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 星期一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宋 · 祝穆《 方輿勝覽 · 眉州 · 磨針溪》:世傳 李白讀書象耳山中 ​​,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 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拼為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出自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

名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拼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釋義: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
用法:褒義謂語結構:聯合式
例句:~,經過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練地掌握了英語。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發音

【拼音】:zhǐ yào gōng fū shēn ,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釋義

諺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夠成功。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出處

  · 祝穆《 方輿勝覽 · 眉州 · 磨針溪》:世傳 李白讀書象耳山中 ​​,學業未成,即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 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譯文: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示例

~,經過五年的刻苦努力,他熟練地掌握了英語。

第一個: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紮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第二個:懸樑刺股

這個成語由兩個故事組成。
  “懸樑”的故事見於《太平御覽》卷三六三引《漢書》。
  西漢時期,有個人名叫 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地綁在房樑上,一頭系在頭髮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馬上就會清醒,再繼續讀書學習。
  “刺股”的故事見於《 戰國策·卷三秦一》。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 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後人將這兩個故事合成“懸樑刺股”或“刺股懸樑”一句成語,用以激勵人發憤讀書學習。

第三個: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鐵杵磨針感李白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自小天資過人,但畢竟是小朋友,不懂得約束自己,學習上缺少恆心,碰到困難就不想再學下去。
有一次他丟下功課偷偷溜出去玩,來到一條小河邊,聽見「嚓嚓嚓」的聲音,過去一看,見到一個老婆婆正在一塊大石頭上專心地磨著一根鐵杵。李白奇怪地問 :「老婆婆你在幹甚麼 ?」老婆婆答:「我在磨繡花針。」李白說:「鐵杵這麼粗,如何能磨成針呢 ?」老婆婆笑答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聽後大受啟發,領悟到做事一定要有恆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會有成功的可能。自此他加倍努力學習,終成偉大的詩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