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壓瘡(褥瘡)的治療與預防

壓瘡(褥瘡)的治療與預防
本文整理自下列文章:
長庚紀念醫院護理部/預防壓瘡衛教資料
「脊髓損傷者身心重建手冊」
Taking Care of Pressure Sores
Maintaining Healthy Skin - Part 1 - Part 2

[什麼是壓瘡?] [什麼樣的病患容易發生壓瘡?] [壓瘡常發生的部位:]
[為什麼會發生壓瘡?] [壓瘡傷口發生的原因:] [壓瘡傷口層級分類:]
[壓瘡傷口治療法:] [壓瘡的預防:]

什麼是壓瘡?
  壓瘡俗稱為褥瘡,壓瘡是因為皮膚受到壓力(或是壓迫),磨擦所導致皮膚受傷甚至深到皮下組織、肌肉與骨頭的情形就叫做壓瘡。
什麼樣的病患容易發生壓瘡?
  壓瘡是長期肢體活動不良的患者﹝包括脊髓損傷者﹞、長期臥床、意識不清楚、大小便失禁、有糖尿病或皮膚脆弱、體力衰弱或營養不良的病患常見的醫療問題。
壓瘡常發生的部位:
壓瘡常發生在下面的幾個部位:
  1. 骨頭突出的部位,長期臥床時產生(如圖)
      a.
    側臥
      b.仰臥
      c.坐姿
  2. 皮膚有皺摺的部位如雙臀之間。
  3. 有石膏包圍或有壓迫的地方。
  4. 頸圈或背架或支架穿戴不恰當形成壓迫點。
為什麼會發生壓瘡?
壓瘡發生的原因有下面幾項:
  1. 沒有確實定時替病人翻身。
  2. 約束病人及擺位的方法不正確。
  3. 沒有定時替病人換尿布。
  4. 病人本身怕痛或不願意配合。
  5. 病人有糖尿病或是血液科疾病(如貧血)營養不良、皮膚脆弱或敏感等。
  6. 病人長時間受到不適當的壓迫或是磨擦。
  7. 病人有滲便或長期腹瀉致門周圍較脆弱。
  造成壓瘡傷口的原因:是因局部皮膚及其下方的軟組織長時間受到壓迫,造成細胞缺氧而壞死的現象。壓瘡傷口形成後的處理非常麻煩,小則拖延數週傷口才癒合,大則罹患敗血症、截肢或死亡,不但傷身又造成醫療上的負擔和浪費。其實只要患者及其家屬了解壓瘡傷口。並徹底執行預防措施,這一場大災難並非無可避免。

壓瘡傷口發生的原因:
壓瘡傷口層級分類:
  在局部組織成為無可避免的壓瘡傷口之前,往往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如某些部位皮膚經壓瘡後發紅,而且此紅斑印超過三十分鐘以上均不消退,即為最早期的警訊。此時如不在施壓改善循環問題,則皮膚的變化仍為可逆性反應,其紅斑印會逐一消退;但假如未能即時注意在繼續受壓,那麼紅斑印將持續而不消退,進而出現水泡或皮膚潰爛。
  壓瘡傷口依其嚴重程度可分成四個層級:
  • 第一層級:
    皮膚完整沒有破損,有持續不退的紅斑印、超過三十分鐘不消退。若以指壓紅斑印移開時,紅斑印不會消退。
  • 第二層級:
    是皮膚有水泡或紅疹已經傷到真皮層。即表皮完全破損,真皮層部分破損;傷口基不呈潮濕粉紅,會有疼痛感。有時會呈現水泡性傷口。
  • 第三層級:
    是指皮膚層全部受傷已經深到皮下組織或脂肪。即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組織均破損,延伸至筋膜層,有深坑,傷口基部不痛。
  • 第四層級:
    較第三級更深已達到肌膜、肌肉(如下圖.4a),甚至深及骨頭(如下圖.4b)。即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及筋膜層均受損,深至肌肉、骨頭關節處,可形成廔管。傷口基部不痛。
     
壓瘡傷口一旦產生常常無法在短期內癒合,此乃因細胞壞死、吸收、在升及重建的過程非數日可成,若合併感染則拖延時日更久。其治療方式依傷口嚴重程度而有所差異,但無論如何,有效地去除局部壓力為治療壓瘡傷口成功之基礎。
壓瘡傷口治療法:
  • 傷口消除標準法:
    1. 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
    2. 優碘環形擦拭傷口。
    3. 生理食鹽水將優點擦淨。
    備註:優碘殘留在非感染性的傷口,會抑制組織生長及造成皮膚色素沉著。
    此外,傷口清洗範圍須大於傷口基部半徑五公分以上。

    1. 第一層級:病灶發紅,但無潰傷。皮膚保護性的護理:

      1. 每次洗澡後,身體塗擦水性乳液﹝如嬌生乳液﹞,勿用甘油因屬於收斂劑。嬰兒油或綿羊油對皮膚組織滲透性差。
      2. 油性皮膚者,用嬌生乳液擦拭。
      預防皮膚摩擦保護性的護理法:

      1. 親水性敷料粘貼於皮膚發紅處,每星期換一次保護皮。
      2. 薄膜敷料粘貼於皮膚發紅處,每星期換一次;但易流汗、或油性皮膚者忌用。
    2. 第二層級:潰傷侵犯至真皮或起水泡。大水泡處理方式:﹝直徑大於一公分以上﹞

      1. 傷口消毒標準法,以18號針頭刺破水泡。
      2. 紗布吸乾水泡內滲液。
      3. Tegaderm刺洞後粘貼﹝第七天才撕除﹞。
      4. 覆蓋紗布﹝紗布每天更換﹞。
      5. 第七三天撕除Tegaderm時,此時仍須粘貼Tegaderm或厚的親水性敷料保護皮保護。
      小水泡處理方式﹝直徑在小於一公分以下﹞

      1. 傷口消毒標準法,水泡不須刺洞。
      2. 粘貼Tegaderm ,第七天撕除後,再貼Tegaderm 或親水性敷料保護皮。
      皮膚破損處理方式有二種:
      第一種:
      1. 傷口消除標準法
      2. 剪除殘留傷口上之表皮層破損組織。
      3. 以生理食鹽水擦拭。
      4. 白蠟油布﹝Sofra-tulle﹞覆蓋。
      5. 覆蓋乾紗布。
      6. 視傷口滲液情形,每天更換一次至二次。
      第二種:
      1. 傷口消除標準法。
      2. 粘貼親水性敷料,並視其吸收、溶解情況﹝保護皮顏色變白﹞而更換。
    3. 第三層級:潰傷達到皮下組織筋膜層。
    4. 第四層級:潰傷至肌肉或骨頭。若有焦痂,應屬第三級或第四級。焦痂處理方式﹝黑痂皮及黃痂皮﹞:

      1. 傷口消毒標準法。
      2. 以生理時鹽水擦拭。
      3. 溶解素使用。
      4. 薄膜敷料﹝Tegaderm ﹞粘貼,促使組織自榮及焦痂體軟化。
      5. 隔天將其焦痂、壞死組織剪除。
      6. 若有發炎、膿液時,使用 1:20 優碘/生理時嚴水紗布濕敷;
        一天換三至四次,視傷口滲出一多寡而更換敷料。
      無焦痂處理方式:

      1. 傷口消毒標準法。
      2. 視傷口情況,需要時修剪壞死或過度增生的組織。
      3. 若有發炎、膿液時,使用 1:20 優碘/生理時嚴水紗布濕敷;
        一天換三至四次,視傷口滲出液多寡而更換敷料。
      4. 若無發炎、膿液時,使用生理食鹽水紗布敷料;
        一天換三至四次,視傷口滲出液多寡而更換敷料。
  • 壓瘡傷口的共通護理:
    1. 營養補充。
    2. 防壓力床墊使用。
    3. 適時翻身。
    4. 床單拉平。
    5. 忌用紙尿褲,用紙尿片墊於床舖上,防大小便污染床墊。大便失禁者:若腹瀉時,使用大便失禁收集袋。小便失禁者:女性用存留導尿管小便訓練法。男性用尿套收集尿液。
    6. 保持身體的清潔。
    7. 穿易吸汗之衣服。
  而在第三、四期褥瘡以保守療法治療太費時曠日,最好清潔並養成紅潤肉芽後,以皮瓣轉位手術予以覆蓋。縫合之皮瓣需經壓力訓練智能承受一般姿勢之壓力,才算完成治療。治療過程中,以紫外線照射可達到表面殺菌及促進肉芽生長之效果,有助於傷口之癒合。由上可之,要治療越嚴重的壓瘡所花費的醫療資源將越龐大,時間也越長。因此,預防壓瘡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壓瘡的預防:
  褥瘡形成後之處理往往十分麻煩,小則拖延數週,大則罹患敗血症、截肢或死亡,不但傷身又造成醫療上的負擔。可見預防褥瘡的重要性。預防上要做到:
    一、減少局部的壓力:
    1. 保持床單、被褥的平整,以免皺摺變成壓力點。
    2. 長期臥床時,需視個案皮膚情況給予適時翻身,最少每 2 小時要改變姿勢一次,並注意各種姿勢之擺法:
      1. 平躺:在頭部及上肢使用枕頭。
      2. 側臥:一個大枕頭置於背部以保持姿勢,另外分別用枕頭支持上肢及彎曲的腿以減輕壓力,也可以用一個小水球置於小腿下方來減輕腳踝的壓力。
      3. 俯臥:將枕頭置於胸部,大腿及小腿下,並注意將腳趾懸空,不要碰到床板而造成壓力點。
      4. 如果是因為疼痛不能配合翻身,可與醫師討論,必要時給予止痛藥物使用。
    3. 採坐姿時,應每 15 至 20 分鐘撐起身體或改變姿勢 10 ~ 20 秒。實際可行的方式有下列幾種:
      • 將身體撐起以減除壓力:先將輪椅扣緊,然後將兩手置於輪椅把手上,用力將身體抬高至臀部離開椅面。
      • 背部傾斜以減輕壓力:由糖人協助將輪椅向後傾斜,如圖六。
      • 兩側輪替異位以減除壓力:先將輪椅扣緊,再將身體重心全部移往一側,讓另一側減少壓力,然後換另一邊再做一次,如圖七。
      • 前傾以減除壓力:將輪椅扣緊,兩腳置地,上身向前傾,讓胸部儘量接近膝蓋再坐回原位。
    4. 使用減低壓力的床墊和椅墊,如氣墊床、水床、泡綿墊、水墊或空氣墊,可使壓力分布較平均。但是局部的壓力仍可能造成褥瘡,所以不要因為使用了墊子而忽略了間歇減壓的重要性。
    二、保持皮膚之健康狀態:
    在受傷或生病時,皮膚的保養十分簡單。然而當隨意運動或感覺能力受損時,變容易引起皮膚受傷。所以適當的皮膚保養(保持清潔,勿太乾燥)十分重要,其方法如下:
    1. 利用中性肥皂和清水清洗全身並擦拭乾淨。尤其是身體的皺摺處更需每天清洗以維清潔。
    2. 發生皮膚反應如紅班或蕁麻疹時,應儘快就醫。
    3. 可利用潤滑劑或乳液改善乾燥的皮膚,但不要使用在皮膚有破損的部位。
    4. 皮膚受損後產生的結痂及硬皮,可以泡水或使用乳霜加以軟化然後去除之。
    5. 手指甲和腳趾甲應經常修剪,以免其向內漲而發炎。
    6. 從事適度的運動及按摩以增進局部血液循環。
    7. 儘量少使用紙尿褲,因易造成局部透氣不良,使皮膚過度浸潤。可改穿彈性褲加以墊單片式小尿片。
    8. 病患皮膚要保持清潔和乾爽,遇有尿濕或弄髒時要勤加更換,並保持床單平整。
    三、皮膚的自我檢查:
    針對褥瘡常發生之部位或容易產生摩擦的部分,每天早晚應利用鏡子自我檢查一次。起碼每天早上起床和洗(擦) 澡前,要檢查全身皮膚有沒有發紅破皮的現象發生。
    四、一般性的預防原則:
    1. 保持均衡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及維他命隻攝取應注意。
    2. 繼續練習復建後的動作,以保持活力。
    3. 小心避免尿路感染及其他重大疾病,以免因並而長期臥床,增加褥瘡生成之機會。

  希望在各位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的努力下,能有效消除褥瘡所造成的傷害。

褥瘡,又稱壓瘡壓力性潰瘍,是由於人體皮膚組織長期受壓迫(有時伴隨擦傷)導致缺血壞死、潰爛,常見於因癱瘓手術而長期臥床的人。防止褥瘡的一般手段有:加強營養,常給臥床的人翻身,使用水床以分散壓力。治療褥瘡可使用褥瘡藥,並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