钏
臂镯的古称。俗称镯,镯子。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环臂谓之钏。——
《通俗文》又如:钏臂(臂镯、手镯)钏来源于镯,几个手镯合并在一起,被名为“钏”,后来,通常将金银条锤扁,盘绕成螺旋圈状。臂钏的具体形制,两千多年
间变化不大。钏又叫“跳脱”。据说此词是外来语。钏有臂钏和腕钏。臂钏又形象地称作“缠臂金”。臂钏,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特别适合于上臂滚圆修长的
女性,能够表现女性上臂丰满浑圆的魅力。
编辑摘要
编辑摘要
名称: 钏 | 拼音: chuàn | |
繁体: 釧 | 笔画: 8 | |
部首: 钅 | 释义: 臂镯的古称。俗称镯,镯子。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环臂谓之钏。――《通俗文》 |
1、臂镯: 钏
2、姓氏: 钏
臂镯的古称。俗称镯,镯子。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环臂谓之钏。——《通俗文》又如:钏臂(臂镯、手镯) 钏来源于镯,几个手镯合并在一起,被名为“钏”,后来,通常将金银条锤扁,盘绕成螺旋圈状。臂钏的具体形制,两千多年间变化不大。钏又叫“跳脱”。据说此词是外来语。钏有臂钏和腕钏。臂钏又形象地称作“缠臂金”。
臂钏,一种套在上臂的环形首饰,特别适合于上臂滚圆修长的女性,能够表现女性上臂丰满浑圆的魅力。
西汉以后,佩戴臂环之风盛行,臂环的样式很多,有自由伸缩型的,这种臂环可以根据手臂的粗细调节环的大小。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金陵人登六朝陵寝,得玉臂之,功侔鬼神”。还有一种叫作“跳脱”的臂环,如弹簧状,盘拢成圈,少则三圈,多则十几圈,两端用金银丝编成环套,用于调节松紧。这种“跳脱”式臂环,可戴于手臂部,也可戴于手腕部。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必须臂钏。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据史书记载,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钏。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 多数妇女都把手帕拴在右腋下的纽扣间,或是把它折叠成为方胜的样子约束在臂钏中。
传统的手镯是戴在手腕上的,当部位由手腕上移到胳膊,就便成了臂镯。臂镯的兴起似乎是响应吊带衫、无袖衫的盛行,或戴在前臂,或戴在后臂,要让裸露的手臂成为又一个美丽经典。臂镯与手镯最大的不同是有一个开口处,可以方便地变换尺寸,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臂钏是最女性化的首饰,只能被女子并且是大臂粗的女子佩戴。男人和瘦女人都没有资格。他们或没有脂肪,或脂肪分布不均,箍紧了影响血液循环,箍松了就会掉下。胖女孩大臂的脂肪厚且均匀,富有弹性不含血管,可将臂钏紧紧箍上,衬托女式健美的丰韵曲线。
戴黄白老玉手镯有保健作用,根据有二: 1.众所周知,对人体穴位按摩是健身方法之一。人体的一些经络从手指开始,经过手腕到手臂上行,穴位有许多分布在经络上或附近,手腕上就有内关外关、神门、养老、阳池等重要穴位,戴手镯后,随着手臂的活动,使手镯不断按摩手腕上的穴位,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2.无论是金手镯、银手镯或翡翠、白玉、青玉、岫玉等 玉镯,都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类——矿物药。手镯与皮肤接触,手镯中的某些化学组份就可能渗入皮肤,从而使矿物药起作用,产生保健功能。据资料记载,金银 类矿物的医疗作用是:镇精神,坚骨髓,止惊悸,破积消疽,舒肝定志等;宝玉石类矿物药如白玉、青玉、玛瑙等的主要功能是:镇惊,滋养五脏,润心肺,助声 喉,利血脉,益精,去翳明目等。由此可证明,戴手镯确实有保健作用。
钏【钏,读音作chuān(ㄔㄨㄢ),不可读作chuàn(ㄔㄨㄢˋ)】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畲族,出自唐朝时期派驻闽越地区的大将军陈元光,属于以历史事件为氏。
钏氏源出古代畲族,在唐朝以前,没有钏氏。
唐 朝以前,福建的畲民深受半奴隶半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经常以武力反抗封建王朝的地方政权,汉族统治者也无法予以遏制,他们驻这一地区的军队,只能 驻守在九龙江以东“阻江为险”,“插柳为营”,与“蛮獠”相对峙。在唐王朝建立强大的中央政权以后,为了巩固对东南边陲的统治,乃于唐总章二年(公元 669年)和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先后派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军队来到闽南进行剿抚。后来,陈元光在逐步取得军事优势的同时,坚持对“蛮獠”实行 招抚政策,他下令本人以及跟随他们父子入闽的唐军及随民,全部在这闽越一带落籍,使该地区成为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 传 说,陈元光为了增进畲汉和平相处,大力提倡畲汉通婚。他带头娶了一个钟氏畲族女子为妻,允许这一畲妇先披麻戴孝祭别祖先,然后披上婚礼盛装,这样以内白外 红的服饰举行婚礼。旧时代,畲族新娘的白衬衣必须妥为保存,死后方穿在身上装进棺材,这意味着死后要回娘家与亲人团聚。
经过陈政及其子孙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使闽南地区的 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陈元光的这一支具有钟氏畲族血缘的子孙后逆汀江而上,直至长江流域,因而取姓氏为“钏”,大多驻居于建康(后叫建邺,今江苏南 京),后又逐渐衍分至湖南武冈、云南腾冲、四川阆中等地区,其家族人等在唐、宋、元、明诸朝多为军者,所以钏氏与陈元光一支陈氏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至于“钏”字作为姓氏的读音,在古代典籍《类篇》中讲得明白:“昌缘切,音穿。”即读音作chuān(ㄔㄨㄢ)。
钏长任:原应天府闪霞冲人。明朝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随兵部尚书王骥如滇平思氏叛乱,随留驻腾越。是为云南腾冲钏氏始祖。
腾越郡:亦称腾越州。是历史上曾管辖和影响着怒江以西的广大地域,位于云南西部边陲保山市,离缅甸已经很近。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保山考察了四个多月,花了大量篇幅在他的《滇游日记》里详细描写了腾冲,称其为“极地边城”。那时的腾冲还叫“腾越州”,是非常繁华的边城。
自唐朝起,腾充(冲)、藤(腾)越之称即交替使用。后自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至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的四百零六年间,怒江以西的一个广阔的大行政区域(州、厅、道)一直以腾越命名(其间民国元年和二年称腾冲府)。 因此,在这片土地上孕育、融汇、发展并于清朝中叶逐渐成型的滇西边地文化,便被称为腾越文化。腾越文化是以纯正的汉文化为主体,融汇了南诏文化、土著文 化、东南亚文化和西洋文化的云南西陲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是一种开放的复合型文化,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边地代表性文化。腾冲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境内就 有先民繁衍生息。
商代晚期已进入铜器时代,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发展着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着广泛的交流。腾冲地处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国道”的要冲,在秦汉时期已是一个商贸重镇。唐南诏时"畴壤沃饶,人物殷凑", 筑腾充城,为云南西部重镇。宋大理国设腾冲府。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改藤越州,又立藤越县,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腾冲府,置腾越、 越甸、古勇三县。元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罢州县,府如故,隶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设腾冲府,后废。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 年)置腾冲守御千户所,隶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置腾冲土州。明正统年间的三征麓川之役,以腾冲为战略基地和管制边境土司的触 角,大军云集腾冲。万历年间平息岳凤之乱,平叛大军从腾挥戈收复三宣。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卫入州。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置腾越州判分防南甸。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改腾越协为腾越镇。
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升腾越州为直隶厅,隶迤西道。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降直隶厅为厅,隶永昌府。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改腾越州判为经历,仍分防南甸。光绪年间,爆发了抗英的“马嘉理事件”和“甘稗地之战”。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以张文光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在腾冲建立了云南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滇西军都督府,出兵占领了整个滇西,促进了辛亥革命在云南的胜利。民国元 年(公元1912年),改腾越厅为腾冲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消腾冲府。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迤西道改腾越道。民国六年(公元 1917年),五行政区直隶腾越道。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裁腾越道,设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署于腾冲。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改第一殖边 督办署为腾龙边区行政督署。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5月间,日寇自缅甸侵入中国,占领腾冲城,腾冲人民配合抗日军队坚持抗战达两 年之久,迎来了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中国远征军的滇西反攻,于同年9月14日光复腾冲。腾冲作为古城,虽已经成了一片瓦砾场,但反攻战役中,军 民用生命和鲜血共同谱写了彪炳史册的光辉篇章,是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收复日占地区的第二个成功战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0年成立腾冲县人民政 府,隶保山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保山专区合并入德宏自治州,腾冲县隶德宏州。1963年,恢复保山专区专员公署建制,腾冲县录保山专区至今。
钏长任:(生卒年待考),应天府闪霞冲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明朝武德将军、云南钏氏始祖。曾在明朝正统年间奉旨率军在云南腾冲地区参加征讨思氏叛乱的麓川战役,后驻防留居云南,因功封世袭正千户、武德将军。 钏 海:(生卒年待考),钏长任之子;祖籍应天府,云南腾冲人。著名明朝千户。
钏文贵:(生卒年待考),钏长任之孙;云南腾冲人。著名明朝千户。
钏国贤: (生卒年待考),四川阆中人。著名明朝官吏。明朝万历年间,任江西抚州照磨。照磨,官吏名称。据《元典章》记载,元朝建立后,在中书省下设立照磨一员,正 八品,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另肃政廉访司中负责监察的官员也称照磨,“纠弹百官非违,刷磨诸司文案”。后明朝初、中期沿袭之。
钏 佩:(生卒年待考),四川阆中人。著名明朝官吏。曾任贵州贵阳县丞。
钏训正: (公元1929~今),湖南武冈人。著名建筑设计专家、教育家。1952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分配至湖南大学任教。1954年回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工 作至今。钟训正一直致力于建筑教学、科研、创作工作。他早年所作的北京火车站综合建设方案、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建设方案等,均经周恩来总理选定而实施;其 设计的该两项工程获建设部优秀设计二、三等奖,四项数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二、三等奖。1995年担任南京中华、则花两路政建委员会总建筑帅,南京禄 -11新机场机场大道总建筑帅,两工程均获得较高赞誉。出版专著四部,发表论十余篇。所编教材《建筑制明》获1996年建设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现任江苏省建筑帅学会会长、中国建筑帅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钏相俊: (公元1954~今),云南昆明人。著名烟草工业专家。现任云南省保山地区烟草公司烟科所所长,农艺师。多年在基层从事烟草农业科技的开发研究和应用推广 工作,是云南省保山地区烟草产业试种、开发、发展的主要技术骨干。曾担任过保山地区农科所副所长,保山地区烟草公司生产技术科科长、烟科所所长、云南省烟 草学会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烟草品种评审委员会委员,保山地区烟草学会和地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在烟草科技工作中,曾获得过十三项科技进步奖,特别对 云南烟草丛枝病进行多年的试验研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技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