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清 曾國藩 書法欣賞

清 曾國藩 書法欣賞


清.曾国藩---书法作品欣赏。 - 阿倩 - 我爱的、爱我的,繁杂的世界其实如此简单
 曾國藩(1811-1872)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後十年七遷,連升十級, 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 1852年因母喪返鄉,恰逢太平天國巨瀾橫掃湘湖大地,他因勢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後被諡“文正”。

        
曾國藩所處的時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轉而為沒落、衰敗,內憂外患接踵而來的動盪年代,由於曾國藩等人的力挽狂瀾,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正是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產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於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之一。



  
曾國藩書法源於深厚的傳統帖學基礎,習字極其勤奮,不管是馳騁戰場,還是賦閒在家,俱不忘事翰弄墨,其對於子女臨習碑帖也極其嚴格,這在他的家書中屢屢可以見到這類記載。曾國藩畢生信奉程朱理學,書法講究筆筆有法,從不逾規矩,可惜缺乏個性。







       

曾国藩行书《七言联》。

清.曾国藩---书法作品欣赏。 - 阿倩 - 我爱的、爱我的,繁杂的世界其实如此简单











http://img1.gtimg.com/8/883/88373/8837333_980x1200_868.jpg
http://img1.gtimg.com/8/883/88373/8837334_980x1200_868.jpg
http://img1.gtimg.com/8/883/88373/8837335_980x1200_868.jpg
http://img1.gtimg.com/8/883/88373/8837336_980x1200_868.jpg          
清.曾国藩---书法作品欣赏。 - 阿倩 - 我爱的、爱我的,繁杂的世界其实如此简单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生肖正式使用生肖在人身上的紀錄,最早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周

生肖

玉質十二生肖像
北京姚家井唐代信州刺史河東薛府君墓出土圓雕生肖俑,首都博物館藏。
唐代十二生肖雕塑
生肖,或屬相,是中國及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份的十二種動物, 統稱為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它們依次與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形成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每個人都以其出生年的象徵動物作為生肖,所以中國民間常以生肖計算年齡。循環 一次為一輪。
中國除了用生肖紀年外,還用與之相應的十二支紀月、紀日、紀時(時辰)。十二生肖(獸曆)也廣泛流行於亞洲諸民族及東歐和北非的某些國家之中。
儘管中國古代曆法有建子(冬至所在月份)、建丑(冬至次月)、建寅(冬至後兩月)不同方式作為新年所在月份,而各種曆法都以朔日,也就是看不見月亮的日子(初一)作為月首及歲首,皇帝有「正朔」即定正月初一為年初的權力,
八字算命時,因為夏曆有閏月,且為陰陽曆,推算八字時很不方便,故推算八字時以二十四節氣為準。即以立春為年柱的開始。故現代有人認為生肖以立春為準,混淆了八字與干支紀年。生肖其實是地支紀年的動物代號。

起源

十二生肖的彫刻
最早記錄到生肖的紀錄,是出土文獻《睡虎地秦簡》和《放馬灘秦簡》。其中已用動物與地支相配,和如今的生肖差別很小,大部份的動物都已經相同。如放馬灘秦簡甲種《盜者篇》所載生肖順序為:鼠牛虎兔蟲蛇馬羊猴雞犬豕[1]
東漢王充(西元27-97年)在西元1世紀期間所著《論衡》也有十二生肖[2][3]。雖然沒有明白的表示順序,我們可以依據內文的關係推論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順序。
正式使用生肖在人身上的紀錄,最早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周。例如《周書·列傳第三》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一些中國西部、漠北的國家如黠戛斯吐蕃大蒙古國等 則以生肖紀年,例如《唐書》中記載:「黠戛斯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宋史.吐蕃傳》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 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蒙古秘史》:「兔兒年,斡歌歹出征金國,派出者別為先鋒,擊敗金軍,殺得金軍積屍如爛木堆」,也說明大蒙古國是採 用兔兒年、馬兒年等動物紀年。
當時的中原地區仍然只以天干地支紀 年,在雙方的文化交流下,兩種紀年法相互融和,形成現在的12生肖。這個學說被清朝趙翼所提出,他在《陔余叢考》中指出:「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卯之十二 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但實際上這種說法已經被最近幾十年來的出土的秦簡所推翻,秦朝時就已經有了與今天生肖差 別甚小的雛形了[4]
在早期提到12生肖的文獻中與現今版本略有不同,例如:龍不存在,其位置由蟲代替。[5]

傳說

關於生肖來源的傳說有很多版本,但幾乎所有版本都無法查證其來源,以下是其中一個被認為流傳得最廣的版本:
話說上古時代,人類知識有限,連年、月的計算與區分都不知道。於是,玉皇大帝應人類的請求,想出以十二種動物來做各年的名字,讓一般平民百姓方便記憶。但選什麼動物呢?經過左思右想,玉帝決定在自己生日當天辦個動物渡河比賽,取前十二名的動物作為十二生肖,以為紀年。
消息傳開後,所有動物無不卯足勁,躍躍欲試,想在十二個生肖裏取得一席之地。其中,感情很好的小老鼠和小貓咪也想赴會,卻苦於體形小又不會游泳。於是便商請平日早起又脾氣溫和的水牛幫忙載牠們一程。
玉帝生日當天一大早,小老鼠去叫醒睡眼惺忪的小貓咪。可是小貓咪醒不來,水牛就叫老鼠不要理會他,趕快啟程。就在他們快到達終點時,水牛心裡想著「得第一」的念頭,於是利用牛角把老鼠甩落到後面,水牛心情愉快地笑著。
可是,小老鼠卻剛好掉在竹技上,將小老鼠反彈向終點方向,因此超越了水牛,成為第一。
水牛氣呼呼地對著老鼠「哞、哞」叫,得到第二名。老虎全身濕答答的趕來,得到第三。兔子透過別的動物幫忙渡河,再飛快的蹦到玉帝面前,取得第四。因 為職責所在,降了場雨才趕來赴會的巨龍,錯過第一,只排到第五。而後依序是蛇、馬、羊、猴、雞、狗。最後一個名額,由平日好吃懶做的小豬取得。
正當玉皇大帝鄭重宣布:「十二生肖經由比賽結果,排名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時,落水的小貓咪狼狽的趕到:「我呢?我呢?我得第幾名?」
玉皇大帝告訴牠來晚了,比賽已經結束。這時,小貓咪氣到極點,以為小老鼠故意不叫牠,因此伸出了利爪,往小老鼠抓去。原本是好朋友的小老鼠,雖然在 十二生肖中拔得了頭籌,從此卻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生怕貓咪隨時找牠報仇。所以每當遇上了貓咪,只有死命地竄逃,甚至躲在牆洞裏或天花板上,不敢隨意到處 自由活動。
卻也有人認為是小老鼠故意不叫小貓咪,便說:「這就是做了虧心事應得的報應。」
經過這場比賽,十二生肖各有其生理缺陷。依明葉世傑「草木子」:鼠無牙(《說文》段註:兩旁曰牙,鼠缺犬牙),牛無齒(《說文》段註:當中曰齒),即門牙),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胃,豬無筋,人則無不足也。

相關習俗

本命年

生肖的一輪周期為12年。人的歲數等於12的倍數稱為本命年。另外,由於地支的周期也為12年,與「生肖」首尾完全對應,本命年也可以認為「地支」周期的倍數。
推算規則為依據農曆。如1956年為丙申年,到1968年(戊申年)和1980年(庚申年)均為本命年。這三個年份均為「生肖」的猴年,依照干支紀年,這三個年份分別為「丙申」、「戊申」和「庚申」,其中「地支」部分均為「申」。
一般在本命年,依各地風俗有不同習慣和禁忌,例如:戴「紅腰帶」、「紅手鏈」等要戴「紅」、穿「紅襪子」的習俗,有些地區則流行佩戴相合生肖的飾物,而且一戴就是一年。臺灣香港則本命年和正沖年出生者有安太歲的習俗。

傳統遊戲

一組十二生肖牌
過去南臺灣農曆過年,民眾會玩十二生肖牌作為小賭怡情的遊戲[6]

生肖與干支表

具體的對應關係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地支
生肖
年份除以
12的餘數
公元前 9 8 7 6 5 4 3 2 1 0 11 10
公元後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天干
陰陽五行 陽水 陰土 陽木 陰木 陽土 陰火 陽火 陰土 陽金 陰金 陽土 陰水

生肖與時辰

子(鼠)時(23點~01點)、丑(牛)時(01點~03點)
寅(虎)時(03點~05點)、卯(兔)時(05點~07點)
辰(龍)時(07點~09點)、巳(蛇)時(09點~11點)
午(馬)時(11點~13點)、未(羊)時(13點~15點)
申(猴)時(15點~17點)、酉(雞)時(17點~19點)
戌(狗)時(19點~21點)、亥(豬)時(21點~23點)

中華區之外的生肖

印度

其名稱和順序為:摩睺羅伽那伽金翅鳥。根據印度神話《阿婆縛紗》的記載,十二生肖動物原為十二個神的坐騎,牠們分別是招杜羅神的鼠、毗羯羅神的牛、宮毗羅神的獅、伐折羅神的兔、迷立羅神的摩睺羅迦,安底羅神的納加、安彌羅神的馬,珊底羅神的羊、因達羅神的猴、波夷羅神的金翅鳥、摩虎羅神的狗、和真達羅神的豬。
又在印度的靈魂學中,另有三十六生肖之說,於隋朝時在中國大為流行。分列如下:
三十六生肖
出生時辰 0-8點 8-16點 16-0點
子年 燕子 老鼠 蝙蝠
丑年 螃蟹
寅年 狸貓 豹子 老虎
卯年 刺蝟
辰年 蛟龍
巳年 鱔魚 蚯蚓
午年 鹿 驢騾
未年
申年 猩猩
酉年 雉雞
戌年
亥年 野豬

越南

卯年對應的不是年,而是年,丑年指的是水牛,起因未詳。除此之外,越南的生肖與中國的生肖相同[7]。越南語中詞語有很多都是從漢語借用,「卯兔」的「卯」字讀音與「貓」相似,年在越南就變成[8]。也有說是生肖被引入越南時,越南還沒有這種動物,故而使用代替[9]

泰國

由中國人古時引入,所以與中國的相同。不過其中生肖龍在泰國被稱為「那伽」(Naga),並非中國傳統的龍。

日本

十二生肖與中國的相同,但「豬」在日文裏指野豬,而不包括家豬(日文稱「豚」),這與古漢語中的漢字意義基本吻合。

緬甸

星期一屬月亮),星期二屬火星),星期三上午屬有牙象(水星),星期三下午屬無牙象(睽星),星期四屬鼠(木星),星期五屬天竺鼠金星),星期六屬那伽龍土星),星期天屬金翅鳥太陽)。

埃及

分別是牡牛、山羊、猿、驢、蟹、蛇、犬、貓、鱷、紅鶴、獅子、鷹。

希臘

與埃及生肖基本相同,只是其中有鼠沒有貓,另有鴨。

古巴比倫

牡牛、山羊、獅、驢、蜣螂、蛇、犬、貓、鱷、紅鶴、猿、鷹。

新疆

維吾爾族的十二生肖與漢族的十二生肖有所不同,有鼠, 牛, 虎, 兔,蛇,魚(龍), 馬, 羊, 猴, 雞, 狗,野豬(豬)。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曾國藩

曾國藩

曾國藩
曾國藩

大清光祿大夫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贈太傅
爵位 一等毅勇侯
籍貫 湖南省湘鄉縣
族裔 漢族
原名 初名子城,譜名傳豫
字號 伯涵,號滌生
諡號 文正
出生 大清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1811年11月26日)
湖南省湘鄉縣
逝世  大清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1872年3月12日)〔61歲〕
南京
墓葬 曾國藩墓
親屬 (父)曾麟書
(子)曾紀澤曾紀鴻
(女)曾紀芬
出身
  •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三甲第四十二名同進士出身
著作
  • 《曾文正公全集》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譜名傳豫,字伯涵,號滌生清朝湖南長沙府湘鄉白楊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天子坪)人,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理學家文學家,與胡林翼並稱曾胡。因討伐太平軍時,有大肆屠殺之情事,而與其弟曾國荃被稱為曾剃頭曾屠戶。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同治年間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襲罔替,諡文正

生平

早年

曾國藩於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1811年11月26日)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乳名寬一。父親曾麟書是塾師,屢試不第,年近五十方才進學,成為生員(秀才)。[1]麟書自忖功名僅能及此,從此在家鄉一心一意栽培長子曾國藩科考。
曾國藩五歲啓蒙,次年入家塾「利見齋」。道光六年(1826年)春應長沙府童子試,名列第七名。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陽唐氏宗祠讀書,一年後轉入湘鄉漣濱書院。道光十三年(1833年)秋,應湘鄉縣試,考取秀才。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國藩進入長沙著名的嶽麓書院演習,同年參加湖南鄉試,中試第三十六名舉人,並動身入燕京準備來年的會試。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國藩會試未中,寓居京師長沙會館讀書。次年恩科會試再次落第,於是返回長沙,於同鄉劉蓉郭嵩燾等居於湘鄉會館。

初入仕途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終於中試,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並成為林則徐政敵、主張「鴉片上稅免禁」的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親拔為第二,選為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年(1840年)散館考試,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檢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侍講。同年,出任四川鄉試正考官。年底,充文淵閣校理。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升侍講學士。不久,同榜進士李文安之子李鴻章入京會試,投其門下受業,住他北京家至少一年。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升任內閣學士禮部侍郎銜。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授禮部侍郎。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圍剿太平軍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四月,曾國藩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咸豐帝將奏摺怒擲於地。次年,又上《備陳民間疾苦疏》。同年生母去世,丁憂回籍。此時太平軍已攻入湖南,氣勢正盛。咸豐二年底(1853年1月),曾國藩接到幫辦湖南團練旨。經郭嵩燾力勸,離家前往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事宜。一月後,太平軍攻佔江寧(今江蘇南京)且定都於此,改稱天京
曾國藩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以湖南同鄉為主,仿傚已經成軍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並整合湖南各地武裝,稱湘軍。咸豐三年(1853年)八月,曾國藩獲準在衡州練兵,「凡槍炮刀錨之模式,帆檣槳櫓之位置,無不躬自演試,殫竭思力」[2],並派人赴廣東購買西洋火炮,籌建水師
咸豐四年(1854年),發佈《討粵匪檄》,率師出征,不久在靖港水戰中被太平軍石貞祥部擊敗,投水自盡,被部下所救。休整後,重整旗鼓,當年攻佔岳州武昌咸豐帝大喜過望,令曾國藩署理湖北巡撫。然而,大學士祁雋藻進言,稱「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里,一呼,蹶起從之者萬餘人,恐非國家福也。」咸豐帝收回成命,僅賞曾國藩兵部侍郎頭銜
咸豐六年(1856年)坐困南昌。9月2日,洪楊內訌,史稱天京事變南昌解圍。咸豐八年(1858年)5月,湘軍攻佔九江,氣勢頗盛;十年(1860年),湘軍圍安慶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軍破太平天國的天京(南京),對無辜平民展開屠殺與搶掠,當時的南京城被燒毀,平民死傷無數,南京人咸恨湘軍,稱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為「曾剃頭」、「曾屠戶」。7月,朝廷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國荃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此起曾與平定太平天國戰功居次之湖廣總督官文雙方形成集團政爭白熱化。8月,奏准裁撤湘軍25000人。

直隸總督

同治七年(1868年),曾國藩改任直隸總督。同治九年(1870年),朝廷命其處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十分驚恐,甚至出發前立下遺囑,他深知當時中國遠非西方列強對手,因此主張對外讓步。曾國藩發布《諭天津士民》的告示,對天津人民多方指責,誡其勿再起事端,隨後釋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紳民的不滿。處理「天津教案」,不少人罵他是賣國賊,全國輿論大嘩,「自京師及各省皆斥為謬論,堅不肯信」。

回任兩江

同治九年(1870年),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平民張汶祥刺殺於後,朝廷命曾國藩再任兩江總督,前往南京審理該案。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在金陵總督轅門病逝。朝廷追贈太傅文正。其家族後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曾廣鈞等。
曾國藩善用人才,晚清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係。李鴻章等稱呼他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作官,俞蔭甫拚命著書」。

儒學

曾國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學,但對於程朱之學並未盲目崇拜,事實上,他對於宋明儒學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學實際上分為氣學理學心學三個學術派別。
曾國藩在政治實踐和軍事鬥爭中也漸漸地看到了程朱理學「指示之語,或失於隘」、或「病於瑣」、或「偏於靜」的局限。在這種情形下,曾國藩對心學表現出了寬容的學術姿態。對於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之學術爭辯,他認為對於兩家之爭應取其同,避其異,揚其長,兼收並蓄,揚長避短,推進儒學的發展。
曾國藩還以氣學生成論方面的資源來彌補理學之局限,謂「張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依著氣學的思路,曾國藩認為,天地萬物均因稟氣而生,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最終基元。在稟氣而生這個意義上,天地萬物是「同體」的。
不過,曾國藩同時認為,雖太和絪緼之氣流行不止,天地萬物最初所得之氣「均耳」,但人與物、聖人與常人實所稟有之氣並不相同。就人與物相對而言,人得氣之全,物卻僅得氣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僅得物性。就人類而言,聖人所稟之氣清且厚,常人所稟之氣卻濁而薄。
「自其初而言之,太和絪緼流行而不息,人也,物也,聖人也,常人也,始所得者均耳。人得其全,物得其偏,聖人者,既得其全,而其氣質又最清且厚……」

文學

曾國藩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
國藩論古文,講求聲調鏗鏘,以包蘊不盡為能事;所為古文,深宏駿邁,能運以漢賦氣象,故有一種雄奇瑰瑋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為後世所稱。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變化、發展,又選編了一部《經史百家雜鈔》以作為文的典範,非桐城所可囿,世稱為湘鄉派。
清末及民初嚴復林紓,以至譚嗣同梁啟超等均受其文風影響。著作收於《曾文正公全集》中。
生前出版影響深遠的《曾國藩家書》,另還著有《挺經》、《冰鑒》等現代暢銷書。

軍事

曾家四兄弟。
咸豐二年(1852年)十一月,太平軍湖南北出,攻克漢陽。1853年曾國藩建立地方團練,稱為湘軍,分陸軍、水師兩種,士兵則招募湘鄉一帶農民為主,薪俸為一般綠營的三倍左右,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
1854年,總計有陸軍十三營六千五百人,水師十營五千人,會集湘潭,誓師出征。初戰在岳州靖港敗於太平軍,接連戰敗,曾國藩幾跳水自盡,在上書時,只能以「屢敗屢戰」自嘲。
後重整軍備,復佔岳州、武昌,太平軍勢力退出兩湖。1858年5月,攻佔九江,氣勢很盛;1860年,曾國荃包圍安慶,以「扎硬寨,打呆仗」[3]聞名。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南京)。
太平軍抵抗湘軍,讓湘軍吃足苦頭,南京城破時,曾國藩說:「今粵匪之變,蹂躪竟及十六省,淪陷至六百餘城之多,而其中兇酋悍黨,如李開芳馮官屯林啟榮九江葉芸來安慶,皆堅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萬餘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之劇寇」[4]
曾國藩入南京後,湘軍大肆焚掠,「……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南京文士李圭道:「至官軍一面,則潰敗後之虜掠,或戰勝後之焚殺,尤耳不忍聞,目不忍睹,其慘毒實較『賊』又有過之無不及,餘不欲言,餘亦不敢言也。」[5]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最多有100萬人,可屠城之後10多年,死走逃亡,到光緒登基時,南京只剩不到50萬人。
攻陷天京後,曾國藩巧言上書「偽宮賊館,一炬成灰,並無所謂賦庫者,然克復老巢而全無貨物,實出微臣意計之外,亦為從來罕見之事」。
曾國藩就地處死太平軍降將李秀成,原因可能是李秀成想效法姜維詐降,也不想把李押解北京以遭受酷刑。趙烈文記述李秀成在臨死前說「中堂厚德,銘刻不忘,今世已誤,來生圖報」。

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僧格林沁被捻軍擊斃,清朝廷令曾國藩剿捻。曾國藩採取「以有定之兵,制無定之寇,專事近剿,不事尾追」的方針,在河南周家口、山東濟寧、江蘇徐州、安徽臨淮關分置四鎮,駐淮軍和湘軍八萬,將捻包圍在蘇、豫、皖邊區。又在淮北捻軍的根據地修築墟寨,清查戶口,實行保甲連坐法。但捻軍突破湘軍、淮軍的包圍,進入湖北。又突破開封、朱仙鎮間的賈魯河防線,東走山東。曾國藩被撤欽差大臣,李鴻章繼任。
曾國藩自剿捻以來,屢受清廷的指責,成為晚年的一大心病,事實上,這時湘軍大部份裁撤,曾國藩只能用李鴻章的淮軍,不如湘軍容易差遣。各部協調不力,被張宗禹率捻軍在賈魯河一帶突破,進入山東。

修身

曾國藩寫過很多關於為人處世的家書,他的部分家書得到很多讀者的青睞。
他為自己立下課程十二條:
  1. 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4.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5. 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6. 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 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9. 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10. 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11. 作字:飯後寫字半時。
  12. 夜不出門。
[來源請求]

名言

  • 曾國藩曾云,社會大亂之前,必有三種前兆:「1.無論何事,均黑白不分。2.善良的人,越來越謙虛客氣;無用之人,越來越倡狂胡為。3.問題到了嚴重的程度之後,凡事皆被合理化,一切均被預設,不痛不癢,莫名其妙地虛應一番。"[來源請求]

評價

正面

曾國藩一生篤好學問,作文每日不輟,是名副其實的儒家[6]歐陽兆熊說曾國藩一生三變:早年講理學;辦理團練軍務時講申韓;後學老莊[7]
曾國藩處理天津教案不力,曾被辛亥革命後的部分革命黨人斥為「開就地正法之先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各種政治原因,對曾國藩等封建時期的人物大加斥責。但自文化大革命後學術界政治氣氛下降後,對曾國藩的評價日趨活躍,不乏讚譽之聲。天津教案發生之時,曾國藩已患重病,李揚帆認為「曾國藩實際上死於處理天津教案導致的精神打擊。在如履薄冰的對外關係處理中,他的忠、信、篤、敬四字秘訣,未能挽救自己的名聲乃至生命。」[8]
梁啟超在 《曾文正公嘉言鈔》序內指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 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 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9]
左宗棠對曾國藩的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功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10]
民國著名的清史學家蕭一山將曾國藩與左宗棠對比:「國藩以謹慎勝,宗棠以豪邁勝。」[11]
雲南蔡鍔將軍對曾氏以愛兵來打造仁義之師的治兵思想推崇備至:「帶兵如帶子弟一語,最為慈仁貼切。能以此存心,則古今帶兵格言,千言萬語皆付之一炬。」[12]
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如此評價曾:「曾國藩的政治家風度、品格及個人修養很少有人能予匹敵。他或許是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他隨後說到「但是他卻被馬克思主義學者斥責為漢奸劊子手,為了滿清異族統治者的利益,背叛及屠殺了同胞」。[13]徐 評論道「曾國藩雖然並非才華橫溢,但卻是一位堅持信念、孜孜不倦的士人」,「在居留京城其間,他與一些宋派理學的首要人物交友,並從他們那裡獲取了對 「靜」、「耐」和「約」的領悟,這些信念運用到實際事務中,即意味著處變不驚、臨危不懼和務實克己。他在日後的生涯中將大大利益於這些品格」[14]
中國現代史上兩位著名人物蔣中正毛澤東都高度評價過曾國藩。毛澤東曾說「愚意所謂本源者,倡學而已矣。博學如基礎,今人無學,故基礎不厚,進懼傾記。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15]即使在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蔣中正對曾國藩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他把《曾胡治兵語錄》當作教導高級將領的教科書[16],自己又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

負面

曾國藩也是心狠手辣之軍事家[17],他在家書中即自稱「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為悔」。[18]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有詳細記載南京城破:「……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湘軍大將彭玉麟見狀不滿,先後二次(1861年安慶之圍與1864年金陵之圍)致函曾國藩,要求大義滅親。當時金陵士大夫有隱語:「昨夜諸侯今庶人,江寧民家盡死人!」(昨夜諸侯今庶人,指「曾」為「國藩」)。[19][20]
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頭」「曾屠戶」[21]等詞稱呼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形容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攻打南京時,屠殺平民無數。太平天國天京城破三十餘年後,譚嗣同南京仍聽當地人說:「(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22]

紀念建築

曾國藩故居外景。
富厚堂。

逸事

曾國藩全身患有牛皮癬,一說是蟒蛇轉世。曾國藩最愛吃,又最怕雞毛。曾國藩見到「雞毛令箭」時,[來源請求]總是毛骨悚然。[23]

曾氏家族

長輩

同輩

  • 長姊:曾國蘭 長姊夫王鵬遠
  • 妹:曾國蕙王待聘,想當書吏不成。
  • 妹:曾國芝朱永春
  • 滿妹:痘殤。
  • 四弟:曾國潢 原名國英,字澄侯,曾麟書次子,族中排行第四,因此被曾國藩稱為四弟,曾氏兄弟間皆以族中排行相稱。
  • 六弟:曾國華 字溫甫,曾麟書第三子,族中排行第六。鎮壓太平天國時戰死於三河鎮
  • 九弟:曾國荃 字沅甫,曾麟書第四子,族中排行第九,人稱「曾老九」。鎮壓太平天國的用力之將,官至兩江總督。
  • 季弟:曾國葆 字季洪,後更名貞幹,字事恆,在兄弟五人中年紀最小。病死於雨花臺
  • 表弟:彭毓橘
  • 妻: 歐陽氏
  • 妾: 陳春燕江寧人,無子嗣。

子姪輩

孫輩以下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典故

典故
  • 原指把捆著的手解開,後來引申為上廁所。據說在明朝山西居民不願意遷移,朝廷使用強制手段迫其移民,為怕移民中途溜走,所以用繩子將其綑綁,因此,當移民在中途想要「方便」時,就大喊:「解手、解手!」
  • 北 齊武成帝高湛二十四歲時長了新牙,而感到疼痛不已。他召集所有御醫看診,其中一位鄧宣文說:「長新牙是因為人的發育已經成熟了。」高湛以為他在諷諭自己從 前像個孩童不成熟,於是命人把他拖出去打了一頓。另一名名醫見狀,立刻向高湛報告:「恭喜恭喜!這是智齒,生智齒的人,聰明長壽!」高湛十分高興,而「智 齒」這個名稱也就流傳下來了。
  • 北齊朝廷曾下過命令,在考試時「成績濫劣者」要被罰喝墨水。梁武帝時甚至明文規定:「差謬者,罰飲墨 汁一斗。」相當於今天的一大晚。《隋書‧禮儀志》也有規定:「士人應試時,凡書跡濫劣者要罰喝墨水一升。」但這種荒謬的懲罰,後世已漸漸不用了。而「喝墨 水」也從「貶義」轉化為「褒義」,今常以喝過墨水來形容讀書人,墨水喝得很多就是「飽學之士」囉!
  • 今天我們常把不諳世事、死啃書本的迂腐之人,稱為「老學究」,但是在古代,「學究」並不是這個意思。 唐代科舉制度中有明經一科,其中又分為五經、三經、二經和學究一經等幾種。「學究一經」就是指學通一部經書的意思。宋代科舉取士第五等則為「賜同學究出 身」。後來,「學究」作為書生的美稱,漸漸流傳開來。但隨著詞義的變遷,「學究」一詞也漸漸產生了貶義,也就是今天常見的用法。
  • 周朝有一種產行的農具叫做錢,它的形狀和「大」差不多,是用金屬鑄造而成的。因為古人交易是以物易物,常用「錢」來作為交換的媒介物,後來的金屬貨幣又模仿它的形狀鑄造,「錢」就成了貨幣的代稱。現代人只知道「錢」是貨幣名稱,很少人知道它原來是一種耕具呢!
  • 戴花翎是清朝官員品級的象徵,分為單眼、雙眼和三眼。一枚羽翎為一眼,翎眼多者為貴。三眼花翎只有王室的親友、郡王、貝勒可以佩戴。乾隆之後,非王室成員但功績顯著者,可賞戴雙眼花翎。到了咸豐之後,沒有大功的五品以上官員,也可以用錢捐戴單眼花翎。
  • 在唐代,益州有一個烏蠻族的術士,名叫閉珊居集,他曾經用四十九支細竹枝來占卜吉凶,這便是抽籤的開始。然而占卜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先民用龜甲占卜吉凶,占卜的結果稱為「卜辭」。
  • 中國古代有搶婚的習俗,女子為了抵禦強人的搶婚,大都要選擇一定高度的男子作夫婿,以示英勇高大,一般以一丈為標準,相當於今天的七尺。因此女子便把所嫁之人稱為「丈夫」,後世則成為已婚男子的代稱了。
  • 饅頭的製作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用石臼石磨加工製程米、麵食品。到了漢朝才出現了用「蒸」的饅頭, 當時稱為「蒸餅」。而「饅頭」的名稱是在三國時代,諸葛亮遠征孟獲的途中,見到土人用人頭祭神,覺得很不忍心,便用麵團作成人頭形狀,在上面畫上五官,代 替人頭,因此這種食物便被稱為「饅頭」。
  • 蒙古人愛馬,見到駿馬總喜歡拍著馬屁股稱讚一番。於是趨炎附勢的人看到權貴來到,不論馬的優劣如何,都爭先拍拍馬屁股恭維說:「大人的馬好!大人的馬不同凡響!」於是後人便用「拍馬屁」來諷刺阿諛奉承的人。
  • 唐玄宗有一次登泰山封禪,當時中書令張說擔任封禪使,便趁這個機會把自己的女婿鄭鎰從九品官提升至五 品官。後來唐玄宗問鄭鎰為什麼升官?鄭鎰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在一旁的黃幡綽諷刺的說:「這是因為『泰山』的功勞啊!」唐玄宗因此知道張說徇私,且立 刻把鄭鎰調回原職。後來,人們就把妻子的父親稱作「泰山」,又因為泰山是五嶽之首,故將「泰山」稱為「岳父」,同時把妻子的母親稱為「岳母」了。
  • 周王室所傳的鼎,是王位的象徵。當周王室衰微時,楚莊王有意稱霸中原,於是便問鼎的輕重、大小。後事引申某人對高位或空缺有取而代之的意圖時,便稱之為「問鼎」。
  • 鄭公子宋有一項奇特的本領,當他的食指大動時,就表示有美味當前。因此後世的人便將美味的食物引起食慾,或美好的事務引發慾望時,稱為「食指大動」。
  • 膏是人體胸下的脂肪,肓是胸上的薄膜。疾病一旦蔓延到這兩個部位,任何神醫都束手無策,任何藥石也無法醫治。後來引申為某人對某嗜好或事物過於沉溺,旁人也無法勸阻的情況,稱為「病入膏肓」。
  • 衛國公子州吁因叛亂而得到王位,大夫石碏非常憎惡他,便把幫助州吁為惡的近臣同時也是石碏的兒子石厚,藉他人之手給殺了。後是便稱這種為了君臣大義,連父子之情也可以棄之不顧的情形為「大義滅親」。

墨旱蓮

墨旱蓮

墨旱蓮
Mò Hàn Lián
墨旱蓮
別名 旱蓮草、水旱蓮、蓮子草、白花蟛蜞草、墨鬥草、野向日葵、墨菜、黑墨草、墨汁草、墨水草、烏心草、金陵草、 旱蓮子、白旱蓮、猢孫頭、蓮草、墨煙草、豬牙草、白花草、白花蟛蜞菊、墨記菜、野水鳳仙、摘頭烏、滴落烏、水風仙草、黑頭草、古城墨、水旱蓬、冰凍草、節 節烏、跳魚草、假日頭花仔、旱蓮蓬、白田烏草、墨草、摘落烏、水葵花
功效作用 補益肝腎涼血止血。主肝腎不足;頭暈目眩;鬚髮早白;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外傷出血
英文名 Yerbadetajo Herb
始載於 飲片新參
毒性 無毒
歸經 肝經腎經
藥性
藥味
墨旱蓮
Herba Ecliptae
(英)Yetbadetajo Hert
【別名】旱蓮草黑墨草野葵花爛腳草,水旱蓮、蓮子草、白花蟛蜞草、白花磨琪草、墨鬥草、野向日葵、墨菜、墨汁草、墨水草、烏心草。
【來源】為菊科植物鱧腸Eclipta prostrasta L.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高10~60cm,全株被白色粗毛,折斷後流出的汁液數分鐘後即呈藍黑色。莖直立或傾狀,綠色或紅褐色。葉互生,橢圓狀披 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10cm,寬0.5~2.5cm,全緣或有細齒,基部漸狹,無柄或有短柄。頭狀花序腋生或頂生,直徑6~11mm;總苞片5~6,綠色,長橢圓形;舌狀花的瘦果扁四棱形,管狀花的瘦果三棱形,均為黑褐色,有瘤狀突起。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於路邊草叢、溝邊、濕地或田間。主產於江蘇、浙江、江西、湖北、廣東。
【採制】開花時采割,晒乾。  

藥理作用

1.止血作用:將狗的股動脈半切斷,用墨旱蓮葉粉出血處,並稍加壓迫,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水提物亦有顯著止血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應用豚鼠離體心臟觀察到旱蓮草有增加冠脈流量作用,並使心電圖T波改變得到改善。亦有試驗表明,小白鼠在常壓缺氧情況下注射旱蓮草能明顯延長生命,在減壓缺氧耐力的情況下,同樣可提高小鼠的存活率:給藥組的存活率為76.5%,對照組為23.5%,P<0.05;兩組差異顯著。作用快,維持時間長,且毒性小,po給藥LD50為163.4±21.4g/kg,安全係數為700-750倍。
3.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旱蓮草對小白鼠的鎮靜鎮痛作用非常顯著,總黃酮作用不如總成分。
4.配劑具有抗菌作用
化學成分】含煙鹼(nicotine)、三噻嗯甲醇(a-terthienylmethanol)、三噻嗯甲醛(a-formy1-a-terthieny1)、皂甙、鞣質、苦味 質、異黃酮甙、蟛蜞菊內脂等。
【性狀】本品全體被白色茸毛。莖呈圓柱形,有縱棱,直徑2~5mm;表面綠褐色或墨綠色。葉對生,近無柄,葉片皺縮捲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長披針形,全緣或具淺齒,墨綠色。頭狀花序直徑2~6mm。瘦果橢圓形而扁,長2~3mm,棕色或淺褐色。氣微,味微咸。  

鑒別

(1)取本品,浸水後,搓其莖葉,顯墨綠色。
(2)本品葉的表面觀:非腺毛多為3 細胞,長260~700μm,基部細胞稍膨大,中部細胞較長,壁增厚,有明顯疣狀突起,頂端細胞急尖而短,近三角形。氣孔不定式,副衛細胞3~4個。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浸泡2小時,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墨旱蓮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熒光斑點。
性味歸經】 甘、酸,寒。歸腎肝經。①《唐本草》:「味甘酸,平,無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味咸。」 入肝、腎經。①《本草經疏》:「入腎、肝。胃、大小腸。」②《得配本草》:「入足少陰經血分。」
【功能主治】 滋補肝腎涼血止血。用於牙齒鬆動、鬚髮早白、眩暈耳鳴、腰膝酸、陰虛血熱吐血、血衄、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熬膏、搗汁或人九、散。外用:搗敷、研末撒或搗絨塞鼻。
【用藥忌宜】 脾腎虛寒者忌服。《得配本草》:「胃弱便溏腎氣虛寒者禁用。」
【藥物配伍】 配車前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通淋。配女貞子:補腎滋陰、養肝明目。配丹參活血祛瘀,涼血止血。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備註】 (1)中藥旱蓮草有墨旱蓮與紅旱蓮之別,紅旱蓮為金絲桃科金絲桃屬植物湖南連翹Hypericum ascyron L.的全草。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血痢。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敷之;汁塗發眉,生速而繁。
2.《日華子本草》:排膿,止血,通小腸,敷一切瘡。
3.《滇南本草》:固齒,鳥須,洗九種痔瘡
4.《綱目》:烏鬚髮,益腎陰。
5.《本草述》:療溺血及腎虛變為勞淋
6.《生草藥性備要》:治跌打傷,理酒頂,化痰止癢消水
7.《分類草藥性》:止血,補腎,退火,消腫。治淋、崩。
8.《南寧市藥物志》:治目疾、翳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