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王
拼音:lǐ ěr wáng
英文:King Lear
《李爾王》真實地反映了資本主義世界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動盪不安的英國社會的面貌,也是作者對專制王權的批判和對人性的歌頌。受狡詐冷酷的女兒和陰險殘暴的女婿的虐待,李爾由專横暴虐、剛愎自用的統治者,一下子變成了“流浪的叫花子般的國王”,這個過程具體地反映了文藝複興晚期封建階級走向衰亡的歷史。葛羅斯特受到作爲冒險家、陰謀家的兒子陷害後所說的“城市里有暴動,國家發生内亂,宮廷之内潛藏着逆謀;父不父,子不子,綱常倫紀完全破滅”這番話,正點出了封建主義解體、資本主義興起的過渡時期封建倫理道德趨於崩潰,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替代舊的綱紀倫常的歷史真實。 此外,還有由此改編的電影。
劇本《李爾王》
劇情介紹
年事已高的李爾王意欲把國土分給3個女兒,口蜜腹劍的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贏其寵信而瓜分國土,小女兒考狄利婭卻因不願阿諛奉承而一無所得。前來求婚的法蘭西國王慧眼識人,娶考狄利婭爲皇后。李爾王離位,大女兒和二女兒居然不給其棲身之地,當年的國王隻好到荒郊野外……考狄利婭率隊攻入,父女團圓。但戰事不利,考狄利婭被殺死,李爾王守着心愛的小女兒的屍體悲痛地死去。
此劇是一部氣勢宏偉、哲理深邃的悲劇。也是中國戲曲舞台上搬演次數最多的莎士比亞名劇。其中以石家莊市絲弦劇團的演出本爲各界專家所推崇,尤其張鶴林所塑造的李爾王的形象光彩異常。
主角教訓
李爾王自禍其身又禍及他身的教訓有兩點:其一是不該不留餘地傾其所有而隻剩兩手空權;其二是不該昏然不分
《李爾王》善惡地寄托殘生。老葛羅斯特伯爵不事暴政、棄暗投明以示忠貞不二,不摺節操,因此慘遭挖眼酷刑,飽受流放自然的落泊顛沛,甚至求死不得求生無望;他雖認識到自己的輕信之罪,終因得知被迫害的兒子仍在人世並陪伴保護着困苦無援的自己,又得到了真相後,由於承受不了悲喜交集之情的重荷而逝。這似乎是自咎之因所致,但似乎也屬善無善終之例。這與李爾王不察善惡不分真假而導致無處安身,浪蹟荒野,與乞丐爲伍,最後在悔恨的刺痛中,在精神與肉體的摺磨中,在失去所愛而無法承受的悲哀中結束他八十歲的生命相比,二者都令人同情,促人思索,可見官場的邪惡,可知人心的險惡了。
世事無常至於使悲喜在瞬間交替,而命運無常至於使乞丐與國王一夜之間換位。恩將仇報,認敵爲友,美貌黑心,醜相熱腸,魔性假語,佛性真言,這就是人類的智愚善惡,這就是生物的弱肉強食,這就是宇宙的相生相克。 蒼蒼者天,茫茫者地,輪回之中,皆循真理。善報者惡盡,惡報者善哉。今世前因,後世今果。得等於失,善同於惡。迷於五行中,醒於三界外。蒼蒼者生,茫茫者命,存亡誰握,貴賤何别,人物非異!
劇中線索
《李爾王》中有兩條線索,第一條線索是圍繞李爾王及三個女兒進行;第二條線索圍繞葛羅斯特伯爵及兩個兒子進行。李爾和葛羅斯特都是先昏後明,先惡後善,先富後貧,先福後苦;而李爾的三個女兒和葛羅斯特的兩個兒子都真假有别,善惡顯見,或前後不一,或始終如一。當名存實亡的李爾王不過是李爾的時候,當伯爵不過是淒慘難民的時候,他們自己才恢複了人的本來面目,恢複了人的良知,也就在這樣的時候才能看出他們周圍人的本來面目,看出周圍人的原形。劇本點評
李爾王無疑是這個悲劇的主角。他是一個專横暴虐、剛愎自用的統治者形象。他的致命的錯誤是虛榮心。作爲一個長期處於最高統治地位的國王來說,總是被人讚賞常會導致虛榮心,他聽慣了讚美的話,聽慣了甜言蜜語,必然不習慣於小女兒的誠實和拙於言語。可以說小女兒的誠實是對他虛榮心的極大諷刺,長期習慣於生活在虛榮中的人必然不習慣於這種誠實,也不喜歡這種誠實,所以他才會如此惱怒,才會把小女兒趕出家門。我覺得李爾王這個形象的意義更多的是對於現代的意義和啟發。人們說爲什麼莎士比亞的戲劇是經典之作,就是因爲它存在着多樣的解釋性,“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也是莎劇的魅力所在。從現代人的眼光看李爾王,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有太多的李爾王,太多的虛榮心導致了太多不好的後果,從公司的老總,到我們一般人,其實都有虛榮心,適當的虛榮心可以促進我們向上,但是虛榮心太多太強,就會適得其反。《李爾王》留給我們很多思考。相同的,葛羅斯特也是這樣一個角色,他聽信私生子的讒言,而不相信言辭木訥的長子的爲人。他和李爾王一樣身居高位,一樣的隻習慣於聽信讒言。
其次的主角就是小女兒考狄利婭了。她在劇中可以說是完美和正義的化身。當被父王問及有多愛父親時,她誠實地把心中地想法表達出來;當得知父親被姐姐抛棄時,她又毅然爲自己得父親討回公道。正是她在父親顛沛流離之時期兵討伐兩個不孝的姐姐,但是悲劇總是這樣,把美好的事情毁滅給人看,小女兒最終失敗自縊而死,老王也因此而悲痛去世。她的誠實可以說是對於虛榮心的一個警醒,一個警鍾,其實她是最愛父親的女兒,隻是由於拙於表達而是父親誤會了她的意思。隻是因爲這樣,導致了最後的悲劇結果。但是考狄利婭又是幸福的,她嫁了個懂得她的善良所在的法蘭西國王,避開了這些趨炎附勢之徒,如果單從這方面來看,她是最幸福的。這又提出一個問題供我們思考,人的幸福到底是什麼?是金錢,是權力,還是内心的滿足?考狄利婭和整個悲劇回答了這個問題。劇本通過李爾王的小女兒考狄利婭等正面形象,宣颺了人和人應該和諧真誠、應該尊重人格、應該平等相待的人文主義思想。而與之相對應的愛德伽,也富有這種性格。善良敦厚,不忍心對自己得兄弟作壞的揣測,也重不放棄自己得的父親,即使自己處境再艱難。
然後是考狄利婭的兩個姐姐,自私、虛榮和殘忍。完全是養尊處優、隻懂享受的極端個人主義資產階級形象。與她們相似的是愛德蒙,他是個十惡不赦的叛徒。他設計讓他的父親和哥哥愛德伽遭受苦難,有勾引高那李爾和里根使她們互相嫉妒猜疑而互相殘殺。這確實是他的惡的本性所在。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是什麼致使他這麼做?看過一篇評價,認爲愛德蒙的身份,使得他產生了這種報複心理。它是私生子,這種不光明正大的地位,使得他受到了不一樣的待遇,表面上可能和他的哥哥愛德伽是一樣的,但是背後肯定會被人指指點點。社會造就人的性格,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愛德蒙,很有可能成長成爲一個複仇者。我很同意這種觀點,環境造就人性。
最後提一下愛德蒙。無疑,他是個反面角色,是個十惡不赦的叛徒。他設計讓他的父親和哥哥愛德伽遭受苦難,有勾引高那李爾和里根使她們互相嫉妒猜疑而互相殘殺。這確實是他的惡的本性所在。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是什麼致使他這麼做?看過一篇評價,認爲愛德蒙的身份,使得他產生了這種報複心理。它是私生子,這種不光明正大的地位,使得他受到了不一樣的待遇,表面上可能和他的哥哥愛德伽是一樣的,但是背後肯定會被人指指點點。社會造就人的性格,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愛德蒙,很有可能成長成爲一個複仇者。我很同意這種觀點,環境造就人性,這是莎劇給我們的又一個啟示。
劇本真實地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苦難。李爾王流落荒郊,飽嚐暴風雨襲擊的苦楚,隨着地位的改變,他不由聯想起成千上萬無家可歸的窮人。他激動地說:“衣不蔽體的不幸的人們,無論你們在什麼地方,都得忍受這樣無情的暴風雨的襲擊,你們的頭上沒有片瓦遮身,你們的腹中饑腸雷動,你們的衣服千瘡百孔,怎麼抵擋得了這樣的氣候呢?”這段話真實地揭示了圈地運動中失地農民流落異鄉、饑寒交迫的慘狀。
劇本通過李爾王的小女兒考狄利婭等正面形象,宣颺了人和人應該和諧真誠、應該尊重人格、應該平等相待的人文主義思想。但李爾的瘋狂致死、考狄利婭的被害和葛羅斯特的流浪等結局,又爲作品抹上了濃重的憂鬱色調。
悲劇不同於喜劇,我認爲可以使人想得更多,思考更多。關於人性,關於幸福,關於善惡,這部悲劇留下了這麼多問題供我們思考。《李爾王》的意義和現代性也體現在這里。
評價影響
《李爾王》約寫於1605年,取材於英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家喻戶曉的傳說,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故事講的是年老昏聵、剛愎自用、目光無識的李爾王把國土分給了虛偽的大女兒呂甘、二女兒貢納莉,卻把誠實率直善良不會取悦父王的小女兒科第麗霞驅逐到國外。科第麗霞被迫離家出走,與愛她的法蘭西國王去了法國。李爾王自己僅保留國王的尊號和一百名侍從,准備輪流住在兩個女兒家中安享晚年。誰料兩個大女兒達到目的後卻原形畢露,把老父趕出家門,李爾王飽受顛沛流離之苦。小女兒得知李爾王的淒慘遭遇,起兵討伐兩個姐姐,不幸失敗,最後被俘含恨自刎,李爾王也在悲痛瘋癲中死去。當然,兩個壞女兒的下場也是可悲的。 李爾王這個糊塗虛偽的老國王,因爲自己的虛榮之心,害了自己更害了那個善良天真的小女兒科第麗霞,在我們看來他遭到這樣的後果是活該、是自食其果,話又說回來,人到老年遭受到如此的待遇應該說是他一生中最苦的果子了,更慘的是最善良的女兒又死在了自己的前頭。可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他是一個平常人,是和我們一樣的平常人,如果他在年輕的時候沒有聽别人的勸言和真話的時候又怎麼能夠在自己的王位上做到現在,又怎麼能夠把自己的國家治理得如此呢?可是,由於他平時身居高位,長期生活在一呼百諾的宮廷之中,周圍都是爭先恐後向他邀功獻媚之人,所有的人或事都圍繞着他轉動,以他的好惡爲好惡,以他的是非爲是非。年月深久,他就像一個上了癮的吸毒者,奉承和獻媚成了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每一刻都離不開歌功頌德。
當他失去了王位、權勢,曆盡磨難,卻因而恢複了人性,他臨終的悲鳴不是爲當初他迷戀的宣赫的聲勢、帝王的 威嚴,而是爲了當初被他驅逐出宮受到他詛咒的小女兒,但他卻不能從她的長眠中喚回她那顆洋溢着仁愛的熱心了,正因爲這種種的遭遇他懂得了最寶貴的是不能用金錢、權勢收買的人間真情。 可是,正當兩個女兒都向他獻媚花言巧語,哄得他興高采烈的時候,偏偏小女兒科第麗霞沒有搖尾乞憐似的向他奉承,不怕和他頂撞,大大掃了他的興,一怒之下把小女兒趕出了自己的國家。小女兒科第麗霞是善良的、天真孝顺的,同時她也是固執沖動的,如果隻有自己知道自己的善良、孝顺又有什麼用,既然知道自己的兩個姐姐是什麼樣子的又爲何不能在此爭得一地之位,以此來爲自己爲老父鋪好一條後路呢?保持自己的尊嚴和作風是沒錯,可是人有的時候是需要用言語向他人表白說明的,有的時候言語比行動的作用要大得多。她也是幸福的,因爲自己的一無所有而得到了一個真心愛她的郎君,這是她的兩個姐姐不曾也不可能擁有的,她是一直活在愛與被愛之中的。但同時她也是沖動的,因爲父王受到了兩個姐姐的狼心狗肺的對待而出兵討伐她們,到最後失敗受辱而死於獄中,這難道不是她的沖動嗎?自己心善不忍,那也要在有把握之時做有把握之事呀,可她在自己沒有准備完善的時候冒然地出兵又起有不敗之理。
李爾王的大女兒呂甘和二女兒貢納莉更不用說了,是一個狠毒、不忠、不孝、不貞、無知的女人,爲了各自的利 益驅趕自己年邁的老父,爲了自己心中喜歡的浪人而毁滅自己的家,更是相互殘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們喜歡的那個男人也同樣是一個狠毒的男人,而他隻是在不斷地利用她們罷了,或許是因爲她們是國土的擁有都而對待依附她們的丈夫不屑一顧,甚至罵自己的丈夫是懦夫,可憐的兩個男人,因爲權利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一生。她們根本就沒有一個爲人妻、爲人女的樣子,可能她們直到死都沒有明白一個爲人的道理吧! 這里最壞的、用謀最高一籌的應該說是葛羅斯脱的私生子愛特門了,爲了家產、爲了更高的地位同樣是迫害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更是害了一直把他當作孝子的父親,這些對他來說還不夠,居然用自己的相貌和花言巧語把所有的人哄得團團轉,最終有兩個女人因爲他的虛情假意而死於自己的手中,而他自己到最後一無所有,還葬送了自己。說真小人可惡,可像他這樣的帶着假面具的偽君子更是比真小人可惡得太多太多。 其實,話又說回來,這種偽善並不是他的個人原因所造成的,也不是他當初想要的,是周圍的環境把他造就成了這樣的一個人,正因爲他是個私生子,所以周圍的人才會對他有種種不禮貌的稱呼和對待,他和埃特加同爲葛羅斯脱之子,可是他們的待遇卻截然不同,這就對偽善的他造成了一種很深很重的影響和内心的創傷,這難道是他的錯嗎?並不完全是,隻不過是别人和社會對他有所不公罷了。 葛羅斯脱和遭遇與李爾王有相似之處,他是因爲輕信了愛特門的話,遇到愛特門的告密而失去了自己的雙眼,他雖然失去了雙眼,可他找回了自己的孝顺忠心的兒子埃特加;他雖然失去了雙眼,但他心中的那雙眼亮了,不會因别人的外表而再輕易地想念他人了。
這個故事中最忠誠、忠心耿耿的人應該屬肯脱這位老臣了,他因爲自己的真言而被李爾王放逐,可他沒有因爲李爾王的昏慵而懷恨在心,更沒有因此而離開這位可憐的老國王,他知道李爾王是一位好君主,隻是太容易被花言巧語所迷惑罷了,所以他要不辭辛苦地陪伴在他的身邊,就在李爾王最艱難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時候都沒有離開過他一步,甚至爲這個從前的老國王而奔波,爲他向善良的科第麗霞求救。應該說肯脱是一個聰明靈活的人,他知道自己該如何改變自己,最後李爾王的得救與小女兒的相識都是多虧了他。 這個故事雖是在遙遠的古國,可是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我們都喜歡甜言蜜語的人,喜歡誇讚之語,到最後不也正是它們害了我們嘛!這不正是對那些口蜜腹劍的陰謀家的譴責嗎?在現實生活中現象和本質,外表和内容往往都有很大的差别,我們不能因爲現象和外表而失去理智成爲下一個李爾王,“金光燦燦的並不全是黄金!” 而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善與惡,偽與真的觀念和標准,沒有誰生下來就可以判斷它們,現實生活是殘酷的,我們不可能像書中的故事那樣有好的結果,我們都是要經歷這些才能夠真正地辨别它們的好與壞的,我們不能因爲自己心中的渴望而失去辨别的理智,要抑制那位喜甜的愛好,如果沒有嚐到苦的滋味又怎麼會知道甜的滋味呢?
經典台詞
我沒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當我能夠看見的時候,我也會失足顛僕,我們往往因爲有所自恃而失之於大意,反不如缺陷卻能對我們有益。
不要借錢給别人,也不要向别人借錢;借錢給别人會讓你人財兩失,向别人借錢會讓你揮霍無度。
要一個驕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臉,隻有用别人的驕傲給他做鏡子;倘若向他卑躬屈膝,不過添長了他的氣焰,徒然自取其辱。
——《李爾王》
電影《李爾王》
版本一
基本信息
國家/地區:巴哈馬 / 美國
類型: 劇情 / 科幻
片長:90 min
上映日期:1987年9月15日 加拿大
字幕語言:中文
級别:USA:PG / France:U
發行公司: Bodega Films...
導演: 讓-呂克·戈達爾
編劇
Richard Debuisne ....uncredited
讓-呂克·戈達爾 ....uncredited
Norman Mailer ....uncredited
威廉·莎士比亞
主演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 ....Mr. Alien (uncredited)
Freddy Buache ....Professor Quentin (uncredited)
萊奧·卡拉克斯 Leos Carax ....Edgar (uncredited)
制作人
Yoram Globus ....producer
米納罕·戈蘭 Menahem Golan ....producer
讓-呂克·戈達爾 Jean Luc Godard ....executive producer (uncredited)
Tom Luddy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劇情
剛愎自用的老國王李爾年邁體衰,決定把國土分給三個女兒,他要根據女兒們所表達的愛來分配每人所得的一份。他的二個大女兒使用甜言蜜語,騙取了父親的歡心,而他的小女兒卻說了恰如其分的想法。小女兒的言語沒有使李爾王滿意,他把國土分給了兩個大女兒。這時兩個大女兒露出了真面目,將父親趕出了自己的家,善良的小女兒收留了他。多年後,兩個大女兒因爭風吃醋相繼死去,小女兒也被惡人害死,李爾王在憂傷中死去。
版本二
詳細資料
英文名 King Lear
語言 英語
時長 90分鍾
國家地區 英國
上映信息 2008年
導演 Trevor Nunn
編劇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主演 Jonathan Hyde
蘿瑪拉·嘉瑞(Romola Garai)
伊安·麥克萊恩(Ian McKellen)
演員 Frances Barber
William Gaunt
發行公司 Thirteen/WNET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PBS)
NHK
Channel 4 Television Corporation
劇情介紹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說的是年事已高的國王李爾把自己的國家分給三個女兒,大女兒和二女兒口蜜腹劍,騙取了她的歡心,小女兒實話實說惹惱了老國王,結果被趕走並剝奪了她的那一份國土。然而趕走小女兒之後李爾王才發現另外兩個女兒的真面目,悔恨交加的他流落荒郊野嶺,小女兒考狄利婭率軍隊來打自己的姐姐,見到了父親。但戰事不利,考狄利婭被殺死,李爾王守着心愛的小女兒的屍體悲痛地死去。
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改編了這個著名的故事,由一組豪華明星陣容進行全新演繹,其中包括 Sir Ian McKellen、Frances Barber、Sylvester McCoy、Romola Garai 。以及更多史詩戰爭場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