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陣法

陣法[編輯]陣法亦稱陣形戰陣,通常用來描術古代軍隊於行動或戰爭時的部署方式,在冷兵器時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戰國時期孫臏兵法》就提及「八陣」與「十陣」,又以八陣最為著名,為歷代重要陣法。歷史上另外還有用以射擊的「雲陣」、圍敵的「贏渭陣」、奇襲用的「闔燧陣」、重視軍隊防守及互相救應的「率然」、「掎角」陣勢,備受推崇的諸葛亮改進過的「八陣圖」以及「六花陣」等等,種類不下20種。
八陣[編輯]八陣為歷代重要著名陣法,不過八陣卻有下列多種解釋:
  1. 八種陣形變化,亦即八種戰鬥隊形。將領依不同的軍種特性、地形、敵方人數,隨機應變,將軍隊佈置成各種不同的陣形。八陣共分為方陣、圓陣、牝陣、牡陣、衝陣、輪陣、浮沮陣、鴈行陣[1]
  1. 九軍八陣法,以井字形將軍隊分為九分,外八內一,主帥居中。八代表八個方位或八個陣地。風后握機制勝,作為陣圖;故八其陣,所以定位[2]
  1. 「陣」可為軍隊編制裡的一個單位,分別為伍、隊、陣、部、將、軍,而八陣為一部。「八隊為一陣…八陣為一部…八部為一將,有二萬八千一百六十人…八陣齊可變也,終於六十四卦也。八將為一軍」明‧龍正《八陣圖合變說》
九軍八陣法[編輯]九軍八陣法,或稱握奇八陣。根據《握奇經》:「八陣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奇,或總稱之。」傳說中八陣最早是由黃帝時代的將領風后所創,並記載在風后所著的《握奇經》裡。但根據清朝學者考證,此經並非風后所著,最早應出現於唐朝 [3]
歷史上真正最早出現八陣一詞的古籍,應屬戰國時期的《孫臏兵法》:「用八陣戰者,因地之利,用八陣之宜。用陣三分,誨陣有鋒,誨鋒有後,皆待令而動。」但此處僅提八陣之名,未提八陣內容為何。根據唐朝常州刺史獨孤及所著的《風后八陣圖記》,此八陣為: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等八種。但此八陣並非真的是八種陣形,八是八個方向,八陣是指八個陣地上的部隊。《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太宗曰:『天、地、風、雲、龍、虎、鳥、蛇,斯八陳何義也?』靖曰:『傳之者誤也。古人秘藏此法,故詭設八名爾。八陳本一也,分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號;風、雲者,本乎幡名; 龍、虎、鳥、蛇者,本乎隊伍之別。後世誤傳,詭設物象,何止八而已乎?』」根據王應麟《小學紺珠.卷九.制度類.八陳》,八陣又有下列說法:洞當、中黃、龍騰、鳥飛、折衝、虎翼、握機、連衡等八陣。
依宋朝《武經總要》中的推演,九軍八陣法的主要結構是由九個小陣組成一個大陣,即八陣包一陣,如一個井字形,其中上、下、左、右四個方向之陣稱為正陣,和中陣合成十字型,為全陣骨幹,通常為依附營壘或戰車、圍柵,由大量弓弩兵構成的防衛式陣式。其他四角之四個小陣,稱為奇陣,可轉換及運動,通常為持各種長短兵器,由重裝步兵構成的攻擊式陣式,大陣後又各有數列輕步兵及騎兵,擔任機動部隊,主陣前行時則於前方擔任警戒。大將於中央主陣以旗幟金鼓等信號指揮周圍八個小陣,隨機應敵,變化正奇,稱為握奇,故又叫握奇八陣。
三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諸葛亮曾經在古八陣的基礎上推演出所謂的「八陣圖」,並有留下部分內容及三處石陣遺蹟。另依《晉書.帝紀第一》記載,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曾觀看蜀軍遺留下的營壘,稱諸葛亮為「天下奇材也」,亦是在讚美其營壘佈陣的高明與巧思。晉文帝並令其近侍陳勰學習諸葛亮的「圍陣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標幟之制」。
《晉書.馬隆傳》記載,晉將馬隆曾依《八陣圖》作偏廂車,僅以三千五百人進攻在涼州作亂的羌人,地面寬廣時設置鹿角車營,路狹時則將木屋直接放置於車上,敵人來襲時就以弓矢八方射之,馬隆以此孤軍深入羌地,一邊作戰一邊前進,轉戰千里,殺傷數以萬計的羌兵,最後平定羌亂。由此可以想見八陣圖的威力。
這種陣式源於漢代對抗匈奴的營壘法,在行軍時把包覆蒙皮、設置鹿角及拒馬的戰車連結起來作為防衛工事,在停止行軍駐紮防衛時,則以壘石、木柵為防衛工事。即所謂的「行為陣,立為營」,是一種相當完備的佈陣行軍之法。其軍事意義頗類似西方的希臘長槍方陣、羅馬龜甲陣等,是一種先鞏固防禦,後伺機攻擊的步兵集團陣形。諸葛亮及宋人會發展此種防衛陣形,主要是由於他們都是從南方對抗北方,但是南方少騎兵,為了對抗北方優勢的騎兵戰力,因此制定這種偏重防禦的步兵陣法[4]
六花陣[編輯]據《宋史》記載,唐朝李靖由其舅父韓擒虎傳授九軍八陣法,但因久經戰亂,武將通曉此陣法者頗多,於是將八陣改為六花陣,以迷惑敵人。八陣原為八包一的方陣,而六花陣則為六包一的圓陣。
五陣[編輯]五陣也有兩種解釋:
  • 五種陣形。
  1. 《新唐書.禮樂志》提到講武時用五陣,其方式是讓士兵分為東西兩軍,各依直陣、銳陣、曲陣、圓陣、方陣的順序變陣。
  1. 《周書》:「春為牝陣,弓為前行;夏為方陣,戟為前行;季夏為圓陣,矛為前行;秋為牡陣,劍為前行;冬為伏陣,楯為前行。是為五陣。」
  • 前、後、左、右,加上中間五個方位為五陣。見《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十陣[編輯]戰國時期的《孫臏兵法.十陣第十六》:「凡陣有十:有方陣,有圓陣,有疏陣,有數陣,有椎形陣,有雁形陣,有鉤形陣,有玄疑[5]陣,有火陣,有水陣。方陣者,所以剸也。圓陣者,所以榑也。疏陣者,所以吠[6]也。數陣者,為不可掇。錐行之陣者,所以決絕也。雁行之陣者,所以接射也。鉤行之陣者,所以變質易慮也。玄疑之陣者,所以疑眾難故也。火陣者,所以拔也。水陣者,所以倀固也。方陣之法:必薄中厚方……。圓陣之法……。疏陣之法……。」[7]孫臏八陣指的是十陣篇裡提到的前八種陣形。因為十陣裡最後兩種"火陣"跟"水陣"實際上並非陣形,只能算是一種作戰方式。
十陣還有其他陣名:
  • 明代的演義小說《封神演義》第六十八回的十陣記載如下:
  1. 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三山月兒陣、四門斗底陣、五虎巴山陣
  1. 六甲迷魂陣、七縱七擒陣、八卦陰陽子母陣、九宮八卦陣、十代明王陣
  • 講述唐朝人物的《薛家將》,其十陣則為:
  1. 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天地三才陣,四門兜底陣,五虎群羊陣,
  1. 六丁六甲陣,七星北斗陣,八門金鎖陣,九字連環陣,十面埋伏陣。
這兩種十陣有可能只是小說作者自己的想像創作。
西方的陣法[編輯]羅馬步兵龜形盾牌方陣。
古羅馬盾牌方陣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戰機護航陣形
越南戰爭F-105的戰鬥陣形
古希臘方陣(phalanx formation),以密集的步兵手持長矛及盾牌,形成一個方型的陣式。雅典斯巴達馬其頓阿歷山大大帝的軍隊都曾經應用方陣。在羅馬帝國開始,方陣逐漸被其它戰陣取代。詳見馬其頓方陣
到了西方近代,以及中國明朝清朝時期,火槍士(musketeer)也會組成三排或以上的陣式,當一排兵士在上彈藥的時候,另一排的兵士則發射子彈,以加快射擊的頻率。西班牙軍隊中的「Tercio」(或稱作西班牙大方陣(Spanish Square)以混合槍矛兵、劍兵與火槍兵組成陣式,既能夠遠程攻擊,也可以近身搏鬥。拿破崙在戰爭中,亦大量使用這類型的步兵方陣。為了令軍隊的步操整齊,軍隊中設有軍鼓手。
其它陣法有斜線陣(梯形陣)、鍥形陣、柱形陣、線形陣等等,在現代軍事中仍然有實際功效。除了步兵,也可以在坦克戰機戰艦等等運用。
日本的陣法[編輯]日本武田信玄陣法曾提及魚鱗陣、鶴翼陣、雁行陣、彎月陣、鋒矢陣、衡軛陣、長蛇陣、方圓陣等陣法。
其他陣法[編輯]現代部份地方防暴警察所採用的三角陣形。
香港警隊護送組護送靈柩時的箭矢陣形。
  • 卻月陣:「遊兵二十四陣,在六十四之後,名曰卻月陣。開闔作止,間隊與八陣皆同」明·龍正《八陣圖合變說》
  • 金庸武俠小說中有提及真武七截陣、天罡北斗七星陣、羅漢陣、金剛伏魔圈、光明聖火陣、打狗陣。其中全真教北斗七星陣上應天文,而明教的光明聖火陣應用了道教裏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
  • 明代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亦有提及到一些術陣,如:十絕陣(即天絕陣、地烈陣、化血陣、紅水陣、風吼陣、寒冰陣、烈火陣、金光陣、落魂陣及紅砂陣)、九曲黃河陣誅仙陣萬仙陣等。這都是仙人們所擺設的術陣,並非由兵士排成的陣式(九曲黃河陣除外)。
注釋[編輯]
  1. ^ 《文選.卷四十一》李善注引《雜兵書》,南朝梁蕭統著。
  1. ^ 《風後八陣圖記》,唐朝獨孤及著。
  1. ^ 《四庫全書提要.握奇經》
  1. ^ (此段需要資料來源。)
  1. ^ 此字原文為"羽襄",疑的意思
  1. ^ 此字原文口在上、犬在下。
  1. ^ 《孫臏兵法》東門出版社,中國兵法套書,姜亦青將軍校訂。
參考資料[編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