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籤文來源甚早,相傳漢朝就有類似籤文供信徒取用

籤文[編輯]


籤詩。信徒認為籤詩上面的詩,就是神明與自己對話

籤文是指信徒求籤後得解惑用的文句。由於常以詩歌形式表達,又稱籤詩。東亞傳統宗教的廟宇常會設置給信眾問卜用籤,求籤後得相應的籤文,就是由神佛給予的「答案」。



籤文祈化[編輯]

古時,許多廟宇將籤詩刻在籤條上,民眾抽取後自行抄寫回家,亦可持籤條請廟方人員解釋。現今的廟宇中籤條大都一分為二,籤筒上的籤條只寫著番號,再依照番號去取籤詩紙片。祭拜後,不同地區或廟宇的信眾會以不同方式取得籤文。籤文多半不附於籤上,這情況下又有「取籤詩」的步驟。


以臺灣的廟宇為例,籤文印於尺寸通常為12-15cm長,4cm寬的白色或粉紅色薄紙。港澳地區的籤文則多印於粉紅色或黃色的紙上。日本的籤文多印於白紙上。


許多閩南人、臺灣人習慣,看了籤文,請人解籤。發覺抽中吉籤時,會再次感謝神明,攜帶回家。抽中兇籤就向神明拜謝,禱曰:「籤已拜讀,紙則璧還。」將籤詩放回原處,不將兇籤帶走。也有包覆銀錢後,投入功德箱者。另也有人拜謝神明,用壽金二枚將兇籤籤紙夾住,投入金爐與金紙同化去。[1] [2] 日本人亦是如此,凡是抽到兇籤,就繫在繫籤架(みくじ掛)上,不把兇籤帶走,有請神佛為自己改運的意味。


籤文起源[編輯]

籤文來源甚早,相傳漢朝就有類似籤文供信徒取用,此種籤文常作為神明與信徒的對話。之後,道教信徒大量運用,根據西元9世紀間的《玉壺清話》記載,求籤活動已甚為流行,後來甚至將籤詩範圍擴大解釋至所有預言,例如推背圖。


現行寺廟盛行的籤詩,依不同籤詩數量,通常可分為「雷雨師一百籤」(100首)、「六十甲子籤」(60首)、「觀音一百籤」(100首)與「觀音廿八籤」(28首)。


傳說寺廟籤詩詩文大部分為「神明扶鸞下降開示」而得,且每類型的籤詩歷史都達幾百年,甚至千年以上。其中,這四種籤詩當中,又以「雷雨師百籤」最常見。例如,臺北檀越最多的行天宮即採用此套一組共有一百首七言絕句的籤詩。


除了雷雨師百籤之外,「六十甲子籤」則為閩、臺媽祖廟常用,「觀音百籤」為主祀觀音菩薩之廟宇居多。至於配置「觀音廿八籤」的廟宇則較為罕見。


日本神社各有不同種類的神籤,籤文多為漢詩或和歌。但是佛寺大多採用漢詩一百(也稱作『元三大師百禦籤』)作為佛籤,起源於比叡山延曆寺「比叡山延曆寺一百籤」,各寺有籤序不同、籤數減少的現象,另有東京淺草寺「淺草觀音寺一百籤」,京都金閣寺「京都金閣寺不動明王佛籤」。


圖片[編輯]

亞洲籤詩


日本漢詩籤詩 


港澳廟宇的籤詩籤筒,「觀音百籤」置於牆壁供信徒比對抽取。 

籤詩歷史寫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