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 星期一

四川按察御史丁純之次子。祖籍海州,後遷居藏馬山下(今膠南市大村鎮一帶)。嘉靖甲子(1564)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授直隸(今河北省)清苑知縣,升四川道監察御史,巡撫直隸。官至御史、鄖襄兵備副使等。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卒。


《金瓶梅》主要撰寫人是丁惟寧
房文齋
 2005年06月24日11:44【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蘭陵笑笑生”究為何許人 李開先、屠隆、賈夢龍、賈三近、謝榛、湯顯祖、王稚登,研究者相繼列出50多人!

  《金瓶梅》第一百回收尾處插入兩句詩 “三降塵寰人不識,倏然飛過岱東峰。”張清吉《〈金瓶梅〉奧秘探索》提出,在紫陽道人所著的《續金瓶梅》第六十二回臨近收尾處,也同樣插入了一個丁令威三次轉世的故事,黃霖在《〈續金瓶梅〉續書三種序》中談到這個故事時寫道 “作者根據《搜神后記》中丁令威的故事和自己的切身遭際,虛構改編成一個三次轉世的故事 即一轉為朱頂雪衣白鶴;二轉為善於鍛鐵的匠人,自稱丁野鶴、紫陽道人;三轉為明末東海人,也自稱丁野鶴、紫陽道人。這段故事不但較為露骨地寄寓了作者的民族情緒,而且為研究作者提供了信息。魯迅先生首先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據此解開了作者之謎,指出紫陽道人即是丁耀亢,此書當成於清初。”

  然而,魯迅先生只是認定丁耀亢是后一個“紫陽道人”,即第三次轉世的“明末東海人”。卻把第一個、即三次轉世故事中核心的一個,那位善於鍛鐵的“紫陽道人”給忽略了。人們不禁要問,既然丁耀亢是后一個“紫陽道人”,那麼前一個“紫陽道人”和“朱頂雪衣”仙鶴,又是寓指何人

  作者以為“三降塵世”指的是祖孫三代人 丁令威第一次轉世的”朱頂雪衣“仙鶴,乃是丁耀亢的祖父丁純,第二次轉世的是他的父親丁惟寧,他自己則是第三次轉世的丁野鶴。

  其實,不僅丁耀亢在《續金瓶梅》中作了明確的暗示,更有古跡佐証。山東五蓮有一座柱史丁公祠,柱史是我國古代對御史的別稱,祀主是曾經任過監察御史的丁惟寧。祠中碑刻,一再將祠主人比擬為“丁令威”,可見,那位善於鍛鐵的“紫陽道人”,正是丁惟寧。

  為《金瓶梅》寫跋的“廿公”,在《跋》中寫道 “《金瓶梅傳》為世廟時一鉅公寓言,蓋有所刺也。”經丁其偉、金亮鵬考証,“廿公”就是丁惟寧的五子丁耀亢。丁純在嘉靖年間鄉試中式后,被授為直隸鉅鹿縣訓導。明清時期,諸城一帶,有以先人在何地做過官,便以其地冠稱某公的習慣。這裡的“鉅公”,正是丁耀亢對其祖父丁純的尊稱。筆者認為,這透露出一個極其重要的信息 《金瓶梅》乃是丁純動筆創作的。

  進一步的証據是《續金瓶梅》中“南海愛日老人”的《序》。經考証,“愛日老人”是丁惟寧的孫子、丁耀亢的侄兒丁豸佳。這位丁氏傳人直言不諱地寫道 “不善讀《金瓶梅》者,戒痴導痴,戒淫導淫。……紫陽道人以十善菩薩心,別三界苦輪海……何曾是小說家言也……天台智師,性善兼明性惡,六祖、七祖,善惡都莫思量。相待義門,強明因果,証窮念絕,何果何因 善讀是書,檀郎隻要聞聲;不善讀是書,反怪豐干饒舌爾。”

  這篇《序文》不僅點明了《金瓶梅》是“紫陽道人”所作,而且進一步提到“天台智師”,“六祖”、“七祖”。丁純是今膠南市天台人,故稱其為天台智師。而六祖、七祖,也絕非指佛門中的世代,而是指丁家的輩分。《琅琊天台丁氏家乘》記載,丁氏六世祖為丁純,七世祖是丁惟寧,八世祖則是丁耀亢。九世孫丁豸佳如此稱呼,正符合晚輩的口氣。丁耀亢寫《跋》年方20,故稱“廿公”。丁豸佳為《續金瓶梅》寫序時,已年近70,故自稱“老人”。

  綜上可知,丁純是《金瓶梅》的始作俑者,他參照詞話本《挑帘裁衣》,構寫他的“寓言”,但沒有寫完。畢其功的則是他的兒子丁惟寧。他的孫子丁耀亢又作了個別的訂正補充,並親到姑蘇雇人鐫版印刷。因此,《金瓶梅》可以說是三代人的心血結晶,而主要撰寫人則是丁惟寧。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劉德中


丁惟寧[編輯]

丁惟寧(1542年-1611年),字汝安,號少濱,又字養靜明朝官員,山東諸城人。


生平[編輯]

四川按察御史丁純之次子。祖籍海州,後遷居藏馬山下(今膠南市大村鎮一帶)。嘉靖甲子(1564)舉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授直隸(今河北省)清苑知縣,升四川道監察御史巡撫直隸。官至御史、鄖襄兵備副使等。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卒。

家族[編輯]

其子丁耀亢是明末清初著名作家。

金瓶梅[編輯]

中國大陸山東學者王夕河耗時24年,耗資100萬元,表示他研究出《金瓶梅》的作者就是丁惟寧,其觀點認為:「蘭陵笑笑生」就是山東方言「蓮廬修修生」,而此人正是丁惟寧。成為今日的一種新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