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

何紹基(1799年-1873年),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人,清代詩人、學者、書法家。

何紹基
何紹基
何紹基
清代學者象傳》第二集之《何紹基像》,清楊鵬秋摹繪

大清誥授中憲大夫翰林院編修四川學政
籍貫湖南省道州
族裔漢族
字號字子貞,號東洲,
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
出生嘉慶四年(1799年)
湖南省道州
逝世同治十二年(1873年)(74歲)
江蘇省蘇州
親屬(父)何凌漢
出身
  • 道光十六年丙申恩科進士出身

何紹基(1799年-1873年),子貞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人,清代詩人、學者、書法家。
生平[編輯]其父何凌漢,官戶部尚書。何紹基早年是阮元程恩澤門生。道光十五年(1835年)舉乙未恩科鄉試第一(解元),道光十六年(1836年)中式二甲進士,後任翰林院編修文淵閣校理等職,咸豐二年(1852年)任四川學政,因謗卸官,主講濟南長沙等地書院。同治十二年(1873年)卒於蘇州
著作[編輯]何紹基博涉群書,尤精小學,工書法,以顏真卿為基礎,又雜以上古篆籀、隸等風格,駿發雄強,獨具面貌。亦善篆刻。有《東洲草堂詩集》、《東洲草堂文集》等。











何紹基(1799-1873)

1x.jpg (39105字節)《隸書七言聯》何紹基曾曰:“如寫字用中鋒然,一筆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韻?安得不雄渾?安得不淡遠?這事切要握筆時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盤曲縱送,自運神明,方得此氣。當真圓,大難,大難!”,由此可見其對中鋒的高度重視和深刻理解。
    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晚清人書法家兼詩人,字子貞,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一作猿臂翁,因其執筆縣肘,若開勁弩,故取李廣猿臂彎弓之義。官至文淵校理,武英殿篆修、學政等職。曾主講長沙城南書院、寓長高碼頭東洲草堂。
    何氏精通金石書畫,以書法著稱於世。譽為清代第一。初習顏,中年博習南北朝書,筆法剛健,此期作品傳世甚少。後致力分隸,漢魏名刻,無不深研熟密閉,臨摹多至百本。偶為小篆,不顧及俗敷形,必以頓挫出之,寧拙毋巧。暮年眼疾,作書以意為之,筆輕墨燥,不若中年之沉著俊爽,每有筆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書反多,故史年作品傳世較多。尤以篆隸法寫蘭蕙竹石,寥寥數筆,金石書卷之氣盎然。何氏博學多才,尤工於詩。有《東洲草堂集》。何氏晚年寓滬,卒於吳縣,歸葬長沙南郊石人衝。
    他是一位十分勤奮的書法家。他自己說:“餘學書四十餘年,溯源篆分。楷法則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緒。”何紹基早年由顏真卿,歐陽通入手,上追秦漢篆隸。他臨寫漢碑極為專精,《張遷碑》,《禮器碑》等竟臨寫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進而“草、篆、分、行熔為一爐,神龍變化,不可測已。”至今存臨本仍然不少。中年潛心北碑,用異於常人的回腕法寫出了個性極強的字。
    何是一位大書法家,但他的詩名為書名所掩。在晚清宋詩派中他是一位健將,擅於描繪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驚山外天”一聯,上句比喻人世風波之複雜、險惡,下句又展示人類進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何紹基為官,因言事降調,於是遠離官場,周遊各地,以書法著作自娛,晚年倦遊,在長沙生活,與黃道讓、王先謙、王闓運等人相唱和,成為長沙詩壇雅韻之一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