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黃百韜(1900年-1948年11月22日)又作佰韜,一名伯韜,字煥然,號寒玉,原名黃新,廣東省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生於直隸省天津府(今天津市)。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徐蚌會戰時與解放軍作戰,自殺。

黃百韜


黃百韜
職業軍人
20世紀
原名黃新
別名黃伯韜
性別
出生1900年
 大清天津
逝世1948年11月22日
 中華民國江蘇省徐州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金素勤
親屬髮妻金素勤
四男黃效先,黃振先,黃敬先,黃紹先
三女黃述明,黃述文,黃述玲
學歷
河北工專中學部
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
經歷
傳令兵
團長、旅長、師長
第六戰區參謀長
冀察戰區參謀長
第三戰區參謀長
25軍軍長
第七兵團中將司令
殊榮
青天白日勳章
黃百韜(1900年-1948年11月22日)又作佰韜,一名伯韜,字煥然,號寒玉,原名黃新廣東省嘉應州(今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生於直隸省天津府(今天津市)。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徐蚌會戰時與解放軍作戰,自殺

早年[編輯]

黃百韜父為廣東省嘉應州人,曾在李鴻章淮軍任下級軍官,後並隨淮軍舉家徙居天津,黃百韜也生於此。
傳言黃因為家境頗貧的緣故,身體清瘦,後又因禿頂,被人稱為「黃禿子」。大約在13歲,黃百韜開始在河北工專中學部學習。不久在友人幫助下前往江西投軍,輾轉來到江蘇。早年在江蘇督軍李純部下當傳令兵。[1]:309李純將心愛的一個婢女許給黃為妻,而且很快在此婢女協助下黃被李保送到其主持的金陵軍官教育團學習,期間結識張宗昌等人。李純死後,張宗昌率部南征,黃於是投降張宗昌。因為好學上進,不次擢升,北伐前夕,已在張宗昌麾下徐源泉部升到旅長[1]:309不久張宗昌兵敗蔣介石,所部被蔣吞併。後來隨徐源泉投效革命。[1]:309
北伐期間,蔣部隊曾遭到黃部頑強阻擊,損失慘重,一度引起蔣注意。此時黃僅是張麾下一個營長。因此後來受到蔣特別召見,據說給蔣留下印象非常良好。不久黃因戰功從參謀升至團長旅長師長,期間參與了對江西紅軍圍剿,頗有戰功。
黃進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受訓,與馮玉祥鹿鍾麟是同學。[1]:309畢業後,任馮玉祥第六戰區、鹿鍾麟冀察戰區參謀長。
1940年前後,黃因為一篇軍事論文獲獎,得到了何應欽賞識,獲得何應欽舉薦。1941年,任第三戰區參謀長,受到司令長官顧祝同賞識。[1]:309黃在三戰區主要做三件事,一是整頓軍紀,二是皖南事變,三是浙贛戰役
其中浙贛會戰國軍作戰計劃幾乎全出自黃手筆,此戰,中方基本與日軍戰平。黃無論在第六戰區,還是第三戰區,對軍事作戰均非常積極,經常親臨前線,直接參與指揮作戰,甚至視察火線。但黃在第三戰區整頓紀律,頗不容於當時官僚,顧祝同一方面是討厭他,另一方面是看重他的才華。1944年,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軍長

練兵[編輯]

第二十五軍是新組建部隊,同時具有奉軍川軍中央軍的背景。在皖南事變中,第二十五軍是圍剿新四軍的主力,與共產黨仇恨極深,同時,黃作為第三戰區參謀長,本身即參與策畫皖南事變。黃所接任的第二十五軍,面臨著國民革命軍普遍的貪腐嚴重,軍紀鬆弛,外強中乾,色厲內荏,一觸即潰的問題。黃從就任伊始,即大刀闊斧的對第二十五軍進行整飭,嚴肅軍紀,加強訓練,因為黃能夠身體力行、親自示範、起帶頭作用,加上他廉潔的作風,能與士兵同甘共苦的精神,和卓越的組織指揮才能,25軍戰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黃還特別針對國軍不善夜戰和近戰的缺點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在黃的努力下,所部不僅軍容整齊,且強於夜戰和近戰,射擊搏鬥均明顯優於普通國軍。

抗戰時期[編輯]

黃任軍長期間,基本與日軍處於拉鋸狀態。
1945年日本投降,國軍各部隊急著接收日軍物資,和國軍嫡系相比,黃自覺根基淺,結果所部被派往浙東上海一帶接收,然而湯恩伯搶先接收重要物資,第二十五軍只在上海走一個過場,後來更弄巧成拙,在接收過程中與美國人衝突,此事一度上報至國防部。不久後,黃因為成功招安汪精衛政權某部一個軍,獲得重獎。

蘇北攻堅戰[編輯]

國共內戰爆發後,第二十五軍即被派往蘇北,擔任攻堅蘇北的作戰任務,邵伯之戰中受阻擋在邵伯外圍,無法突入一步。即便黃最後親臨前線督戰,仍無法突破解放軍防線。此時,由於其他各路國軍慘敗,粟裕已有圍殲第二十五軍之勢,黃迅速率第二十五軍撤出。此戰第二十五軍損失近2000人,殲敵1000餘人。
邵伯之戰前,李默庵曾經問黃攻克邵伯可有困難,黃隨意的說,少則三天,多則五天云云。戰後黃百韜自己承認輕敵,責任在己。此後,第二十五軍一路陪著蘇北國軍,先後攻克新安鎮等戰略要地,最終攻克蘇北,大軍入魯。

孟良崮慘敗[編輯]

由於國軍王牌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和第八十三師師長李天霞形如水火,當時按照國軍編制,第七十四師本來歸屬李天霞縱隊,後來張靈甫自作主張,宣布脫離李天霞,自己劃歸黃百韜縱隊。張靈甫之所以歸附黃百韜部,是因為張靈甫雖然可以不聽李天霞命令,不過就算是名義上當李天霞部屬,張亦無法接受,認為是奇恥大辱。此時黃百韜部除第二十五師外,還有第六十五師。
1947年1月2日,魯南戰役爆發後,張靈甫一路突飛猛進,粟裕則採取避敵鋒芒的戰術,誘敵深入。張靈甫以自己擁有強大裝備,各路友軍依託左右,兵鋒突進迅速,連戰告捷,但並未遭遇解放軍主力,且己方被解放軍游擊隊騷擾,部隊日顯疲憊。
此時,第二十五師與第七十四師之間的距離已經拉大到了10公里左右。由於解放軍主力集體消失,黃遂給張靈甫發電,大意謂今敵情不明,恐敵軍突然出現在兩師空隙中,所以希望張稍息片刻。張靈甫看到這份電報,嘲笑黃是「老黃牛」。很快第二十五師前鋒的第一四八旅一部大約一個排的兵力突遭解放軍襲擊被全殲,隨後第一四八旅與解放軍零星部隊多次遭遇,雙方在幾處要道上反覆爭奪,形勢更加撲朔,而此時仍未發現解放軍主力。黃百韜遂再次給張靈甫發電,說自己前鋒遭到敵人襲擊,恐敵人是要切斷兩軍之間的聯繫,則第七十四師將處於進退不能的境地,並命令第七十四師收縮兵力,原地待命。
黃百韜聽說第七十四師繼續孤軍冒進,就給張靈甫和前線總指揮湯恩伯分別打了電話,要張靈甫不要繼續深入了,同時告訴湯恩伯,張靈甫部可能已經被解放軍合圍,要他命令張靈甫撤退。湯恩伯回答說顧祝同也指揮不了張靈甫。見第七十四師不肯撤退,黃百韜首先命令自己麾下的第二十五師,第六十五師迅速靠攏,並加速追趕第七十四師。不等第六十五師和第二十五師靠攏,黃部與第七十四師之間的聯繫便被切斷。黃百韜隨即命令第一四八旅發動強攻,以圖打通與第七十四師聯繫,一路並未遭遇解放軍強力阻擊,但當第二十五師抵達附近唯一的高地天馬嶺一線時,終遭遇解放軍堅決阻擊,第一四八旅在損失幾百人之後,停止了攻擊。黃百韜親臨前線督戰,第一四八旅一個團參謀告訴黃百韜附近一條小路或可偷襲。黃於是派他帶一個營過去偷襲,並命令如發現解放軍扼守小路,則原路返回,不要進攻。該團參謀冒險摸到那條小路附近,發現大約有一個班的解放軍已經駐防在此,遂率部撤退,該部退回大路的時候,卻被國軍空軍誤以為是向後方穿插的解放軍,遂進行轟炸,該團參謀被炸死,另損失士兵數名。
黃於是又指揮第一四八旅對解放軍陣地發動了兩次攻擊,解放軍雖然頑強固守,然而兵力有限,防守顯得非常勉強。第七十四師被困孟良崮的第二天深夜,黃百韜從國防部得到第七十四師的布防圖,看後大驚,趕緊命令戰力強大的第四十旅、第一○八旅迅速推進,並命令第一四八旅不惜一切代價強攻天馬嶺。後來四十旅一部以損失500多人的代價,用了7個多小時內攻克天馬嶺的主峰,第一四八旅亦損失巨大,而解放軍阻擊第二十五軍的兵力此時已經傷亡殆盡。
就在第二十五師、第六十五師準備向孟良崮全線推進的時候接到了國防部的電報,說第七十四師已經全軍覆沒。黃百韜趕緊指揮部隊迅速撤退,粟裕在殲滅第七十四師後,本來準備在殲滅第二十五師一部,然而發現第二十五師突然之間就無影無蹤了。整個孟良崮戰役,第二十五師損失近3,000人。第七十四師即被全殲。黃百韜找到湯恩伯,主動表示自己願意承當全部責任,後來各路將領都將責任推卸到張靈甫身上,加之顧祝同的力保,黃百韜受到了一個撤職留任的處分。

崛起[編輯]

在不久之後的臨朐南麻戰役中,黃曾拚死增援,但黃部在此戰中的表現並未能冠全軍,當時黃國梁的第六十四師劉鎮湘部同樣有很好表現,然而黃部的特等射手在南麻牛心崮戰鬥中將華野七縱司令成鈞擊傷。
膠東掃蕩成為黃軍事生涯上一個亮點,當時第二十五師佔據膠東,膠東共軍幾乎沒有與之抗衡的能力。當時第二十五師和第六十四師等齊頭並進,重創了膠東解放軍。但時因國軍在中原戰場失利,蔣不待第二十五軍將膠東掃蕩完畢,即調往中原,此後第二十五軍與劉伯承部多次遭遇,均有不俗表現,戰功顯赫。
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之黃泛區中原大捷,是黃軍事生涯的頂點。在解放軍豫東戰役第三階段中,黃部本來用於增援兗州,當黃部奇兵突至時,粟裕毫無準備,結果將所圍國軍放出,但粟裕旋即集中兵力猛攻黃部,黃部在連日血戰之下陣地已近崩潰。黃百韜在帝丘店地區親自率2營部隊在4輛坦克掩護下苦戰八晝夜,親率戰車救援第七十二軍,以兵團司令官身份反守為攻逆襲,黃百韜負傷仍死戰不退,創造了國軍戰史上兵團司令帶隊衝鋒之唯一戰例。他的參謀長死勸也未攔住他,面對絕對優勢華野部隊,黃百韜部傷亡重大,團長李景春也重傷倒地,黃本人受傷,仍大呼口號,死戰不退,部隊受兵團司令官激勵鼓舞,拚死猛衝猛打,一舉奪回4、5個村莊,遏制了華野進攻勢頭,初步穩定了陣地。同時邱清泉也率部突襲解放軍側背,解放軍被迫撤退,並損失慘重。因此役黃百韜於九月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並被破格擢為陸軍第七兵團中將司令官。傳聞該晉升引起邱清泉等人不滿,最終造成邱清泉與黃百韜兩將領失和。[2]

組建七兵團[編輯]

豫東大戰之後,因黃部的卓越戰功,及顧祝同的極力推薦,並為安撫雜牌軍,將余漢謀系統的廣東軍第六十三、第六十四軍與同樣具有廣東背景的第二十五軍合編為第七兵團,黃任司令,第六十四軍軍長黃國梁出任副司令,第二十五軍副軍長唐雲山亦出任副司令。黃國梁因對內戰態度悲觀並未到任即離隊,但仍保留副司令的身份,而黃在第二十五軍軍長的舉薦中,受到國防部掣肘,最後能保舉才能不高且關係較為疏遠的陳士章出任。
第六十四軍和第六十三軍在抗戰中以血戰聞名,但因為屬於雜牌,在裝備上很弱。第六十三軍在內戰爆發後處於後備部隊,基本未與解放軍大戰,並在僅有的幾次作戰中損失慘重,七兵團組建之後,余漢謀將第六十三軍軍長撤換為獨臂將軍陳章,此人在抗戰中以勇敢聞名。第六十四軍原軍長黃國梁離隊後,由劉鎮湘出任軍長,第六十四軍本身極為倚重劉鎮湘師,因此劉鎮湘出任第六十四軍軍長屬於最理想人選。無論在抗戰還是內戰中,劉鎮湘均有很好表現,在內戰中戰功有時候甚至可以超越第二十五軍。尤其在南麻臨朐戰役中,劉鎮湘部最先突破解放軍防線,不僅領先第六十四師餘部,而且領先第二十五軍。黃本人對劉鎮湘印象極佳,黃的部屬曾回憶說,在某次策應張靈甫作戰中,第六十四軍和第二十五軍齊頭並進,相互爭先,取得了很好的戰果。劉鎮湘還有句口頭禪:「我們連日本鬼子都不怕,難道還怕幾個土八路?」劉鎮湘被俘後,也曾承認自己狂妄自大,驕傲輕敵,害了第七兵團。豫東大戰之後,第二十五軍、第六十四軍因為卓越戰功,全體換為美式裝備,戰力得到提升。因為七兵團各軍如此背景,兵團中很多部隊指揮官並不將解放軍放在眼裡。
由於國軍調動頻繁,濟南戰役期間,第一百軍也被歸於七兵團建制,第一百軍是國軍嫡系,全副美式裝備精銳部隊,前身是第八十三師李天霞部。孟良崮戰役前,本是李天霞所部的張靈甫主動將自己劃給黃百韜指揮,因而第八十三師與第二十五軍矛盾很大,後來又在孟良崮戰役與第二十五軍互相推脫責任。而第一百軍又以嫡系自居,看不起「雜牌」出身的整個七兵團,又聞名黃作戰過於勇猛,因此從歸入七兵團建制後,便極力尋求脫離黃百韜指揮。
因為在豫東大戰中損失慘重,第二十五軍較為弱小的川軍第一四八師戰後一直在宿縣整補,黃百韜作戰中常常將第一四八師擺在前面,因此第一四八師認為自己成了炮灰,和黃產生芥蒂。宿縣整補期間,第一四八師各主官紛紛前往南京遊說,尋求調動。日後宿縣戰役期間,曾經多次重創解放軍的第一四八師在一夜之間被解放軍全殲。

濟南戰役[編輯]

濟南戰役期間,七兵團一部與邱清泉等組成北上兵團,準備救援濟南,但畏懼於解放軍強大的阻援兵團,北上兵團一直逡巡不敢進。
1948年9月下旬,山東省城濟南失守,成為雙方優劣態勢轉變分水嶺。[1]:295黃在之前曾對身邊的人說,濟南必失,此行必是白忙一場。濟南果然很快失守,王耀武化妝逃出被俘,北上兵團一直沒有作為。濟南戰役前後,黃率第二十五軍、第六十四軍等各一部,突襲位於蘇北解放軍張光中等地方部隊,獲得重大勝利。

淮海戰役[編輯]

1948年8月,黃百韜駐軍在連雲港附近的海州新安鎮一帶。
10月下旬,蔣見東北廖耀湘兵團全軍覆沒,瀋陽已甚混亂,危在旦夕,即飛返南京,擬定「徐蚌會戰計劃」。[3]:189南京政府國防部在淮海戰役之前,曾由何應欽召集會議,按照華中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白崇禧提出「守江必守淮」之方針。[3]:191國軍決定徐州剿匪總司令部除以一至兩個軍堅守徐州據點外,將所有隴海路上城市放棄,集中一切可以集中之兵力於徐州、蚌埠之間津浦鐵路兩側,作攻勢防禦,與解放軍決戰。[3]:191-192
10月29日,南京國防部舉行作戰會議,把「守江必守淮」構想提出討論,當經決定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方面,以一至兩個軍堅守徐州,所有隴海鐵路上次要城市,一律放棄。[4]:97[1]:303把所有兵力,集中於徐州、蚌埠間之津浦鐵路兩側地區,實施攻勢防禦,守淮(河)保(長)江,拱衛(南)京、滬(上海)。[4]:97[1]:303此一構想呈奉蔣核定後,參謀總長顧祝同即於11月3日,帶同作戰廳長郭汝瑰,前往徐州,召集剿匪總司令部所屬之高級將領,舉行會議,研討具體實施辦法。[4]:97[1]:303在會議上,第七兵團司令官黃曾說了一番痛切話:「陳毅主力(七個緃隊)業已由魯(山東)西、南南下,將會合其在(江)蘇北三個縱隊,夾擊我兵團。劉伯承部將從西南方向,牽制剿總各主力兵團,使不能應援我。如此擊破我兵團後,再循序逐次各個擊破其各兵團。」[4]:97[1]:303-304他並主張以徐州為中心,集結各兵團對東南西北各方向備戰,深溝高壘,打算作持久戰。[4]:97黃這番話,在此前稍久,曾對劉峙說過,沒有甚麼反應,所以又在會上提出。[4]:97根據以後事實,黃此一看法,可以說完全正確,只是沒有被採納重視,才招致惡果。[4]:97而且這個方案最終也未及時實施。[5]杜聿明對國防部主管作戰之參謀次長劉斐、作戰廳長郭汝瑰,都有點不放心,認為他們都有共產黨間諜嫌疑。[4]:100以後證明,劉斐確實是共產黨間諜。[4]:100郭汝槐不久調任軍長,在四川湖南邊境作時,率部投向共產黨,他早是共產黨間諜或臨時反變,就不得而知。[4]:100

運河撤退[編輯]

徐蚌會戰開始前,根據國防部計劃,黃部應從海州向西撤退至徐州附近的津浦鐵路一帶,以期集中兵力,對抗解放軍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所部的軍事進攻。
淮海戰役前夕,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曾舉行徐蚌前線最高軍事會議,當時黃根據陳毅、粟裕南下動向,提議放棄蘇北重鎮海州,大軍集結徐州,使用「烏龜戰術」,(仿效拿破崙車輪戰術)以防守防禦戰術待變,然後伺機殲敵。但是此方案遭到邱清泉等人嘲笑譏諷,不過最後在顧祝同贊同下,得以執行。11月4日,黃在回新安鎮火車上,對部下喟嘆這個計劃批准的太晚。
回到新安鎮後,黃開始部署大軍撤退。在新安鎮,他曾與陸軍大學同學、總統府戰地視察官李亦劻深夜長談。此時奉命給黃部運送軍糧彈藥等補給的兵站,在總撤退形勢下,將所有物質直接運抵徐州,導致黃部庫存糧食彈藥均不多,日後在碾莊所需補給絕大部分依靠空投。但是正在黃百韜奉命執行轉移時,卻因劉峙命其等待撤退之第四十四軍,故比原計劃推遲兩天開始。第四十四軍是川軍,軍長王澤浚,裝備奇差,很多部隊甚至使用二戰前中國國產標準裝備漢陽造,其主要裝備,連地方部隊都不屑一顧。在此期間,又因軍務繁忙,且缺乏必要人員裝備,同時因為黃大意(一說黃曾向劉希望徐州工兵搭浮橋,但是徐州方面遲遲不來),遲遲未在京杭運河上架設浮橋
黃兵團原定11月5日開拔,向大運河以西撤退。[1]:305但因接應掩護由海州撤退之第九綏靖區及第四十四軍,行動遲滯,以致耽誤兩天。[1]:305於11月7日才按照順序,沿隴海鐵路向西移動。[1]:305第六十三軍則由新安鎮西南之窰灣渡運河西撤。[1]:305運河上只有一座鐵橋,大兵團擁擠一起,加上眷屬行李,以及隨軍撤退之地方行政和黨務人員,無法從橋上迅速通過。[1]:305

碾莊戰役[編輯]

而此時解放軍粟裕部已奉命兼程在途中攔阻並攻擊黃百韜所部。陳毅以一部阻擊徐州方面國軍,主力圍殲黃百韜兵團。[4]:10611月7日,蔣在黃埔官邸召集軍事會議,會上已接到黃百韜兵團被圍消息,決定以李彌兵團守徐州,令邱清泉、孫元良兩兵團回徐州東進,以解碾莊黃百韜兵團之危。[1]:368由此證明統帥部對於前線情況並不確切了解。[1]:36811月8日,原駐徐州東北棗莊、台兒莊地區之第三綏靖區所屬第五十九軍、第七十七軍,此時在中國共產黨地下黨員、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率領,四分之三以上之官兵投向中國共產黨。[1]:305解放軍因得第三綏靖區馮治安、張克俠所部三個半師陣前起變,以主力迅速南下,佔領徐州以東碾莊至曹八集一帶地區,把原駐新安之黃百韜兵團隔絕包圍。[1]:368粟裕後來給中央報告,說戰機就是四小時;如果何基灃、張克俠不投共,就沒有包圍黃百韜的戰機[6]
黃百韜撤退目標,第一步是碾莊,各軍到碾莊會齊後,再往西向八義集,大許家開進。[1]:306因為一座橋不夠用,他令第二十五軍及第一百軍,分別在牛山、砲車兩處佔領陣地,對東、北兩方警戒,掩護第六十三、六十四、四十四3個軍通過運河。[1]:306解放軍陳毅部,先以其第二、十一、十二3個縱隊,把第六十三軍包圍於窰灣,經過2天多血戰,該軍主力覆沒,其強渡運河一部,也在運河西岸落敗。[1]:306第二十五軍因為掩護友軍,遭受創傷。[1]:306第一百軍之第四十四師渡過運河之後,沒有遵令到碾莊集中,直奔八義集,也被解放軍夾擊殲滅。[1]:306在這場序戰中,黃百韜部即損失五分之一以上兵力。[1]:306 第六十三軍陳章因為盲目自大被全殲,第一百軍主力第四十四師因與第二十五軍內訌,第二十五軍一部留守運河大橋,在極緊張之情況下,過早炸毀運河大橋,導致第四十四師主力無法過河,遭到華東野戰軍重大打擊。第四十四師師長劉聲鶴負氣率殘部離開第七兵團,旋被全殲。第四十四軍、第二十五軍及第一百軍餘部,在過河過程中同樣遭受巨大損失,士兵逃亡嚴重,自相踐踏死亡,不在少數,同時遭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因此,第七兵團原本號稱12萬,過河後,僅餘7萬人,且輜重損失慘重。此時第七兵團5個軍,僅剩第二十五軍、第四十四軍、第六十四軍、第一百軍4個軍不滿員部隊(第二十五軍第一四八師一直在宿縣,第一百軍第十九師早在濟南戰役已被全殲,第四十四軍第一六二師第四八六團在揚州未歸建)。
黃百韜於兵團主力渡過運河後,召集各軍長在碾莊開會。[1]:306多數人主張依照兵團既定部署,兼程前進,趁解放軍主力尚未完全通過運河鐵橋之前,撤向大許家。[1]:306[注 1]但有人堅持不走,要在碾莊憑藉第十三兵團已設陣地,跟解放軍打上一仗再說。[1]:306恰巧國防部來一道電令:大意是黃百韜兵團未過運河,已受挫失,如繼續行進,萬一被解放軍尾追,恐有被擊破之慮。[1]:306當前行止,由黃百韜視狀況自行決定。[1]:306如有必要,在碾莊集結整頓,打退敵人之後再走亦可。[1]:306黃百韜兵團便決定留在碾莊及其附近地區,固守待援。[1]:306陳毅也親率其第一、二、四、六、九、十一、十二、十三、新八等9個縱隊[1]:306,向黃百韜兵團圍攻猛撲。[1]:307
11月9日,杜聿明回到南京,發覺國軍主力還在徐州附近,黃百韜兵團且已被圍。[1]:307前面所說在蚌埠附近決戰之計劃,已經不能實施。[1]:307

留守碾莊[編輯]

黃見勢不妙,希望李彌第十三兵團協助撤退。李彌拿出劉峙命令,執意按計劃回撤,拒絕援助。李彌拒絕對第七兵團掩護,以致黃第七兵團側翼門戶洞開。解放軍行軍速度超出預料,在一日之內,華東野戰軍3個縱隊,就攻占碾莊與徐州之間曹八集等各據點要道。最終華野粟裕部及時阻截,並初步重兵包圍。此時七兵團仍可前往曹八集還有很大機會與徐州出來接應之部隊會師,但七兵團主力之第六十四軍軍長劉鎮湘極度抵制,而黃百韜此時也心灰意冷,又遙想豫東大戰的戰況,同時在南京支持下,決意就地固守。 黃百韜作戰強調以攻為守,在最初幾天的作戰中,曾組織兵力對立足未穩的解放軍發動局部逆襲,取得良好效果,當時國軍空軍的一個報告中指出:某日,黃兵團發動逆襲,包圍徐莊,殲敵千餘。
11月10日下午,蔣在官邸會報中,核定國防部所提新作戰計劃[7],並囑杜聿明即刻回徐州指揮執行。[1]:307杜聿明集團三個兵團和李延年兵團由徐州、固鎮分途赴援,被解放軍頑強抵抗,打不過去。[4]:109蔣催李彌、邱清泉各部兵團馳援。邱部之主力國民革命軍第五軍遲遲不肯全面出擊,而李彌也並不積極,因此夜以繼日一連猛攻十天,才進展三十多華里,離碾莊還有四十多華里,黃兵團已無力支持下去。[4]:101
11月15日,顧祝同由南京乘飛機到徐州,督促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杜聿明「率部東進解圍」[8]:350期間,顧祝同曾親到徐州督戰,也曾坐飛機到碾莊上空跟黃百韜通話打氣。[4]:101劉鎮湘勸黃百韜突圍,黃說:「我老了,而且多病,作俘虜我走不動,也不難為情。我犧牲了,還可使別人知道有忠心耿耿的國民黨人,或可使那些醉生夢死的人醒悟過來,國民黨或許還有希望。你年紀還輕,尚有可為,希望你突圍出去,再為黨國做點事」。

逝世[編輯]

1948年11月22日,第六十三軍軍長陳章窰灣之戰敗陣後自戕。同日黃百韜兵團覆滅於碾莊地區,黃百韜最後以手槍自殺。[1]:309死前,他拿出一張照片,背面寫:黃伯韜盡忠報國,請楊廷宴轉交蔣介石委員長。
黃百韜死前,曾告訴第二十五軍副軍長楊廷宴說:「我有三件事想不通:一、我為什麼那麼傻,要在新安鎮等第四十四軍兩天?二、我在新安鎮等兩天之久,為甚麼不知道早點在運河上架幾座浮橋?三、李彌兵團既然以後要向東來援救我,為什麼當初他不在曹八集附近掩護我西撤?」[4]:102[1]:310-311
此役解放軍雖獲勝利,但是華東野戰軍亦損失慘重,一度使粟裕在兵力調度上捉襟見肘,粟裕甚至將文工團等單位幹部都補入作戰部隊。估計為了打敗黃百韜兵團,華東野戰軍主的五個縱隊傷亡都超過5,000人(聶鳳智率領的第9縱隊傷亡更高達7,000餘人,如無俘虜補充,聶鳳智的9縱更有可能遭到重創),合計傷亡57,000餘人,當中華東野戰軍傷亡49,000餘人,中原野戰軍傷亡8,000餘人。國軍此次戰役傷亡50594人,傷亡占其全部人員的二分之一,可見其激烈程度。
南京黃百韜墓,為半圓形水泥墓冢,上題「黃煥然之墓 一八九九年-一九四八年」。
黃百韜兵團的覆滅,使解放軍在兵力對比上轉為優勢,並掌握了戰役的主動權。黃百韜兵團的覆滅事實上已決定了淮海戰役的勝負。
1949年1月,中華民國政府追其為陸軍上將並於南京鍾山舉行國葬(墓址在太平門外曹古山國葬區),由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親自主持,並再追贈其青天白日勳章。同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南京,中華民國政府再將其骨骸遷葬於台灣五指山公墓上將區。此外在南京太平門外蔣王廟李文忠墓後山亦有黃百韜墓,可能為其衣冠冢[9]。1960年,已經撤退到台灣的國民政府正興建了一條中橫公路,為紀念黃百韜而在中橫公路的宜蘭支線一座橋題名「百韜橋」,這座橋現今位在台7甲線起點。

逸聞[編輯]

Wikisource-logo.svg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
1957年10月29日,黃百韜之子黃效先因1956年5月10日犯下命案被判死刑[10]。在黃母的求情下,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因黃百韜功勳,不忍黃家血脈就此中斷,而親自在11月12日下令減刑改處無期徒刑[11]1969年,獲假釋出獄[12]民間傳說黃妻係攜黃百韜生前所獲青天白日勳章申求而得解,使民間誤會該勳章有「免死金牌」之用。事實上青天白日勳章無法當作免死金牌;奉軍胡毓坤將軍1930年授勳,1946年被國民政府槍決;張炎李福和黃樵松李玉堂周慶祥等授勳者,都因不同原因被國民政府處決。[原創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