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是用來裝鼻煙的。鼻煙是當時人們常用的東西,粉末狀。使用時用指甲挑少許放到自己的鼻孔下,用力吸進去。可以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鼻煙是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貴香辛藥材,並在密封的蠟丸中陳化數年或數十年而成,有紫黑、老黃、嫩黃等多種顏色,氣味醇厚、辛辣,具有明目、提神、闢疫、活血之功效。它是由美洲經呂宋(今菲律賓呂末島),在明代萬曆年間流傳至我國福建的,當時稱為淡巴菰或淡巴菇。在盛行鼻煙的同時,鼻煙壺也開始盛行起來,從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鼻煙壺,現在鼻煙壺被譽為“集中各國多種工藝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品”。
1 簡介
盛鼻煙的容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於攜帶。鼻煙是一種煙草製品,係將菸葉烘烤、去莖、磨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製而成,用鼻嗅服。鼻煙17世紀前期在歐洲開始流行,後期傳入中國。中國最初並無特製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間由宮內養心殿造辦處特製鼻煙壺,壺蓋內附小細匙,以便舀取煙粉。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製造的玻璃、銅胎畫琺瑯等各種鼻煙壺,開闢了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清宮造辦處經常做鼻煙壺的作坊有玻璃廠、琺瑯作、玉作、牙雕作和鑲嵌作;壺蓋、勺由鍍金作或牙雕作配製。咸豐、同治以後,官辦作坊用貴重材料製作的鼻煙壺顯著減少,多為玻璃、瓷製品。這時民間作坊的產品大量出現,造型較單調,裝飾圖案中出現歷史人物、戲劇情節、市井風俗等題材。清末出現內畫壺,在玻璃或水晶煙壺磨砂的內壁上反畫人物、山水、花鳥等,堪稱精品。 20世紀70年代後,內畫壺發展迅速。
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製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鼻煙壺為盛裝鼻煙之容器,鼻煙系一種煙草製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後,加工轉化後成為粉末狀藥材,吸聞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煙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徵之一。
鼻煙壺之所以受重視,除了本身的實用性外,還具有著送禮餽贈、身分象徵等功能,自清代發展至今雖然只有三百年的歷史,因其小巧精緻、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館及收藏界的青睞,成為中國近代文物的重要項目之一。鼻煙壺集結了中國雕刻、書畫、燒瓷、鑲嵌等手工藝技術,其珍貴性除了從形制、材質、紋飾、色澤上加以鑑別外,精緻秀雅、端正勻稱亦是評賞的要點之一。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推廣鼻煙壺藝術,促進各界對藝術文物的收藏及研究興趣,本次特邀收藏家葉博文先生提供珍藏鼻煙壺近兩百件舉辦展覽,內容包含了翡翠、玻璃、玉石、瓷器、漆器、水晶、竹、木、牙、金屬等材質,琳瑯滿目、巧奪天工,期透過這些精選珍品的展出,帶領觀眾領略掌中珍玩的審美意趣和豐富的藝術內涵,使國人再度欣賞精緻工藝之美。2 起源
吸鼻煙的習俗,源自煙草發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約在14世紀選用上好的菸葉、摻入薄荷、冰片等藥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陳化,經數年而生產商業化的鼻煙。
漢人吸聞鼻煙始於明代。明末鼻煙進口甚少,僅廣東一地有人吸聞。康熙開放海禁,西方傳教士攜帶大量的鼻煙和盛裝鼻煙的玻璃瓶。吸鼻煙漸成風尚。西方諸國相率進貢鼻煙和玻璃制的鼻煙瓶,先是葡萄牙,接著是英國、法國等國家。乾隆皇帝常以鼻煙賜賞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襲,漸漸地吸鼻煙成為社會時尚。
鼻煙壺是專門盛裝鼻煙用的,為了便於攜帶,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煙。從存世遺物中,順治程榮章造的銅雕雲龍鼻煙壺二十餘件鼻煙壺,是最早的鼻煙壺。康熙對西方工藝品情有獨鍾,他吸納了一批通曉玻璃煙壺製作和畫琺瑯的西方人,於紫禁城內製作鼻煙壺。鼻煙壺藝術在乾隆一朝達到極盛。玩賞收藏鼻煙壺成風,盛入鼻煙的用途漸至其次。中國傳統藝術的全部技藝: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盪匏、鑲金銀、嵌螺鈿、貼黃等等都用在了鼻煙壺上。乾隆時鼻煙壺成了鬥富顯示身份的東西。3 傳說
內畫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進京辦事,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徑得到辦理。由於朝廷官員辦事效率低,也沒有進行賄賂,儘管等了很長時間,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錢糧耗盡,無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廟裡,他嗜好鼻煙成癖,當玻璃鼻煙壺中的鼻煙用盡時,他便用煙簽去掏挖壺壁上粘有的鼻煙,在內壁上形成許多的划痕,這個鼻煙壺讓一個有心機和尚看見,這和尚通過實驗,用竹籤烤彎削出尖頭,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煙壺的內壁上畫上圖畫,這種奇特的畫就誕生了。4 鼻煙
鼻煙是把優質的煙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麝香等名貴藥材,或用花卉等提煉,製作工藝十分考究,煙味分五種:羶、糊、酸、豆、苦。因為鼻煙放在鼻煙壺裡容易發酵,所以一般把它用臘密封幾年乃至幾十年才開始出售。5 特色
鼻煙壺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始於明朝,盛於清代。內畫鼻煙壺出現於嘉慶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製的微小勾形畫筆,在透明的壺內繪製而成的。最初的內畫鼻煙壺是內壁沒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壺,因為內壁光滑,不易附著墨和顏色,只能畫一些簡單的畫面和圖案,比如:蟈蟈白菜、龍、鳳和簡筆的山水、人物等,後來,藝人們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煙壺的內面來回的搖磨,這樣使鼻煙壺的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著墨色,效果就像宣紙一樣,內畫鼻煙壺後來出現了一些比較精細的作品,再後來發展為詩書畫並茂藝術精品。
衡水一壺齋工藝品有限公司(原衡水市特種工藝廠)是“冀派”內畫鼻煙壺的發祥地。 1972年創建。
鼻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先是利用傳統藥瓶盛放鼻煙,在此基礎上利用了多種材質和製作工藝來完善鼻煙的盛具。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這種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煙更有好處,能夠保證鼻煙在長期使用也不變質,並且攜帶方便,樣式具有中國傳統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煙煙民們的喜愛。在中國的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聞鼻煙甚是風行。以皇帝為首的封建貴族,奢靡至極,他們使用的鼻煙壺往往蒐集名貴的材料,技藝精湛的工匠為他們設計、製造的。在國際上有的收藏家認為,鼻煙壺是集中國工藝美術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套料煙壺中的古月軒款琺瑯彩最為傳神。其繪畫之細巧,寶石色之精美妍麗,非同凡響。等於一般官窯瓷器,也是難以比肩的。
內畫煙壺,名家的作品並不單在細,樞紐要有神韻。一筆一道,各有其妙用,毫不能塗抹得像了就行。俗話說就是筆道“硬”。當今壺的名家確實難和清乃至民國初年的高手比擬了。
煙壺除質外就是要工藝精湛。清時瑪瑙煙壺很興盛,那必得外皮俏色用得絕,內裡膛掏的大而薄,往水上一扔,能浮在水面,叫做“水上飄”,這是很要玉工技術的。6 材料
內蒙以銀器等金屬工藝鼻煙壺為主;遼寧盛產瑪瑙,以瑪瑙鼻煙壺為主;西藏亦以金屬工藝鼻煙壺為主。能夠製作鼻煙壺的材料很多,有金、銅、銀、瓷、料、玉石、珊瑚、瑪瑙、琥珀、翡翠、水晶、木、竹根、木變石、漆器、葫蘆、果核等,人們可以根據各自所好廣泛選擇。鼻煙壺的造型除了扁瓶式外,還有知了、象、獅、荷花、鐘、人物、魚、雞、靈芝、茄子、蠟燭等形狀。鼻煙壺的紋飾有山水草木、花鳥蟲魚、瑞禽珍獸、亭台樓榭、喜鵲報春、鳳穿牡丹、馬上平安、榴開百子、鯉魚龍門、貓蝶連年等。另外壺面上的文字也寓有吉祥之意,如"福祿壽"、"喜"、"事無不可向人言"、"風去在掌中"等。鼻煙壺體積微小,乃為掌中之物,便於攜帶,可以隨時地取出把玩欣賞,令人愛不釋手。
中國鼻煙壺集中了中國繪畫,書法、雕刻、鑲嵌及玉石、瓷器、料器、漆器、琺瑯、金屬等工藝於一體,博採眾長,自顯奇姿。7 製作
鼻煙壺從材質上分為:
金屬、玉石、有機物、陶瓷、料器、內畫
鼻煙是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末中,摻入麝香等名貴藥材,並在密封蠟丸中陳化數年以至數十年而成。吸聞此煙,對解除疲勞起著一定的作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於攜帶。係將菸葉烘烤、去莖、磨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製而成,用鼻嗅服。中作為我國一種特有的傳統工藝,內畫藝術的產生就起源於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
瑪瑙漂壺的製作在整個鼻煙壺製作之中可稱得上是精品,最珍貴之處在於它的精湛工藝。壺雖然膛大,但壁很薄,壺裡裝的東西,從外面都能看清,最絕的是匠師掏膛時左右前後相差無幾,故蓋上蓋,放在水中壺不下沉,可稱得上精品。8 歷史
它起源於美洲印地安,後被歐洲到美洲探險的旅行家發現,帶回歐洲,很快流行一時。當時法國宮廷裡上至國王、王子、公主,下至僕從,都競相吸聞鼻煙,把此舉當成一種時髦。拿破崙一世也是一個嗜喜鼻煙愛好者,據記載他每月耗費鼻煙達7磅多。
十六世紀後,鼻煙通過歐洲、菲律賓、日本、朝鮮傳入中國東北地區,那兒的游牧民族在馬背上無法用煙筒吸煙。因此鼻煙傳入正適合他們野外吸聞特點,為了讓鼻煙壺具備堅固,不怕摔碰,遊民們用各種玉器、金屬、骨角材料來製作鼻煙壺。據史籍記載鼻煙在當時蒙古人社會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每逢客人拜訪主人的帳篷時,主人必須鞠躬,用雙手捧著鼻煙人給客人,而客人也必須用雙手主人的鼻煙過倒出少許鼻煙,放在鼻上吸聞一會兒,然後用雙手將鼻煙壺還給主人。這一非常細小的舉動,卻充滿文明的禮儀,其目的是為了建立相互尊敬和信任。
雖然鼻煙和鼻煙壺不是誕生於中國,而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但傳入中國後,很快在關內外盛行。最初到中國的外國鼻煙壺,均是玻璃製品,王士禎在《晉祖筆記》中寫著:“鼻煙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象種種不一,顏色具紅黃紫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極可愛玩,以像齒為匙,就像鼻之,遠納於瓶”。然而終究舶來數量較少,滿足不了百姓需求,聰明的工藝匠用各式各樣的材料來製作精巧的鼻煙壺,諸如悲翠、寶石、象牙、玉石、瓷器、漆器、骨料、金屬等材料。越是珍貴材料製成的煙壺,越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 18世紀初中國製作的鼻煙壺,已成為一種流行的手工藝品,並通過歐放商人、羅馬教皇的使節、各國的使節和傳教士、官員們逐漸流傳到國外。當年沙皇俄國欽差大臣到中國朝拜康熙皇帝,獻上了彼得大帝送給清皇宮的一大批珍貴禮物,而康熙皇帝回贈的禮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室工場製作的鼻煙壺。到了清代嘉慶時期,中國的鼻煙壺曾作為國與國交流的最珍貴禮品又流傳到海外,名聞遐邇。
曾有人評論中國清代製作的鼻煙壺:“小小的鼻煙壺,集歷代文化藝術精華於一爐,沒有一項中國藝術工藝中能集這麼多工藝變化於一身”。因此,早在19世紀末歐美藝術品收藏家,就開始注意中國鼻煙壺的集藏。東南亞地區只是在1989年後,才出現收藏鼻煙壺之熱潮,至今方興未艾,促使鼻煙壺價格迅速上漲。 1992年4月1日,香港太古佳士得公司舉辦的一次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絲琺瑯仙鶴紋鼻煙壺,以104.5萬港元的高價被台灣一位收藏家購得,創下世界鼻煙壺拍賣紀錄。9 種類
鼻煙壺器型之繁多,圖案之豐富,用料之廣泛,工藝之博雜,致使其品種難於細列,現就用料的情況加以分類。
料器鼻煙壺,即我國以前對玻璃的稱謂。料器鼻煙壺有其獨特好處,除不漏氣、不受濕外,還能看到所盛鼻煙的份量、成色,因此很受歡迎。料器鼻煙壺不以質地取勝,而以做工見長。其質雖為玻璃,卻能模仿各色名質,且惟妙惟肖,生動無比,比如金星料、花料、雄黃料及各種仿寶石料等。
料器鼻煙壺製作中,最著名的工藝當推“套料”,也稱“套彩”,即在藕粉地上再飾以紅、藍等各色顏料,並琢碾成不同圖案,隨類敷彩,色波流動。套料技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料胎上遍套與胎色不同的另一色料,再於外套料色上雕琢花紋;另一種是用經加熱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做花紋。套料工藝很有凸雕效果。套料還有套一色和套多色之分,並由各色的變換使用,做成絢麗多彩的套料器物,當時最著名的套料有“辛家皮”、“勒家皮”、“袁家皮”。其中辛家所製的套料以珍珠著稱,質量清靈秀潔。勒家所製以藕粉色取勝,質如冰雪;袁家皮與辛家皮相似。
料器鼻煙壺製作中還有一種複合工藝,叫做玻璃胎琺瑯彩,即將琺瑯彩釉繪在玻璃上,焙燒後乃成。這項工藝採用乳白色玻璃而琺瑯效果尤佳,將琺瑯的質色美襯托得淋漓盡致。因二者熔點接近,燒製尤其困難,技術難度相當大。
據前人筆錄,清代的料器鼻煙壺製作數古月軒著名,其製作工巧,雕畫精美,並刻有款識,是當時的俏貨。
瓷鼻煙壺 瓷鼻煙壺即瓷胎鼻煙壺。從康熙至清末二百餘年間,琺瑯彩瓷皆由江西景德鎮制胎,運往京城後,由宮廷畫師彩畫燒成,其他品種則可由景德鎮獨立燒製。清代瓷器業相當發達,因此瓷鼻煙壺種類也很齊全,什麼青花、鬥彩、粉彩、釉里紅等等瓷鼻煙壺都應有盡有。
這裡又要提到古月軒了。據說清代瓷鼻煙壺製作最精的要數古月軒。但古月軒究竟如何,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它是清宮中一處軒名,有人說它設在圓明園中,後人曾多次查訪,均未見其踪,也有人說它是清廷收藏歷代瓷器精品的所在,還有人說它是代指一個姓胡的畫師,是乾隆游江南時見其自設小作坊所製瓷器及鼻煙壺異常精美,便將其帶回京城,專管御窯,名號仍用其蘇州舊名,為“古月軒”。據說古月軒瓷胎畫琺瑯異常精美,其料胎上琺瑯釉彩微微凸起,畫工細緻,色彩絢麗,題詞高雅,皆出自名家,因此書卷氣橫溢,很多瓷器有畫家金成的款,另外許多宮廷畫家也參與製作。
另有景德鎮著名畫師陳國治精於瓷鼻煙壺彩繪,其作品百子圖、仕女、草蟲等,皆秀麗清新,人稱海內無二。
銅胎畫琺瑯鼻煙壺清康熙帝非常喜愛法國里摩日的琺瑯器皿,曾通過法國傳教士邀法國琺瑯匠師來清宮造辦處傳藝,生產畫琺瑯鼻煙壺,由於清朝宮廷匠師們令人驚異的模仿力,又具創新精神,在以後的年代中,畫琺瑯技藝日趨精湛,在鼻煙壺的製作上大放異彩。
當銅料用特殊溶液浸泡後,去除雜質,洗淨,便製成了銅胎,然後在其上塗飾琺瑯釉。若在釉料中加溶解銅,燒製後即能產生輝煌的黃金般的色彩效果;若加溶解銀,則會產生瑩白流動的錦緞般的藝術效果。畫琺瑯器皿的底色多為深藍色、黑色或黃色。在彩繪上,用粗壯的黑線勾勒,突出主題和輪廓,使對比更加強烈。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要保持絕對的清潔,否則燒製後的成品會有疵點。
另外,還有金、銀胎畫琺瑯。
玉鼻煙壺玉器製作在清代發展到頂峰,玉鼻煙壺的製作當然也極精妙。乾隆時期,和田美玉年年源源不斷地運進皇宮,翡翠也大量使用,為玉鼻煙壺的製作提供了極優秀的材料,特別是一些小而圓潤的子玉,溫潤細膩,潔白無瑕,正是鼻煙壺的天賜美材。匠師們對材料巧加利用,或因此施藝,琢成天然隨形之物,或巧運匠心,將其雕琢成各類瓜果魚虫,生動可愛。
各類寶石鼻煙壺清代御用鼻煙壺製作物異常雄厚,因此任何珍貴之材,皆可利用。紅藍寶石、珊瑚、瑪瑙、琥珀、水晶、碧璽、青金石、木變石、珍珠等奇珍異寶,都成了鼻煙壺的原材料,再由技藝超群的匠師們奇特構思,精心雕琢,真可謂價值連城。傳說清代曾有一非常名貴的珍珠煙壺,是用一特大天然珍珠挖腹製成的。
石類鼻煙壺石類鼻煙壺中,數端石壺最為珍貴。在唐代,肇慶端硯便已名聞天下。肇慶、斧柯山的宋坑、梅花坑、水坑等,都是唐宋時代的老坑,其質地滋潤堅實,紋理美觀,實為良材。
漆鼻煙壺漆鼻煙壺有平雕、雕漆、彩漆,及在樓雕處嵌鑲等種類,其色朱紅艷麗,色彩華美。
象牙雕鼻煙壺這類鼻煙壺材料既珍貴,工藝上也很講究,多運用深淺浮雕和鏤雕,玲瓏剔透、有時還施以彩繪,更顯華美。
葫蘆鼻煙壺葫蘆歷來用以裝藥,其造型獨特有趣;所製鼻煙壺風格樸素,拙趣橫生,一般在其底座和口部鑲以金、銀邊,以防磨損。
竹雕、木雕、根雕鼻煙壺這類鼻煙壺製作都順其天然,隨形施藝,巧雕細琢,風格樸實、自然、生動。
內畫壺內畫壺是料器的一類,也有水晶質地的。因其數量多,影響大,這裡單獨列出作為一類。10 保養
收藏鼻煙壺貴在精,寧精勿濫;不要以不合理的高價收購鼻煙壺,應靜待時機,不能操之過急。
1、翡翠鼻煙壺怕汗液、怕鹼、怕阿摩尼亞。尤其是“老坑玻璃種”和“冰種”更忌油脂,故切勿將翡翠鼻煙壺放近有油煙的地方,亦不可曬。
2、 每次把玩鼻煙壺後,應用柔軟白布抹試,不可用任何化學清潔劑或洗潔精之類洗擦。
3、 室內噴灑空氣清新劑,或使用噴髮膠、殺蟲劑時,要先把鼻煙壺收藏好,切勿沾濺。
4、 壺本身有氣孔或質地嬌嫩,如松石鼻煙壺,切忌近油煙或蒸汽。抽煙時亦勿靠近這類鼻煙壺,防止松石變色,從藍色變成灰綠色。
5、 切勿將鼻煙壺放在高濕處。在高濕下,松石鼻煙壺會變成淡色。
6、 清代名貴鼻煙壺都不宜接觸強烈陽光,因為紅外線會促使鼻煙壺內部濕度增加,分子活化,分子內解,內部的應力變化,產生龜裂或翹曲;紫外線可損壞內繪鼻煙壺的色彩。為此,鼻煙壺應放在與天然光隔絕的地方,亦要避免強烈燈光、紫外光燈或太陽光管。放置的玻璃櫃最好用一種有機玻璃。
鑑別鼻煙壺優劣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清代大鑒賞家趙汝珍在《鑑辨鼻煙壺》一書中指出:“古玩的鑑別,注意點有二,一是辨其真偽;一是鑑定其優劣。先確定真偽,然後再鑑定其優劣,這是器物鑑定的常規程序。所有古玩器物的鑑別方法,無一例外,都是如此。惟獨鼻煙壺的鑑別,情況卻不同,它只需鑑別器質的優劣就足夠了,不必考證它的真偽。大概是煙壺的名貴程度,完全看煙壺質料的高下和作工的粗細,而與產生的年代和製作的主人無關。質料如果確屬珍異作工又奇巧,無論它是何時出產,也不管它出自誰人之手,亦為上品。相反,質料平凡,作工一般,即使是康熙、雍正朝所造,為康、雍皇帝所御用,也不值錢。質料無法偽充,作工也難掩飾。偽造既得不到好價錢,又不能欺瞞世人,所以煙壺作偽,一無所獲,這樣使得偽制的鼻煙壺也就極為少見。即使偶而出現,它與真品也無天懸地隔之殊,任何人都能把它分辨出來。正是基於這些原因,所以對煙壺的真偽,不必十分注意;鑑別煙壺只要考察它的優劣就行了。”11 流派
內畫鼻煙壺四派:
京派
當今內畫鼻煙壺四派均起源於北京,其中京派的歷史最為久遠。北京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王朝的皇都,也是內畫鼻煙壺的發祥地,百業興旺、人才咸集,經濟文化的發達,蘊育出內畫鼻煙壺藝術有著必然性,內畫畫工們汲取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漸地形成詩書畫印並茂的京派藝術風格。京派內畫以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為代表,當今京派首屈一指的為劉守本先生。
葉派內畫創始人葉仲三大師,生於光緒元年1875年,卒於1945年。堂號“杏林堂葉”。他與內畫高手周樂元,馬少宣,丁二仲被稱為“京派內畫四大名家”。
葉仲三的作品來源主要是晚清和民國初年社會上所流行的一些畫冊,如《古今名人畫譜》、《飛影閣》等。人物題材的畫主要取自《三國志》、《聊齋》、《紅樓夢》等書中的插圖,色彩鮮豔而有情節。他創作的題材廣泛,花鳥、山水、人物、草蟲、博古等無所不能。他畫的聊齋故事活靈活現,紅樓人物栩栩如生,被稱為“內畫人物一絕”。
葉仲三在1945年離世後,他的長子蓁禎、次子蓁禧、三子蓁祺,以及葉蓁祺之女葉澍英,繼承並發展了葉派內畫藝術。葉澍英大師是當今葉派內畫唯一一位嫡傳人。
愛好內畫鼻煙壺的收藏家,恐怕沒人不知道葉澍英的名字。她有這樣高的知名度,不但因為她是京城葉派內畫鼻祖葉仲三的孫女,葉莑祺的女兒。而且還因為她是迄今還在從事內畫鼻煙壺工作的,唯一的葉家後人,葉派內畫唯一嫡傳人。
葉澍英生於1939年12月4日,排行老三。她從小受父親葉莑祺和伯父葉曉峰的影響,酷愛繪畫,1957年9月2日,她在政府有關部門動員下離學,當時她剛讀完初一,便隨父親一直在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內畫工作。
葉澍英早期內畫以人物與荷塘金魚等葉派作品為主,後來的題材便以花鳥為主。此外也畫草蟲等其他題材。她的花鳥畫技法和風格與古月軒中同一題材極其相似,這與她畫葉派古月軒有密切關係。
在她近40年的藝術生涯中,曾傳授眾多外姓弟子,1958年葉氏收王習三為第一個外姓弟子,1960年收丁桂玲,劉守本為外姓弟子。王習三和丁桂玲,劉守本都從葉曉峰,葉莑祺,葉澍英父女那裡得到不少葉派內畫真傳。王習三還在河北衡水創立了冀派內畫,為發展葉派內畫做出了很大貢獻。
魯派
魯派畫工雲集地在山東博山,魯派因著山東博山籍的內畫藝術師畢九榮在清光緒十六年(1890)從北京回到博山後發展起來。魯派最有特色的是能夠利用瓷器上用的釉彩在鼻煙盒的內壁上作畫,然後,烘燒形成內畫鼻煙壺的瓷釉畫,即使盛水畫面也毫不受損。魯派內畫的代表人物是畢九榮,當今的內畫藝術名家為李克昌先生。
冀派
冀派是當代的形成,雖然形成的較晚,然而,現在冀派內畫鼻煙壺及其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是最多的。冀派內畫的藝術特點是精皴細染、造型準確、風格典雅,以國畫色和油畫色綜合表現手法摹擬多個畫種的畫面效果,尤其是在肖像題材方面的創作上非常突出。冀派使用的內畫工具為王習三首創的金屬桿鉤筆。冀派內畫畫工雲集地為衡水,饒陽縣是衡水內畫鼻煙壺從業人員最多的地方。冀派的開山鼻祖為王習三鼻煙壺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她融多種藝術於一身。精巧別緻,百賞不厭,由於體積小,便於攜帶和收藏,贏得世人喜愛。內畫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這一年輕的藝術品類一直以獨有的魅力,吸引著觀者讚賞稱絕的目光。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開放,人們步入了信息網絡時代,盡享Internet給人們帶來足不出戶萬事皆能得便利。內畫煙壺也將會隨這一潮流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百壺圖這是我07年的新作壺高5厘米冀派內畫大師雨農先生創作的<<涼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此圖是一唐詩意畫作品,主題人物只佔畫面一角,卻寓繁於蔬,意境悠遠,筆墨細緻剛勁而又淋漓奔放。畫面主角是一威武戰將,一手持著寒光閃閃的龍泉劍,一手握著玲瓏剔透的夜光杯,對著香氣馥郁的葡萄酒,伴著激越的琵琶聲盡情暢飲。把勇士醉臥沙場的曠達豪放,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姿雄風都表現的神完意足。人物衣紋的運筆如行雲流水,筆觸有力的提按轉折表現著戰將的剛健威猛。畫面背景用清淡而灑脫的筆墨描繪,與主題人物細緻剛勁的表現形成強烈對比,時而潑墨淋漓,時而枯索飛白,極具抽象之美。
粵派
粵派以艷麗的色彩和裝飾風格著稱於世,他也是一個年輕的派系。粵派在廣東汕頭。代表人物為吳松齡。12 一丁
人物簡介
一丁,原名聶磊,字瑞之,號桃城居士,妙壺齋主人, 1974年生。現為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內畫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自幼秉承家學,在父親指導下習文練字,打下了紮實的傳統書畫功底。曾多次到西安碑林和孔廟碑林觀摩臨習,書藝大進。其內畫最初曾得到王習三等大師指點,後拜在京城葉派內畫鼻祖葉仲三嫡孫葉澍英大師門下。其壺內書法在內畫史上是繼清代馬少宣之後崛起的又一位實力派書家,“真、草、隸、篆”無一不精,他的內書小楷《千字文》每個字大小只有一毫米左右,難度極大,被稱為“內書之最”,一丁被同行和收藏界譽為“中國當代內書第一人”,並牢牢佔據著當代內畫大師的一席之地和內書領域的領軍地位。其主要作品有《心經》《蘭亭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朱子家訓》《道德經》等。
成長經歷
內畫在海內外被譽為“鬼斧神工”、“中國一絕”, 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內畫的創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藝它區別於外畫的是:首先作畫順序相反,內壁反著書畫,外壁才能是正順序; 其次壺口小限製書畫的操作,內壁繪畫時不容易看到筆的位置。所以內畫不但要有紮實的外畫基礎,還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為內畫創作的不易,故而當一件精品呈現出時,才俞顯珍貴。
當在晶瑩剔透的水晶鼻煙壺裡,看到一丁(聶磊)清雅流動,圓潤古樸的書法作品,是那麼的富有神韻,宛若新鮮的生命汁液在瑩潤的壺壁上流淌,感動之情便油然而生。審視愈久,愈感覺他的書法中有著“清風出袖”、“攬月入懷”的生命意蘊,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如此高超的藝術竟出自一個儒雅書生之手,後生可畏,誠哉斯言!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始於商代,成熟於東周,兩晉和隋唐時書家輩出,達到巔峰。宋、元、明書法繼以晉唐法度,不斷創新。清代書家,崇尚北碑之學,也熔凝出新的風格。一丁能在毫釐之大的壺內作書,又能夠做到筆法不苟,點畫清晰,還能在結體、佈局方面別出心裁,獨樹一幟,而卓然自成一家實屬當代書法藝術之奇蹟。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四位一體才能算一件完整的作品,對一個中國畫家來說,不懂書法意味著藝術前途是黑暗的。自決定從事內畫藝術之初,就立志要把內書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自幼酷愛書法的一丁(聶磊),從小便隨父親練習書法,他的父親在當地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書家,在家父嚴格的教導下開始從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練起,逐漸延伸到永字八法,歐陽詢36法,黃自元92法。他在臨摹學習過程中,不避寒暑,心摹手追,日日臨池,堅持不懈,不敢有半點馬虎,努力體悟楷書的精微與奧妙,從中領會歐體楷書筆法結構的真諦。即使在吃飯和上廁所間隙也不忘練懸腕懸肘,平時吃飯時把拿筷子都當做練習的機會。在此期間,他遍學歐陽詢的《化度寺碑》《皇甫君碑》以及《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
在長期的練習中,體悟到:書法以用筆為上,形者次之。楷書貴在靜中求動,點畫向背,縱橫有像。如果說金文天真爛漫,渾然天成,還有之取法乎自然具象得話,那麼,楷書更是取法乎自然得抽象和規範。為此,在學書之餘,他的師法對像也不僅限於歐陽詢一家,而是廣集諸家。他還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得其空靈飄逸,高情遠韻。學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廟堂之氣,學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以得其秀勁靈動,醇厚自然之風。
在進行內書創作時,對寫字的重心與筆劃的配合進行認真揣摩,努力掌握運筆的奧妙,力求運筆要圓潤、挺拔,而避諱狀如算子。在下筆時努力用好中鋒,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一丁(聶磊)考慮到內畫鼻煙壺的造型,在創作中認識到,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劃就會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鍊,神采飛揚同時,他又深知,字外功的重要。他從學習哲學、古詩詞、散文、音律、舞蹈等各個方面全方位照觀書法,以揣摩和體會其中所蘊涵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才情。為此,他的一筆一畫中深見其書法富有技巧和修養,看似信手寫來,輕鬆優雅,實則是學養豐錘煉所得。
成就和榮譽
經過近十年的艱苦磨礪,終於將中國歐體字的間架結構惟妙惟肖的書於壺中,結構整齊而不板滯,緊密而不局促,用筆看似橫平豎直,然略有傾斜,起、收筆乾淨利落,撇、捺圓潤飽滿。字字求生動,行行有活字。如虎踞龍盤之態,如蒼鷹將展未展,如鳥之傖忙回首,剛健秀美,完全把內書藝術在鼻煙壺裡完全體現了出來,把這種高難度,高技巧的藝術發揮到了極限,繼清代內畫名家馬少宣之後把內書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近年來,一丁(聶磊)書寫的內書《千字文》大小僅有2毫米,難度之大,至今仍無人能企及,堪稱內書之最,是現存內書作品中的稀世珍品。其他內書作品有《蘭亭序》,《心經》,《岳陽樓記》,《百家姓》,
《千字文》等,曾被稱讚為“鬼斧神工,內書奇人”。其中內書小楷《千字文》獲2007年“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銀獎其草書《芙蓉樓送辛漸》獲“草聖杯”全國書畫大賽金獎,作品被載入其他作品還被載入《中國書畫藏典》、《國際書法家全集》、《中國藝術家精品大典》等典集。並刊入《中華熱土》、《人民畫報》等報刊。其傳略收入《世界名人錄》、《世界人物辭海》、《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本人被授予“二十一世紀中國知名書畫藝術家”、“當代中國華人書畫藝術家”、“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價值藝術家”、“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堅人物”等榮譽稱號。在海內外收藏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眾多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1 簡介
盛鼻煙的容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於攜帶。鼻煙是一種煙草製品,係將菸葉烘烤、去莖、磨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製而成,用鼻嗅服。鼻煙17世紀前期在歐洲開始流行,後期傳入中國。中國最初並無特製容器,自清代道光年間由宮內養心殿造辦處特製鼻煙壺,壺蓋內附小細匙,以便舀取煙粉。康熙年間清宮造辦處製造的玻璃、銅胎畫琺瑯等各種鼻煙壺,開闢了一項工藝美術的新門類。清宮造辦處經常做鼻煙壺的作坊有玻璃廠、琺瑯作、玉作、牙雕作和鑲嵌作;壺蓋、勺由鍍金作或牙雕作配製。咸豐、同治以後,官辦作坊用貴重材料製作的鼻煙壺顯著減少,多為玻璃、瓷製品。這時民間作坊的產品大量出現,造型較單調,裝飾圖案中出現歷史人物、戲劇情節、市井風俗等題材。清末出現內畫壺,在玻璃或水晶煙壺磨砂的內壁上反畫人物、山水、花鳥等,堪稱精品。 20世紀70年代後,內畫壺發展迅速。
在世界上,中國素有「煙壺之鄉」的稱譽,其中鼻煙壺以其精巧卓絕的製作技術,被稱為「集多種工藝之大成於一身的袖珍藝術品」。鼻煙壺為盛裝鼻煙之容器,鼻煙系一種煙草製品,原為西洋之物,明末清初自歐洲傳入中國後,加工轉化後成為粉末狀藥材,吸聞之後不但具有明目避疫的功效,吸聞鼻煙在各階層更是蔚為風尚,且迅速地融入了中國的藝術風格,發展出匠心獨運的各式鼻煙壺,在清代美學工藝上大放異彩,成為清代藝術的重要表徵之一。
鼻煙壺之所以受重視,除了本身的實用性外,還具有著送禮餽贈、身分象徵等功能,自清代發展至今雖然只有三百年的歷史,因其小巧精緻、宜於把玩,一直受到中西方博物館及收藏界的青睞,成為中國近代文物的重要項目之一。鼻煙壺集結了中國雕刻、書畫、燒瓷、鑲嵌等手工藝技術,其珍貴性除了從形制、材質、紋飾、色澤上加以鑑別外,精緻秀雅、端正勻稱亦是評賞的要點之一。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推廣鼻煙壺藝術,促進各界對藝術文物的收藏及研究興趣,本次特邀收藏家葉博文先生提供珍藏鼻煙壺近兩百件舉辦展覽,內容包含了翡翠、玻璃、玉石、瓷器、漆器、水晶、竹、木、牙、金屬等材質,琳瑯滿目、巧奪天工,期透過這些精選珍品的展出,帶領觀眾領略掌中珍玩的審美意趣和豐富的藝術內涵,使國人再度欣賞精緻工藝之美。2 起源
吸鼻煙的習俗,源自煙草發明者印第安人。意大利人大約在14世紀選用上好的菸葉、摻入薄荷、冰片等藥材碾成粉,密封入窖陳化,經數年而生產商業化的鼻煙。
漢人吸聞鼻煙始於明代。明末鼻煙進口甚少,僅廣東一地有人吸聞。康熙開放海禁,西方傳教士攜帶大量的鼻煙和盛裝鼻煙的玻璃瓶。吸鼻煙漸成風尚。西方諸國相率進貢鼻煙和玻璃制的鼻煙瓶,先是葡萄牙,接著是英國、法國等國家。乾隆皇帝常以鼻煙賜賞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襲,漸漸地吸鼻煙成為社會時尚。
鼻煙壺是專門盛裝鼻煙用的,為了便於攜帶,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煙。從存世遺物中,順治程榮章造的銅雕雲龍鼻煙壺二十餘件鼻煙壺,是最早的鼻煙壺。康熙對西方工藝品情有獨鍾,他吸納了一批通曉玻璃煙壺製作和畫琺瑯的西方人,於紫禁城內製作鼻煙壺。鼻煙壺藝術在乾隆一朝達到極盛。玩賞收藏鼻煙壺成風,盛入鼻煙的用途漸至其次。中國傳統藝術的全部技藝: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盪匏、鑲金銀、嵌螺鈿、貼黃等等都用在了鼻煙壺上。乾隆時鼻煙壺成了鬥富顯示身份的東西。3 傳說
內畫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進京辦事,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徑得到辦理。由於朝廷官員辦事效率低,也沒有進行賄賂,儘管等了很長時間,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地方小官吏錢糧耗盡,無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廟裡,他嗜好鼻煙成癖,當玻璃鼻煙壺中的鼻煙用盡時,他便用煙簽去掏挖壺壁上粘有的鼻煙,在內壁上形成許多的划痕,這個鼻煙壺讓一個有心機和尚看見,這和尚通過實驗,用竹籤烤彎削出尖頭,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煙壺的內壁上畫上圖畫,這種奇特的畫就誕生了。4 鼻煙
鼻煙是把優質的煙草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麝香等名貴藥材,或用花卉等提煉,製作工藝十分考究,煙味分五種:羶、糊、酸、豆、苦。因為鼻煙放在鼻煙壺裡容易發酵,所以一般把它用臘密封幾年乃至幾十年才開始出售。5 特色
鼻煙壺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始於明朝,盛於清代。內畫鼻煙壺出現於嘉慶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製的微小勾形畫筆,在透明的壺內繪製而成的。最初的內畫鼻煙壺是內壁沒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壺,因為內壁光滑,不易附著墨和顏色,只能畫一些簡單的畫面和圖案,比如:蟈蟈白菜、龍、鳳和簡筆的山水、人物等,後來,藝人們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煙壺的內面來回的搖磨,這樣使鼻煙壺的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著墨色,效果就像宣紙一樣,內畫鼻煙壺後來出現了一些比較精細的作品,再後來發展為詩書畫並茂藝術精品。
衡水一壺齋工藝品有限公司(原衡水市特種工藝廠)是“冀派”內畫鼻煙壺的發祥地。 1972年創建。
鼻煙傳入中國後,中國人先是利用傳統藥瓶盛放鼻煙,在此基礎上利用了多種材質和製作工藝來完善鼻煙的盛具。他們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這種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煙更有好處,能夠保證鼻煙在長期使用也不變質,並且攜帶方便,樣式具有中國傳統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煙煙民們的喜愛。在中國的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聞鼻煙甚是風行。以皇帝為首的封建貴族,奢靡至極,他們使用的鼻煙壺往往蒐集名貴的材料,技藝精湛的工匠為他們設計、製造的。在國際上有的收藏家認為,鼻煙壺是集中國工藝美術之大成的袖珍藝術。套料煙壺中的古月軒款琺瑯彩最為傳神。其繪畫之細巧,寶石色之精美妍麗,非同凡響。等於一般官窯瓷器,也是難以比肩的。
內畫煙壺,名家的作品並不單在細,樞紐要有神韻。一筆一道,各有其妙用,毫不能塗抹得像了就行。俗話說就是筆道“硬”。當今壺的名家確實難和清乃至民國初年的高手比擬了。
煙壺除質外就是要工藝精湛。清時瑪瑙煙壺很興盛,那必得外皮俏色用得絕,內裡膛掏的大而薄,往水上一扔,能浮在水面,叫做“水上飄”,這是很要玉工技術的。6 材料
內蒙以銀器等金屬工藝鼻煙壺為主;遼寧盛產瑪瑙,以瑪瑙鼻煙壺為主;西藏亦以金屬工藝鼻煙壺為主。能夠製作鼻煙壺的材料很多,有金、銅、銀、瓷、料、玉石、珊瑚、瑪瑙、琥珀、翡翠、水晶、木、竹根、木變石、漆器、葫蘆、果核等,人們可以根據各自所好廣泛選擇。鼻煙壺的造型除了扁瓶式外,還有知了、象、獅、荷花、鐘、人物、魚、雞、靈芝、茄子、蠟燭等形狀。鼻煙壺的紋飾有山水草木、花鳥蟲魚、瑞禽珍獸、亭台樓榭、喜鵲報春、鳳穿牡丹、馬上平安、榴開百子、鯉魚龍門、貓蝶連年等。另外壺面上的文字也寓有吉祥之意,如"福祿壽"、"喜"、"事無不可向人言"、"風去在掌中"等。鼻煙壺體積微小,乃為掌中之物,便於攜帶,可以隨時地取出把玩欣賞,令人愛不釋手。
中國鼻煙壺集中了中國繪畫,書法、雕刻、鑲嵌及玉石、瓷器、料器、漆器、琺瑯、金屬等工藝於一體,博採眾長,自顯奇姿。7 製作
鼻煙壺從材質上分為:
金屬、玉石、有機物、陶瓷、料器、內畫
鼻煙是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末中,摻入麝香等名貴藥材,並在密封蠟丸中陳化數年以至數十年而成。吸聞此煙,對解除疲勞起著一定的作用。清代文物,小可手握,便於攜帶。係將菸葉烘烤、去莖、磨粉、發酵並加入香料配製而成,用鼻嗅服。中作為我國一種特有的傳統工藝,內畫藝術的產生就起源於鼻煙壺。內畫的畫法是以特製的變形細筆,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格調典雅、筆觸精妙。
瑪瑙漂壺的製作在整個鼻煙壺製作之中可稱得上是精品,最珍貴之處在於它的精湛工藝。壺雖然膛大,但壁很薄,壺裡裝的東西,從外面都能看清,最絕的是匠師掏膛時左右前後相差無幾,故蓋上蓋,放在水中壺不下沉,可稱得上精品。8 歷史
它起源於美洲印地安,後被歐洲到美洲探險的旅行家發現,帶回歐洲,很快流行一時。當時法國宮廷裡上至國王、王子、公主,下至僕從,都競相吸聞鼻煙,把此舉當成一種時髦。拿破崙一世也是一個嗜喜鼻煙愛好者,據記載他每月耗費鼻煙達7磅多。
十六世紀後,鼻煙通過歐洲、菲律賓、日本、朝鮮傳入中國東北地區,那兒的游牧民族在馬背上無法用煙筒吸煙。因此鼻煙傳入正適合他們野外吸聞特點,為了讓鼻煙壺具備堅固,不怕摔碰,遊民們用各種玉器、金屬、骨角材料來製作鼻煙壺。據史籍記載鼻煙在當時蒙古人社會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每逢客人拜訪主人的帳篷時,主人必須鞠躬,用雙手捧著鼻煙人給客人,而客人也必須用雙手主人的鼻煙過倒出少許鼻煙,放在鼻上吸聞一會兒,然後用雙手將鼻煙壺還給主人。這一非常細小的舉動,卻充滿文明的禮儀,其目的是為了建立相互尊敬和信任。
雖然鼻煙和鼻煙壺不是誕生於中國,而是地地道道的舶來品,但傳入中國後,很快在關內外盛行。最初到中國的外國鼻煙壺,均是玻璃製品,王士禎在《晉祖筆記》中寫著:“鼻煙以玻璃為瓶貯之。瓶之形象種種不一,顏色具紅黃紫白黑綠諸色,白如水晶,紅如火齊,極可愛玩,以像齒為匙,就像鼻之,遠納於瓶”。然而終究舶來數量較少,滿足不了百姓需求,聰明的工藝匠用各式各樣的材料來製作精巧的鼻煙壺,諸如悲翠、寶石、象牙、玉石、瓷器、漆器、骨料、金屬等材料。越是珍貴材料製成的煙壺,越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 18世紀初中國製作的鼻煙壺,已成為一種流行的手工藝品,並通過歐放商人、羅馬教皇的使節、各國的使節和傳教士、官員們逐漸流傳到國外。當年沙皇俄國欽差大臣到中國朝拜康熙皇帝,獻上了彼得大帝送給清皇宮的一大批珍貴禮物,而康熙皇帝回贈的禮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室工場製作的鼻煙壺。到了清代嘉慶時期,中國的鼻煙壺曾作為國與國交流的最珍貴禮品又流傳到海外,名聞遐邇。
曾有人評論中國清代製作的鼻煙壺:“小小的鼻煙壺,集歷代文化藝術精華於一爐,沒有一項中國藝術工藝中能集這麼多工藝變化於一身”。因此,早在19世紀末歐美藝術品收藏家,就開始注意中國鼻煙壺的集藏。東南亞地區只是在1989年後,才出現收藏鼻煙壺之熱潮,至今方興未艾,促使鼻煙壺價格迅速上漲。 1992年4月1日,香港太古佳士得公司舉辦的一次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絲琺瑯仙鶴紋鼻煙壺,以104.5萬港元的高價被台灣一位收藏家購得,創下世界鼻煙壺拍賣紀錄。9 種類
鼻煙壺器型之繁多,圖案之豐富,用料之廣泛,工藝之博雜,致使其品種難於細列,現就用料的情況加以分類。
料器鼻煙壺,即我國以前對玻璃的稱謂。料器鼻煙壺有其獨特好處,除不漏氣、不受濕外,還能看到所盛鼻煙的份量、成色,因此很受歡迎。料器鼻煙壺不以質地取勝,而以做工見長。其質雖為玻璃,卻能模仿各色名質,且惟妙惟肖,生動無比,比如金星料、花料、雄黃料及各種仿寶石料等。
料器鼻煙壺製作中,最著名的工藝當推“套料”,也稱“套彩”,即在藕粉地上再飾以紅、藍等各色顏料,並琢碾成不同圖案,隨類敷彩,色波流動。套料技法有兩種,一種是在料胎上遍套與胎色不同的另一色料,再於外套料色上雕琢花紋;另一種是用經加熱半熔的色料棒直接在胎上做花紋。套料工藝很有凸雕效果。套料還有套一色和套多色之分,並由各色的變換使用,做成絢麗多彩的套料器物,當時最著名的套料有“辛家皮”、“勒家皮”、“袁家皮”。其中辛家所製的套料以珍珠著稱,質量清靈秀潔。勒家所製以藕粉色取勝,質如冰雪;袁家皮與辛家皮相似。
料器鼻煙壺製作中還有一種複合工藝,叫做玻璃胎琺瑯彩,即將琺瑯彩釉繪在玻璃上,焙燒後乃成。這項工藝採用乳白色玻璃而琺瑯效果尤佳,將琺瑯的質色美襯托得淋漓盡致。因二者熔點接近,燒製尤其困難,技術難度相當大。
據前人筆錄,清代的料器鼻煙壺製作數古月軒著名,其製作工巧,雕畫精美,並刻有款識,是當時的俏貨。
瓷鼻煙壺 瓷鼻煙壺即瓷胎鼻煙壺。從康熙至清末二百餘年間,琺瑯彩瓷皆由江西景德鎮制胎,運往京城後,由宮廷畫師彩畫燒成,其他品種則可由景德鎮獨立燒製。清代瓷器業相當發達,因此瓷鼻煙壺種類也很齊全,什麼青花、鬥彩、粉彩、釉里紅等等瓷鼻煙壺都應有盡有。
這裡又要提到古月軒了。據說清代瓷鼻煙壺製作最精的要數古月軒。但古月軒究竟如何,歷來說法不一。有人說它是清宮中一處軒名,有人說它設在圓明園中,後人曾多次查訪,均未見其踪,也有人說它是清廷收藏歷代瓷器精品的所在,還有人說它是代指一個姓胡的畫師,是乾隆游江南時見其自設小作坊所製瓷器及鼻煙壺異常精美,便將其帶回京城,專管御窯,名號仍用其蘇州舊名,為“古月軒”。據說古月軒瓷胎畫琺瑯異常精美,其料胎上琺瑯釉彩微微凸起,畫工細緻,色彩絢麗,題詞高雅,皆出自名家,因此書卷氣橫溢,很多瓷器有畫家金成的款,另外許多宮廷畫家也參與製作。
另有景德鎮著名畫師陳國治精於瓷鼻煙壺彩繪,其作品百子圖、仕女、草蟲等,皆秀麗清新,人稱海內無二。
銅胎畫琺瑯鼻煙壺清康熙帝非常喜愛法國里摩日的琺瑯器皿,曾通過法國傳教士邀法國琺瑯匠師來清宮造辦處傳藝,生產畫琺瑯鼻煙壺,由於清朝宮廷匠師們令人驚異的模仿力,又具創新精神,在以後的年代中,畫琺瑯技藝日趨精湛,在鼻煙壺的製作上大放異彩。
當銅料用特殊溶液浸泡後,去除雜質,洗淨,便製成了銅胎,然後在其上塗飾琺瑯釉。若在釉料中加溶解銅,燒製後即能產生輝煌的黃金般的色彩效果;若加溶解銀,則會產生瑩白流動的錦緞般的藝術效果。畫琺瑯器皿的底色多為深藍色、黑色或黃色。在彩繪上,用粗壯的黑線勾勒,突出主題和輪廓,使對比更加強烈。在整個製作過程中,要保持絕對的清潔,否則燒製後的成品會有疵點。
另外,還有金、銀胎畫琺瑯。
玉鼻煙壺玉器製作在清代發展到頂峰,玉鼻煙壺的製作當然也極精妙。乾隆時期,和田美玉年年源源不斷地運進皇宮,翡翠也大量使用,為玉鼻煙壺的製作提供了極優秀的材料,特別是一些小而圓潤的子玉,溫潤細膩,潔白無瑕,正是鼻煙壺的天賜美材。匠師們對材料巧加利用,或因此施藝,琢成天然隨形之物,或巧運匠心,將其雕琢成各類瓜果魚虫,生動可愛。
各類寶石鼻煙壺清代御用鼻煙壺製作物異常雄厚,因此任何珍貴之材,皆可利用。紅藍寶石、珊瑚、瑪瑙、琥珀、水晶、碧璽、青金石、木變石、珍珠等奇珍異寶,都成了鼻煙壺的原材料,再由技藝超群的匠師們奇特構思,精心雕琢,真可謂價值連城。傳說清代曾有一非常名貴的珍珠煙壺,是用一特大天然珍珠挖腹製成的。
石類鼻煙壺石類鼻煙壺中,數端石壺最為珍貴。在唐代,肇慶端硯便已名聞天下。肇慶、斧柯山的宋坑、梅花坑、水坑等,都是唐宋時代的老坑,其質地滋潤堅實,紋理美觀,實為良材。
漆鼻煙壺漆鼻煙壺有平雕、雕漆、彩漆,及在樓雕處嵌鑲等種類,其色朱紅艷麗,色彩華美。
象牙雕鼻煙壺這類鼻煙壺材料既珍貴,工藝上也很講究,多運用深淺浮雕和鏤雕,玲瓏剔透、有時還施以彩繪,更顯華美。
葫蘆鼻煙壺葫蘆歷來用以裝藥,其造型獨特有趣;所製鼻煙壺風格樸素,拙趣橫生,一般在其底座和口部鑲以金、銀邊,以防磨損。
竹雕、木雕、根雕鼻煙壺這類鼻煙壺製作都順其天然,隨形施藝,巧雕細琢,風格樸實、自然、生動。
內畫壺內畫壺是料器的一類,也有水晶質地的。因其數量多,影響大,這裡單獨列出作為一類。10 保養
收藏鼻煙壺貴在精,寧精勿濫;不要以不合理的高價收購鼻煙壺,應靜待時機,不能操之過急。
1、翡翠鼻煙壺怕汗液、怕鹼、怕阿摩尼亞。尤其是“老坑玻璃種”和“冰種”更忌油脂,故切勿將翡翠鼻煙壺放近有油煙的地方,亦不可曬。
2、 每次把玩鼻煙壺後,應用柔軟白布抹試,不可用任何化學清潔劑或洗潔精之類洗擦。
3、 室內噴灑空氣清新劑,或使用噴髮膠、殺蟲劑時,要先把鼻煙壺收藏好,切勿沾濺。
4、 壺本身有氣孔或質地嬌嫩,如松石鼻煙壺,切忌近油煙或蒸汽。抽煙時亦勿靠近這類鼻煙壺,防止松石變色,從藍色變成灰綠色。
5、 切勿將鼻煙壺放在高濕處。在高濕下,松石鼻煙壺會變成淡色。
6、 清代名貴鼻煙壺都不宜接觸強烈陽光,因為紅外線會促使鼻煙壺內部濕度增加,分子活化,分子內解,內部的應力變化,產生龜裂或翹曲;紫外線可損壞內繪鼻煙壺的色彩。為此,鼻煙壺應放在與天然光隔絕的地方,亦要避免強烈燈光、紫外光燈或太陽光管。放置的玻璃櫃最好用一種有機玻璃。
鑑別鼻煙壺優劣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清代大鑒賞家趙汝珍在《鑑辨鼻煙壺》一書中指出:“古玩的鑑別,注意點有二,一是辨其真偽;一是鑑定其優劣。先確定真偽,然後再鑑定其優劣,這是器物鑑定的常規程序。所有古玩器物的鑑別方法,無一例外,都是如此。惟獨鼻煙壺的鑑別,情況卻不同,它只需鑑別器質的優劣就足夠了,不必考證它的真偽。大概是煙壺的名貴程度,完全看煙壺質料的高下和作工的粗細,而與產生的年代和製作的主人無關。質料如果確屬珍異作工又奇巧,無論它是何時出產,也不管它出自誰人之手,亦為上品。相反,質料平凡,作工一般,即使是康熙、雍正朝所造,為康、雍皇帝所御用,也不值錢。質料無法偽充,作工也難掩飾。偽造既得不到好價錢,又不能欺瞞世人,所以煙壺作偽,一無所獲,這樣使得偽制的鼻煙壺也就極為少見。即使偶而出現,它與真品也無天懸地隔之殊,任何人都能把它分辨出來。正是基於這些原因,所以對煙壺的真偽,不必十分注意;鑑別煙壺只要考察它的優劣就行了。”11 流派
內畫鼻煙壺四派:
京派
當今內畫鼻煙壺四派均起源於北京,其中京派的歷史最為久遠。北京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王朝的皇都,也是內畫鼻煙壺的發祥地,百業興旺、人才咸集,經濟文化的發達,蘊育出內畫鼻煙壺藝術有著必然性,內畫畫工們汲取京都深厚的文化底蘊,逐漸地形成詩書畫印並茂的京派藝術風格。京派內畫以周樂元、馬少宣、葉仲三為代表,當今京派首屈一指的為劉守本先生。
葉派內畫創始人葉仲三大師,生於光緒元年1875年,卒於1945年。堂號“杏林堂葉”。他與內畫高手周樂元,馬少宣,丁二仲被稱為“京派內畫四大名家”。
葉仲三的作品來源主要是晚清和民國初年社會上所流行的一些畫冊,如《古今名人畫譜》、《飛影閣》等。人物題材的畫主要取自《三國志》、《聊齋》、《紅樓夢》等書中的插圖,色彩鮮豔而有情節。他創作的題材廣泛,花鳥、山水、人物、草蟲、博古等無所不能。他畫的聊齋故事活靈活現,紅樓人物栩栩如生,被稱為“內畫人物一絕”。
葉仲三在1945年離世後,他的長子蓁禎、次子蓁禧、三子蓁祺,以及葉蓁祺之女葉澍英,繼承並發展了葉派內畫藝術。葉澍英大師是當今葉派內畫唯一一位嫡傳人。
愛好內畫鼻煙壺的收藏家,恐怕沒人不知道葉澍英的名字。她有這樣高的知名度,不但因為她是京城葉派內畫鼻祖葉仲三的孫女,葉莑祺的女兒。而且還因為她是迄今還在從事內畫鼻煙壺工作的,唯一的葉家後人,葉派內畫唯一嫡傳人。
葉澍英生於1939年12月4日,排行老三。她從小受父親葉莑祺和伯父葉曉峰的影響,酷愛繪畫,1957年9月2日,她在政府有關部門動員下離學,當時她剛讀完初一,便隨父親一直在北京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內畫工作。
葉澍英早期內畫以人物與荷塘金魚等葉派作品為主,後來的題材便以花鳥為主。此外也畫草蟲等其他題材。她的花鳥畫技法和風格與古月軒中同一題材極其相似,這與她畫葉派古月軒有密切關係。
在她近40年的藝術生涯中,曾傳授眾多外姓弟子,1958年葉氏收王習三為第一個外姓弟子,1960年收丁桂玲,劉守本為外姓弟子。王習三和丁桂玲,劉守本都從葉曉峰,葉莑祺,葉澍英父女那裡得到不少葉派內畫真傳。王習三還在河北衡水創立了冀派內畫,為發展葉派內畫做出了很大貢獻。
魯派
魯派畫工雲集地在山東博山,魯派因著山東博山籍的內畫藝術師畢九榮在清光緒十六年(1890)從北京回到博山後發展起來。魯派最有特色的是能夠利用瓷器上用的釉彩在鼻煙盒的內壁上作畫,然後,烘燒形成內畫鼻煙壺的瓷釉畫,即使盛水畫面也毫不受損。魯派內畫的代表人物是畢九榮,當今的內畫藝術名家為李克昌先生。
冀派
冀派是當代的形成,雖然形成的較晚,然而,現在冀派內畫鼻煙壺及其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是最多的。冀派內畫的藝術特點是精皴細染、造型準確、風格典雅,以國畫色和油畫色綜合表現手法摹擬多個畫種的畫面效果,尤其是在肖像題材方面的創作上非常突出。冀派使用的內畫工具為王習三首創的金屬桿鉤筆。冀派內畫畫工雲集地為衡水,饒陽縣是衡水內畫鼻煙壺從業人員最多的地方。冀派的開山鼻祖為王習三鼻煙壺是中國獨有的特色藝術.她融多種藝術於一身。精巧別緻,百賞不厭,由於體積小,便於攜帶和收藏,贏得世人喜愛。內畫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這一年輕的藝術品類一直以獨有的魅力,吸引著觀者讚賞稱絕的目光。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開放,人們步入了信息網絡時代,盡享Internet給人們帶來足不出戶萬事皆能得便利。內畫煙壺也將會隨這一潮流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百壺圖這是我07年的新作壺高5厘米冀派內畫大師雨農先生創作的<<涼州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此圖是一唐詩意畫作品,主題人物只佔畫面一角,卻寓繁於蔬,意境悠遠,筆墨細緻剛勁而又淋漓奔放。畫面主角是一威武戰將,一手持著寒光閃閃的龍泉劍,一手握著玲瓏剔透的夜光杯,對著香氣馥郁的葡萄酒,伴著激越的琵琶聲盡情暢飲。把勇士醉臥沙場的曠達豪放,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英姿雄風都表現的神完意足。人物衣紋的運筆如行雲流水,筆觸有力的提按轉折表現著戰將的剛健威猛。畫面背景用清淡而灑脫的筆墨描繪,與主題人物細緻剛勁的表現形成強烈對比,時而潑墨淋漓,時而枯索飛白,極具抽象之美。
粵派
粵派以艷麗的色彩和裝飾風格著稱於世,他也是一個年輕的派系。粵派在廣東汕頭。代表人物為吳松齡。12 一丁
人物簡介
一丁,原名聶磊,字瑞之,號桃城居士,妙壺齋主人, 1974年生。現為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內畫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河北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自幼秉承家學,在父親指導下習文練字,打下了紮實的傳統書畫功底。曾多次到西安碑林和孔廟碑林觀摩臨習,書藝大進。其內畫最初曾得到王習三等大師指點,後拜在京城葉派內畫鼻祖葉仲三嫡孫葉澍英大師門下。其壺內書法在內畫史上是繼清代馬少宣之後崛起的又一位實力派書家,“真、草、隸、篆”無一不精,他的內書小楷《千字文》每個字大小只有一毫米左右,難度極大,被稱為“內書之最”,一丁被同行和收藏界譽為“中國當代內書第一人”,並牢牢佔據著當代內畫大師的一席之地和內書領域的領軍地位。其主要作品有《心經》《蘭亭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朱子家訓》《道德經》等。
成長經歷
內畫在海內外被譽為“鬼斧神工”、“中國一絕”, 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內畫的創作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藝它區別於外畫的是:首先作畫順序相反,內壁反著書畫,外壁才能是正順序; 其次壺口小限製書畫的操作,內壁繪畫時不容易看到筆的位置。所以內畫不但要有紮實的外畫基礎,還要經過嚴格的訓練才能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正是因為內畫創作的不易,故而當一件精品呈現出時,才俞顯珍貴。
當在晶瑩剔透的水晶鼻煙壺裡,看到一丁(聶磊)清雅流動,圓潤古樸的書法作品,是那麼的富有神韻,宛若新鮮的生命汁液在瑩潤的壺壁上流淌,感動之情便油然而生。審視愈久,愈感覺他的書法中有著“清風出袖”、“攬月入懷”的生命意蘊,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如此高超的藝術竟出自一個儒雅書生之手,後生可畏,誠哉斯言!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始於商代,成熟於東周,兩晉和隋唐時書家輩出,達到巔峰。宋、元、明書法繼以晉唐法度,不斷創新。清代書家,崇尚北碑之學,也熔凝出新的風格。一丁能在毫釐之大的壺內作書,又能夠做到筆法不苟,點畫清晰,還能在結體、佈局方面別出心裁,獨樹一幟,而卓然自成一家實屬當代書法藝術之奇蹟。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四位一體才能算一件完整的作品,對一個中國畫家來說,不懂書法意味著藝術前途是黑暗的。自決定從事內畫藝術之初,就立志要把內書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自幼酷愛書法的一丁(聶磊),從小便隨父親練習書法,他的父親在當地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書家,在家父嚴格的教導下開始從歐陽詢的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練起,逐漸延伸到永字八法,歐陽詢36法,黃自元92法。他在臨摹學習過程中,不避寒暑,心摹手追,日日臨池,堅持不懈,不敢有半點馬虎,努力體悟楷書的精微與奧妙,從中領會歐體楷書筆法結構的真諦。即使在吃飯和上廁所間隙也不忘練懸腕懸肘,平時吃飯時把拿筷子都當做練習的機會。在此期間,他遍學歐陽詢的《化度寺碑》《皇甫君碑》以及《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
在長期的練習中,體悟到:書法以用筆為上,形者次之。楷書貴在靜中求動,點畫向背,縱橫有像。如果說金文天真爛漫,渾然天成,還有之取法乎自然具象得話,那麼,楷書更是取法乎自然得抽象和規範。為此,在學書之餘,他的師法對像也不僅限於歐陽詢一家,而是廣集諸家。他還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以得其空靈飄逸,高情遠韻。學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以得其高古的廟堂之氣,學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以得其秀勁靈動,醇厚自然之風。
在進行內書創作時,對寫字的重心與筆劃的配合進行認真揣摩,努力掌握運筆的奧妙,力求運筆要圓潤、挺拔,而避諱狀如算子。在下筆時努力用好中鋒,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一丁(聶磊)考慮到內畫鼻煙壺的造型,在創作中認識到,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劃就會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鍊,神采飛揚同時,他又深知,字外功的重要。他從學習哲學、古詩詞、散文、音律、舞蹈等各個方面全方位照觀書法,以揣摩和體會其中所蘊涵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才情。為此,他的一筆一畫中深見其書法富有技巧和修養,看似信手寫來,輕鬆優雅,實則是學養豐錘煉所得。
成就和榮譽
經過近十年的艱苦磨礪,終於將中國歐體字的間架結構惟妙惟肖的書於壺中,結構整齊而不板滯,緊密而不局促,用筆看似橫平豎直,然略有傾斜,起、收筆乾淨利落,撇、捺圓潤飽滿。字字求生動,行行有活字。如虎踞龍盤之態,如蒼鷹將展未展,如鳥之傖忙回首,剛健秀美,完全把內書藝術在鼻煙壺裡完全體現了出來,把這種高難度,高技巧的藝術發揮到了極限,繼清代內畫名家馬少宣之後把內書藝術推向了又一個高峰。
近年來,一丁(聶磊)書寫的內書《千字文》大小僅有2毫米,難度之大,至今仍無人能企及,堪稱內書之最,是現存內書作品中的稀世珍品。其他內書作品有《蘭亭序》,《心經》,《岳陽樓記》,《百家姓》,
《千字文》等,曾被稱讚為“鬼斧神工,內書奇人”。其中內書小楷《千字文》獲2007年“習三杯”內畫大獎賽銀獎其草書《芙蓉樓送辛漸》獲“草聖杯”全國書畫大賽金獎,作品被載入其他作品還被載入《中國書畫藏典》、《國際書法家全集》、《中國藝術家精品大典》等典集。並刊入《中華熱土》、《人民畫報》等報刊。其傳略收入《世界名人錄》、《世界人物辭海》、《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本人被授予“二十一世紀中國知名書畫藝術家”、“當代中國華人書畫藝術家”、“百名作品最具有收藏價值藝術家”、“中國當代書壇畫苑中堅人物”等榮譽稱號。在海內外收藏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眾多收藏家和藝術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