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吳稚暉(1865年3月25日[1]-1953年10月30日),名敬恆,一名脁,字稚暉,以字行,通稱吳稚暉,原籍江蘇省武進縣,出生於江蘇武進和無錫交界處的雪堰橋。晚清秀才、舉人、書法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吳敬恆[編輯]

吳敬恆
吳敬恆
政治人物
原名吳脁
別名吳稚暉
性別
出生1865年3月25日
 大清江蘇武進雪堰橋
逝世1953年10月30日
 中華民國台北
國籍 中華民國
政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袁榮慶
學歷
私塾
經歷
秀才
南洋公學任教
南洋公學附屬小學堂長
同盟會員、世界社
新世紀》周刊及《世界畫刊》創辦人
教育部讀音統一會議長
公論》日刊創辦人
創辦里昂中法大學中華粥會
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制憲代表主席
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中央研究院院士
吳稚暉(1865年3月25日[1]-1953年10月30日),名敬恆,一名,字稚暉以字行,通稱吳稚暉,原籍江蘇省武進縣,出生於江蘇武進無錫交界處的雪堰橋。晚清秀才、舉人、書法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追隨國民革命卻不入公家。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江蘇省武進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50年代他位於臺北市敦化北路南京東路交叉口的銅像,為臺北市地標之一。為著名文學家陳源之表舅。

生平[編輯]

吳稚暉雖是舉人,但在接觸西方文化後,追求無政府主義,後來參與孫中山主導的國民革命,孫中山信仰太平天國老兵故事即是出自吳敬恆所述。曾在蘇報案中被誤認為告密者;也是早期國民黨內部極右派西山會議派成員之一。
1898年到南洋公學任教,1901年時曾出任南洋公學附屬小學堂(今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堂長。[2]
1903年在《蘇報》撰文抨擊清廷,痛罵當時執政的慈禧太后是「娼妓淫婦」。《蘇報》案發後經香港倫敦。1905年冬參加同盟會。1906年在巴黎參與組織世界社,1907年刊行《新世紀》周刊及《世界畫刊》,鼓吹無政府主義。
1911年後,多從事文化運動。1913年任教育部讀音統一會議長,提倡國語注音國語運動。不過他積極投入的國語注音,説來一開始是為了自己不識字的妻子袁榮慶而發明便於書信交流的「豆芽菜」文字,今稱「注音符號」,仍於台灣及海外老華僑間通行。除了文化運動外,他更為蔣中正之子蔣經國視為老師。
1913年6月參與創辦《公論》日刊。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再赴歐洲。在這一段時間,吳稚暉還創辦里昂中法大學並發起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呼籲中國青年到海外以半工半讀方式留學。如周恩來鄧小平等都曾參加。
1924年,吳稚暉等人在上海創辦中華粥會。至今中華粥會仍在台灣運作,秉持著每月集會吃粥,以紀念吳稚暉。
1927年,任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他認為中國共產黨蘇俄的密切聯繫危害中國未來發展,並有破壞中華文化之嫌,因此力倡清黨。之後,他反對國民黨內一切反對蔣中正的力量,成為蔣的御用心腹智囊;在1927年-1950年間的國共鬥爭中,扮演積極反共的角色,也因此,中共對他定位與評價十分低劣。
1943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病逝陪都重慶,蔣中正力邀吳稚暉為新主席,但被其推辭,按其原話,吳稚暉的推辭理由是這麼「三不」:
  1. 我平常的衣服穿得很隨便簡單,做元首要穿燕尾服、打領帶領結,我覺得不自在;
  2. 我臉長得很醜,不像一個大人物;
  3. 我這個人愛笑,看到什麼會不自主地笑起來,不要哪天外國使節來遞國書,會不由得笑起來,不雅。
以後,吳稚暉也基於此三點,不任任何官職。

制憲國民大會主席吳敬恆(右)將《中華民國憲法》交給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左)
1946年,國民政府宣佈結束訓政階段,在南京召開的制憲國民大會確立了《中華民國憲法》,吳稚暉擔任制憲代表主席,將《中華民國憲法》遞交給蔣中正。這個歷史時刻所拍攝下的照片,至今仍然是台灣歷史教科書裡的重要圖片。因此,很多台灣人對他的印象是「制憲大老」。隨後蔣中正當選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
1949年,蔣中正派專機「美齡號」將吳稚暉從廣州接到了臺灣臺北。有一次蔣經國問他:「先生,你看我們今後成功的希望怎麼樣?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希望怎麼樣?」吳老先生的答覆非常簡單,他說:「你想成功,就會成功,你不想成功,就永遠不會成功。」[3]吳稚暉又對蔣經國說:
「我知道有許多人,想用各種手段反對你,也有人造謠中傷你;但是這些事,想明白了,算不得什麼!為了你的 父親,為了你的同事,你都必須好好的做。一個沒有被人打擊過的人,是不會成人的。我覺得你所受的打擊還是太小了。你現在不但是為了自己的工作,要好好幹下去;即使為了你的各種各樣敵人,更應該好好的幹,因為任何敵人所希望的,是你放手、讓步、不幹!」[4]
1953年,吳敬恆病重住院。根據好友李石曾在吳敬恆住院期間探望時寫下的日記記錄:「稚老在醫院晤面,屢次表示欲到美國看子淑微就醫情況,俟較愈再往,而卒未能成行,稚老憾事……」日記中還記錄說,如果能成行美國,也不會海葬金門。同年10月30日深夜,吳敬恆於臺北逝世,年89歲。蔣中正題詞「痛失師表」。12月1日,按照遺囑,蔣經國將他的遺骨運到金門,僱用漁船,「把它葬於廈門南面海底」[5]

紀念[編輯]

稚暉被譽為「國民黨四大書法家」,為篆書吳稚暉、隸書胡漢民楷書譚延闓草書于右任
1954年,連基座高達四公尺以上的吳稚暉銅像於臺北市敦化北路跟南京東路交叉口圓環豎立,成為當時臺北市地標之一。1990年代該銅像因政治風氣與整頓交通等因素被拆除,銅像今置於士林至善公園
另外在金門縣金城鎮水頭附近,還有一座吳稚暉公園,於海葬當年建成。與水頭碼頭比鄰而座,由於公園地勢較高,水頭碼頭景緻盡收眼底。除此,還可瞭望小金門、大陸及金烈水道等。園內有一涼亭,亭中央是蔣中正所題的碑「吳稚暉先生水葬紀念亭」。公園盡頭則是敬恆先生半身銅像。
在其身後,李石曾鄧傳楷等人開始籌設學校紀念他。1960年設立私立稚暉初級中學,1963年增設高中部,改稱稚暉中學。1986年改為稚暉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1996年更名為仁義高級中學[6]

怪人吳稚暉


  吳稚暉名眺,后改名敬恒,字稚暉,無錫人背后稱他為吳瘋子。他家在無錫与武進交界的雪堰橋,橋南屬無錫,橋北屬武進,吳稚暉的家在橋北,應該算是武進縣人。因為他六歲喪母后寄居在無錫江尖外祖母家,在無錫長大,在無錫受教育,說得一口地道無錫話,所以他在多數場合自稱無錫人。 
  吳稚暉是個怪人,但并不瘋。他聰明好學,先后從張鼎臣、侯翔千、孫伯肅等名師學習經史和古文辭,16歲就以文章初露頭角,還練得一手好書法。23歲考取秀才,25歲入江陰南菁書院,鄉試中舉人,但在北京會試中卻名落孫山——因為他不愿學也做不好八股。 
  “吳瘋子”這個外號,大概是由以下几件事情造成的: 
  有一天,滿族大官僚江蘇學政溥良坐著八抬大轎經過孔廟前,在下馬碑前沒有下轎,吳稚暉就气憤地拾起磚石向轎中亂擲,弄得溥良衣帽歪斜,十分狼狽。差役把吳稚暉捉住了,他大聲宣稱:“南菁書院學生吳稚暉是也!”溥良命送交無錫縣教諭查究。藩台、臬台、將軍、學政,是巡撫以下的几位主要助手,學政則相當于今天的“文教副省長”。教諭很難處理,就將吳稚暉轉送南菁書院。院長黃玄同卻對吳的尊孔精神頗為欣賞,只給予羈押三天、游街示眾的處罰。溥良也怕事情闖出去會有“非圣蔑賢”的名聲,只得說几句嚴加管教之類的話就算了事。 
  以后,茂名楊頤放了江蘇學政,竟公然在畫舫宴客,微服狎妓。吳稚暉約同學田其田,穿了四開褲箭袖袍,頭插松枝,插上紅蘿卜,手持草紙一束,不穿褲子。上船后,故意跌了個四腳朝天,還大呼“生員叩見大人,請嘗花酒三杯”。楊學政大怒,一面命把兩個瘋子赶走,一面查明來歷,命黃玄同將此二人革去秀才,赶出書院。黃玄同与廣東梁鼎芬等人認為,生員冒犯學政理當有罪,但學政微服狎妓也該處分,此事經過許多周折,最后以停學了事。 
  戊戌政變以后,吳稚暉的尊孔忠君思想發生了大變化,成了江南維新派的活動分子。知縣以“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于夷者也”為題,命生員作文。吳稚暉就在《無錫白話報》上發表文章說:“八股若存,中國必亡;不耕不織,咬文嚼字,又有何用?武場考試和猴戲沒有分別。甲午一戰,弓箭与洋槍之不敵已可分曉,為什么還要啃著狗骨頭不放呢?”為此,吳稚暉在國內待不住了,就東渡日本考入了高等師范學堂。 
  光緒二十八年七月,有自費留學生蔡鍔等9人,打算進日本成城學堂然后升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當時進士官學校主要有兩條途徑,公派學生先在官辦的振武學校讀完三年,成績合格即可免考進入士官學校,自費生則需在日本成城學校——此校有“士官生搖籃”之稱——畢業。而中國人進入成城,是必須由駐日公使出具身份證明的。當時的駐日公使蔡鈞是個頑固守舊派,不肯為蔡鍔等維新人物作保,于是吳稚暉和孫叔方等就率領20余留學生到公使館靜坐,蔡鈞非但不允,還要求日本警察廳以妨害治安罪逮捕了孫、吳等人,日警方判處“遞解回籍”,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吳孫事件”。 
  當吳稚暉、孫叔方等人被押至日本上新橋火車站時,梁啟超、吳震修、張秉彝、侯毅始等人都從橫濱赶來道別。次日押至神戶,吳稚暉憤怒不已,即留下絕命書,在登輪時跳人海中,以死抗議,幸經救出。梁啟超為此曾在《清議報》著文道:“吳君之被逮也,以為士可殺不可辱,欲以一死喚醒群夢,引起國民利權思想。”這是确切的評議。此時,蔡元培恐中途再生事故,特地赶到神戶陪同吳稚暉同船回國,以后又一起創立“愛國學社”,創辦《蘇報》鼓吹革命。 
  這三件事只有吳稚暉做得出來,确實都有點“瘋”。成為党國元老之后,不瘋了,但仍然是個怪人。他一生不做官,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要他出任教育總長,吳稚暉回答說:“我愿任奔走之勞,做宮我是做不像的。”在總統府住了四天就到上海商務印書館當編輯了。蔣介石几次要他出來做官,他說:“我是無政府主義者,脾气也不好,不敢當呀!”終其一生只當了個中央監察委員,而且是個從不辦公事的委員。教書當編輯,窮得無米下鍋了,就挂單賣字。吳稚暉的篆書居當時四大書法家(還有胡漢民的隸書,于右任的行書,譚延kai的楷書)之首,很有名气,維持他規定的“兩粥一飯,小葷大素”還是不成問題的。 
  ------------------ 
  公益圖書館掃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