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球[編輯]
Engraving from Charles Cotton's 1674 book,The Compleat Gamester
| |
最高管理機構 | World Confederation of Billiard Sports |
---|---|
起源 | 15th-century Europe, with roots inground billiards |
特徵 | |
是否身體接觸 | 否 |
球員 | Single opponents, doubles or teams |
是否男女混合 | 可以, sometimes in separate leagues/divisions |
分類 | Indoor, table |
設備 | Billiard ball, billiard table, cue stick |
場館 | Billiard hall or home billiard room |
各地中文名稱 | |
---|---|
大陸 | 台球 |
臺灣 | 撞球 |
港澳 | 桌球 |
新馬 | 桌球 |
杆法[編輯]
- 高杆(推桿):擊打後使母球往前。
- 中杆(定杆):擊打後使母球定點。
- 低杆(拉杆):擊打後使母球往後。
- 下塞:擊打後使母球撞擊顆星反彈角度放大或縮小。
- 曲球:擊打後使母球行進路線呈曲線。
- 跳球:擊打後使母球飛越障礙物。
歷史[編輯]
最初應該是一種在草地上進行的戶外運動,使用兩個圓形石頭,參與者使用一支靠在肩上的長曲棍,握住另一端去打擊圓石,令其滾動相碰的遊戲。後來歐洲大陸有人將其搬至室內,改在四面有框圍住的桌面上玩,參與者以曲棍打擊圓球,令球與球相撞而得分,並以此進行了最初的無袋式撞球比賽。
分類[編輯]
撞球運動的分類方式並無定論,現依照使用器材(球檯與球)、規則與歷史淵源,分成如下五大類:
- 開侖:球桌沒有袋口,擊球目的在於使母球依各種規定方式及次數碰撞子球或台邊,其玩法有四球競賽、三球競賽、自由球、障礙線及三顆星等[3]。
- 花式撞球(亦稱美式撞球):球桌有六個袋口,擊球目的在於碰撞以使子球落袋,因使用標有號碼的各色子球(花球),故稱為「花式撞球」。其玩法有14.1、8號球、9號球及10號球等。
- 斯諾克與英式撞球:球桌也有六個袋口,擊球目的也是使子球落袋,但規則不同。相較於花式撞球,其桌面較大,球及袋口較小,進球困難度較高。斯諾克使用十五顆紅球、六顆不同顏色的色球及一顆白色母球;英式撞球則僅使用白、紅、黃三顆球。
- 俄式撞球:球桌規格與斯諾克相近,但球較大而袋口較小,進球困難度最高。使用十五顆白色號碼子球及一顆紅色母球,有自由派、混合派、動態派等玩法。
- 瓶式撞球:球桌中央放置數個形狀近似保齡球瓶的小瓶,擊球目的是使球撞倒足夠數量的小瓶。較為流行的義大利瓶式撞球使用無袋口開侖球桌,而丹麥瓶式撞球則使用有六個袋口的花式球桌。依據使用瓶數又分成5瓶、9瓶兩種玩法。
開侖[編輯]
早期的開侖競賽項目有四球競賽、三球競賽等,後來因為發明了「賽利」撞法,讓三個球持續集中在一個小範圍內,不斷地撞擊得分,而創造驚人的高分,失去競賽意義。為了挽救開侖撞球運動,於是各種改革方案應運而生:一類是限制在某些區域內的擊球次數,例如自由球及各種障礙線;另一類是額外要求母球或子球碰撞桌邊(Cushion,音譯「顆星」)以增加困難度,例如一顆星及目前最受重視的三顆星。
自由球[編輯]
自由球是一種常見的開侖撞球競賽方式,使用紅、黃、白球各一個,白球和黃球都是母球,雙方各選一顆當作自己的母球。桌面四個角落畫有斜線,與桌邊構成四個三角形禁區。
自由球競賽的基本得分方式與其他的開侖撞球一樣,必須在撞擊母球後碰撞到其餘兩顆球,但選手在同一輪擊球中,可以在球桌除了禁區之特定角落外的任何地區一直打雪利球,直至達到指定的分數為止。
自由球為1998年亞洲運動會及2002年亞洲運動會的正式競賽項目。
三顆星[編輯]
三顆星競賽使用紅、黃、白球各一個,白球和黃球都是母球,雙方各選一顆當作自己的母球。擊球後母球必需碰到兩顆子球,而且在碰到第二顆球之前,母球必須最少碰台邊三次。
例如:
- 母球擊打某顆子球,繞三顆星,再撞擊第二顆球
- 母球繞三顆星,然後撞擊兩顆子球
- 母球繞一顆星,然後繞兩顆星再撞擊第二顆球
- 母球繞兩顆星,然後繞一顆星再撞擊第二顆球
三顆星是一種技術性很高的比賽,為1998年亞洲運動會及2006年亞洲運動會的正式項目。
花式撞球[編輯]
14.1[編輯]
14.1是一種使用白色母球及15顆號碼球的花式撞球玩法。每次擊球前必須先指定子球號碼及袋口,成功該子球撞入該袋口,才能得分並繼續擊球,否則即換由對方擊球。開局前,15顆子球緊密排在球檯一側的三角框線裡,最前端的子球中心剛好落在腳點上。開球時若未得分,必須至少讓兩顆子球碰到台邊,否則就是犯規而扣分。
當檯面上的子球逐一入袋而僅剩一顆時,即完成一局。這時必須撿起袋中的14顆子球重新排在三角框線裡,除最前端腳點位置留空外,其餘各球仍緊密排列,形成所謂的局間開球。
14.1通常事先約定目標分數,打進一顆球得一分,先達成目標者為勝。正式比賽的目標通常設為100分,職業賽則為150分。14.1流行於美國、歐洲、菲律賓、日本和台灣等地區,在9號球和8號球興盛之前,是相當常見的撞球運動比賽項目。
8號球[編輯]
8號球比賽開始時,子球放三角框裡,三角框的底部與腳顆星平行(球桌的短邊),前後的位置以最前端的球對應到腳點為準。排子球時,從球堆後端往前推向第一顆球,使得子球緊密相連。根據世界標準規則,8號球必須放在最中間的位置,而左下角和右下角的子球必須一球為大花、一球為小花(請見上圖)。母球可依選手要求擺放在開球區裡。
獲得開球權的選手先把球堆衝開,如果開球犯規(少於四顆球碰到顆星邊或沒有球進袋),對手可以要求重新開球且成為開球者,或是以目前的球況繼續比賽。如果開球後有進袋,開球方可以繼續出杆,球局仍然為「開放」的狀態(意指開球方還可自由選擇要打大花或小花)。如果開球方第二次出杆沒有球進袋,球局依然是「開放」,直到有子球落袋為止。
開球後的第一桿,選手若將大花球打進,往後他只能將大花球打進袋,另一方選手則打小花球。一旦一方選手將他的子球都打進袋了,需再把8號球打進他指定的袋口才獲勝,若進錯袋或出杆犯規,則輸掉當局,否則其出杆權結束。
打進自己所有的子球後(大花或小花),在不違規的情況下,將8號球打進袋口就是勝方。
9號球[編輯]
排球時排成菱形,1號在前端,9號在中間,其他隨便擺放。
打進9號者獲勝,但是母球必須先碰到號碼最小的球,也就是說你可以從1號慢慢吃到9號,也可以間接的打進9號,兩種都算合法。若一開球9號就進了,這樣也算獲勝。附帶一提,開球時,母球必須先碰到1號。
犯規時,則對手有自由球,對手可以把母球擺在球檯上的任何一個位置,如果連續三次犯規直接輸掉該局。
犯規打進的球不用撿起來,只有9號例外,要撿起來放在腿部。
一般的比賽通常是勝方開球或是輪流開球。
開完球後,在母球與號碼最小的球之間,經常會有其它子球阻礙路線,使母球無法直接打到目標球。 所以為了降低運氣成分,開完球的第一竿可以做push out(「推桿」),要使用必須事先聲明,所謂push out是指,可以把母球推到任何一個位置,不受先碰到號碼最小的球這條規則限制,你想把球打進也可以(但是9號打進要撿起來),若母球落袋一樣算犯規,而對手可以選擇打或是不打。一般策略是將母球放到一個位置,摸的到目標球,但是無法直接進袋,若開完球之後,無法打到目標球,選手通常會作push out,然後雙方進入防守戰。
而有少數比賽爲了降低運氣成分,會取消開球進9號直接獲勝的規則,而是要求開球進9號必須撿起來。也有可能要求打擊9號時必須事先指定袋口。
10號球[編輯]
- 排球時排成三角形,1號球在前端,10號球在三角形中間,其他球位置不限
- 擊球前必須先指定球、指定袋
- 打進10號球者獲勝[4]
由於多了一顆球,開球時直接打進10號球機率很小,加上必須先指定球、指定袋,因此困難度比9號球競賽提高很多,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項目。
中式八球[編輯]
主要流行於中國的一種撞球打法。最初只流行於民間,稱為「中式八球」、「黑8」或「16彩」。後來才得到中國撞球協會的認可,並舉辦正式比賽。2012年03月15日,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因以往國內對「8號球」比賽的稱呼較為混亂,統一更名為「中式撞球(Chinese Billiards)」。2014年6月13日,中國撞球協會再次對這種撞球打法進行更名,改為「中式撞球(China Pool)」
由於「中式撞球(Chinese Billiards)」的稱呼過於籠統且頻繁更改,人們仍然約定俗稱的稱呼這項運動為「中式八球(Chinese Eight Ball)」。
「中式八球(Chinese Eight Ball)」的稱呼始於「喬氏杯」中式八球國際大師賽的前身-2006年「喬氏杯」中式八球排名賽。
235[編輯]
235是台灣選手自己發明的一種玩法。利用花式撞球中的母球、一號球(黃色)以及三號球(紅色)和十一號球(紅色)。
簡單的規則如下:
- 母球首先須觸碰到一顆黃色球及一顆紅色球,謂之得2分。
- 之後再觸碰兩顆紅色球,謂之得3分。
- 最後再觸碰全部的球(兩紅一黃),謂之得5分
每完成一個2-3-5的循環,就得一分,之後再繼續下一個循環。
235雖然並不是正式比賽的項目,但對於增進母球的細膩度有極大的幫助,因此許多職業選手也常以235做為練球的項目。
英式撞球與斯諾克[編輯]
英式撞球[編輯]
英式撞球(English Billiards)是一種結合開侖撞球觀念的落袋式撞球,使用白色、黃色母球各一顆,及一顆紅色子球,主要流行於英國及東南亞各國,自1998年亞洲運動會開始,也成為該運動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英式撞球的得分方式有:
- 母球先後碰撞另一顆母球及紅球,不論次序:2分
- 母球碰撞紅球並令其進袋:3分
- 母球碰撞另一母球並令其進袋:2分
- 母球碰撞他球後本身進袋:先撞到紅色3分;先撞球另一母球或同時撞到紅球與另一母球2分
斯諾克[編輯]
斯諾克 (Snooker)香港又名英式撞球,也是一種落袋式撞球,但因為具有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地位,一般單獨歸成一類。標準的比賽球桌長12英尺,寬6英尺。用球包括1個白色母球,15個紅球和6個色球。撞擊紅球入袋得1分,色球入袋分數依次為黃(2)、綠(3)、棕(4)、藍(5)、粉紅(6)、黑(7)。
比賽開始前,15顆紅球緊密排列於三角框線區,黑球置於三角框線底腳點,粉紅球置於三角框線頂腳點,藍球置於中點,發球線黃球、棕球、綠球分別置於發球線右側、中間、左側。開球者可將白色母球置於半圓形發球區的任何位置,開球時應撞擊母球,令其撞開紅色球堆。初期進球順序為先進一顆紅球,再進一顆色球。紅球落袋不取回,色球落袋則取回並置於開球前的初始位置。當最後一顆紅球落袋並打完其後的一顆色球後,應以黃、綠、棕、藍、粉紅、黑的順序逐個擊球進袋且不取回,結束時以得分較高者為勝。
上述得分方式若同時發生,則可合併計分。
俄式撞球[編輯]
俄式撞球有很多種不同的玩法,較常見的為自由派、混合派、動態派三種賽制。不論上述何種賽制,開局前均將15顆號碼球排列於三角框內。開球者撞擊置於發球線的母球,令其撞開號碼球堆。
擊球者不管打進母球或子球,都算得分,並可繼續擊球;否則換對手擊球。一局比賽以率先打進8顆球者為勝,正規的比賽通常定為搶7局以上。
在自由派賽制裡,開球後可用任意球當作母球,其餘的就是子球。在混合派及動態派賽制裡,紅色是唯一的母球,因此紅球進袋後,必須拾回並重新放回球檯上,並由進球者指定移除檯面上的一顆白球。兩種賽制的差別是:混合派必須將拾回的母球放置於發球區,次一球只有進中袋及遠方底袋才算得分;而動態派可將拾回的母球放置於球檯上任何位置,但次一球母球進袋不算得分。
瓶式撞球[編輯]
Trick shot[編輯]
國際組織[編輯]
國際撞球運動聯合會(World Confederation of Billiards Sports,WCBS)為全世界各種撞球運動的整合性組織,成立於1992年。該會係由四個獨立運作的次級組織共同組成,包括主導開侖撞球的世界撞球聯盟(Union Mondiale de Billard,UMB),主導花式撞球的世界花式撞球協會(World Pool-Billiard Association,WPA),主導斯諾克撞球的世界職業撞球暨斯諾克協會(World Professional Billiards and Snooker Association,WPBSA)及其對應的業餘組織國際撞球暨斯諾克協會(International Billiards and Snooker Federation,IBS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