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狸
拼音:Guozili
果子狸也叫花面狸、白鼻狗、花面棕櫚貓等,果子狸屬靈貓科(Paguma)。該屬隻有一個物種,與本科其他物種同屬於食肉動物中的原始類群。果子狸是珍貴的毛皮和肉用的野生動物。廣泛分布在亞洲、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中文學名: 果子狸
别稱: 花面狸、白鼻狗、花面棕櫚貓
學名:Paguma larvata taivana(Swinhoe)
築名:Formosan gem-faced Civet
二名法: Paguma larvata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靈貓科 Viverridae
亞科: 棕櫚狸亞科 Paradoxurinae
屬: 花面狸屬 Paguma Gray, 1831
種: 花面狸 P. larvata
形態特征
果子狸一果子狸也叫花面狸、白鼻狗、花面棕櫚貓等,果子狸屬靈貓科(Paguma)。該屬隻有一個物種,與本科其他物種同屬於食肉動物中的原始類群。果子狸是珍貴的毛皮和肉用的野生動物。般體長48~50公分,尾長37~41公分;體重3600~5000克。體色爲黄灰褐色,頭部色較黑,由額頭至鼻梁有一條明顯的四帶,眼下及耳下具白斑,背部體毛灰棕色。後頭、肩、四肢末端及尾巴後半部爲黑色,四肢短壯,各具五趾。趾端有爪,爪稍有伸縮性;尾長,約爲體長的三分之二。生活在山林中,吃果實、穀物、小鳥等,屬雜食性動物。毛皮可用來制衣帽。
生長習性
果子狸爲林緣獸類,爲夜行性動物。主要棲息在森林、灌木叢、岩洞、樹洞或土穴中,偶可在開墾地發現。在黄昏、夜間和日出前活動,善於攀緣,雜食性,除了鼠類、昆蟲、蛙、鳥、蝸牛外,頗喜食多汁之果類;以野果和穀物爲主食,也吃樹枝葉,還到果園中吃水果,偶爾吃自己的糞便。肛門附近具臭腺,遭敵時會釋出異味驅之。果子狸每年2—5月發情。懷孕期爲70—90天。夏季產仔,每胎產1—5仔。1歲達到性成熟。壽命爲15年。
果子狸爲林緣獸類,主要棲息在森林、灌木叢、岩洞、樹洞或土穴中。果子狸屬夜行性動物,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不過人工飼養的果子狸這種習性並不明顯。以野果和穀物爲主食,也吃樹枝葉、昆蟲、蛙、鳥及卵、老鼠及水果。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賈志雲博士研究發現,野外果子狸在繁殖期有多雌多雄集群現象,雌性果子狸與多個雄性個體交配。
果子狸好靜、膽小、怕驚,聽覺比較靈敏。受驚後,多數表現爲食欲、性欲減退,廢食、難產、拒絕哺乳、亂拉糞尿、咬死或吞吃仔狸等。也有少數果子狸受驚後排出一種極臭的氣味,然後逃入巢箱,顫抖不停。受刺激因素還未消失時,果子狸會失去平時的判斷力和膽怯,盲目地沖出巢箱亂竄亂跳,常碰跌得頭破血流,甚至内髒出血死亡。
進入冬季,果子狸的性體征完全消失,被毛豐厚、光澤好,體肥胖,行動遲緩,對光和平時認爲的危險反應較遲頓,食量明顯降低,晝夜除進行少量的進食和排泄外,一直處於睡眠之中,以冬眠來緩慢消耗秋季所積蓄的營養。待到初春,果子狸複蘇,開始玩耍、嬉戲、攀緣等活動。
分布
果子狸野外分布於中國華北以南的廣大地區,以及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地。台灣特有亞種,分布由低至高海拔山區皆有,但中低海拔山區及開墾地爲主。在我國廣泛分布,北起北京西郊、山西大同、陝西秦嶺山地、川西一直到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南到台灣、海南島和雲南南緣;現有17個亞種,中國有9個,其中指名亞種Paguma larvata分布於東南部各省。目前民間飼養繁殖之數量相當多。產於我國南方的狸皮針毛平顺,底絨細柔,色澤鮮豔,但張幅較小;而產於北方的狸皮毛絨豐厚,多爲青灰色,張幅較大。制裘皮可做成長短皮衣、皮帽、皮領、皮手套等。尾毛和針毛長而富有彈性,可以制成毛刷和畫筆。
養殖技術
養殖方法
果子狸的飼養管理比較粗放,一般多放置於小籠舍(2×2.5平方米)或用小鐵籠飼養,再將籠舍放置於閑置的房間内或者專門設置一個小庭院。由於其活動範圍較小,清潔衛生尤顯重要。内室以水泥地面爲宜,便於沖刷。由於果子狸善攀緣,室内外可設棲杠、樹樁等供動物攀爬,以便活動和休息;房間也應該設立頂網或頂蓋,網孔不大於5平方釐米,以防止動物逃跑和保證安全。
夏季的遮蔭和冬季的防寒工作必不可少。夏季要防止曝曬雨淋,冬天要防止穿堂風,尤其是夜晚,可用草簾或棉簾遮擋,一般保持其生活環境溫度在25~30℃即可。飲水必須清潔新鮮,夏季曬過的水和冬季結冰的水不要讓其飲用,且要經常地換水。
由於果子狸的食性是以植物果實爲主,因此可根據個同季節飼喂不同的果類,其數量要占日糧重量的二分之一。要注意飼料種類的多樣化和合理搭配。一般成體每日飼喂混合飼料窩窩頭150克,肉、魚30克,水果、蔬菜150~200克,其混合飼料組成爲:30%白面,25%玉米面,20%麩皮和5%骨粉。不同季節、不同地區可飼喂不同果類,夏季對其可投喂黄瓜、西紅柿和梅豆角等;冬季可投喂蘋果、紅橙等,都可提高其食欲。投喂飼料量及成分也要隨動物發育狀況而有所變化。當胎兒在母體内生長發育及分娩後,幼仔體重迅速增加時,日糧中肉、魚的比例應增加,每日可增到150克左右,水果可增至200~250克左右。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喂給乳類食物,如牛乳等,其量可以增到450克左右。
果子狸的食性雜,耐粗飼,飼養方法簡單,抗病力強,易馴養,人工飼養經濟效益高,具有廣闊的前景。
食物品種
幼狸奶粉,麥乳精克;
舍場設施建造
籠舍用鍍鋅鐵網,籠内用磚砌成小室和暗室,籠舍内要設置棲架,供果子狸攀跳和棲息。整個場地内應設運動場,並保持環境幹燥和安靜。
籠舍形式目前采用籠養、群養和籠養與群養結合的方式爲主。
經濟價值
果子狸肉一直被視爲難得的山珍野味和滋補佳品,被人們推崇爲山珍之首。
近年來,中國一些地區食用果子狸現象愈演愈烈,鮮活果子狸成爲市場上的暢銷貨,價格不斷上漲。1998年每公斤40元,至2003年每公斤180至200元,一隻商品果子狸更可高達至上千元,豐厚的利潤促使各地盜獵販賣果子狸之風極盛。果子狸是中國歷史悠久的稀有“山珍”,素有“山中好吃果子狸,水里好吃白鱔魚”的美稱,果子狸屬皮毛獸,其皮可以制裘,是我國傳統的大宗出口毛皮之一。果子狸的針毛是制作高檔毛筆和畫筆的原料。果子狸的脂肪在化妝品生產中是難得的高級原料,還是醫治燙傷的良藥。
目前民間飼養繁殖之數量相當多。產於我國南方的狸皮針毛平顺,底絨細柔,色澤鮮豔,但張幅較小;而產於北方的狸皮毛絨豐厚,多爲青灰色,張幅較大。制裘皮可做成長短皮衣、皮帽、皮領、皮手套等。尾毛和針毛長而富有彈性,可以制成毛刷和畫筆。
食療作用
保護現狀
果子狸沒有列入1988年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上講,不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但是,許多地方將其列入“重點保護動物”。但已經列入2000年國家林業局公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果子狸與SARS
在中國大陸尤其是南方,特别是在雲貴高原及兩廣(廣東、廣西)地區,常被用以食用,因此醫學界許多人士認爲人類透過食用果子狸而感染到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症(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2003年5月11日,深港科研人員從果子狸標本中分離到SARS樣病毒。科研人員又通過電鏡對病毒形態進行分析,確定是冠狀病毒。科研結果證實,威脅人類健康的SARS病毒來自野生動物。2004年1月,香港及廣東專家檢測結果顯示,廣東市場上的果子狸SARS冠狀病毒基因結構與2003年12月的疑似病例(後爲確診病例)基因片斷相似,進一步提示人類的SARS冠狀病毒可能來源於果子狸。 如同瘋牛病、禽流感等傳染病一樣,人類通過大規模屠殺動物起到防止傳染疾病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保護動物人士的質疑。
作爲醫學專家的深圳市衛生局局長周俊安指出,人類從動物身上感染致命病毒的事例屢見不鮮。動物源引起的人類疾病包括病毒性疾病、原蟲性疾病、細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等,如狂犬病、貓抓熱、鼠疫、瘋牛病、禽流感等就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他說,一些病毒對動物影響不大,但對人類卻有很高的致病性,甚至出現很高的病死率。這是因爲野生動物在長期與惡劣環境的抗爭中自身已經產生了對病毒的免疫抵抗力。但是人類生活在相對優越的環境中,對抗病毒的能力自然比動物要差一些。因此,愛護動物,就是愛護人類自己。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相關報道
印尼蘇門答臘島出產上乘的咖啡豆,而這種咖啡豆是從灌叢中的果子狸糞便中檢穫的。
原來,果子狸每天晚上都會到咖啡園吃咖啡果實,並在離開前把咖啡豆排泄出來。這種咖啡豆經過烘烤,能沖泡出帶有巧克力味的“魯哇克咖啡”(kopiluwak)。在巴釐島,這種咖啡一壺要二十萬印尼盾(約合二十一美元)。
這個咖啡園,占地五百公頃,每年可以生產三百噸阿拉伯咖啡(Arabicacoffee),每噸售價三千六百美元。
“魯哇克咖啡”在豐收季節也隻有約三百公斤的收成,每公斤的售價卻高達一百美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