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檔案
柳下惠,生於公元前720年11月18日,卒於公元前621年冬12月3日,享年百歲,山東新泰(一說河南濮陽)人,姓展,名獲,字禽,一字季,食採柳下,諡號“惠”,故稱柳下惠。柳下惠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曾拜魯國士師(掌管監獄的官),後棄官歸隱,居於柳下,招生收徒。
柳下惠既有治國安邦之才,又具正人君子之風。恰生不逢時,一直未被重用,只做過士師這樣的小官。又因他執法嚴明,剛正不阿三次被罷免,從無怨言。後世的孔子、孟子將他列為“被遺落的賢人”,孔子讚揚他:“降志辱身,言中倫,行中慮,斯已矣。”又說:“藏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柳下惠也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 坐懷不亂 ”的故事中國歷代都廣為傳頌。
據唐朝的《元和姓纂》記載:“ 周公孫魯孝公子展,展孫無駭以王父之字為展氏,至展禽食採於柳下,遂姓柳氏。魯滅仕楚,秦並天下,柳氏遂遷於河東,河東解,秦末有柳案,下惠裔孫也。”意思是,周公旦的後人魯孝公有個兒子“展”,公子展的孫子無駭用祖父的字作為姓氏,因此有了“展”姓;後來展禽以柳下為食邑,於是展禽的後人開始以“柳”為姓氏。柳氏在秦國兼併諸侯國之後則遷居到河東(今山西永濟),然後從河東分散到其他地方。
《元和姓纂》,可見在唐朝時柳姓族人就認為柳下惠是他們的得姓始祖。後來河東成為柳姓的郡望,唐朝文學家柳宗元是河東人,因此人稱“柳河東”。 柳下惠雖然被孟子稱為聖人,但是史書關於他的生平的記載很少。這些記載散見於《左傳》、《國語》、《論語》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記載有明確的時間,部分記載則更接近一種對他的評價。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書中有幾處明確的記載。《國語·魯語上》中記載道: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齊孝公出兵討伐魯國,臧文仲問柳下惠如何措辭,才可以使齊國退兵。柳下惠說,聽說大國如果做好小國的榜樣,小國如果好好侍奉大國,這樣才能防止禍亂;現在魯國作為小國卻狂妄自大,觸怒大國,無異自取其禍,怎麼措辭都是沒有用的。柳下惠這樣說,相當於對臧氏在魯國的執政行為直言不諱地表示了批評。
“坐懷不亂”的故事在中國歷代廣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認為是遵守傳統道德的典範。現在人們還用“柳下惠”或“坐懷不亂”來形容男子在兩性問題上的作風正派。
傳說是這樣的,古時候的展溝西面有一片茂密的柳林,有一個深秋的夜晚,柳下惠路過柳林時,忽遇傾盆大雨。他急忙躲到一個破廟裡避雨。恰在這時,一年輕女子也到此避雨,與他相對而坐。半夜時分,年輕女子被凍醒,便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懷中,以溫身驅寒。柳下惠急忙推辭:“萬萬使不得,荒郊野外,孤男寡女處在一起本已不妥,你若再坐我懷,更是有傷風化。”女子道:“世人都知大夫聖賢,品德高尚,小女子雖坐在懷中,大人只要不生邪念,又有何妨?我若因寒冷病倒,家中老母便無人服侍,你救我就是救了我母女二人。”
《元和姓纂》,可見在唐朝時柳姓族人就認為柳下惠是他們的得姓始祖。後來河東成為柳姓的郡望,唐朝文學家柳宗元是河東人,因此人稱“柳河東”。 柳下惠雖然被孟子稱為聖人,但是史書關於他的生平的記載很少。這些記載散見於《左傳》、《國語》、《論語》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記載有明確的時間,部分記載則更接近一種對他的評價。
在主要記載孔子言行的《論語》中,柳下惠被認為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論語》記載中孔子說:“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為柳下惠沒有得到任用鳴不平。後來柳下惠做了“士師”(掌管監獄的官),但是三次上台三次遭到罷免,人們勸他離開,他卻說:“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他認為如果用正直的方法對待人,到哪裡都會被排擠,但是如果要用歪門邪道的方法去對待人,在哪裡都可以實行,也沒有必要離開自己的祖國。
傳說是這樣的,古時候的展溝西面有一片茂密的柳林,有一個深秋的夜晚,柳下惠路過柳林時,忽遇傾盆大雨。他急忙躲到一個破廟裡避雨。恰在這時,一年輕女子也到此避雨,與他相對而坐。半夜時分,年輕女子被凍醒,便起身央求坐到柳下惠懷中,以溫身驅寒。柳下惠急忙推辭:“萬萬使不得,荒郊野外,孤男寡女處在一起本已不妥,你若再坐我懷,更是有傷風化。”女子道:“世人都知大夫聖賢,品德高尚,小女子雖坐在懷中,大人只要不生邪念,又有何妨?我若因寒冷病倒,家中老母便無人服侍,你救我就是救了我母女二人。”
柳下惠再無推託之詞,只好讓女子坐到自己懷中。如注暴雨,一夜未停。柳下惠懷抱女子,閉目塞聽,絲紋不動,漫漫長夜竟不知溫香在懷。天明,雨過天晴,得恩於柳下惠的女子不勝感激地說:“人言展大夫是正人君子,果然名不虛傳。”
柳下惠退居柳下後,則招收生徒,傳授文化、禮儀,深受鄉人愛戴。死後弟子要為他議諡號。其妻說:“將誄夫子之德耶,則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誄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誠而與人無害兮。屈柔從俗,不強察兮。蒙恥救民,德彌大兮。遇難三黜,終不弊兮。愷悌君子,永能厲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幾遐年,今遂逝兮。嗚呼哀哉,鬼神洩兮。夫子之諡,宜為惠兮'”(《烈女傳》)展禽故謚為“惠”。
柳下惠死後葬在汶水之陽,其墓歷來受到人們的保護。秦伐齊,道經柳下惠墓地,秦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採樵者,死無赦。”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泰安知縣毛蜀雲曾三次整修其墓,在四周立有界石,為防汶水沖蝕,在墓南、西、北各築土堤,東南壘石壩三十丈加以保護,並植楊柳千株,使柳下“碧玉千樹,青絲萬條”的古風重現。
柳下惠死後葬在汶水之陽,其墓歷來受到人們的保護。秦伐齊,道經柳下惠墓地,秦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採樵者,死無赦。”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泰安知縣毛蜀雲曾三次整修其墓,在四周立有界石,為防汶水沖蝕,在墓南、西、北各築土堤,東南壘石壩三十丈加以保護,並植楊柳千株,使柳下“碧玉千樹,青絲萬條”的古風重現。
柳下惠選擇堅持“直道而事人”,最後只能去官隱遁,成為“逸民”。《論語》記載孔子對柳下惠的評價是:“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意思是,相比伯夷、叔齊的寧肯餓死也不食週粟,柳下惠肯 降低自己的理想,雖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舉止合乎道德和理智。《左傳》中孔子 也把臧文仲讓柳下惠下台,列為臧氏執政的“三不仁”之一,表示譴責。孟子對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書曾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並稱四位大聖人,認為他不因為君主不聖明而感到羞恥,不因官職卑微而辭官不做;身居高位時不忘推舉賢能的人,被遺忘在民間時也沒有怨氣;貧窮困頓時不憂愁,與鄉下百姓相處,也會覺得很愉快;他認為自己和任何人相處,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響。因此聽說了柳下惠為人處世的氣度,原來心胸狹隘的人會變得寬容大度,原來刻薄的人會變得老實厚道。孟子認為像柳下惠這樣的聖人,是可以成為“百世之師”的。孟子贊曰“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故世稱“和聖”。
公元前720周平王五十一年、魯隱公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午時,火光入室,文鳥鼓舞,禽生於魯地。
公元前715魯隱公八年,禽六歲。其父魯大夫司空無駭卒。
公元前701魯桓公十一年,禽二十歲。娶妻姜氏。
公元前695魯桓公十七年,禽二十六歲。遠行歸,夜宿郭外。時天大寒,有一女子趨託,恐其凍死,乃令坐於懷中,以衣覆之,至曉不亂。
公元前694魯桓公十八年,禽二十七歲。仕魯參末議。
公元前693魯莊公元年,禽二十八歲。仕魯上大夫士師。一仕。
公元前692魯莊公二年,禽二十九歲。黜士師職。一黜。同年。生長子
公元前691魯莊公三年,禽三十歲。其母卒。
公元前687魯莊公七年,禽三十四歲。春三月,復用為士師。二仕。
公元前685魯莊公九年,禽三十六歲。黜士師職。二黜。
公元前684魯莊公十年,禽三十七歲。生次子。
公元前681魯莊公十三年,禽四十歲。復為士師。三仕。
公元前680魯莊公十四年,禽四十一歲。复黜士師職。三黜。
公元前672魯莊公二十二年,禽四十九歲。春,復為士師。四仕。至五月,复黜士師職。四黜。
公元前671魯莊公二十三年,禽五十歲。鄰人見魯既不用,又不果行,乃謂之曰:“魯聘夫子三黜,無憂色,何也?”因起而歌曰:“春風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時之悲欣,榮辱豈吾心之憂喜?”
公元前667魯莊公二十七年,禽五十四歲。在魯教育門人。
公元前665魯莊公二十九年,禽五十六歲。常與鄉人油油然聚首言歡,不墮厥節,時雖欲去,止之复留。
公元前662魯莊公三十二年,禽五十九歲。魯用委吏,就之不辭。
公元前657魯僖公三年,禽六十四歲。教育門人日眾。
公元前650魯僖公十年,禽七十一歲。孫生。
公元前648魯僖公十二年,禽七十三歲。僖公欲大用之,臧文仲阻止,終止。
公元前646魯僖公十四年,禽七十五歲。齊師攻魯,求魯岑鼎。魯予贗鼎,齊人知其誑也,曰:“以展禽之言乃信。”乃以真鼎往。禽曰:“君之欲以為岑鼎以免國也,棄臣之信以免君之國,亦臣之所難也。”
公元前645魯僖公十五年,禽七十六歲。子椿卒
公元前643魯僖公十七年,禽七十八歲。臧文仲使國人祭海鳥爰居,禽力辨其非。
公元前636魯僖公二十四年,禽八十五歲。食邑柳下,廣種柳樹。
公元前634魯僖公二十六年,禽八十七歲。夏,齊孝公伐魯北鄙。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於展禽。對曰:“獲聞之,處大教小,處小事大,所以御亂也,不聞以辭。若為小而崇以怒大國,使加己亂,亂在前矣,辭其何益?”文仲曰:“國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將無不趨也。願以子之辭行賂焉,其可賂乎?”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師,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於弊邑之野,敢犒輿師。”齊侯見使者曰:“魯國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公曰:“ 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二先君之所職業。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齊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夾輔先王。賜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君今來討弊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必不泯?其社稷;豈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其何以鎮撫諸侯?恃此以不恐。”齊侯乃許為平而還。
公元前632魯僖公二十八年,禽八十九歲。從遊者逾眾,擔簦負笈而來者不下百餘人。
公元前625魯文公二年,禽九十六歲。八月丁卯,祭太廟,夏父弗忌為宗伯,將躋僖公於閔(湣)公之上,宗有司諫之,臧文仲不加製止。展禽斥之。
公元前715魯隱公八年,禽六歲。其父魯大夫司空無駭卒。
公元前701魯桓公十一年,禽二十歲。娶妻姜氏。
公元前695魯桓公十七年,禽二十六歲。遠行歸,夜宿郭外。時天大寒,有一女子趨託,恐其凍死,乃令坐於懷中,以衣覆之,至曉不亂。
公元前694魯桓公十八年,禽二十七歲。仕魯參末議。
公元前693魯莊公元年,禽二十八歲。仕魯上大夫士師。一仕。
公元前692魯莊公二年,禽二十九歲。黜士師職。一黜。同年。生長子
公元前691魯莊公三年,禽三十歲。其母卒。
公元前687魯莊公七年,禽三十四歲。春三月,復用為士師。二仕。
公元前685魯莊公九年,禽三十六歲。黜士師職。二黜。
公元前684魯莊公十年,禽三十七歲。生次子。
公元前681魯莊公十三年,禽四十歲。復為士師。三仕。
公元前680魯莊公十四年,禽四十一歲。复黜士師職。三黜。
公元前672魯莊公二十二年,禽四十九歲。春,復為士師。四仕。至五月,复黜士師職。四黜。
公元前671魯莊公二十三年,禽五十歲。鄰人見魯既不用,又不果行,乃謂之曰:“魯聘夫子三黜,無憂色,何也?”因起而歌曰:“春風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枯茂非四時之悲欣,榮辱豈吾心之憂喜?”
公元前667魯莊公二十七年,禽五十四歲。在魯教育門人。
公元前665魯莊公二十九年,禽五十六歲。常與鄉人油油然聚首言歡,不墮厥節,時雖欲去,止之复留。
公元前662魯莊公三十二年,禽五十九歲。魯用委吏,就之不辭。
公元前657魯僖公三年,禽六十四歲。教育門人日眾。
公元前650魯僖公十年,禽七十一歲。孫生。
公元前648魯僖公十二年,禽七十三歲。僖公欲大用之,臧文仲阻止,終止。
公元前646魯僖公十四年,禽七十五歲。齊師攻魯,求魯岑鼎。魯予贗鼎,齊人知其誑也,曰:“以展禽之言乃信。”乃以真鼎往。禽曰:“君之欲以為岑鼎以免國也,棄臣之信以免君之國,亦臣之所難也。”
公元前645魯僖公十五年,禽七十六歲。子椿卒
公元前643魯僖公十七年,禽七十八歲。臧文仲使國人祭海鳥爰居,禽力辨其非。
公元前636魯僖公二十四年,禽八十五歲。食邑柳下,廣種柳樹。
公元前634魯僖公二十六年,禽八十七歲。夏,齊孝公伐魯北鄙。臧文仲欲以辭告病焉,問於展禽。對曰:“獲聞之,處大教小,處小事大,所以御亂也,不聞以辭。若為小而崇以怒大國,使加己亂,亂在前矣,辭其何益?”文仲曰:“國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將無不趨也。願以子之辭行賂焉,其可賂乎?”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師,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於弊邑之野,敢犒輿師。”齊侯見使者曰:“魯國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公曰:“ 室如懸磬,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二先君之所職業。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齊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夾輔先王。賜女土地,質之以犧牲,世世子孫無相害也。'君今來討弊邑之罪,其亦使聽從而釋之,必不泯?其社稷;豈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其何以鎮撫諸侯?恃此以不恐。”齊侯乃許為平而還。
公元前632魯僖公二十八年,禽八十九歲。從遊者逾眾,擔簦負笈而來者不下百餘人。
公元前625魯文公二年,禽九十六歲。八月丁卯,祭太廟,夏父弗忌為宗伯,將躋僖公於閔(湣)公之上,宗有司諫之,臧文仲不加製止。展禽斥之。
公元前621周襄王三十一年、魯文公六年,冬十二月三日,禽卒於魯地故趙村,享年百歲。
明·萬曆《岱史》卷八《遺跡紀》載:“柳下惠墓,在(泰安)州治東南百里,至今村人尚多展姓者,名曰柳里村。”
《大清一統志》卷一四二《泰安府》載:“周柳下惠墓:在泰安縣東八十三里柳里村。”
清·唐仲冕輯《岱覽》卷二九《博覽二·文獻》載:“舊《泰安州志》記載:'柳下即(泰安)治東南柳里村,有墓在焉,其高如陵。' ……案墓在汶河北郭家莊西北一里,方形,共四十步,墓中高,連頂六步。距墓六里為汶南西柳莊,有和聖祠,碑曰'和聖故里',一曰'柳下書堂'。祠南一里,有和聖橋。墓西南十八里,有展氏先塋。”
清人宋思仁《泰山述記》載:“柳里村,即古柳下地。……北有墓存焉,其高如陵。……舊有碑,今亡。(泰安)郡城內有和聖祠,坍塌。”時任官泰安的宋思仁“捐廉修葺,並建碑表墓”。
民國《重修泰安縣志》卷二《輿地·古墓》載:“和聖墓:在(泰安)縣東南一百里許天寶寨地方小汶北。”
老人守古墓10年堅信其為柳下惠墓
河南省濮陽縣八公橋鎮劉固堆村,有一個佔地一畝多的古墓,據說,這是春秋時期“坐懷不亂”的柳下惠之墓。2003年,村民孫運誌曾在墓前許願,願自己的侄子能生下一個兒子,結果願望成真。孫運志認為“柳下惠生前'坐懷不亂',是春秋時的大善人、大清官,死後也能給我們帶來福氣。”於是,他決定為柳下惠守墓。
著名姓氏文化研究專家、中華柳氏宗親聯誼會發起人柳哲認為,“全國關於柳下惠墓的說法有五六種,光河南濮陽就有三處,但許多是紀念塚,也很有紀念價值。目前沒有考古挖掘,很難確認哪一處墓完全是真的。 ”“去年我們柳氏後裔曾到濮陽尋根問祖。濮陽縣劉固堆村旁邊的這個墓,極有可能是柳下惠真正的墓地。 ”
著名姓氏文化研究專家、中華柳氏宗親聯誼會發起人柳哲認為,“全國關於柳下惠墓的說法有五六種,光河南濮陽就有三處,但許多是紀念塚,也很有紀念價值。目前沒有考古挖掘,很難確認哪一處墓完全是真的。 ”“去年我們柳氏後裔曾到濮陽尋根問祖。濮陽縣劉固堆村旁邊的這個墓,極有可能是柳下惠真正的墓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