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一絲不掛原是佛教用來比喻人沒有一絲牽掛,超凡脫俗,看破紅塵。後指人裸體


【名稱】:一絲不掛
【拼音】:yī sī bù guà
【釋義】:原是佛教用來比喻人沒有一絲牽掛。後指人裸體。
【出處】:《楞嚴經》:“一絲不掛,竿木隨身。”
【例子】:放閘老兵殊耐冷,~下冰灘。(宋·楊萬里《清曉洪澤放閘》詩)
【序號】:3692

「一絲不掛」原本嘅意思?
「一絲不掛」原是佛教用
來比喻人沒有一絲牽掛,超凡脫俗,看破紅
塵。
「一絲不掛」嘅出處呢?
《楞嚴經》:“一絲不掛,竿木隨身。”   
【一絲不掛】·成語解釋   
【拼音】:yī sī bù guà   

【解釋】:原是佛教用來比喻人沒有一絲牽掛,超凡脫俗,看破紅塵。後指人裸體。   

【出處】:《楞嚴經》:“一絲不掛,竿木隨身。 ”
【事例】:放閘老兵殊耐冷,~下冰灘。 ★宋·楊萬里《清曉洪澤放閘》詩   

【近義】:赤身裸體

【一絲不掛】·成語典故

  一絲不掛有兩解。一解為一縷衣飾。《五燈會元》卷十二:“諸上座終日著衣 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未曾掛著一縷絲。另一解為一根釣絲。《五燈會元》卷十四:“僧問:一絲不著時如何?師曰:合同船子並頭行。意思是說,“一絲不 ”,便達到了船子和尚超脫的境界。船子和尚有詩偈雲:“金鱗不遇空勞力,收取絲綸歸去來……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便得休。可見一絲不掛本是禪 ,比喻超然灑脫,絕無患得患失的念頭,絲毫不受塵俗的牽掛,是很高的修持境界。後用以泛指毫無牽掛。如《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把世情榮枯得喪 看做行雲流水,一絲不掛。亦乾脆直指赤身裸體。如宋·洪邁《夷堅丁志·李氏紅蛇》:“披髮裸體,—絲不 掛。

【一絲不掛】·成語故事

  佛教禪宗語,本作“寸絲不掛”。原指魚類不受釣絲的糾纏、掛礙。   《景德傳燈錄•普願禪師》:“陸(亙)異日又謂師曰:‘弟子亦薄會佛法。’師便問:‘大夫十二 時中作麼生?’陸雲:‘寸絲不掛。’”陸亙的意思是,我一天到晚不受任何俗念的牽掛——大超脫也。不知何時量詞的“寸”變成了數詞的“一”,“寸絲不掛” 變作“一絲不掛”。宋代苏轼《戲贈虔州慈雲鑒老》:“遍界難藏真薄相,一絲 不掛且逢場。”宋代黄
庭坚
《僧景宣相訪寄法王航禪師》:“一絲不掛魚脫淵,萬古同歸蟻旋磨。”《警世通言•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把世情榮枯得喪,看作行雲流水,一絲不掛。”以上三例,可以看出,“一絲不掛”的本義便是擺脫或超脫的意思。人的想像力極強。從釣絲的絲聯想到紡織的 絲,於是“一絲不掛”便用來描寫赤身裸體。宋代楊萬里《清曉洪放閘》:“放閘老兵殊耐冷,一絲不掛下冰灘。”“一絲不掛”也形容不加裝飾,顯露全部真相。梁啟超《節本明 儒學•忠憲高景逸先生攀龍說》:“學問只要一絲不掛,其體方真,體既真,用自裕,到用功夫時,即功夫一切放下,方是功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