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創辦時期: | 創辦於日據時代 | ||
創辦人: | 彭水泵 | ||
現任老闆: | 彭榮照 | ||
營業項目: | 白米販賣 | ||
營業時間: | 8:00-21:00 | ||
公休日: | 無 | ||
老店電話: | |||
老店地址: | 新竹市北門街128號 | ||
創辦是出身於南寮的彭家人,彭水泵是三兄弟中排行最小的么兒,二個哥哥都是漁民,當時創辦人的父親認為漁民工作危險,家裡決定三個兒子中留一個學記帳從商,彭水在目前新竹市北大路、北門街口,即外媽祖廟附近,租了個小店面開雜貨店,並兼賣米。後來又搬到北大路。 日據時代在中日戰爭後,經濟全面管制,米糧是軍需物資,管制不能隨便買賣,必須經由管制核發執照才能賣米,由米穀公會向農民收取稻穀後配發給米商;由於白米是重要物資,當時一般民眾普遍貧窮,多數是吃蕃薯韱,能吃到完全的白米飯是奢望,因此賣米者收入算是相當豐厚。 大約在七十年前左右,以三千八百元購買現址 (128號)店面兩間,開始拼勢做大賣生意,雙邊做工廠,不久將二千借款還清,同時兼營雜貨店,後來由於稅重,停掉雜貨店專營米店。彭振福(1916年出 生)在十八歲那年,父親因扛米煞到頂八卦,內傷不能工作而接手。當時北門口有六家米店,世界街與北大路間的大路有四家,可以看出米店的興旺和競爭之激烈。 彭振福經常往南部,後山四處辦貨,戰爭期間受管制而停業,戰後只做小盤。米店沒有假日可言,雖然有公休日,但沒人敢休,你不做,顧客就上別家買,實際上小 買米店是不休息的。過去只要做稞的節日就是大日,如過年、冬至、六月半湯圓、二月二做菜包、五月五包肉粽,七月還願等,買米的數量都很多,現則只有過年和 端午是大日而已。 碾米店的店面不大,房子是舊時磚瓦蓋成的,店裡前頭有排米攤,賣著各樣不同的米,後面有一座由屋頂連到地面 的碾米機,這台骨董皮帶碾米機已有五十多年的年紀了,但依舊很靈光,沒有什麼毛病。當時,彭振福買了這台碾米機,店裡的米全是靠它處理 !不過,現在很少在用了,只有在糙米的胚芽米未賣完時才會使用它,因為大部分的米都是從南部處理好直接送上來的。這台碾米機,成了好奇民眾觀賞的「老傢 伙」。 彭振福回憶說,米質的好壞是從地質、水質、氣候和所在位置來判別。通常、半沙土較好,紅土壤較差,靠海邊的米不堪捏, 容易碎。近年抽地下水灌種的米,沒有污染,也不錯。葫蘆墩(台中豐原) 品質最好,其次就是新竹。新竹好吃的米在六家、芎林、湳雅,樹林頭的米也好吃,虎仔山的也算漂亮,第三是后里,第四才是濁水溪,現在濁水溪的米卻變第一 了。大盤商在收割季節,要先寫信到各地探問,各地的仲介再報米價,評估後議定進貨量、交貨時間。仲介一台米賺百一元。大盤來到產地看米,拖到土礱間後,在 欲購貨品袋上用粉筆做記號,結價後再用貨車來運,一星期內要把帳付清,不因漲落而改變,照約定的等級交貨。 日據時期,大盤商 要有証照,還要分配採購券,拿中部的券就不能越區到南部買,要再到外地就得另外申請,米袋上蓋上日本國旗的才能通行全島。米價的起落通常要從報紙裡找到訊 息,也要算時間,預估何時收成。雙方同意就談定。先買空,收到米後一星期付錢。農人採收稻穀後,先寄放在土礱間,價格並未決定,須要錢時來結價,依據結價 的數量和當時的米價而付錢,很少一次結清的。 米價也常有變化,例如收了蓬萊米,日本政府要檢查,蓬萊米就會漲,在來米就會跌。另一種是看月娘彎高彎低。月亮有上弦月、下弦月之分,若看到月娘一直站起 來,米價就會上升,若月娘彎身下去,米價就會滑落,這種依供求關係分析而來的經驗法則,還蠻有用的。 早年一般家庭經濟不佳, 買米者都是用薪水或勞動收入,一個月結一次帳,平時買米都是用賒的,彭家子孫負責送米和收帳,彭水 碰到清苦家庭,對沒有錢結帳的民眾就寬限。有一次收 帳,對方表示沒錢,結果屋中女性問子女說「你要吃肥的還是瘦的」,彭水泵一時好奇,沒錢買米怎麼會有錢吃肉,而且還有肥肉瘦肉可以挑?進入查看,原來他們 是吃白蘿蔔,用白水煮的是肥的,用滷的是瘦的,彭先生看了不僅未催繳帳款,反而送他們廿斤米。 隨著社會的變遷和台灣經濟的成 長,聯勝的生意也逐漸遭到衝擊,不如往日那般興榮了。老闆彭榮照說,三、四十年前,聯勝每天要出七、八千的稻米,每天門前排了六、七十輛等待載米的人力拖 板車,還會佔到別人店鋪門口影響交通。現在除了一些住家老顧客來光顧,最大的生意就是做食品生意的商人,少的一次有叫十幾公斤米的,多的還有叫幾百公斤 的。 自從白米可以自由買賣後,加上小包裝的米也在超市上市後,所有米店營收開始大不如前,但是生活還是算過的去。祖傳事業捨不得放棄,老闆夫妻共同廝守,孩子們有自己的事業,不願意接手這個碾米店。 參考文獻:張德南,北門大街,新竹市政府文化局出版 |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聯勝碾米店創辦於日據時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