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斑尖塘鱧
雲斑尖塘鱧又叫筍殼魚、泰國筍殼魚、泰國鱧魚。雲斑尖塘鱧分類學上隸屬於鱸形目、蝦虎魚亞目、塘鱧科、尖塘鱧屬。由於其體形似筍殼,故名筍殼魚。筍殼魚生活在有微流水的沙坭底層和草叢中,喜穴居,性溫順,不善跳,耐低氧。筍殼魚的體形略延長,粗壯,前段呈圓柱形後部稍扁,頭扁平、較大,體寬約為體長的1/3.5,嘴角下斜,與眼同寬。眼睛凸出,位於嘴唇上方,上頜兩側為齒帶,下顎長於上顎。有一排小尖牙,身上的鱗片呈梳齒狀,有四圈黑色斑紋,腹部的顏色較淺,體表的顏色會隨著周圍水質和環境而變化
中文學名:筍殼魚 中文別名:雲斑尖塘鱧
二名法:Oxyeleotris marmoratus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屬:筍殼魚屬
種:筍殼魚種 分佈:產於東南亞
亞目:蝦虎魚亞目
科:塘鱧科
雲斑尖塘鱧 -基本信息
淡水熱門觀賞魚
中文名稱:雲斑尖塘鱧
英文名稱:marbled Sand Goby
拉丁學名:Oxyeleotris marmorata
產地 東南亞泰國
中文俗名:筍殼魚、泰國筍殼魚、泰國鱧魚
雲斑尖塘鱧分類學上隸屬於鱸形目、蝦虎魚亞目、塘鱧科、尖塘鱧屬。由於其體形似筍殼,故名筍殼魚。該魚原產於東南亞泰國一帶,最大個體可達5~6公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名貴的淡水魚品種。
筍殼魚生活在有微流水的沙坭底層和草叢中,喜穴居,性溫順,不善跳,耐低氧;適溫15℃~35℃,最適溫25℃~30℃,溫度低於10℃以下能導致死亡;能在pH為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的鹹淡水中生長,2齡達性成熟,4~11月為繁殖期。幼魚以水中微生物為餌,成魚捕食小魚蝦,耐飢能力強。人工養殖可馴喂下雜魚及合成飼料,在中國南方有越冬設備的地方皆可養殖。
英文名稱:marbled Sand Goby
拉丁學名:Oxyeleotris marmorata
產地 東南亞泰國
中文俗名:筍殼魚、泰國筍殼魚、泰國鱧魚
雲斑尖塘鱧分類學上隸屬於鱸形目、蝦虎魚亞目、塘鱧科、尖塘鱧屬。由於其體形似筍殼,故名筍殼魚。該魚原產於東南亞泰國一帶,最大個體可達5~6公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名貴的淡水魚品種。
筍殼魚生活在有微流水的沙坭底層和草叢中,喜穴居,性溫順,不善跳,耐低氧;適溫15℃~35℃,最適溫25℃~30℃,溫度低於10℃以下能導致死亡;能在pH為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的鹹淡水中生長,2齡達性成熟,4~11月為繁殖期。幼魚以水中微生物為餌,成魚捕食小魚蝦,耐飢能力強。人工養殖可馴喂下雜魚及合成飼料,在中國南方有越冬設備的地方皆可養殖。
2 雲斑尖塘鱧 -生活習性
筍殼魚屬肉食性、底棲、喜穴居性魚類、畏光、喜歡藏於石頭縫、洞穴中,不喜遊動,與其他肉食性魚類如生魚、烏魚、桂花魚相比,它生性並不兇猛。平時只是靜靜地呆在水中,只有當食物(小魚、小蝦)游近它的時候才變得兇猛,捕魚的時候,會變得很靈活,能迅速地追逐獵物。養殖水溫範圍在15-33度,適宜溫度在25-30度,下限溫度為 10度,上限溫度為37度,適宜水酸鹹度PH值為7-8.5。能在PH值為6.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0%的鹹淡水中生長。
3 雲斑尖塘鱧 -食性
圖片
筍殼魚的食物種類是根據魚的不同生長階段而變化,全長1.5-2.5cm的魚苗,以枝角類、橈足類等活餌料為食,逐步從枝角類、橈足類過度到食魚花、蝦苗為主,全長5cm以後,逐步從食蝦苗、魚苗過度到食較大規格的小魚、蝦,當魚苗生長到全長12-14cm,體重30-50克時,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開始餌料馴化,飼餵冰鮮魚肉碎塊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價飼料。全長6-7cm以上的魚多表現為早晨、黃昏潛伏在淺水處靜候捕食。
4 雲斑尖塘鱧 -生長特性
筍殼魚的養殖條件適宜,在餌料適口、充足的條件下,由全長 2-2.5cm的魚苗生長到4-5cm以上的魚苗約1個月,由全長4-5cm的魚苗生長到全長12cm以上,體重30-50克的魚苗約4-5個月,由30-50克的魚苗生長到400克左右的商品規格約6-8個月。在溫度適宜條件下,全程養殖周期約為12-16個月。筍殼魚在中國長江、珠江流域均可採用塑料大棚越冬養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養殖甲魚的溫室內水泥池養殖。。
5 雲斑尖塘鱧 -投餌
筍殼魚為肉食性魚類,幼苗期攝食輪蟲、枝角類;長至2厘米以後開始捕食魚蝦幼苗、小昆蟲,東南亞地區的人工孵化場在魚種培育時投喂鯪、鯉魚花。故在人工養殖投放魚種前塘水應培有一定數量的微生物,並適當投放些魚花,給魚種以充足的餌料,防止因餌料不足而互相殘食。魚種經集中標粗後進入大塘,可繼續投喂大小適合的魚苗(或蝦苗),直至養成;也可以在魚種標粗階段馴食冰鮮雜魚,直到養成。筍殼魚平時靜止在水下,遊動少,消耗體能不大,飽食一餐可多日不食,飼料係數約在5左右。每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的3%,分早、晚兩餐,筍殼魚夜間活動頻繁,故投喂量早上佔1/3、晚上佔2/3。
以冰鮮小雜魚作飼料時,魚種階段要打成魚漿潑灑在水中。魚種進入大塘養殖,魚漿要適量的麵粉和鰻料拌合成團;進入養殖中、後期則可切成粒、塊狀。投喂需要設固定食台,食台可用竹片和1米×1米的正方形網布做成,分置在四周的塘底,定期提出水面檢查,觀察魚的食量和魚體健康狀況、生長速度和酌情增、減飼料,以及清理殘餌。
6 雲斑尖塘鱧 -養殖周期與越冬
筍殼魚在冬春季節長速緩慢,進入夏秋高溫天氣長速較快,我們在養殖中發現,從9月-翌年6月的養殖前期平均只有150克/尾,而到了10月則快速長至400克/尾,雖然商品規格一般要達200克,但經濟養殖期要1年以上為好。
養殖筍殼魚要有越冬設備,可採用三種越冬方式:
①在4-5月份投放新苗,年底可上市部分達到商品規格的,其餘的繼續越冬養殖至翌年8月;
②9月份投苗,成活穩定後進入越冬季節,翌年12月前收穫上市;
③10月購進種苗集中越冬標粗,翌年4-5月份塘放養,年底可全部上市。筍殼魚的越冬水溫要求在15℃以上,在廣東地區採用羅氏沼蝦越冬的塑料布大棚較為安全、經濟。越冬期要減少投餌和加強水質管理,可使用有益菌降低水中的氨氮。
7 雲斑尖塘鱧 -收穫與運輸
筍殼魚的收穫分為平時捕大留小、選擇上市和干塘一次性捕完。養殖過程中在塘邊放置一些直徑10-20厘米、長1米左右的直筒,直筒要開有多個小孔,利用筍殼魚喜歡穴居的特點,收捕時雙手堵直筒兩頭提起,水從小孔流出,挑選筒中符合規格的產品。筍殼魚有鑽泥不動的習性,干塘收捕時應注意捕捉乾淨。
筍殼魚離水后只要保持濕潤、陰涼,可存活數十小時,非常有利於鮮活產品的運輸。從東南亞箱運回來的產品採用每尾用塑料袋濕潤充氧獨立包裝,每箱數十千克,經20小時仍存活完好。
8 雲斑尖塘鱧 -筍病害防治
1、養殖水質管理
在池塘、水泥池等條件下養殖筍殼魚,養成率較難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質惡化造成,實驗證明筍殼魚對水質的要求比中水層魚類要求的指標高,在商品魚養殖全程中管理好水質,是提高中、後期養成率的重要環節。 在準備商品魚養殖池塘時,要清除塘中的淤泥,有效降低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的產生體,水體ph值7~~8時,可用10ppm強氯精對塘底消毒,初次進水后,用1ppm 硫酸銅加0.3ppm硫酸亞鐵或克藻靈全池潑灑滅殺藻類,有效控制藍藻水華(藍藻門微囊藻,俗稱臭綠沙)的發生,有關專家研究表明;微囊藻在水體中繁殖泛濫時,形成藍藻水華,在水體中大量釋放損壞魚類的肝毒素及神精毒素,會造成魚類死亡。
在池塘、水泥池等條件下養殖筍殼魚,養成率較難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水質惡化造成,實驗證明筍殼魚對水質的要求比中水層魚類要求的指標高,在商品魚養殖全程中管理好水質,是提高中、後期養成率的重要環節。 在準備商品魚養殖池塘時,要清除塘中的淤泥,有效降低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的產生體,水體ph值7~~8時,可用10ppm強氯精對塘底消毒,初次進水后,用1ppm 硫酸銅加0.3ppm硫酸亞鐵或克藻靈全池潑灑滅殺藻類,有效控制藍藻水華(藍藻門微囊藻,俗稱臭綠沙)的發生,有關專家研究表明;微囊藻在水體中繁殖泛濫時,形成藍藻水華,在水體中大量釋放損壞魚類的肝毒素及神精毒素,會造成魚類死亡。
持有益藻類種群開始繁殖。增施化肥硝酸鉀20ppm;磷酸二氫鉀5ppm,保持水色茶褐色或嫩綠色,透明度在50cm左右,全池1/3~~1/4 面積放養水葫蘆等水生植物,根據池塘面積設置增氧機以保持水清、水活。
2、寄生蟲的防治
筍殼魚在養殖中最常見的是寄生蟲病,錨頭蚤寄生在魚的胸鰭、腹鰭下,將魚捕起十分容易看到,魚得病初期並無不適,魚體被錨頭蚤寄生叮咬處,因表皮被破壞容易感染多種體表性疾病和併發症,表現為傷口局部紅腫、化膿,最終引發魚血液系統感染而死亡,防治不及時或不能堅持徹底殺蟲,在一定時間內雖不會造成大規模死亡,但零星死亡不斷。徹底殺滅寄生蟲是筍殼魚養殖中首要的防病措施。
筍殼魚在養殖中最常見的是寄生蟲病,錨頭蚤寄生在魚的胸鰭、腹鰭下,將魚捕起十分容易看到,魚得病初期並無不適,魚體被錨頭蚤寄生叮咬處,因表皮被破壞容易感染多種體表性疾病和併發症,表現為傷口局部紅腫、化膿,最終引發魚血液系統感染而死亡,防治不及時或不能堅持徹底殺蟲,在一定時間內雖不會造成大規模死亡,但零星死亡不斷。徹底殺滅寄生蟲是筍殼魚養殖中首要的防病措施。
筍殼魚耐藥物毒性能力強,使用高出常規標準值1~~2倍的藥物未能見其有損害,各類水產殺蟲劑均可使用,由於筍殼魚底棲在池低,使用劑量與池塘水肥度相關,可用水泵保持池塘水體循環增強藥效,殺蟲劑與要間隔7天使用第二次。可使用阿維菌素、敵百蟲殺蟲劑,敵百蟲可使用濃度為1~~1.5ppm並視治療效果,周期性徹底滅殺各類寄生蟲。
3、體表性疾病
由於筍殼魚其磷片呈梳齒狀;倒刺性極強,在捕抓時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損壞不易察覺而至病,是運輸、分養、轉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大規格魚种放養初期,常見癥狀是魚鱗、魚鰭損傷處紅腫或黴菌感染后的棉絮狀增生物,尾部磷片脫落表皮潰爛。
由於筍殼魚其磷片呈梳齒狀;倒刺性極強,在捕抓時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損壞不易察覺而至病,是運輸、分養、轉塘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在大規格魚种放養初期,常見癥狀是魚鱗、魚鰭損傷處紅腫或黴菌感染后的棉絮狀增生物,尾部磷片脫落表皮潰爛。
分規格養殖,必要的養殖轉移或採購大規格魚种放養,凡是擦傷的魚都要先用20ppm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小時消毒傷口,然後用比重6%鹽水加20ppm聚維銅碘(含碘量10%)配製的消毒水,在水泥池、方形塑料桶或在水池中建立塑料布水箱暫養2天以上,消毒水現配現用,每天換消毒水一次,在暫養過程中要保持充氧,經過表皮治療康復后,才可轉入正常養殖。高溫季節可周期性使用石灰20~~40ppm 及各類水產用消毒劑2倍的劑量全池潑灑消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