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清朝康熙大學士張英(其後清朝名臣張廷玉的父親)的家人因重修府邸時,因院牆與鄰居吳氏發生爭執,所以寫信給當時在京作官的張英,要求他讓當地官府幫其家人撐腰

六尺巷


六尺巷

六尺巷 其牌坊上題有"禮讓"二字
六尺巷中國安徽省桐城市的一處歷史名勝。

歷史[編輯]

清朝康熙大學士張英(其後清朝名臣張廷玉的父親)的家人因重修府邸時,因院牆與鄰居吳氏發生爭執,所以寫信給當時在京作官的張英,要求他讓當地官府幫其家人撐腰。張英收到信之後,隨即回詩一首:
千里送書只為牆[1]
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尤在[1]
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英家人收到信之後當即決定把院牆向後退讓三尺,其鄰居知道後也向後退讓三尺。兩家之間便空出六尺,六尺巷因而得名。後來康熙帝知道了這件事,敇立牌坊以彰謙讓之德。現存在當地的牌坊,其實是1999年於故園重修時依舊制重建。

後世引用[編輯]

2008年3月,香港民主黨議員李柱銘宣佈不再競逐連任香港立法會議員,中聯辦副主任李剛便以以上詩句作回應,暗指對於李柱銘與中央政府之間對香港民主進程的分歧,其實有妥協的空間。

六尺巷



 


據《桐城縣誌》記載,清代(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家人與鄰居吳家為了圍牆發生了爭執,家人飛書京城,要張英用權勢擺平吳家。
而張英回了一首詩: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見書,主動退讓了三尺,而鄰居吳氏深受感動,也退讓三尺,於是兩家的院牆之間有一條「六尺巷」。這個美談一直流傳至今。

六尺巷



 

六尺巷前的牌坊上題有「禮讓」二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