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琮是中國古代用於祭祀的玉質筒狀物,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

中國古代用於祭祀質筒狀物,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在玉器中,琮是用於祭地的玉器,《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琮的外型狀似筆筒,外型方內洞圓,至乾隆皇帝時期出土時都還無人曉得用途,乾隆自行考證認為是古人搬運重物用的配重品,還自行取名「槓頭」並加裝銅內膽作為筆筒和宮廷插花花瓶,直到乾隆去世90多年後才考證出是禮器琮。[1]

注釋

  1. ^ 王行之:《故宮玉器賞析》.p41 1992年
  2.  
  1. 玉琮


    玉琮

    來自中國南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約西元前2500年
    一件重要的陪葬玉,刻有臉孔形狀的圖案。
    西元前3千年,一批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群居于中國江蘇省,形成了如今所說的良渚文化。他們擁有非常精緻的玉製品、陶器和石器。
    他們使用兩種截然不同的玉禮器:一種是圓盤,後來被稱作璧,另外一種是管,後來被稱作琮,玉琮有方形截面,中 間穿有一個圓孔。毫無疑問,璧和琮都具有重大的意義,雖然對於璧和琮的含義和用途有很多說法,但它們至今仍然是一個謎。璧和琮一般都被大量埋藏,僅僅一座 墓穴中就有25個璧和33個琮。
    大部份玉琮的角都裝飾有臉孔,由眼睛和平行條表示。這種設計是複雜的獸面雕像的簡化形式。
    玉琮的製作過程相當複雜,且要耗費許多時間。因為玉不能像其他石頭一樣劈開,所以必須要用硬的磨砂進行加工。這件玉琮呈長形,也許是其所處時代內非常重要的一件玉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