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狀元 鄭顥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

狀元

[編輯]
狀元
中文名稱
正體狀元
簡體状元
注音符號ㄓㄨㄤˋ ㄩㄢˊ
漢語拼音zhuàng yuán
越南文名稱 ()
國語字Trạng nguyên
喃字狀元
狀元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榮譽,是在最後一關考試(唐朝時的省試以後的殿試)中,得到進士第一名的名稱。狀元亦稱鼎元殿元。文科的是文狀元、另外武舉中的第一名,稱為武狀元中國乃至東亞科舉史上的第一位狀元是孫伏伽(一說651年的顏康成)。[1]科舉史上最後一位狀元則是越南阮朝於1919年舉行、東亞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之進士第一名阮豐貽[2]
簡介[編輯]狀元這名稱跟榜眼探花一樣,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的稱呼。在公家正式發佈的「金榜」之上,只會稱狀元為「一甲第一名」。榜眼則「一甲第二名」,探花是「一甲第三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為唐朝武德五年(622年)的狀元孫伏伽。最後一個狀元為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狀元劉春霖,1300年來共計狀元504人(若包括遼朝18人、金朝15人、大西國張獻忠)1人、太平天國14人,共計552人)。中國現存最早的狀元卷《明朝趙秉忠殿試狀元卷》。中國史上很多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很多都是進士出身,卻多半不是狀元。在理論上,狀元應是在殿試中考對策表現最出色的,但很多時候並非如此。宋代以後,定殿試名次的權力在皇帝手上。但定出誰是狀元,卻不一定全以考生作答的內容作準則。歷史上經常有因為考生的外貌、本名籍貫等等因素改變金榜的排名。清朝皇帝更習慣以試卷的書法優劣定出高下,對策的內容反而成為了其次。(參看以名取人受到傳奇小說的影響,民間通常認為只要考上了狀元,就會迎娶公主成為駙馬,實際上,既是狀元又是駙馬的只有一人,就是唐朝會昌二年的狀元鄭顥如今,中國大陸會稱在高等學校招考中,在所在的省份取得文科理科第一的學生為高考狀元香港亦有稱中學會考九科優等或十科優等者為「九優狀元」或「十優狀元」。在台灣也會稱公務員高等考試、普通考試或是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學科能力測驗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國中基測等測驗之榜首為狀元現今媒體,亦將職業運動聯盟選手選秀會第一輪第一順位被挑中的球員稱之為「選秀狀元」,如中華職棒新人選秀狀元中國歷代狀元、普通進士統計表[編輯]主條目:中國狀元列表
朝代開科次數狀元、普通進士人數備註
隋朝7
(普通進士)
隋代國祚短暫,推行科舉考試取得進士資格之制度,此為可稽文字資料的隋朝進士
唐朝263148唐開科次數一說270
五代十國4724
宋朝118118朱希召的《宋歷科狀元錄》
遼朝5756
西夏不詳1
金朝4139
元朝1632按漢人(南人)、蒙古色目人分列左、右榜,固每科放2名狀元
明朝9090不含崇禎十五年壬午科恩賜史惇榜
大西國11
清朝112114
太平天國不詳15
合計745638
軼聞[編輯]
  • 《唐摭言》卷三記載鄭合敬狀元及第後,跑去平康里嫖:「鄭合敬先輩及第後,宿平康里……」[3]
  • 咸豐六年,翁同龢孫毓汶兩人最有希望作狀元。傳說兩家本來友好,孫毓汶父孫瑞珍殿試前一晚宴請翁同龢,之後留翁住宿一宵。翁睡覺時門外竟然炮竹大作,持續至天亮。翌日殿試,翁同龢全靠人參提神,最後仍然取得狀元,孫毓汶只得第二名榜眼。
狀元駙馬[編輯]主條目:鄭顥中國唯一的狀元駙馬唐武宗會昌三年(842年)壬戌科狀元鄭顥唐宣宗為萬壽公主招婿,宰相白敏中薦舉狀元鄭顥,使他成為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雖然成為中國歷史中的唯一,鄭顥卻以此[4]深恨白敏中,欲除之而後快。父子狀元[編輯]父子狀元是指父子同為狀元。中國科舉考試中,狀元不多,父子狀元更罕見。宋代的梁灝梁固父子為最知名的父子狀元。因馮惟敏雜劇《不伏老》和《三字經》中「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庭、魁多士」而使梁氏父子廣為人知。而實際上,除了梁灝和梁固父子外,父子狀元還有[5] 以名取人[編輯] 參見[編輯]
  • 傳臚(殿試二甲第一名)
註解[編輯]
  1. ^ 孫伏伽是明人徐應秋《玉芝堂談薈》、清人徐松《登科記考》等書記載的唐代高祖武德年間的進士科狀元,也是現今絕大多數科舉、狀元類書籍記載為唐代的第一位狀元。因為始創科舉制度的隋代沒有留下狀元的資料,故而孫伏伽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科舉狀元……顏康成,徐松《登科記考》卷二十七《附考·進士科》載於科份不詳的進士名單中,然山東地方志資料中,顏康成被明確記載為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進士科狀元,如果地方志資料得到確認,顏康成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位有確切記載的唐代狀元。雍正《山東通志》卷一五《選舉一》記載:「顏康成:曲阜人,狀元,學士。」見《唐前期進士科狀元考辨》許友根,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3期2004年8月。
  1. ^ 國朝科榜錄·啟定四年己未科
  1. ^ 《北里志·序》載:「諸妓皆居平康里,舉子新及第,進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館殿者,咸可就諧,如不惜所費,舟車水陸備矣。」
  1. ^ 宣宗囑念萬壽公主,蓋武皇世有保護之功也。駙馬鄭尚書(顥)弟顗嘗有疾,上使訊之。使回,上問公主視疾否,曰:「無。「「何在?「曰:「在慈恩寺看戲場。「上大怒,且歎曰:「我怪士大夫不欲與我為親,良有以也。「命召公主至。公主走輦至,則立於階下,不視久之。主大懼,涕泣辭謝。上責曰:「豈有小郎病乃親看他處乎?」立遣歸宅。(《幽閒鼓吹》)
  1. ^ 唐群:《歷史上的狀元進士之家》,中學歷史教學參考,1997,(07)

[編輯]鄭祗德,官至兵部尚書。以言行文雅聞名,會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狀元,任右拾遺,詔授銀青光祿大夫。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充翰林學士
狀元駙馬[編輯]大中二年(848年)十一月,唐宣宗萬壽公主招婿,宰相白敏中薦舉鄭顥,時鄭已赴楚州(今江蘇淮安)迎娶范陽盧氏。皇帝硬是將鄭顥召回娶公主,婚後與公主不睦[2],鄭顥大恨。
結怨白敏中[編輯]鄭顥以白敏中之薦深以為恨,常於宣宗前彈劾白敏中。天子自不以為意,一次敏中將赴藩鎮,向皇帝說:「鄭顥不想娶公主,恨臣入骨。臣在中書省裏,鄭顥拿臣沒奈何,臣出外任官以後,他一定會中傷,臣馬上就沒命了。」皇上曰:「朕早就知道了,你也太晚說了罷!」[3]
歷官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大中十三年(859年)為檢校禮部尚書,又任河南尹。大中十四年(860年)卒。
[編輯] 注釋[編輯]
  1. ^ 鄭顥生年不載於正史,唯知其中會昌二年壬戌科狀元(見《登科記考》卷二十二),而《全唐文補遺》第六輯載《唐故范陽盧氏(軺)滎陽鄭夫人墓誌銘》云:「夫人之兄五人,……長兄曰顥,幼而爽晤……長果博聞強識。廿六首冠上第,興元帥辟為支使。」乃知其中第時年二十六,故為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生。
  1. ^ 宣宗囑念萬壽公主,蓋武皇世有保護之功也。駙馬鄭尚書(顥)弟顗嘗有疾,上使訊之。使回,上問公主視疾否,曰:「無。」「何在?」曰:「在慈恩寺看戲場。」上大怒,且歎曰:「我怪士大夫不欲與我為親,良有以也。」命召公主至。公主走輦至,則立於階下,不視久之。主大懼,涕泣辭謝。上責曰:「豈有小郎病乃親看他處乎?」立遣歸宅。(《幽閒鼓吹》)
  1. ^ 《東觀奏記》卷上:萬壽公主,上(唐宣宗)女,鍾愛獨異。將下嫁,命擇郎婿。鄭顥,相門子,首科及第,聲名籍甚,時婚盧氏。宰臣白敏中奏選尚主,顥銜之,上未嘗言。大中五年,敏中免相,為邠寧都統。行有日,奏上曰:「頃者,陛下愛女下嫁貴臣,郎婿鄭顥赴楚州,會有日。行次鄭州,臣堂貼追回,上副聖念。顥不樂國婚,銜臣入骨髓。臣在中書,顥無如臣何;一去玉階,必媒孽臣短,死於種矣!」上曰:「朕知此事久,卿何言之晚耶?」因命左右便殿中取一檉木小函子來,扃鎖甚固。謂敏中曰:「此盡鄭郎說卿文字,便以賜卿。若聽顥言,不任卿如此矣!」

鄭顥(817年[1] - 860年),字奉正滎陽(今河南滎陽)人。唐憲宗元和中宰相鄭絪之孫,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駙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