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蘭陵王入陣曲創作於北齊時期的中國古代舞樂

蘭陵王入陣曲
編輯
《蘭陵王入陣曲》,也叫大面、代面,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歌舞戲。起源於北齊,盛於唐代。是為歌頌蘭陵王的戰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獨舞。舞者表現蘭陵王“指麾擊刺”的英姿。東傳日本,現今屬日本雅樂。1986年,河北省邯鄲市蘭陵王墓文物人員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使其重歸故里。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該曲問世後的1428年,在邯鄲市馬忠理組織下,日本奈良大學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領的雅樂團在磁縣蘭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
中文名蘭陵王入陣曲
別 名也叫大面、代面
創作年代源於北齊,盛於唐代
備 注1986年,邯鄲市文物人員找回此曲

編輯

《蘭陵王入陣曲》創作於北齊時期的中國古代舞樂,與歷史上北齊大將有蘭陵王有關。《蘭陵王入陣曲》在中國已經失傳1300多年,被認為是中國戲劇史上舉足輕重又早已失傳的“ 大面 ”戲的源頭之一。是我國史籍記載最早的戲劇,傳說可以追溯到南北朝的舞樂。一度在當初廣為流傳,並與後世著名的《秦王破陣樂》並稱,此後遭唐玄宗下詔禁演並逐漸失傳。[1]唐朝時期隨遣唐使東傳,並成為日本雅樂傳承至今。1986年,河北省邯鄲市蘭陵王墓文物人員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使其重歸故里。
2 起源
編輯

關於蘭陵王

蘭陵王入陣曲(郭春美飾)
蘭陵王入陣曲(郭春美飾)
蘭陵王高肅,字長恭,又稱高長恭、高孝瓘,是北齊末期文武雙全的名將。他短暫的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屢建戰功,為時人稱之。因英勇善戰,戰功卓著,先後被封為徐州蘭陵郡王、大將軍、大司馬、尚書令等職。因貌俊美,為陣前震懾敵人,做兇惡面具戴之,戰無不勝。因戰功顯赫,聲威日顯,其堂弟高緯繼皇位後,忌恨其功高威武,受人愛戴,恐皇位被奪,於公元573年,帝賜鴆而死,574年葬“鄴西北一十五里”。575年高肅的安德王高延宗為其立了墓碑,即今存的北齊蘭陵王碑。
創作緣由

據《北齊書》記載,《蘭陵王入陣曲》源於河清三年(公元564年)邙山戰役。此戰中蘭陵王受命中軍將,領五百勇士攻入北周包圍圈內,使北齊軍隊反敗為勝。在邙山之戰勝利後,北齊皇帝親到洛陽慰勞三軍,慶功會上能歌善舞的北齊將士以這場胜仗為背景創作了歌頌蘭陵王的舞樂《蘭陵王入陣曲》。
3 歌曲回到中國
編輯

1986年,河北磁縣文物人員通過日本專家找回此曲。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該曲問世後的1428年,在邯鄲市文管人員馬忠理組織下,日本奈良大學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領的雅樂團在磁縣蘭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蘭陵王入陣曲》從此又得以回歸故里。
4 史記與發展
編輯

蘭陵王入陣曲(日本歷史記載圖)
蘭陵王入陣曲(日本歷史記載圖)
《北齊書 ·卷十一》列傳三》中記載:“突厥入晉陽,長恭盡力擊之。邙山之戰,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冑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蘭陵王入陣曲》是歌頌高肅英勇善戰的一支綜合表演型的舞曲,產生於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圍困,齊武成帝急詔各路大軍去解洛陽之圍,在三軍突破周軍圍城打援的第一道防線後,高肅親率五百名精騎,乘勝衝入周軍重圍,直抵金墉城下。守城齊兵,軍心大振,內外夾攻,潰重圍、敗周軍,解了洛陽之圍。為歌頌蘭陵王,將士們集體創作了《蘭陵王入陣曲》,伴有吟唱和簡單戲劇表演,風格悲壯渾厚,古樸悠揚,屬於軍隊武樂,是中古文藝代表性作品之一。後傳入民間,流傳廣泛。
到隋朝時期,被列入宮廷曲目。中唐時期,漸漸娛樂化,失去武樂色彩,成為“軟舞”。唐玄宗李隆基定其“非正聲”,下詔禁演,以後國內漸漸失傳。初唐時的《秦王破陣曲》即根據《蘭陵王入陣曲》改編(並擴容成120人的群舞)。
南宋時期又演變為樂府曲牌名,稱之《蘭陵王慢》,有越調和大石調之分。用越調演唱時,分三段,二十四拍,毛開在《樵隱筆錄》裡說“至末段,聲猶激越”,還有“遺聲”可尋。而大石調演唱的《蘭陵王慢》,則分前後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雞漫志》說法,已經“殊非舊曲”了。
隨著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東傳,唐朝時日本遣唐使將《蘭陵王入陣曲》等傳入日本。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皇高野姬天皇詔令舞蹈名家尾張濱主在宮中表演後,此舞在日本民間流傳更廣了。
5 日本雅樂
編輯

《蘭陵王入陣曲》被視為正統的雅樂在日本傳承。源光的《大日本史》記載“本朝所傳樂制,五音六律,蓋始受之於隋唐”,古籍記載中蘭陵王的曲調為唐樂,是中華之音。唐時傳入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保留了幾份真實面貌。日本人將其視為正統的雅樂,格外珍視,對其保留和傳承有著一套十分嚴格的“ 襲名 ”與“ 秘傳 ”制度,使得我們有幸在千年之後,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壯懷激烈的蘭陵舞曲。
日本雅樂《蘭陵王入陣曲》圖冊
日本雅樂《蘭陵王入陣曲》圖冊(3張)
日本《蘭陵王入陣曲》也稱陵王、高陵王、羅陵王等,在日本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表演,並被視為日本國粹“ 能劇 ”的祖始。《蘭陵王入陣曲》為一人獨舞,表演時手持短棒的“蘭陵王”頭戴怪獸面具,身穿刺繡紅袍,腰繫透雕金帶,在類似於中國古典樂器的齊鼓、羯鼓、鉦、篳篥、笙的伴奏下緩緩移步,整個舞樂顯得蒼涼、緩慢和沈幽,沒有展現戰場上的緊張和激越的節奏。
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賽馬節會、七月七日的相撲節會、射箭大賽等慶祝勝利時,都要反复表演。就連宮中的重大活動和宴會,甚至天皇即位,也要表演。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 春日大社 ”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節目表演獨舞。日本古典《舞樂》一書,封面和第一章都是《蘭陵王入陣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