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den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鼻煙壺的起源
鼻煙壺的起源
談到鼻煙壺的起源就要先說起鼻煙,鼻煙在十六、十七世紀的歐洲相 當盛行。在明朝末年時,歐洲傳教士將其帶入中國,此時其所裝盛之器稱作「煙瓶」。雖在明末清初吸聞鼻煙並未廣範流行,但對於煙瓶的造型卻一直在改進中。到 了清代鼻煙逐漸風行了起來,於是各色各樣的鼻煙壺蘊育而生。
壺的用途、樣式
鼻煙壺俗稱 「煙壺」,壺原本是古代的酒器,用作盛酒漿。器腹為方形,器口為圓形約叫做壺;相反,器腹呈圓形,器口為方形的,叫做 「方壺」。
另外,凡是器腹大,可盛裝流質的器皿,都被稱為 「壺」,由此可見,「壺」一定是盛裝流質的器血,所以,今天裝酒的器皿,叫做「酒壺」;砌茶的器皿叫做「茶壺」;注水的器具,叫做「水壺」;吐痰的叫「唾壺」;撒尿的叫「夜壺」等,無不同此義相符。雖然也有例外的情形,如 「投壺」這種器物,就不是盛流質的用具。不過,它原本是古代的酒器,古人在飲酒的時候,舉行投矢的遊戲,就是借用用完的酒器進行的,所以 「投壺」的壺實際上就是酒壺,人們依然把它叫做壺並沒有違背它的本義。
[按]煙壺的叫法,本來就不恰當,而是陳陳相因,世人習以為常而沒有察覺出來,他們都不知道其中的失誤之處。
煙壺與煙瓶
今天的煙壺的用途與樣式,都與 「壺」的名稱不相符合,而應該叫它為「瓶」,不能稱為 「壺」。
雖然瓶的原義,為小口、大腹盛裝液體的器皿,同盛煙之義未必一致,但是,後代所講的瓶,正與盛煙的各種器物式樣相同,在這種情形下,把盛煙器具稱為 「瓶」,才同 「瓶」約含義相合。
而且鼻煙剛從西洋輸入中國時,盛裝鼻煙的器皿就叫做 「煙瓶」,不過國人沒有通用罷了。這是由於鼻煙初來時,有關鼻煙及其用具都用外文稱呼的緣故。
這類煙瓶,可貯藏鼻煙一斤多一點,最小的也可盛裝四兩以上。不過這種 煙瓶僅僅用於收藏,而不便於使用,於是人們大多利用舊日的藥瓶來盛裝鼻煙。大概是中國舊日貴重的藥品,都貯放在叫做 「藥瓶」的瓷製小瓶內。這種瓶製造也頗精美,宮中用的藥瓶就更為佳妙。
明朝用的煙壺,並無專製,都用舊存的藥瓶來盛裝鼻煙 。今天市場土時而見到有 「大明嘉靖」款字和 「大明萬曆」款字的煙壺,就是明朝的藥瓶。
更有定瓷扁瓶看似宋元時的遺物,這也是藥瓶,千萬不能以 「無鼻煙的時期,就不可能有煙瓶」為據,誤斷此器為後世的偽造物品。由此可見,鼻煙盛器,以稱 「瓶」最為適宜。
蠟與藥瓶
盛裝鼻煙的瓶子,外文叫做 「蠟」。盛裝鼻煙的蠟,舊製極小,僅僅貯藏一兩多一點,但磨琢精巧,晶瑩勝過水晶,有的塗飾金彩,更是璀璨陸離。式樣有方形的,有圓形的,有三角形的,有 六角形的,以及其它形狀,也有中分二隔、三隔的。這類瓶,不是專為貯藏鼻煙,也可兼作它用。所以鼻煙初次輸入中國時,並無另行特製專用的煙壺,只有上面所 講的這種僅貯藏一兩多一點鼻煙的 「蠟」,後來才改用 「大蠟」、「一蠟」。
鼻煙壺稱謂的來歷
當時西洋譯文中,雖然出現 「鼻煙瓶」、「鼻煙盒」和 「鼻煙壺」不同的名目,實際上指的是同一種器物。嗣後國人懂外文的多起來,於是校正譯文中的不當之處,乃改定:凡由西洋運來盛具煙的器具,統統叫做 「瓶」。時間一久,遂成定名。凡是稱謂 「鼻煙一瓶」,即指由西洋運來的一瓶鼻煙,大瓶一斤多,最小的也在四兩以上。後來由於為了使用上的方便,都改裝成小瓶,如果再稱 「瓶」,必定同西洋原裝瓶相混,容易引起誤會;如果叫做「盒」,又與實際不符,於是稱做 「壺」。它的用途,雖然與 「壺」的古義稍有違背,但是與古代壺的形式相同之處尚多,這就是鼻煙瓶必須叫做「鼻煙壺」的原因所在。
如《清會典》載:「乾隆五十三年 ,賜安南國王鼻煙三瓶,鼻煙壺二」,其所稱的內容,無須煩言,不解自明。
清代煙壺,爭奇鬧異
無論瓶與壺,在明代時絕對沒有特製而成的,一種為西洋的原器;一種為舊日的藥瓶。大概那時嗜好鼻煙之風,尚未普遍形成,用的人少,所以舊存的藥瓶,還足夠 應用。到了清代,對於鼻煙的嗜好,極為風行,原有的器物,不足應用,於是多創生新意,製為新器,爭奇鬧異,千種萬式,無不俱備。至於皇帝御用,尤為精絕。 而且康雍之際,天下平定,物皇民豐,百工藝事,無不特求修備,何況鼻煙壺又是日常使用物中最常用者,人們終日握持,片刻不離。即使平民百姓尚且審慎選用, 御用煙壺,必定為御用物中最精妙之品,所以清代御造的煙壺,屬清代器物中最佳之品。
雍乾煙壺.堪稱珍寶
康熙朝時,雖然開始特製煙壺,然而數量有限,傳世不多到了雍正之世,對於煙壺的製造,才為人注意,產量比前大增,式樣也比前朝更為新 奇。而且,不僅僅限於國人刻意製作,西方人士為求得中國的歡心,也多貢獻佳美煙壺。例如雍正三年 (公元1721年),意大利教皇除進獻鼻煙外,並貢獻各色玻璃煙壺、咖什倫煙壺,各種寶石煙壺、素煙壺、瑪瑙煙壺等,種類極為繁多,質料也多高貴,式樣新 奇,作工精巧,都堪稱珍寶。
到乾隆朝時,鼻煙壺的製作,尤為繁多,數量已不可屈指計算。
民國改元.鼻煙轉衰
大量製作優美煙壺的風習,既然已經養成,以後各代皇帝地無不努力製造。精巧程度雖然比雍乾之世為差,但製作數量仍日益增加。
民國改元,嗜好鼻煙之風漸衰,從此以後,製作煙壺的人日益稀少,市場上出現的煙壺,大多是前朝所遺。
型制的變遷
在清朝,煙壺是最講究的日常用物,所以凡是奇玲異寶,只要有可能製作煙壺的,無不採用。其中最名貴約有珍珠煙壺,即用珍珠挖製而成,其大小可以推知,其價 值亦可推知。各種紅藍寶石煙壺,純綠的翠煙壺,翡翠煙壺,無不應有盡有。即使瓷、玉之品,地無不精美絕倫。惟獨往時造壺,取便適用,式多別異,器不逾寸, 而且有小如指節的。嘉慶朝後,才開始轉向型制寬大,漸漸發展到滿手才能把握。最初,壺的口徑有的超過四分,後改而窄,不能超過二分,說這樣瓶中煙的氣味不 旁洩而出,這也確實有道理 。
誇富炫耀的象徵
從盛煙用的角度講,每人持有一、二種器具就足夠了,玻璃質或瓷質都行,不必需要其它許多貴重的質料,五花八門的式樣以及許許多多的器物。
實際上的情形卻不是這樣。鼻煙壺的質料,無所不有,式樣無奇不有,一言而蔽之,就是:「鬧富」罷了,誇耀而已。正是基於這個原因,遂使煙壺具有今日的身價,今日呈現出來的精美。
煙壺使用.極有分寸
清季使用煙壺,極有分寸,任意所為是不行的。煙壺雖為玩物,但是也有重要的經濟內涵,必須用心研討,否則損失身份。因使用煙壺不當,而損害社會地位的事 情,經常發生。如某人存款萬元,擬購煙壺使用。在今天,高價購置一件名器精品是明智之舉,因為工藝品,貴精,不貴多,名貴者,一可當十。藏有萬元一件的煙 壺,在今天頗足以自豪,也可列為煙壺收藏家之列。如果以萬元購買十件,則不足桂齒。晚清的風俗,完全與此反。煙壺為人人必備之具。即使自己不愛好古玩,不 收藏古玩,也必須強迫自己嗜好鼻煙,收藏煙壺。然而,收藏煙壺,又絕對不能過少。如果收藏的煙壺是普通之器,數量多少,尚無關係,如果是精品妙器,又必須 要有一定數量相配的煙壺。在這種背景之下,萬元可分購十件,不能用萬元購置一件,因為終年使用一種煙壺,娃然名貴,也不為世所取。什寞鑑煙壺等於交際應酬 勺清朝年間,友朋會晤之際的第一件事,就是互惠鼻煙,以示恭敬之意。宛如今日招待友朋,首先必須敬奉煙捲相似。明知友人吸煙,而在晤面的時候,自己吸煙, 不敬友朋,這是嚴重的失禮。
晚 清友朋見面,互惠鼻煙,也屬於這類禮節。其次,互相鑑賞煙壺,盡管跡近炫耀,但是,實際上也是友朋會晤極其適當的儀式。它相當於今日的談天。友朋晤面雖有 重要的事情相商,也不能一開口就提出,必定要經過一定的談天程序。談天尚須無話找話,無詞生詞。互相交換觀賞煙壺,便能生出許多話題,所以,賞鑑煙壺是非 常高明的交際應酬方法。然而終年使用同一種煙壺,使友朋晤面時無話可說,也屬對朋友不尊敬的一種舉動,這就是必須經常更換煙壺的道理所在。
用之不當,惹事生非
會晤時所用煙壺,也必須依據自己所會晤的對象的身份及其地位而變換。如會晤莫逆友朋,任何煙壺都可使用;如果會晤長官上司,就必須斟酌妥當,不可隨意使 用,首先要明瞭長官的個性、長官的心理,否則最容易惹禍;其次,如果所會晤的長官為貪刻之輩,使用劣質煙壺,必定被認為自己隱藏珍品;如果使用精美煙壺, 又要被認為是目無長官,因此,會見這類長官,挑選適中恰當的煙壺,是極其不容辦到的事情。
而且在清代,官員的黜涉。大權,大半操於王府的管事或任職時間長的隨員手中,他們這些人最難應付,而在當時的在職人員,又必須與這些人聯絡。同此輩會晤 時,使用劣質煙壺,必定要被他們冷落,而不肯代為說項。因為這類人的心理,認為人生最重要的物件--煙壺尚且無力置購佳品,肯定屬於困乏之徒,其前途希望 有限,不肯予以引薦;如果使用精妙的煙壺,又要被此輩認為是誇富擺闊,不把他們放在眼內,由此而得罪此輩,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或者此輩設法把這隻精美的 煙壺直接要去,也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聽聞諸位父老說,清朝時,大小官吏因煙壺而引發意外事非者,紙難罄述。
據說,清末某大老謀取郵傳部大臣之職,從歐洲購來紅藍寶石煙壺各一件。藍寶石歷來比紅寶石貴數倍。當時操縱政權者實為西太后。而東宮不管政事。其氏所購買 的藍寶石煙壺,價為十萬兩,紅寶石煙壺只花三萬兩,自然是以藍寶石進呈西太后,紅寶石煙壺進呈東太后。後來宦官向此人索要門包。,此人拒付,宦官於是在西 太后面前進行挑撥說,此人以紅煙壺進呈東太后,而把藍色煙壺送太后,揣測其意,必定是以為太后不宜用紅煙壺,因為東太后為正太后。西太后聽到這番話,非常 惱怒。最後因煙壺顏色差異區區小事,某氏不僅未能達升遷的目的,反而失去現有的烏紗帽。真是花錢反買罪。由此可見,煙壺選用確實不能掉以輕心。
又如某總督掌管東三省時。吉林某都統貢東珠煙壺一件,某氏把它進獻於慶親王,慶親王一看,知道其為洋珠質料,就把某氏嚴勵申斥了一頓。後來那位進呈東珠煙 壺的都統,竟然由此丟宮。估計這位都統是從俄國人手中得到件東珠煙壺的,而不是產自松江,這位都統以為能騙世,豈知倒由此失官。像這一類的事件非常多,不 便縷述。總之,煙壺的運用是一件極為煩難的事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