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0日 星期五

海紅豆(Adenanthera pavonina),又稱相思格、孔雀豆、相思豆等。爲豆科(Leguminosae),含羞草亞科(Mimosoideae)植物,著名詩人王維的詩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就是指海紅豆。其果實南方寺院多用爲制作念珠。木材可制家具等。全株有毒。

海紅豆
拼音:Hǎihóngdòu (Haihongdou)
英文:Seed of Sandal Beadtree,Seed of Coral Peatree
 
  海紅豆(Adenanthera pavonina),又稱相思格、孔雀豆、相思豆等。爲豆科(Leguminosae),含羞草亞科(Mimosoideae)植物,著名詩人王維的詩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就是指海紅豆。其果實南方寺院多用爲制作念珠。木材可制家具等。全株有毒。
 
 
 
 

基本信息

 
海紅豆豆莢
 海紅豆豆莢
  種中文名:海紅豆

  種拉丁名:Adenanthera pavonina Linn. var. microsperma (Teijsm.et Binnend.)Nielsen

  種别名  :紅豆、孔雀豆、相思豆、相思格

  屬中文名:海紅豆屬

  屬拉丁名:Adenanthera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分布: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爪哇。中國台灣廣東廣西

  習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稍耐蔭,對土壤條件要求較嚴格,喜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形態特征


  半落葉喬木,樹幹通直,高20~25m,胸徑60cm以上。樹皮厚0.6cm,灰褐色,平滑;幼枝被柔毛,圓筒形,光滑。葉爲二回羽狀複葉,互生,羽片4~6對;每小羽片有小葉8—18個,矩圓形或卵形,長2~3.5cm,寬約1.5cm。花微小,兩性,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單生於葉腋内或數個結成頂生的圓錐花序,總花梗和花序均被短柔毛;花黄色,長3.5mm;萼鍾狀,外面被短柔毛,萼齒5裂,長約lmm;花瓣5片,鑷合狀排列,披針形,長3.5mm;雄蕊10枚,花柱絲狀,柱頭凹下爲杯狀。莢果帶狀而彎,扁平,長10~15cm、寬約1.5cm,革質。種子鮮紅色,光亮,闊卵形或橢圓形,長約5.5~8mm。

分布及習性


海紅豆樹
  海紅豆樹
  分布於熱帶亞洲非洲。國内產於廣東、 廣西、雲南福建、西藏喜馬拉雅山東部,以及海南西部的低海拔山地和丘陵地帶的半落葉季雨林中,在村邊的次生林中也常見。

  孔雀豆是散生在熱帶、南亞熱帶半落葉季雨林的樹種。所處的氣候爲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26℃,年積溫8 000~8 600℃,極端最高氣溫38℃,極端最低氣溫-2℃,年降水量900~2 500mm。

  適生的土壤爲砂壤土表層的紅壤、磚紅壤性紅色土或磚紅壤性黄色土,母質爲花崗岩頁岩礫岩玄武岩等。

  在海南常見於海拔400m以下山坡,山腹或村邊次生疏林中,常與黑格、白格、檳榔青、烏墨、雞尖、赤材等喬灌木混生。幼苗較耐蔭,壯齡後則喜陽光,在密林中往往出人頭地,雄峙於林層之上,生勢旺盛,樹冠緊密鬱茂。在平緩濕潤的疏林中,表現較強的天然更新能力,母樹下幼苗、幼樹頗多。對立地肥力要求較嚴格,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疏松的土壤上生長良好,但在海南西南部較幹旱的山地外圍的次生林或灌叢地,土壤爲褐色磚紅壤,則表現出一定的耐旱能力。
 
  在天然林中,46年生樹,高18.1m,胸徑26.3cm,高生長在早期較快,6~25年生時,年生長量達50~60cm,以後稍減慢,年生長在30cm左右;胸徑生長在10年生之前緩慢,以後加快,年胸徑生長在0.6~0.7cm,40年以後,年胸徑生長達0.9cm。人工栽培的生長較快,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營造的試驗林,14年生的林木,平均樹高12m,胸徑16cm。是改造低海拔次生林的主要造林樹種之一。

主要用途

 
  孔雀豆是散生於熱帶、南亞熱帶低海拔的半落葉喬木,其材質硬重,心材結構細致、均勻、耐腐,是制作家具、器具的上等用材。種子堅硬、鮮紅光澤,被人們美稱爲“南國紅豆”,常作爲紀念品收藏。

栽培技術


海紅豆花黄色
  海紅豆樹開小黄花
  一、采種

  花期5月,9~10月當莢果由綠色轉爲黑褐色時種子成熟。采收種子最好用鉤枝剪將帶有果實的小枝剪下,並攤開暴曬2~3天,莢果開裂,種子自然脱落,有些種子仍夾在莢果中,應將莢果集中堆放,用棍棒敲打,直至種子完全脱落爲止。種子千粒重80~120g,約8 300—12 500粒/kg。

  二、育苗

  播種前要進行催芽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用60℃溫水浸1晝夜;二是用濃硫酸拌種15~25min取出播種。播種後4~5天便開始發芽,發芽較整齊一致,場圃發芽率約90%,成苗率達95%以上。幼苗生長迅速,一般半年生苗高達50~60cm。2月播種,當年雨季造林。

  三、種植

  重新造林的,要在雨季前進行全面砍雜、鍊山,坡度超過25°時,最好開水平帶,按株行距2m×3m開植穴,植穴規格爲50cm× 50cm×40cm。作爲次生林改造的,要將林内的雜、灌、草全部砍掉,保留質量好的喬木樹種,鬱閉度控制在0.4左右,按株行距2m×3m穴狀整地,並在定植前將表土回穴。

  在海南定植時間最好是8月份,選擇下過透雨後的陰天進行。定植時如果是下大雨或土壤太濕,應注意覆土後用腳輕輕踩實或用手壓實即可,切勿用腳重踩,以免造成暫時的土壤板結,影響成活。

  四、撫育

  熱帶地區雜草恢複較快,抑制苗木的生長。因此,定植後4年,每年至少在雨季前、後期各砍雜、擴穴、松土1次,雨季前期結合撫育每穴施複合肥100g。

  作爲改造次生林性質的造林地,在第3年雨季前期撫育時應砍除保留木的1/3,以適度調節光照,促進林木生長。10年以後可根據林木的生長狀況進行間伐,以保持林木的正常生長。

病蟲害防治


  1、炭疽病:苗木及幼樹均有感染,常侵害葉片,嚴重者也危害嫩枝,可於發病初期每隔15天噴1次1:l:100的波爾多液,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

  2、雙條合歡天牛:在海南尖峰等地的人工幼林均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因其取食嫩枝樹皮,嚴重影響林木的生長。

  發生蟲害後除及時搖動樹木或用竹竿等物擊落,加以捕殺外,對卵及幼蟲則用90%敵百蟲或80%敵敵畏1 500~2 000倍液噴灑。

藥用信息


孔雀豆
    孔雀豆
  出處:出自《海藥本草》

  拼音名:Hǎi Hónɡ Dòu

  英文名:Seed of Sandal Beadtree, Seed of Coral Peatree

  别名:紅豆、大紅扁豆、相思子、孔雀豆、相思格

  來源:藥材基源:爲豆科植物海紅豆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denanthera pavonina L.var.microsperma(Teijsm.et Binnend.)Nielsen [A.microsperma Teijsm.et Binnend.;A.pavonina auct.non L.]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熟時采摘果實,打下種子,曬幹。

  原形態:海紅豆 落葉喬木,高5-20m。嫩枝微被柔毛。二回羽狀複葉,具短柄;葉柄和葉軸被微柔毛,無腺體;羽片3-5對,小葉4-7對,互生,長圓形或卵形,長2.5-3.5cm,寬約1.5-2.5cm,先端圓鈍,兩面均被微柔毛。總狀花序單生於葉腋或在枝頂排成圓錐花序,被短柔毛;花小,白色或淡黄色,有香味,具短梗;花萼長不足1mm,與花梗同被金黄色柔毛;花瓣5,披針形,長2.5-3mm,無毛,基部稍合生;雄蕊10枚,與花冠等長或稍長;子房被柔毛,幾無柄,花柱絲狀,柱頭小。莢果狹長圓形,盤鏇,長10-20cm,寬1.2-1.4cm,開裂後果瓣鏇卷;種子近圓形至橢圓形,長5-8mm,寬4.5-7mm,鮮紅色,有光澤。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多生於山溝、溪邊、林中或栽培於庭園。

  資源分布: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種子呈闊卵形或橢圓形,長5.5-8mm,表面鮮紅色,光亮,一端右見種臍。

  化學成份:海紅豆種子含豆甾醇(stigmasterol),豆甾醇葡萄糖甙(stigmasterol glucoside),衛矛醇(dulcitol),多糖(polysaccharide)及蛋白酶抑制劑(protease inhibitor)和8種胰蛋白酶同效抑制劑(trypsin isoinhibitor)DE1-DE8,種仁中含衛矛醇,豆甾醇葡萄糖甙,a-菠菜甾醇(a-spinasterol),β-穀甾醇及豐富的蛋白質(protein),脂肪酸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二十八碳烯酸(octacoseno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二十碳烯酸(eicosenoic acid),種子油中還含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而種子油中總結合脂肪酸的50%以上爲亞油酸(linoleic acid),還含少量亞麻酸(linolenic acid),另外,海紅豆木質部分中含有洋槐黄素(robinetin),查耳酮(chalcone),紫鉚花素(butein),福建茶素(ampeloptin),二氫洋槐黄素(dihydrorobinetin),2,4-二羥基苯甲酸(2,4-dihydroxybenzoic acid),樹皮中含有葡萄糖(glucose),刺囊酸(echinocyst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及它們的葡萄糖皂甙和豆甾醇葡萄糖甙,根中則含有齊墩果酸和刺囊酸,葉子中含有二十八醇(octacosanol),衛矛醇,β-穀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和豆甾醇

  藥理作用:海紅豆的提取物對兔胰腺的總蛋白水解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對人胰腺的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總蛋白水解酶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而對牛的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較弱。

  性味:微苦、辛;微寒;有小毒

  歸經:肺;心;脾經

  功能主治:疏風清熱,燥濕止癢,潤膚養顏。主面部黑斑,痤瘡,皶鼻,頭面游風,花斑癣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塗。

  各家論述:《海藥本草》:主人黑皮黯,花癣.頭面游風,宜入面藥及澡豆。

  摘錄:《中華本草》

毒性介紹

 
  毒性:全株有毒,種子毒性較大[A—8,23]。人和畜中毒後有劇烈腹痛、嘔吐、脈搏減弱、瞳孔縮小、呼吸抑制以至痙攣。小鼠腹腔注射15g/kg種子的乙醇提取物,開始興奮,然後活動減少、閉眼,半小時後恢複正常;水提取物引起驚厥、死亡[A-25]。

  毒理:有毒成分尚不清楚。種子含多種脂肪酸和甾甙、黄酮等,如豆甾醇甙(stigmasterolglucoside)、菠菜甾醇式(α—spinasterolSlucoside)、β—穀甾醇及其甙,還含衛矛醇(dulcitol)和胰蛋白酶抑制性物質[37—42]。

民間習俗


海紅豆手鏈
 海紅豆串成的手鏈
  愛情:少男少女用五色線串相思豆作成項鏈手環,佩帶身上,心想事成,佩帶手上,得心應手,或用以相贈,增進情誼,得讓愛情永久。

  婚嫁:男女婚嫁時,新娘在手腕或頸上佩戴鮮紅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環或項鏈,以象征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偕老。

  夫妻:夫妻枕下各放六顆許過願的相思紅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祈福:用許過願的相思紅豆佩戴身上,稱爲如心所願,相思紅豆樹代表顯達富貴。

  平安:農曆年中有較差的月份,佩戴紅豆可以祛邪避諱。用來做成飾物(如項鏈、手鏈等),别具風格,質樸自然、寓意深長;亦可嵌附在卡片上拼成象征性圖案、字或直接裝入信封中捎給朋友。

本科概述


  豆科是被子植物的三大科之一,它包括三個亞科,即含羞草亞科(Mimosoideae)、雲實亞科(Caesalpinoideae)、蝶形花亞科(Papilionoideae),共約650屬18000種,廣布於全世界。我國約150屬1200種以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該科很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有重要食用和飼料作物及牧草,如大豆、花生紫雲英蠶豆苜蓿等;還有不少植物是著名的藥用植物,如甘草黄芪槐米雞血藤等。其他在農藥、染料、木材等方面的用途不勝枚擧,和人類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在有毒植物的領域中,豆科有毒植物的數量居於前列,其種類繁多、分布廣泛、成分複雜,並具有多種不同的毒性作用。據粗略統計,全世界豆科有毒植物約100屬290種[1]。月前我國發現的豆科有毒植物約50多屬120種以上,其中蝶形花亞科有37屬70多種,占半數以上。實際上,豆科中不少植物的毒性久已爲人所知,《本草綱目》中記載相思子、雲實黧豆、肥皂莢等有毒,如相思子食之可令人嘔吐,雲實花多食令人狂走等。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食用經加工處理去毒後的某些毒性不大的植物部分,或利用其營養成分作爲牲畜飼料,但往往可因食用前處理不當而致中毒。這類中毒事故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每年都有發生,如菜豆海刀豆狗爪豆豬屎豆等種子造成人、畜食用中毒的報道屢見不鮮。因此,它們作爲一類既可食用又具一定潛在危害的特定有毒植物是值得注意的。在華北、西北等牧區,豆科植物是一類普遍分布的植物或引種種植並有價值的放牧飼料。但應指出的是其中也有一些含有毒成分,在牲畜大量或長期食用時可能產生危害,出現各種急性或慢性中毒症狀。例如瘋馬豆、小花棘豆、甘肅棘豆、黄香草木樨、雜種車軸草和救荒野豌豆等均有一定的危害,其程度除了牲畜自身對毒物的吸收、解毒和排泄等因素外,還與植物的地理分布、季節和其他飼料的補充等多種因素有關,往往發現不及時或處治不當則可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2]。在豆科有毒植物中,還有一類對魚類和昆蟲有高毒性的植物,如毛魚藤是早已熟知的毒魚和殺蟲植物,所含有毒成分隻爲本科所特有。此外,還有許多豆科有毒植物一般不爲人、畜所食用,隻偶而有誤食中毒發生,但已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證實其含有新的重要有毒成分或其他有藥用價值的活性成分,如相思於是目前已知最毒的植物之一,一粒種子即可使人迅速死亡,對其有毒成分及作用機制均正進行深入研究[3,4]。又如決明屬(CassiaL.)、野百合屬(CrotalariaL.)、金雀花屬(CytisusL.)、刺桐屬(ErythrinaL.)和羽扇豆屬(LupinusL.)等屬的部分種,因含有多種具生理活性的生物鹼而表現出具有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多方面的毒性,對這類植物的有毒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研究也是很有意義的。豆科有毒植物中含有的有毒成分幾乎涉及到植物化學成分中所有重要類别,還有些成分僅爲本科所特有。這些成分是植物毒蛋白、神經毒氨基酸、生物鹼、甙類、有毒黄酮、蒽醌類和其他有毒成分。
 
  一、植物毒蛋白:這類蛋白毒素主要存在於蝶形花亞科的一些植物種子中。重要的蛋白毒有相思子毒素(abrin)、相思子凝血素、刺槐素(robin)、菜豆毒素(phaseolotoxins)等。相思子毒素是植物界已知的最毒的細胞毒素之一,在人體組織中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統和循環系統等中毒症狀,估計人口服MLD爲7μg/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爲200μg/kg[4,5]。
 
  二、神經毒氨基酸:它們較集中分布於蝶形花亞科的香豌豆屬(LathyrusL.)和野豌豆屬(ViciaL.)的某些植物中。這是一類具有神經系統毒性的變異氨基酸或其衍生物,它們是豆科植物中所特有的成分。已從上述兩屬中得到的神經毒氨基酸有了—穀醯基—夕—氨基丙腈、β—N—草醯基—L—α,β-二氨基丙酸(ODAP)(48—55)、r—穀醯基-β—氰基丙氨酸和β—氨基丙氨酸等。它們在結構上極相似於具神經傳遞作用的氨基酸,因此它們可在神經系統的一個或多個受體部位上千擾正常氨基酸的作用,產生一系列中樞神經系統的異常症狀,如興奮性增加、過度活動、震顫、全身僵直和癱瘓。ODAP是目前已知的氨基酸中最強的神經激動劑之一。還有一些氨基酸能損害骨骼肌結締組織,出現類似於遺傳:性膠原失調性疾病的症狀。此外,紫雲英屬(AstragalusL.)的某些植物還含有毒的硒代氨基酸。這類植物富集土壤中的無機元素硒,使之超過正常生長需要的一千倍以上,以可溶性或非可溶性的無機或有機硒化物存於體内,如甲基—硒代半胱氨酸(CH3—Se—CH2CHNH2COOH)等。有機硒化物在動物體内能鈍化琥珀酸脱氫酶和其他一些脱氫酶,其中棲茌體内與硫有競爭作用而代替硫的正常代謝,還可直接作用於細胞氧化的輔酶,抑制體内許多含硫氨基酸的巰基作用等[6]。動物因食人量多少而表現爲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不同的中毒症狀,如脱毛、脱蹄、溶血性貧血白細胞減少、不育、實質器官的退化和變性以及視力障礙,興奮、步態蹣跚、癱瘓等神經系統症狀[2,6]。
 
  三、生物鹼:豆科植物中富含生物鹼,並存在着多類特有的生物鹼,它們在其毒理作用上也各不相同。根據其結構主要爲下列四類:1.雙稠吡咯啶類生物鹼(Pyrrolizidinealkaloids):分布於野百合屬植物劄豆科含此類生物鹼約100餘種,此類生物鹼是本科植物重要成分之一。雙稠吡咯啶生物鹼主要具特征性的肝髒毒性,如單豬屎豆鹼(即農吉利甲素)(monocrotaline)(48—17)等,在動物體内經烷塞化反應形成一種吡咯代謝產物,從而直接抑制肝微粒體的形成,導致肝硬化和壞死,有的甚至能致肝癌,同時它們還可造成肺的損害[7,8]。此外,具有這一結構母核的其它類型的生物鹼還具有多種其它的生理活性,有的具箭毒樣作用產生肌肉松弛,有的具降壓作用,有的則具有強烈的局部麻醉作用等。2.雙稠哌啶烷類生物鹼(quinolizidinealkaloids):這類生物鹼在本科的金雀花屬、羽扇豆屬、槐屬(SophoraL.)、和黄華屬(ThermopsisR.Br.)等中均有存在。分布較廣的有苦參鹼(matrine)(48—72)、野決明鹼(thermopsine)(48—78)、金雀花鹼(cytisine)(48—57)、鷹爪豆鹼(sparteine)(48—79)等。苦參鹼及槐屬的類似生物鹼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呼吸抑制、運動失調和驚厥。金雀花屬和羽扇豆屬等中生物鹼則屬於一類神經節毒物,其作用相似於煙鹼,但強度稍弱。3.刺桐生物鹼(erythrinaalkaloids):它們是刺桐屬所專有的具有特殊的四環叔胺生物鹼。它們主要作用於運動神經系統,其中有的以對外周神經系統的作用爲主,表現出顯着的類似季銨生物鹼的箭毒樣活性,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非去極化類型的肌肉松弛劑,如二氫—β—刺桐鹼(dihydro—β—erythroidine)(48—37)的神經節阻斷作用劑量爲0.5mg/kg,它對小鼠的LD50爲4.5mg/kg;有的則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爲主,產生抑制和痙攣,如阿樸—β—刺桐鹼(apo-β—erythroidine)(48—36)等;還有一些鹼則兩種作用兼而有之,其作用強度相當[9,10]。4.二萜酯鹼類生物鹼:主要分布於雲實亞科的格木屬(ErythrophleumAfz.),我國種類不多。這類鹼以咖薩因(cassaine)(48—49)爲代表,它們在結構上與甾體類毛地黄毒甙相似,因而也具強心作用和其他毒性,是一糞主要作用於心髒的毒物。此外,它還有持久的局部麻醉作用[11]。其他還有一些特殊生物鹼,如毒扁豆(PhysostigmavenenasumBalfour)所含吲哚類劇毒生物鹼毒扁豆鹼(eserine)是強膽鹼酯酶抑制劑,爲重要的神經性毒素。又如紫雲英屬植物所含吲哚里西定鹼(indolizidinealkaloids)斯旺松寧(swainsonine)(48—1),在生源上與雙稠吡咯啶及雙稠哌啶烷類生物鹼有密切關係,是一類特殊和強效的甘露糖酶抑制劑,能使牲畜產生甘露糖病(mannosldosis)和神經細胞的生理突變[12,13]。
 
  四、甙類:豆科的三個亞科中都含有皂甙,特别是三萜皂甙最爲豐富,這些皂甙的分布、結構和毒理已有專門評論綜述。皂莢屬(GleditsiaL.)和肥皂莢屬(GymnocladusLam.)中的三萜皂甙可強烈刺激粘膜,經消化道吸收後產生全身性中毒症狀,此外它們還有毒魚和殺蟲活性。扁豆屬(DolichosL.)的植物麻里所含有的大麻藥皂甙,有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野豌豆屬和菜豆屬中的部分植物能生物合成不同的氰甙,如野豌豆甙(vidanin)(48—81)、菜豆亭(phaseolunafin)等。各種氰甙在體内酶或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產生出有害的氫氰酸,能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從而出現呼吸困難、喘息、瞞跚、衰竭、驚厥以致死亡。實際上,氰甙的產生與氣候、雨量、季節、生長階段等外界條件亦有很大關係。
 
  五、有毒的黄酮和異黄酮類:木犀黄素、櫟精等常見黄酮廣布於豆科植物葉、花中,也富含一些特有結構的黄酮和異黄酮化合物。有毒黄酮主要分布於蝶形花亞科的魚藤屬(DerrisLour.)、雞血藤屬(MilletdawightetArn.)、豆薯屬(PachyrrhizusRichexDC.)和灰葉屬(TephrosiaPers.)等植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毒素是魚藤酮(rotenone)(48—49)、灰葉素(tephrosin)(48—31)和豆薯酮(pachyrrhizone)(48—59)等。它們是一類色滿色滿酮類化合物(chromanochromanones)[14]。這一類毒素主要以對冷血動物如魚類的毒性而引入注目,對溫血動物亦有一定的毒性。魚藤酮是已大量生產的一種殺蟲農藥,它可以通過消化系統,甚至通過皮膚接觸而吸收中毒,主要作用於魚類等動物的呼吸中樞使之麻痹而死亡,五十萬分之一的濃度仍可造成魚類死亡,對溫血動物也有相當大的毒性。魚藤酮對人和狗的腸胃道有強烈刺激作用,產生劇烈的嘔吐和下痢。異黄酮類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車軸草屬(TrifoliumL.)等植物中,如紅車軸草素(pratenaein)等有雌激素樣作用,可導致牲畜的流產和不育等[2]。
 
  六、蒽醌及其甙類:主要分布於含羞草亞科的決明屬植物中,有大黄素(70—1)及蒽醌的多種衍生物,如1,8—二羥—2—甲基蒽醌、大黄酚—β-龍膽二糖甙等等。這一類化合物主要具有強烈的致瀉作用,並伴發一系列其他中毒症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