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6日 星期二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心理學家及醫學博士,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心理學家及醫學博士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

教育和學習[編輯]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奧地利維也納郊區一個叫做Rudolfsheim的小鎮出生,並在維也納長大。父母是較富裕的猶太穀物商人,阿爾弗雷德是他們第三個孩子。年少的阿爾弗雷德體弱多病,家庭生活並不幸福,這也導致他強調的早期記憶對個體心理的重要影響。1895年他獲得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起先是眼科內科醫生。然而他很快對與生理失調有關的心理學以及精神病理學發生興趣,1899年遇見精神病理學權威弗洛伊德,並跟隨弗洛伊德學習,成為當時精神病理學分析的核心成員之一,在1910年阿德勒擔任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主席一職,於1924年受聘為維也納教育學院的講師。

早年生涯[編輯]

阿德勒受到哲學家費英格一本名《虛假的心理學》的出版物影響,認為人們很容易活在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與虛幻的心理境況下,而這樣的情況發生很大程度上源自「男性傾慕」(Masculine protest)這一貌似正常的社會現象。阿德勒同弗洛伊德的分歧開始在1911年的魏瑪精神分析會上,阿德勒公然對當時的精神病理學權威弗洛伊德的理論提出不同意見。強調社會因素在精神病理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而不認同弗洛伊德一直所推崇的性慾生理等方面起決定性因素的論點。甚至很大程度上否決了弗洛伊德認為精神病理學的最重要元素:俄狄浦斯情結陰莖羨妒等理論。隨後阿德勒亦離開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自己創建了個體心理學派並組建自由精神分析研究會自任會長,研究會又在1912年正式更名為個體心理學會

阿德勒人類個性的理性接近[編輯]

阿德勒在1912年完成了他的一部重要著作:Über den nervösen Charakter(神經症的特性),在這部著作裡,阿德勒所主張的個體行為在社會中的效用被詳細的闡述。尤其在個體無意識指導性支配自卑感優越感而形成的心理問題,從而對社會規範道德提出控訴。如果不能及時的糾正這樣的不利因素,個體將會發展成為自卑、自私的極度個人主義,並表現出對權利、財富的巨大需求。

阿德勒成為精神病學眾所周知的人物[編輯]

然而正當阿德勒準備為自己的個體心理學做深入研究時,卻被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煙火終止了。在那期間他被徵召進入奧地利軍隊 ,擔任一名戰地醫生。戰後阿德勒的影響力亦日益增加-1921年開始從歐洲美國遊歷講演,並在1927年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由他親自授課關於兒童心理學的臨床講義指出成長期兒童經歷的重要性,早期記憶是影響一個人的重要心理狀態。並致力推廣社會性在人生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講述合作才是人一生中必須努力遵循及學習的重點。阿德勒亦由此得以成為同弗洛伊德榮格等齊名的重要心理學家。阿德勒最重要的觀點,「個人行為是否具有社會意義表現為:對於社會的責任性,工作中與旁人的聯繫以及是否很好的完成性別角色的扮演。」

關於同性戀[編輯]

賣淫犯罪一樣,阿德勒將同性戀亦放在了所謂失敗的生活的表現方式當中。在1917年,阿德勒出版一本52頁說明同性戀以及比對各種同時期有關同性戀作品的刊物。荷蘭的精神病理學家Gerard J. M. van den Aardweg特別提出在1917年阿德勒已經發現並指出了同性戀與自卑之間的必然聯繫。

移民與早逝[編輯]

1932年後阿德勒在奧地利的臨床講義大部分被禁止,這是因為他身為猶太後裔的關係。為此阿德勒來到了美國長島醫院擔任美國醫學心理學的第一講師,並定居紐約。1937年在赴蘇格蘭阿伯丁做旅行講演時因突發性心臟病逝世。然而他所創立的個體心理學說卻並沒有因此而沒落,被這個新弗洛伊德派學說所吸引的人繼續著阿德勒的工作。
到目前為止的很多地方都存在著繼承阿德勒工作的團的,一個名為阿德勒學校的專業心理學機構運作已久;被稱為阿德勒protégé(擁護者)的戴克斯(Rudolf Dreikurs)成立了位於芝加哥的阿德勒研習會;舊金山和西北華盛頓阿德勒學會,都是阿德勒最初教學以及精神療法的風格體現。同時亦有各種不同地方的組織以阿德勒學說為基礎定位社會個體以及福利。

出版物[編輯]

阿德勒最重要的著作是1927年出版的《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與《理解人性》。在華盛頓阿德勒研究會出版了十二冊的《阿德勒臨床選集》包含了他自1898年至1937年的著作,其中《神經症的特性》一書被重新翻譯,並在選集第一冊中作為最重要文獻刊登。

作品年表[編輯]

《神經症的性格》第一版1912年 第二版1974年
《器官缺陷及心理補償的研究》1917年出版
《理解人類本性》第一版1918年 第二版 1969年
《個體心理學的實踐與理論》第一版1919年 第二版1971年
《生活的科學》第一版1927年 第二版1969年
《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中文也翻譯為《自卑與超越》)1932年出版
《神經症問題》第一版 1932年 第二版 1964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