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頭鴨 [編輯]
繁殖與保護[編輯]
綠頭鴨常集群活動,營巢於水邊的草叢中及樹洞等地。每窩產7到11枚卵,孵化期24至27天。有些地區由於過度捕獵而數量減少。
綠頭鴨常集群活動,營巢於水邊的草叢中及樹洞等地。每窩產7到11枚卵,孵化期24至27天。有些地區由於過度捕獵而數量減少。
圖片資源[編輯]
綠頭鴨
綠頭鴨(學名:Anas platyrhynchos)又名大頭綠(雄)、蒲鴨(雌),屬鴨科鴨屬中型游禽。通常棲息於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動於江河、湖泊、水庫、海灣和沿海灘涂鹽場等水域。鴨腳趾間有蹼,但很少潛水,游泳時尾露出水面,善於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喜歡乾淨,常在水中和陸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覺或休息時互相照看。以植物為主食,也吃無脊椎動物和甲殼動物。
綠頭鴨 -形態特徵
雌鳥頭頂至枕部黑色,具棕黃色羽緣;頭側、後頸和頸側淺棕黃色,雜有黑褐色細紋;貫眼紋黑褐色,上體也為黑褐色,具棕黃或棕白色羽緣,形成明顯的「V」形斑;尾羽淡褐色,羽緣淡黃白色;兩翅似雄鳥,也具紫藍色翼鏡;頦和前頸淺棕紅色,其餘下體淺棕色或棕白色,雜有暗褐色斑或縱紋。
虹膜棕褐色,雄鳥嘴黃綠色或橄欖綠色,嘴甲黑色,跗跖紅色;雌鳥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黃色,跗跖橙黃色。
幼鳥似雌鳥,但喉較淡;下體白色,具黑褐色斑和縱紋。
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1000一1300克,雌性910一1015克:體長雄性 540—615毫米,雌性470—550毫米;嘴蜂雄性53—61毫米,雌性49—59毫米;翅雄性270—285毫米,雌性250—286毫米;尾雄性72一112冼米,雌性69—125毫米;跗跖雄性40一55毫米,雌性39—50毫米。
2 綠頭鴨 -分佈範圍
中國於西北和東北大部地區繁殖,南方越冬。數量很多。
3 綠頭鴨 -生活習性
綠頭鴨主要以野生植物的葉、芽、莖、水藻和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秋季遷徙和越冬期間也常到收割后的農田覓食散落在地上的穀物。覓食多在清晨和黃昏,白天常在河湖岸邊沙灘或湖心沙洲和小島上休息或在開闊的水面上游泳。
綠頭鴨春季遷徙在3月初至3月末,秋季遷徙在9月末至1O月末,部分遲至11月初。遷徙系分批逐步地進行,特別是秋季遷徙最明顯,常常前一批離開不久又飛來另一批,而且集群也比春季大,有時在一個遷徙中間停息站上,集群達千隻以上。
4 綠頭鴨 -生育繁殖
5 綠頭鴨 -相關研究
他們對成群棲息的綠頭鴨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處在鴨群最邊上的綠頭鴨,在睡眠過程中可使朝向鴨群外側的一隻眼睛保持睜開狀態,這種狀態的持續時間,也會隨周圍危險性的上升而增加。這一新發現對弄清人的各種睡眠失調可能會有所幫助。一些人在大白天總是覺得困,很可能與大腦一部分處於清醒狀態,而另一部分仍保持在睡眠狀態有關。
6 綠頭鴨 -物種保護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