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胤拼音:Chē Yìn(Che Yin)
同义词条:车允
晉代名臣車胤
車胤(約333-約401),字武子,晉南平郡(今湖南津市、澧縣、安鄉、湖北公安縣一帶)人,居市境新洲。晉代名臣,以寒素博學聞名於世,少年時“囊螢照讀”的事蹟,今新洲鎮車渚村有“囊螢台”,相傳爲車胤囊螢照讀遺址。
編輯本段家庭背景
車胤,字武子,《晉書》有傳,大約出生於公元333年左右,逝世於公元401年左右。其曾祖父車浚,是三國時期南平郡(今之安鄉縣)人,曾當過東吳的會稽太守,清正廉明,官聲頗著。車胤的父親車育,在東晉時爲南平郡太守王胡之手下的主簿。
編輯本段主要生平
車胤幼時勤奮好學。家貧,夜無燈油,夏季則練囊(白絹口袋)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囊螢照讀”典故源此。胤長大後,思維敏捷,載譽鄉里。
穆帝永和元年(345),桓溫領荆州刺史,胤爲從事,曆任别駕和征西長史,名顯朝廷。車胤以寒素博學聞名於世,每擧行盛大宴會,桓溫必邀車胤出席。孝武帝寧康(373~375)年間,任中書侍郎,爵關内侯。時孝武帝嚐講《孝經》,讓車胤參與析句,備受輿論推崇。嗣後,車胤多次擢升,官至侍中。太元(376~395)年間,任國子博士。朝中有人議修明堂,用以粉飾升平。胤以爲不合時宜,認爲“明堂的制度難以詳盡,況且音樂表達平和,禮儀表示敬意,因此内容和文采不同。聲音和器具也不同,既然茅舍和大廈不能統一規格,何必死守它的形式規格,而不顺應時代大勢”的見解,得到與會者一致讚同。後提升爲驃騎長史、太常,領臨湘侯爵位。後因病辭職。俄任護軍將軍。
當時東晉政權已日趨沒落。孝武帝與其弟司馬道子有矛盾,其時,王國寶諂事會稽王司馬道子,說通五曹尚書、二僕射、中書令等“八坐”上書皇帝,要求委司馬道子爲丞相,並加殊禮。車胤認爲此事必忤逆皇上,稱病不參與其事。疏奏,孝武帝果然大怒,對車胤倍加嘉勉。
孝武帝死後,安帝即位。晉隆安元年(397),王國寶爲左僕射,攬攝朝事。各地王候以國寶亂政,聯合擧兵。國寶惶遽不知所從,從弟將軍王緒獻計:“不如殺掉車胤,除去眾人之望,挾持主上和丞相,討伐諸侯”。車胤到來後,國寶終不敢殺,反而向他求教計謀。胤對其陳明得失利害,國寶從其言,遂上書皇上,自解職務,等待降罪。事後,朝廷任車胤爲吳興郡太守,胤以病不就。後又加封輔國將軍,丹楊尹職銜。隆安四年(400),遷吏部尚書。
後,會稽王司馬道子世子元顯專政,夜開六門,名臣江績私下要道子奏聞皇上,道子不從,江績遂聯合車胤擬將此事上奏,不料事情泄露,隆安四年(400),元顯密遣手下迫令車、江二人自裁。車胤死後,朝廷上下悲痛不已,深感國家失去棟梁之材,並請求皇上,追諡車胤爲忠烈王。後兩年,元顯亦被殺。《晉書》有傳。
編輯本段人物遺址
湖南常德關於車胤的遺蹟很多,安鄉有車公山、車公亭、車公橋、車家鋪,傳爲武子出生處,津市新洲有囊螢台、武子宅基、武子墓,今仍保留的地名有車溪、車渚村;臨澧縣柏枝鄉的石墨山傳爲武子讀書的地方。
車胤囊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