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藥的發展
王祿仙仔藥
名詞由來:
夜市賣藥照【照片來源自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東巡局】
清朝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王祿仙的人,他是一個賣藥小販。他賣藥時的行徑誇張,喜歡吹牛誇大其詞,把賣的藥說的像仙丹一樣,死的都能醫成活的。後來我們稱賣假藥,招搖行騙的人為「王祿仙仔」。
所以「王祿仙仔」有著負面的意涵,就類似「江湖郎中」一樣欺騙民眾,無法讓人信任。
早期台灣民間有一類人他們結合表演來促銷藥品,透過各式演出來吸引人潮,再誇大療效地將藥品賣給知識程度較不足的民眾。因此我們稱這一類人為「王祿仙仔」,而他們賣的藥也因大多都是不合格的小藥廠自己研製的密藥,所以被稱為「王祿仙仔藥」了。
後來「王祿仙仔」式的賣藥的系統轉變為上去遊覽車推銷藥物、夜市裡清涼的歌舞秀、和地下電台賣藥等等的方式。經由大家的口耳相傳、人云亦云,以及「王祿仙仔」的鼓吹搧動,使早期的台灣民眾養成愛吃藥、誤信偏方和亂喝感冒藥水等特殊醫療習性。
由成藥被稱為「王祿仙仔藥」可見,成藥當時給台灣民眾的印像是吹噓療效和誇大不實,是屬於沒有知識的人才會相信和服用的。
政府改善辦法:
以上賣藥的方式,並無專業醫學知識或藥師的指導,對人體不安全,所以政府宣導「生病了就要看醫生,不要亂吃成藥」的觀念,要民眾謹慎用藥。政府的這個口號,漸漸的影響了大家對用藥的習慣,而紛紛上醫院診所看醫生,讓這些誇大其辭的賣藥者受到很大的打擊,於是王祿仙仔藥的文化就正式沒落了。
優良認證的藥品
GPM時代:
政府為了改善成藥品質,淘汰製作王祿仙仔藥的不合格小藥廠,在1982年5月26日政府公布GMP「優良藥品製造標準」(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早期在GMP實施之前,國內有約有500藥廠,因為這套標準淘汰了許多不良藥廠,當時到達GMP標準的藥廠有236間,讓台灣的藥廠在品質或產能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國內GMP西藥製劑廠數演變【出處:國內實施PIC/S GMP國際標準情形及對於用藥品質之影響 陳惠芳組長】
cGMP時代:
在1999年5月政府又公布cGMP「現行優良藥品製造規範」(Current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cGMP規範藥品製造的支援系統、儀器、設備分析方法實施確效,也就是說有關藥品的一切製造行為都要確認它有效,因此整個製藥規範變的更嚴格,於是能達到標準的藥廠只剩163家。實施這個規範,為的就是提升台灣藥廠的製藥技術,以增加國際競爭力。
【出處:國內實施PIC/S GMP國際標準情形及對於用藥品質之影響 陳惠芳組長】
實施PIC/S GMP與國際接軌:
在2007年11月26日政府又再度公告PIC/S GMP「藥品優良製造規範」,為全球最為嚴謹的製藥查核規範。這個規範對於藥廠無菌製劑的分級要求更為嚴格,並將藥品交叉污染的風險降到最低。PIC/S GMP在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政府規定到了民國104年1月1日每間藥廠都要得到認證,否則就不能生產藥品。
政府從1982年開始一連串推動GMP、cGMP和PIC/S GMP的認證,是希望能建立一個與國際同步的查核機制,推行優良藥品的政策,使藥品的品質更為安全,讓人民用藥更為安心。
自我藥療
OTC非處方藥(成藥)市占率示意圖【出處2012醫藥產業年鑑】
因政府大力宣導「生病了就要看醫生,不要亂吃成藥」的觀念,再加上健保推行後,看醫生拿藥和上藥局買藥的錢差不多,所以成藥在健保推行後的藥品市占率從80%掉到6%。
但近年來民眾習慣逛醫院,健保虧損擴大,所以健保局現在積極推行「自我藥療」,也就是在沒有醫生或其他醫務工作者的指導下服用非處方藥(成藥),以舒解不適。
「自我藥療」適合小感冒之類,或是治療輕微的疾病。例如:出現頭痛、咳嗽黏痰、肌肉、手臂痛,腹痛、背痛、抑鬱不安、足趾腫脹、小感冒、流感、流鼻涕、消化不良、失眠、不明原因的疲勞情況時,都可以使用非處方藥治療,但小孩和嬰兒不建議使用。(以上為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不過在服用非處方藥三到五天後,若病情依舊沒好轉就要盡快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現在,因為政府推行更多藥品認證(例如:GMP、cGMP、PIC/S GMP),只要民眾認清衛生署認證合格的標誌,在藥局中就可以安心的買藥。因此成藥在自我藥療的宣導中,又重新獲得了重要的地位。
不適合自我藥療的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雖然這些病本身可能為生活中的常見病,但這些“大病”是需要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所做出的處方,患者再根據處方用藥。
成藥現代化的發展圖【圖片由長安公司提供】
相關新聞
藥品推GMP認證 沒有標章不准生產: 連結至此,請按我
認清6角型!藥品PIC/S GMP標章上路 台廠藥品質同步國際: 連結至此,請按我
咱們有話要說
文字編輯:我們藥第一名隊員
資料照片來源:百度百科、網路、長安藥廠、陳惠芳組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