不僅要發展本國的工業,開展對等的對外貿易,更重要的是推行民主制度,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1868年1月,日本的維新派勢力在“王政複古”口號下,發動了對德川幕府的戰爭,由於裝備了大量西洋新式武器,維新軍隊雖然人數遠遠少於幕府軍隊,但依靠武器優勢連戰連捷,最終包圍了德川幕府的老巢江戶。1858年4月,德川幕府的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見大勢已去,被迫向兵臨城下的維新派軍隊投降,德川幕府對日本長達200多年的統治畫上了句號。

  1868年7月,日本新政府宣布將江戶改稱東京,並定爲日本首都。此後,以天皇睦仁爲首,由改革派武士掌握的明治政府,開始着手實行維新,推進變革,日本逐漸擺脱了西方列強的肆意欺辱,並一躍成爲東亞第一強國。半個世紀後,梁啟超先生在回顧這段明治維新的歷史時,曾這樣評價說,日本維新派前輩“皆爲此書(《海國圖志》)所刺激”,最終完成了改革圖新大業。

《海國圖志》内容


  《海國圖志》内容非常豐富,大致可以分爲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爲《籌海》四篇。魏源從議守、議戰、論款三個方面,總結了鴉片戰爭失敗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戰敗之後所應該采取的防患於未然的措施;系統論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戰略對策;並且對嚴禁鴉片、廣開貿易、大辦工廠等問題,提出了自己嶄新的見解。

  第二部分爲世界地圖及各國分地圖。完全突破了“中國是天下的中心”的陳腐觀念。

  第三部分爲世界各國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政治制度、物產礦藏、宗教信仰、風土人情、中西曆法、中西紀年對照通表,等等。

  第四部分爲鴉片戰爭的有關檔案材料及林則徐組織翻譯的國外情報資料。

  第五部分爲船、炮、鎗、水雷等武器的制造圖樣、西洋技藝、遠鏡做法資料、用炮測量方法及測量工具,等等。

  第六部分爲《地球天文合論》,系統介紹了地球形狀、運行規律,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等近代自然科學知識。

  魏源通過整理資料,認識到(盡管未踏出國門一步)西方非但並不野蠻,而且有更進一步的文明。因此,魏源在《海國圖志》里非常自覺地倡導具有近代因素的思想觀念,大膽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命題(有學者提出爲總對策,亦然),明確界定“夷之長技”有三個方面:“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魏源還認爲諸如量天尺、千里鏡、龍尾車、風鋸、火輪機、自來火、自轉碓、千金秤之類“凡有益於民用者”都應當學習引進。

意義和影響


  開始在中國介紹有關世界史地知識,當推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以後,曆代正史多立有外國傳,但這些記載大多集中於中國邊境的國家。到近代才有《四洲志》和姚瑩撰成的《康輶紀行》。《四洲志》純是一部譯作,而《康輶紀行》系合日記雜錄而成。而《海國圖志》,它不僅在編纂和内容上彌補了《四洲志》和《康輶紀行》等書的缺憾,被譽爲國人談世界史地之開山。

  《海國圖志》的劃時代意義,還在於給閉塞已久的中國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明末清初,西洋傳教士利瑪竇等人來華,帶來了世界知識的新東西,但卻不被人們所重視。鴉片戰爭爆發前,妄自尊大的清廷皇帝和顯官達貴,竟不知英國在何方?爲什麼成爲海上霸王?《海國圖志》的刊出,打破了這種孤陋寡聞的狀況,它向人們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國地圖,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詳叙各國史地。這樣,使當時的中國人通過《海國圖志》這一望遠鏡,開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堅船利炮,又看到了歐洲國家的商業、鐵路交通、學校等情況,使中國人跨出了國界,認識近代世界的新鮮事物。

  在百卷本的《海國圖志》中,作者不僅重視工商業,並由經濟擴展到政治,由原來對西方堅船利炮等奇技的驚歎,發展到對西方近代資本主義民主政體的介紹。至此,魏源的師夷思想發展到了他那個時代的高峰。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開設的鋼鐵工廠。
明治維新時期,日本開設的鋼鐵工廠。
由於當時學術水平的限制,魏源的《海國圖志》當然不是一部完善的着作,全書除《籌海篇》和各部分的叙文、按語以及《元代北方疆域考》等文字爲精心撰述外,其餘大多是輯錄他人着作匯編而成的。這樣,在匯編時其中原有的欠缺和錯誤,他並沒有下大功夫去糾正。比如,百卷本所輯之世界各國分圖,由於原書繪制技術差,致使位置、距離、形狀等亦多偏差,並不准確,魏源卻沒有逐一糾正。再如,魏源在書中認爲,“亞墨利加一土,孤懸宇内,亙古未通聲息,英人於前明萬曆年間探得之”(卷五十二)。其實,美洲是意大利人哥倫布發現的,而不是英國人,時間是在1492年,比明萬曆年間要早得多。

  《海國圖志》對海内外起過深遠的影響。梁啟超讚譽說:“治域外地理者,(魏)源實爲先驅。”(《清代學術概論》)尤其是他在該書中所闡發的“師夷”思想,對中國當時和後世都有相當大的影響。清朝晚期的洋務運動,就是受魏源“師夷”思想的影響,加以運用和發揮的。當然,應該指出的是,洋務派的思想與魏源的“師夷”思想雖有共同性、繼承性,但二者並不盡相同。魏氏是地主階級改革派,而洋務派則是大地主大官僚。魏氏倡導“師夷”的目的是爲了“以彼長技,禦彼長技”,“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而洋務派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師夷”是爲了“師夷長技以制民”,“資夷力以助剿濟運”,鎮壓國内農民革命。在洋務派之後,早期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如馮桂芬王韜等人)及後來的資產階級維新派(如康有爲梁啟超等人),對“師夷”思想加以發展和豐富。

  《海國圖志》在國外,尤其是日本,也有一定的影響。此書出版後傳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國圖志》60卷本,爭相購讀。它曾在明治維新中起過一定的作用,現代日本學者井上靖說過:“幕府末期日本學者文化人等,……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傾向開國主義,其契機是讀了中國的《海國圖志》。”(《日本現代史》)日本維新潮流日趨高漲,倒幕府運動一浪高過一浪,終於在1868年釀成了着名的明治維新運動,推翻了封建的幕府統治。可見,魏源《海國圖志》在介紹和傳播西洋情形與一般近代文化,在影響日本維新運動的發展上也曾起過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