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騎虎難下 騎虎難下出自《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


騎虎難下

騎虎難下出自《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唐人諱“虎”為獸。)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字面意思是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用來比喻做事情進行到中途遇到困難,迫於形勢又無法中止不能停止,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無奈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

名稱:騎虎難下拼音:qí hǔ nán xià
出處:《明史•袁化中傳》:“懼死之念深,將鋌而走險,騎虎難下。”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近義詞:進退兩難
反義詞:一帆風順勢如破竹例句:都成了~之勢,我們只有硬著頭皮幹到那裡就是那裡了!

騎虎難下- 讀音

騎虎難下( qí hǔ nán xià )

騎虎難下- 解釋

騎虎難下騎虎難下圖冊
字面意思是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用來比喻做事情進行到中途遇到困難,迫於形勢又無法中止不能停止,做也不事,不做也不是,無奈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

騎虎難下- 出處

《明史·袁化中傳》:“懼死之念深,將鋌而走險,騎虎難下。”唐· 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

騎虎難下-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騎虎難下- 示例

茅盾《子夜》:“都成了~之勢,我們只有硬著頭皮幹到那裡就是那裡了!”

騎虎難下- 近義詞

騎虎難下- 反義詞

典故
東晉成帝的時候,大臣溫嶠組織了一支聯軍去討伐叛亂之徒。在戰爭的初期,有幾路聯軍連連失利,軍中糧食也快用完了。這種境況很讓主帥陶侃著急,他生氣地對溫嶠說:“你動員我來時,說一切都已安排妥當,現在交戰不久,軍糧就快完了,如果不能馬上供應軍糧,我只有撤軍。”
溫嶠對陶侃說:“自古以來,要想打勝仗,首先得內部團結。現在我軍雖然乏糧,處境困難,可如果馬上撤軍,不僅會讓人恥笑我們,而且也會使叛軍更加囂張。我們目前的處境,正如騎在猛獸的身上,不把猛獸打死,怎麼能夠下得來呢?咱們只有一鼓作氣堅持到底呀!”
陶侃接受了溫嶠的勸說,率軍奮勇殺敵,終於打敗了叛軍。 
溫嶠勸說陶侃的“騎猛獸安可下哉”一句話,後來演變成了成語“ 騎虎難下 ”。表示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來已經不可能,因而騎虎難下也含有進退兩難的意思。

騎虎難下- 英文

騎虎難下譯成英文有以下幾種說法:
1、hold a wolf by the ears 
2、when one rides a tiger, it is hard to dismount 
3、to ride a tiger 
4、to ride the tiger

騎虎難下- 述源

《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中下哉!”(唐人諱“虎”為獸。)
晉成帝司馬衍時,叛將蘇峻和祖約率軍攻入都城,挾持晉成帝,專擅朝政。江州刺史溫嶠組織了以征西將軍陶侃為盟主的聯軍征討叛軍。由於叛軍勢大,而聯軍將少糧缺,初戰接連失利。陶侃見軍心浮動,心中焦急,就對溫嶠說:“現在軍中大將奇缺,糧食也所剩無幾,如果再不能添將增糧,我只能下令撤軍,待條件具備再起
兵吧! ”
溫嶠耐心地勸說:“現在皇上蒙難,國家處在危急關頭,我們仗義討伐逆賊,乃正義之師。蘇峻、祖約之輩欺世盜名,有勇無謀,目前叛軍勢猛,我軍又遇許多困難,但這是暫時的,只要聯軍上下團結一致,定可以寡敵眾,現正是我們殺敵報國的時候,現在我們就像騎在猛獸背上,中途怎麼能下來,只有勇猛向前,才有出路!”
陶侃聽了溫嶠的勸告後,激勵眾將士,齊心協力,克服重重困難,一舉平定了叛亂。

騎虎難下

近義成語

進退兩難、欲罷不能

反義成語

一帆風順、勢如破竹

成語故事

東晉成帝年間,大將蘇峻和祖約發動叛亂,國家形勢十分危急。東晉官員溫嶠和陶侃等人起兵討伐叛軍,但連續幾次都被叛軍打敗。
由於戰事的失利,陶侃心生畏懼,想帶兵逃跑。溫嶠極力阻止,他對陶侃說:「國家現在正處於危急關頭,我們仗義帶兵討伐叛賊,就好像人騎在老虎背上一樣。
如果不把老虎打死,人就無法從老虎身上下來;如果不把叛賊消滅,我們也無法生存下去。」
在溫嶠的努力遊說下,陶侃被說服而留了下來。後來,在一次重要的戰事中,東晉官軍戰勝叛軍,蘇峻、祖約先後被殺死,叛亂最終被平定。

成語解釋

人騎在老虎背上,想下來又怕被老虎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