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 星期二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光素器巨匠,一代宗師

顧景舟



顧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別稱: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自號壺叟、老萍。宜興紫砂名藝人,光素器巨匠,一代宗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8歲拜名師學藝。三十年代後期至上海制壺仿古。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帶徒徐漢棠、高海庚、李昌鴻、沈遽華、束鳳英、吳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參加全國工藝美術代表大會,在港、澳、台、東南亞影響特大,被海內外譽為“壺藝泰斗”,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
編輯摘要
百科幫你漲姿勢
顧景舟制紫砂壺顧景舟制紫砂壺
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業部授予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光榮稱號
擔負國家禮品及展品的製作任務參加人民大會堂江蘇庭的佈置工作
作品“方圓牌高級紫砂茶具”和“宜興紫砂”分別獲國家金質獎和銀質獎
中文名:顧景舟別名: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及壺叟等。
籍貫:江蘇宜興出生地:江蘇宜興川埠鄉上袁村
性別:民族:漢族
國籍:中國出生年月:1915年10月18日
星座:天秤座去世年月:1996年6月3日
職業:紫砂壺藝術家畢業院校:蜀山東坡書院
代表作品:僧帽壺、漢雲壺、三羊喜壺、漢鐸壺等。
年代:現代家鄉:江蘇·宜興
原名:景洲

目錄

顧景舟- 人物資料 

顧景舟顧景舟
姓名:顧景舟
年代:現代
家鄉:江蘇·宜興
類別: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工藝師
代表作品:僧帽壺、漢雲壺、三羊喜壺、漢鐸壺

顧景舟- 個人簡介 

顧景舟(191​​5年10月18日-1996年6月3日)原名景洲,早年曾用藝名“曼唏、武陵逸人、荊南山樵、瘦萍”晚年愛用“壺叟、老萍”。少年就讀於蜀山東坡書院。18歲時,遂承祖業,隨祖母邵氏習陶從藝,並博覽古今紫砂製陶名著,吸取前人精華,練就一手紮實的製壺技藝,躋身於壺藝名家之列。20歲左右,曾應上海古玩商郎氏藝苑聘請,仿古作陶。

顧景舟- 生平概述 

1942年,窯場一片蕭條,一面製作經營紫砂,以維持生計,一面專心研讀以充實自身。1945年後,與畫家吳湖帆、江寒汀王仁輔、來楚生交往甚密,經常切磋陶藝,合作由江寒汀作畫,吳湖帆寫詞的《石瓢壺》,簡潔明快,宜書宜畫,流暢舒展,諧調秀麗,給人以整體形像大方、樸素、便利、實用之感。1955年1月,擔負國家禮品、展品的製作任務。完成《提壁茶具》的創作。積極參與紫砂技術革新,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參加人民大會堂江蘇庭的佈置工作。




1960年後,顧景舟為改進紫砂專用工具,遍訪北京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地博物館,尋覓珍品,鑑定品評。與中國許多著名教授如高壯馮先銘孫文林劉汝醴;畫家傅抱石、陳之佛、亞明;陶瓷科學家劉秉誠李國禎結為至交,為中國陶藝事業的發展積極奔走。1975年起,為揭開紫砂文化之謎,多次配合南京大學歷史系和南京博物院的專家教授,跑遍宜興地區古窯址,開展發掘研究工作,對紫砂陶的歷史沿革,名人情況、古陶鑑定,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和研究工作。
1980年,總結過去的實踐經驗,寫成紫砂工藝二十一講。1982年被評為工藝美術師。1985年,他擔任宜興紫砂研究所所長,積極引導技術人員參加出國展覽,並親自撰寫文章、圖冊,親手製作作品,將紫砂藝品從商品化宣傳上升到藝術品的文化層次。1988年4月,中華人 ​​民共和國輕工業部授予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光榮稱號。




顧景舟- 紫砂陶藝 

顧景舟顧景舟的紫砂壺
1989年赴香港辦展之際,他為紫砂陶藝愛好者又作了專題講座,並參加評獎活動,使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一紫砂陶藝更加發揚光大。同年,晉升為高級工藝美術師。“宜興紫砂”被國家評為銀質獎,“方圓牌高級紫砂茶具”被國家評為“金質獎”。
在宜興第三屆陶藝節紫砂國際文化研討會上,他發表了《紫砂陶史概論》。他的精闢論述,受到紫砂陶藝界人士的好評,他在垂暮之年,將自己一生幾十年的創作實踐經驗總結歸納,親自編著《宜興紫砂珍賞》巨著,由香港三聯書店出版發行,在紫砂陶史上又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顧景舟窮畢生精力於紫砂陶藝,不斷進取,勇於創新,並帶領幾代人為​​紫砂事業增光添彩。他以博大的胸懷,精湛的技術,在紫砂發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不傀為一座重要的里程躥。正如著名美術大師亞明先生所評:“紫砂始於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過十餘人。顧兄景舟當為近代大師。顧壺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

顧景舟- 個人語錄 

顧景舟顧景舟
顧景舟經常說,“藝術品不一定是實用品,但是實用品宜藝術化”,他在生活的細節中找到了藝術,在藝術活動中找到了生活,大師除了在自己30平方米的院子裡種菊花、養金魚、畫眉外,偶爾他也吟誦唐詩,他最喜歡的京劇《盜御馬》:“聚義廳上,我與眾賢弟,敘敘衷腸,竇爾敦,在綠林,誰不敬仰。” 1993年ll月,八十高齡的顧景舟為促進海峽兩岸人民的情誼,弘揚紫砂陶文化,應邀赴台灣舉辦“宜興紫砂陶精品展”,受到各界人士的盛大歡迎,一致讚譽他為“壺藝泰斗”。

這是與美術家韓美林合作的作品自樂提梁扁壺,韓美林書有“自有樂處”四字。壺身圓如鼓身,蓋、的亦採用扁圓形,與誇張的瘦高提梁相互映襯,空間虛白與壺身實體上下呼應有致,提 ​​樑自肩部向上漸開,頂部與壺底寬度略同,成倒梯狀,底重上虛,顯得穩重,但不失靈巧。宜興山巒起伏,河湖縱橫,良茶與良陶結合的地方,唯宜興而已,唐盧仝有詩云:“陸羽名荒酒茶舍,卻教陽羨置郵忙。”紫砂壺本身,也跟茶與壺的關係一樣,技法必得與修為人格結合,才能流芳萬代。

顧景舟- 個人評價 

顧景舟顧景舟
在與藝術家文化人的交融中,紫砂象花如鳥一樣解語,象玉一樣被文人賦予精氣神的互相感染與呼應的神奇,方寸之地的語言,線條的語言所說的話語,頓時成了一種共通的交換渠道,人文啊,哲學啊,可能不是他的出發點,而只是豐沛內心的恰當表達。而融在骨血中的文化的體認,其高級形態,恰恰是深刻的。
在顧景舟孜孜研求與紫砂有關的歷史著述的時候,他的作為文化人的本能與使命感發生揮了巨大的原動力,所以他為之努力了一生。其中他喜歡黃玉麟的記載文字為之禮敬,直到他晚年76歲的時候還在深秋時節手抄了《宜興縣志,黃玉麟陶藝》一節,足見他生命中是有人生榜樣的。“又善製假山,得畫家皴法,層巒沓障,妙若天成”、“玉麟得觀彝鼎及古陶器,藝日進,名亦一益高。晚年每制一壺,必精心構撰,積日月而成。非其人重價弗予,雖屢空,不改其度雲。”簡直就是顧景舟前世今生藝術與精神的絕妙寫照。
1991年,76歲高齡的顧景舟應香港三聯書店之請,與徐秀棠李昌滿懷一起共同編著工《宜興紫砂珍賞》一書。這是紫砂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化傳承活動。三聯書店在後記中說:“我們終於有了一本由宜興紫砂大師親自編撰的,極具權威性的《宜興紫砂珍賞》畫冊”,欣慰之情溢於言表。
當代的紫砂發展突破了以前一切的有限空間,而變成一個面向世界的成熟自信的工藝藝術門類的時候,同樣需要尋找自己的新的理論與尊嚴,在這裡,顧景舟作為宗師級人物的價值一下子就凸現出來了,他立意高遠,視野開闊,立足豐富的技術藝術實踐,將前人的經驗與成就一一梳理總結與提煉,形成了當代紫砂的新的完備的理論體系,他與弟子合著的《宜興紫砂珍賞》,凝結了他教科書似的思想精華。
晚年,他仍堅持每天寫小楷數頁,手還不抖,字字挺拔有力,書桌上的線裝書《茶經》是他常常抄寫的文本。用文化的方式生活與從事藝術活動,已經成了他的本能。他說:“只要我手不抖,眼不花就還能做壺。”他一生對紫砂典籍情有獨鍾。

顧景舟- 作品欣賞 


摘要:三線咖啡壺為紫砂胎內施白釉,有壺、杯、碟、糖缸、奶杯,按咖啡具配套的紫砂陶器。是五六十年代為紫砂工藝品出口需要設計打樣之作。底鈐“曼希陶藝”方印,蓋內鈐“顧景洲”小章。“...

三線咖啡壺


高13.5厘米寬9.8厘米現代  顧景舟三線咖啡壺為紫砂胎內施白釉,有壺、杯、碟、糖缸、奶杯,按咖啡具配套的紫砂陶器。是五六十年代為紫砂工藝品出口需要設計打樣之作。底鈐“曼希陶藝”方印,蓋內鈐“顧景洲”小章。“曼希陶藝”之印款,曼代表美,希即曙光在眼前,其內涵豐富,展示顧氏的抱負,大顯身手的時候。顧氏四十歲以後,完整掌握了從選礦、泥料配製、燒成到成品加工的一整套工藝知識,潛心於紫砂壺造型的研究,終於形成獨特的成型技法。三線咖啡壺形制極簡,但最見製作者的功夫。壺身直挺,依三條圓渾線分割裝飾,尺度權衡,嵌蓋式,蓋面穹起,桶式嘴型,橋鈕,扁圓圈把,玉璧底與壺體統一協調,平淡的造型中透出靈氣。此壺製作難度極大,完全靠線面轉折周正、舒坦和色調雅合來完善整件作品,壺面不事雕琢,毫無假借、遮掩之處,技藝嚴正,幾乎無可挑剔。







藏六抽角茶組



蓋印:顧景洲
藏六抽角茶組(六頭)
底印:行一日間為我福
壺身略成扁圓狀,由鈕、蓋、口、身以至圈足皆貫以六棱,線條明析工整,轉折合度,筋囊飽滿圓潤,圓中見方、方中寓圓。此壺成型難度高,造型挺拔,做工嚴謹。高:9公分寬:18.3公分


柱礎壺




柱礎壺
柱礎壺
壺身書刻:漢之甘泉不能尚也,石生氏刻。
柱礎氏古建築支撐樑柱的石墩,顧景舟早年作品。

洋桶壺



洋桶壺
洋桶壺
高14.5公分,寬:15公分
壺身銘:東坡陶壺,唐貢山茶,玉女潭水,足供高人清賞,乙酉秋月為鴻法兄清玩,範順琪福贈。民國34年制,鴻法宜興土地改革所所長,範順琪宜興市政委送顧老親寫。

朱泥西施




朱泥西施
朱泥西施
款:荊溪惠孟臣制(底)景記(把)高6公分,寬8.5公分
顧景舟早期朱泥壺顧景舟魏紫熙合作---矮井欄壺款識:底款:景舟制壺把款:壺叟蓋款:顧景舟銘文:神韻天成己巳秋紫熙顧景舟-紫砂壺底款:足吾所好玩而老焉蓋款:顧景舟高6.8公分,寬811.2公分顧景舟早期紫砂作品














用印整理



1932年,在家從祖母邵氏學藝,始用印:墨緣齋、墨緣齋景堂制、景記、景洲、武陵逸人1942年,印有自怡軒、自怡軒主人、得一日閒為我福、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曼晞、曼晞陶藝,並磨去"武陵逸人"印。1944年,始用印:瘦萍、老萍、1948年,始用印:荊南山樵、荊山壺隱1955年,始用閒章:啜墨看茶1984年,始用印:景舟七十後作,壺叟、20世紀90年代,刻了最後一方印章:生於乙卯











石瓢紫砂壺


年代:現代

類型:工藝品雜項紫砂價錢:在北京保利2013年秋季拍賣會上,以287.5萬元人民幣成交顧景舟擅制光器,每器必精心構撰,可謂出手皆成華章。此壺是以多個三角的線性有機的組合,壺底的三足穩重中又不乏靈巧之氣。此壺直流嘴胥出優美,壺把圈而圓,橋型蓋鈕,自然清晰,身筒比傳統的虛扁更扁,虛中有實,扁而不塌,通體不施任何裝飾,它以透徹的裸胎之美,展示著紫砂泥質最本真的魅力。“武陵逸人”為顧景舟制壺藝名,表露自己瀟灑飄逸的當年個性,朝氣蓬勃的向上精神,也表達自己奮發向上的遠大理想和追求靈秀風格的奮鬥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