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吉爾吉斯斯坦及中國歷史學家的發現,吉爾吉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遡至西元前201年。現時有關吉爾吉斯人最早的記錄是《史記》,當時吉爾吉斯人被稱為堅昆

吉爾吉斯

吉爾吉斯共和國

  • 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 Кыргы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通稱:吉爾吉斯/吉爾吉斯斯坦
Flag of Kyrgyzstan.svg National emblem of Kyrgyzstan.svg
吉爾吉斯斯坦國旗 吉爾吉斯斯坦國徽

國歌:《吉爾吉斯共和國國歌
選單
0:00

Kyrgyzstan (orthographic projection).svg
自然地理(實際管轄區)
面積
  • 國土面積:198,500平方公里(世界第86名
  • 水域率:3.6%

首都 比斯凱克
最大城市 比斯凱克
時區 UTC+6
人民生活
人口

官方語言 吉爾吉斯語(國家)
俄語(官方)
官方文字 西里爾字母
民族 吉爾吉斯族
曆法 公曆
道路通行方向 靠右行駛

政治文化
國家結構形式 單一制

國家領袖

經濟實力
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

人類發展指數 以下資訊是以2013年估計
  • 0.622(第125名)-

中央銀行 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銀行
貨幣單位 吉爾吉斯斯坦索姆(Som)
其他資料
立國歷史

國家代碼 KGZ
國際域名縮寫 .kg
國際電話區號 +996
吉爾吉斯共和國柯爾克孜語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拉丁轉寫:Kyrgyz Respublikasy俄語Кыргы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簡稱吉爾吉斯斯坦吉爾吉斯,是一個位於中亞內陸國家,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成為獨立國協成員國。2001年起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2009年起為突厥議會成員國。吉爾吉斯斯坦周邊國家有:塔吉克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中國;總面積19.85萬平方公里,人口540萬。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其餘為烏茲別克族俄羅斯族等民族。比斯凱克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
在吉爾吉斯語裏,「吉爾吉斯」是由「草原」與「流浪」兩個詞所構成的一個詞,它的含義即「草原上的游牧民」。[來源請求]

歷史

根據近年吉爾吉斯斯坦及中國歷史學家的發現,吉爾吉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遡至西元前201年。現時有關吉爾吉斯人最早的記錄是《史記》,當時吉爾吉斯人被稱為堅昆
突厥語 Qırğız,即中國史籍記載的黠戛斯,就是今天的柯爾克孜人,《史記》中最早記錄了柯爾克孜人的情況,稱之為「鬲昆」。兩漢時稱「堅昆」,魏晉南北朝隋代稱「結骨」、「契骨」、「紇骨」、「護骨」。唐代時根據漢語的音譯通稱為「黠戛斯」。五代十國時又稱「紇里迄斯」,蒙古帝國元代時稱「吉利吉思」等,這些名稱其實都是各時期各種不同的音譯。清代按厄魯特蒙古人的稱呼,稱其為布魯特。乃蠻、欽察、契丹等來自哈薩克汗國的部族屬於吉爾吉斯的「色爾特克勒克」(意為「外部之人」),不屬於吉爾吉斯本部。吉爾吉斯人原本世代居於西伯利亞南部、葉尼塞河上游的盆地。在漢代受匈奴統治,2世紀中葉後受鮮卑柔然統治。北齊隋唐時期先後受突厥汗國回紇統治,後在840年滅回鶻後獨立過一段時間,一直到924年才被耶律阿保機建立的遼朝(契丹)統治。元代在葉尼塞河上游設立益蘭州謙州。到17世紀,受到準噶爾汗國蒙古人和俄羅斯帝國人排擠,漸漸遷移到天山北麓的伊塞克湖一帶,即今日吉爾吉斯共和國之地。清代,吉爾吉斯部落分為東布魯特、西布魯特。東布魯特遊牧於回部境內,受喀什噶爾參贊大臣等各路駐紮大臣管制,西布魯特為清朝境外的藩屬部落。
公元6世紀唐朝安西大都護府
唐朝疆域圖中左方的安西大都護府
公元640年9月19日(貞觀十四年八月癸巳,農曆八月二十八日),交河道行軍大總管侯君集高昌,以其地設西州[1] 公元640年10月11日(貞觀十四年九月乙卯,農曆九月二十一日),於西州安西都護府[1] 用以針對西突厥[2] 安西都護府第一任都護為喬師望,後由郭孝恪接任,開始時只有數千人的兵力。[2]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擊敗龜茲國,把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2]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十一月,蘇定方在碎葉水平定阿史那賀魯的反叛,從而平定了西突厥[2] 將安西都護府治所遷回高昌故地。[3] 顯慶三年五月(658年),安西都護府又遷到龜茲(今庫車),[3] 安西都護府升格為大都護府。唐高宗改變太宗時只重軍事而輕行政管理的做法,在突厥故地分設濛池都護府崑陵都護府,並將其附屬小國分別設置羈縻州府,西境直抵波斯,都隸屬於安西大都護府,[4] 使這一帶都置於唐朝的直接統治之下。
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位於蔥嶺以西的西突厥都曼部降唐,朝廷派人去該部巡查。[2] 唐高宗龍朔元年(661年),又派遣吐火羅道置州縣使王名巡視蔥嶺以西,[2]于闐以西、波斯以東十六國,設置十六都督府,統轄八十個州,一百一十個縣,一百二十六個軍府,並在吐火羅立碑記述此事。[3]在此時,安西大都護府的管轄地包括安西四鎮、濛池、崑陵都護府(西突厥故地)、昭武九姓吐火羅乃至波斯都督府,大體相當於今日新疆與中亞五國、阿富汗的總和。
西元6世紀唐朝設安西大都護府 龍朔二年(662年)之後,吐蕃和唐朝反覆爭奪安西四鎮,此處多處易手,直到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鎮相繼完全陷落。[5] 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軍隊攻陷了安西都護府。[3] 期間,唐朝廷曾兩復兩棄安西四鎮:咸亨四年(673年),唐朝恢復了安西四鎮,儀鳳二年(677年),又被吐蕃控制;儀鳳四年(679年),安西四鎮被唐將裴行儉收復,垂拱三年(687年),武則天被迫收縮戰線,放棄安西四鎮。[6] 武則天長壽二年(693年),王孝傑收復了安西四鎮,在龜茲國恢復設置了安西都護府。[3] 此後,安西都護府的府衙才在龜茲穩固下來。[6]
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北庭都護府設立,管轄原安西大都護府所轄天山北路、熱海以東的西突厥故地,安西大都護府只管轄天山南路、蔥嶺以東的地區,以抵吐蕃對絲綢之路的北侵的戰略目的。[2]
安西都護府全盛時代所統率的精銳騎兵又稱「安西兵」,唐肅宗至德年間(756年-758年),為平定安史之亂,唐政府在河西隴右徵兵,[3] 安西兵組成「安西行營」奉詔平叛,[2] 幫助收復了兩京。但由於安西、北庭及河西、隴右駐軍大部內調,吐蕃乘機陸續佔領隴右、河西,因此安西都護府與唐朝的通道中斷,但安西四鎮留守軍隊仍孤軍堅守。[2]
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河西軍鎮多被吐蕃攻陷。[3] 有舊將李元忠北庭郭昕守安西都護府,二鎮和沙陀回鶻相依,吐蕃久攻不下。[3]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李元忠、郭昕派遣使者間道奏事,德宗對其進行了嘉獎,封李元忠為北庭都護,郭昕為安西都護。[3] 隨後,吐蕃急攻沙陀、回鶻部落,北庭、安西變得孤立無援,德宗貞元三年(787年),被吐蕃攻陷。[3]
安西最後陷落的時間,史料並無確切記載,這可能不僅是情報斷絕所造成的,而是事實上唐朝已經放棄了對安西的控制。[7] 安西四鎮于闐陷落於貞元六年(790年)。[8] 有學者推論,安西最後的陷落時間是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9]
西遼時期:
西遼、南宋疆域圖
西遼(1124年-1218年)是契丹人建立的國家。亦稱黑契丹,哈喇契丹(قرا ختاى Qarā Khitā'ī,或雲哈喇即「黑」之意[10]也有認為哈喇是「偉大之意」)、西契丹、後遼,1124年1130年期間耶律大石率部駐紮蒙古高原北部的可敦城,另有西北遼史稱。西遼是於1123年,由遼代貴族耶律大石率部西遷建立。後擴張到中亞首都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托克瑪克附近的布拉納城),一時成為中亞強國。 1218年成吉思汗蒙古軍隊滅亡。西遼舊地在1222年被成吉思汗分給次子察合台察合台汗國後來形成中亞廣泛使用的察合台語(後發展為維吾爾語烏茲別克語)。
成吉思汗蒙古帝國時期:
公元11世紀1219年六月,成吉思汗親率蒙古主力(大約十萬人)向西侵略,並在中途收編了5萬突厥軍,1220年底,一直被蒙古軍隊追擊的花剌子模算端摩訶末病死在寬田吉思海(今裏海)中的一個名為額別思寬島(或譯為阿必思昆島,已陸沉)的小島上,並在臨死前傳位札蘭丁。蒙古軍先後取得河中地區和呼羅珊等地,1221年,蒙古軍隊消滅花剌子模王國,1221年十一月,成吉思汗率軍追擊札蘭丁一直追到申河(今印度河)岸邊,札蘭丁大敗,僅僅率少數人渡河逃走。
當初,成吉思汗命令速不台者別率領二萬騎兵追擊向西逃亡的摩訶末,摩訶末逃入裏海後,他們率領蒙古軍繼續向西進發,征服了太和嶺(今高加索山)一帶的很多國家,然後繼續向西進入欽察草原擴張。1223年者別速不台迦勒迦河之戰(今烏克蘭日丹諾夫市北)中擊潰基輔羅斯諸國王公與欽察忽炭汗的聯軍,然後又攻入黑海北岸的克里木半島
1223年底,者別速不台率軍東返,經過也的里河(今伏爾加河的突厥名,又譯亦的勒),攻入此河中游的不里阿耳,遭遇頑強抵抗後,沿河南下,經由裏海,鹹海之北,與成吉思汗會師東歸。在東返途中,者別病逝。
察合台汗國時期:
公元11世紀14世紀察合台汗國原為鐵木真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領有西遼舊地,包括天山南北路裕勒都斯河瑪納斯河流域及今日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中亞河中地區(最強時由阿爾泰山鹹海)。初時建都於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固爾札),即今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霍城縣水定鎮西北。察合台汗國君主都哇窩闊台汗國君主海都聯合,屢與元朝軍隊爭戰,終忽必烈一朝未斷,並一度攻佔漠北哈拉和林。至公元1304年始與海都子察八兒與元成宗講和。
東察合台(莫臥兒)汗國的領土1490年
清朝時期:
1820年清朝領土範圍
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平定準噶爾蒙古後,吉爾吉斯人被清朝統治。後來清朝衰落,在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外西北割讓給俄國,因為人隨地歸,吉爾吉斯人從此被俄國統治(一部分因為被準噶爾汗國裹脅叛亂被乾隆帝送交黑龍江富裕縣)。

近代史

18世紀,今日的吉爾吉斯地區分別是準噶爾蒙古(北部)及浩罕汗國(南部)的勢力範圍。19世紀20年代,浩罕勢力擴張,整個吉爾吉斯地區都成為了浩罕汗國的一部份。1854年俄國著手入侵浩罕汗國,並透過各種外交手段逼使清廷承認中亞地區各藩屬的獨立地位。1876年,浩罕亡國,整個吉爾吉斯地區都落入了俄國的手裡。俄國的統治,引發不少反抗,亦有不少人決定離開現居地,遷入帕米爾高原阿富汗;但另一方面,同治年間清朝陝甘地區回民暴亂,失敗後的回民北遷至今日楚河沿岸,成為今日東幹人的祖先。
1916年,俄國對反抗運動的鎮壓,使不少吉爾吉斯人從中亞遷徙至當時新成立的中華民國
1922年蘇聯成立。1924年,中亞地區實行民族劃界,今日的吉爾吉斯建立起喀拉吉爾吉斯自治州,成為俄羅斯聯邦的一份子。1925年正名為吉爾吉斯自治州,到1926年又再升格為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36年12月5日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正式成立,成為蘇聯的聯邦成員。
1991年8月19日,該州緊急狀態委員會(SCSE)藉助莫斯科方面的力量,嘗試罷免總統阿卡耶夫。計畫失敗後一個星期,阿卡耶夫和副總統庫茲涅托夫宣佈退出蘇聯共產黨,辭去書記一職,並將整個政府機構解散。受其影響,緊接著在8月31日的最高蘇維埃議會投票中宣佈脫離蘇聯獨立。
1992年中亞少數民族語言地圖

政治

吉爾吉斯民族音樂
民間食糧以大麵餅為主
首都街頭公車站
1990年代初期,由共產黨中改革派組成的吉爾吉斯民主運動(Democratic Movement Kyrgyzstan, DMK)與奧什爆發的族群衝突,造成吉爾吉斯共產黨第一書記馬撒里耶夫(Абсамат Масалиевич Масалиев)失去人民與議會的信任,各方勢力妥協後,由阿卡耶夫Аскар Акаев),吉爾吉斯科學院的院長,在1990年10月直選中以95%高得票率當選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
1993年憲法定義政府體制為一民主共和國。行政部門包括總統和總理,國會為兩院制,司法部門包括最高法院憲法法庭、地方法院和檢察總長。
隨著經濟惡化,1994年中期開始,阿卡耶夫逐漸轉向威權統治。接著數年,在與議會的衝突中,阿卡耶夫透過公民投票直接尋求民意支持,包括1996年2月與1998年10月的修憲以擴大總統權力與修改選舉規則。
2002年三月發生在南部阿赫昔區六名抗議任意拘捕反對黨政治人物的民眾遭警察射殺的事件,引發了全國性抗議。在民間社團和反對黨代表的參與之下,阿卡耶夫總統啟動了憲法改革進程。此進程最初有政府、民間、和社會代表的廣大參與和開放對話,產生了2003年二月投票過程有缺失的公民投票。公民投票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導致了總統擴權和國會與憲法法庭弱化。根據新憲法,在2005年的國會選舉之後,原先的兩院制國會將成為75席的單院國會。
過渡政府領導人正在發展新的治理結構並著手解決重要的憲法爭議。國家團結委員會宣布,六月將舉行總統選舉,而在其三個月之後將舉行國會選舉。
2005年吉爾吉斯政局動盪,針對議會第二輪選舉中的舞弊行為,陸續有示威活動,其訴求演變為要求政府辭職。3月24日,上萬反對者聚及在比斯凱克要求總統以及他的政府辭職,亦即所謂「鬱金香革命」。[11]總統阿卡耶夫先逃到哈薩克,最後到達莫斯科。3月28日,吉爾吉斯新一屆議會選舉出反對派領導人、前總理巴基耶夫為政府總理,並代行總統的職責。在莫斯科的總統阿卡耶夫於4月4日辭職。[12]
在2005年7月10日的總統大選中,巴基耶夫以壓倒性的89.4%票數成功當選總統,並於8月14日宣誓就任。
2008年12月,官方媒體公共電視廣播公司(UTRK)宣布它要求自由歐洲電臺提 前遞交節目以獲許可播出。根據2005年的一項協議,UTRK應轉播這些節目。 UTRK在2008年10月8日停止了對自由歐洲電臺的轉播。此前一周,UTRK未轉播一個自由歐洲電臺的節目「不舒服的問題」,聲稱丟失了未被播放的材 料,而該節目關於10月5日的地方選舉。巴基耶夫總統在2008年9月譴責這個節目偏向反對派。UTRK稱自由歐洲電臺節目「過於消極和過於批判」。無國界記者強烈譴責了UTRK停止轉播的決定。[13]在該組織公布的2009年度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上,吉爾吉斯在175個國家中排名第125。[14]在2014年度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排名上,吉爾吉斯在180個國家中排名第97。[15]
2009年2月3日,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總統宣布立即關閉瑪納斯空軍基地——美國留在中亞的唯一軍事基地。[16] 2月19日,議會以壓倒性多數(78-1)通過了政府提交的關於廢除美軍租用瑪納斯空軍基地協議基地的議案。[17]然 而,經過吉爾吉斯、俄羅斯、美國外交官的多次幕後協商之後,吉爾吉斯收回了關閉基地的決定。6月25日,吉爾吉斯議會批准了在美瑪納斯空軍基地基礎上建立 轉運中心的協議。新的合同允許美國人繼續使用該基地,然而租費從每年1740萬美元漲到6000萬美元。該基地將不再叫做「瑪納斯空軍基地」,而更名為 「物資轉運中心」,只能轉運非軍事物資。瑪納斯空軍基地的性質由之前的美軍功能全面的軍事基地,轉變為只能向阿富汗運輸非致命性設備的運輸中轉中心。[18][19][20]
吉爾吉斯是世界上二十個貪腐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2008年吉爾吉斯的貪污感知指數是1.8(0為最腐化,10為最廉潔)。[21]
2010年騷亂上演,發生於2010年的「四七事件」與2005年的鬱金香革命類似,源於該國民眾對政府和總統巴基耶夫的不滿。4月7日晚,反對派組建臨時政府,由前外長蘿扎·奧通巴耶娃擔任臨時總統。時任總統的巴基耶夫則逃到南方城市奧什。 臨時政府5月19日通過法令,委任奧通巴耶娃為過渡時期總統。法令規定,過渡時期總統的任期到2011年12月31日;過渡時期總統無權參加新一屆總統選 舉,吉爾吉斯斯坦合法政府將於7月10日之後組建。吉爾吉斯新憲法草案於6月27日全民公決中獲得通過,新憲法將限制總統權力,將許多權力過渡給總理。南 部兩州因為族裔衝突,於6月28日至8月10日恢復實行緊急狀態。[22]
在2011年10月舉行的總統選舉當中,社會民主黨領導人阿爾馬茲別克·阿坦巴耶夫獲勝,於12月總統。

地理

吉爾吉斯衛星地形圖
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天山山脈
奧什公寓建築
湖:伊塞克湖
該國屬於為大陸性氣候在每年的7、8月較熱在攝氏30度左右,12月-2月冬季低溫可達攝氏零下30度間.為高山國家。全境海拔500米以上,1/2的地區海拔1000─3000米,1/3的地區海拔3000─4000米。東北部有天山山脈西段,西南部有帕米爾─阿賴山脈。僅西南部和北部有低地分布。納倫河橫貫穿全境,在境內長540公里。楚河在境內長220公里。高山湖泊伊塞克湖為著名的不凍湖。大陸性氣候,氣候垂直變化很大。年平均降水200─1000毫米。

行政區劃

吉爾吉斯行政區劃
國劃分為七州(oblasty; pl.oblastlar)、一市(shaary; pl.shaar),州、市下設區,全國共有60個區(raion)。 七州一市包括:
  1. 首都比斯凱克(首都)
  2. 巴特肯州(Batken,首府位於巴特肯
  3. 楚河州(Chuy,首府位於巴什凱克
  4. 賈拉拉巴德州(Jalabad,首府位於賈拉拉巴德
  5. 納倫州(Naryn,首府位於納倫
  6. 奧什州(Osh,首府位於奧什),地圖中的9為奧什市
  7. 塔拉斯州(Talas,首府位於塔拉斯
  8. 伊塞克湖州(Ysyk-Kol,首府位於卡拉科爾)。
這些行政區的官員都由中央任命;但亦有位於偏遠郊區的自治縣(aiyl okmotus),由自行選舉的市長及市議會管理。這些自治縣的大小通常只有不多於20個居民區。

經濟

雖有許多來自西方,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助,獨立後的吉爾吉斯經濟困難重重。一開始,蘇聯貿易集團解體使市場萎縮,阻礙了國家向市場經濟過渡。政府緊縮開支,取消了大部分價格補貼,開徵增值稅。在每一方面都表現出向市場經濟過渡的決心。通過穩定經濟和改革,政府試圖建立可持續增長的經濟模式。經過改革,吉爾吉斯還於1998年12月20日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蘇聯解體造成廣大市場喪失,嚴重地影響了吉爾吉斯經濟。1990年,98%的吉爾吉斯出口產品是輸往蘇聯的其他地區。所以在90年代前夕,吉爾吉斯經濟比其它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都差,僅好於陷入戰爭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塔吉克。近年來,經濟有所好轉,但尚難以保持穩定的財政收入,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社會保障。
吉爾吉斯以農業為經濟支柱。90年代前期,私營農業的產品佔了總收成的1/3到1/2。2002年,農業占GDP總量35.6%,並吸收了一半就業人口。吉爾吉斯境內多山,適於畜牧業發展,這是吉爾吉斯最重要的農業活動。主要作物包括小麥、甜菜、棉花,煙草,蔬菜及水果。羊毛、肉和奶製品也是主要的農產品。
農產品加工是工業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資也有很大吸引力。吉爾吉斯有豐富的礦藏,但缺乏石油和天然氣,這兩樣都需進口。該國的、金、和 其他稀有金屬的儲量也很大。冶金是吉國重要的工業部門,政府希望能吸收外資,積極鼓勵外方提煉和加工黃金。由於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和境內的山區地形,吉國可 將水力發電形成的大量電力出口到國外。吉爾吉斯的主要出口產品是有色金屬和礦石、羊毛製品和其他農產品、電力和一些工程產品。進口石油、天然氣、黑色金 屬、化學產品、大部分機械、木材、紙製品、一部分食物和建材。它的主要貿易夥伴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德國伊朗及鄰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
吉爾吉斯向美國出口水銀、稀有金屬、和化學品,從美進口穀物、藥品和醫療設備、菜油、紙製品、米、機械、農機具和肉類。

交通

鐵路:總長370公里
公路:總長30,300公里

人口

2014年,吉爾吉斯斯坦人口為577.6萬人,其中吉爾吉斯族人口為419.3萬人,佔總人口72.6%;烏茲別克族人口為83.6萬人,佔總人 口14.4%;俄羅斯族人口為36.9萬人,佔總人口6.4%。1999年至2009年的10年間,吉爾吉斯斯坦的俄羅斯族人口減少了16.3341萬 人,而烏茲別克族人口則增加10.1741萬人。 烏克蘭族2.2905萬人、塔塔爾族3.3848萬人、東干族6.1170萬人、維吾爾族5.1899萬人、哈薩克族3.8603萬人、塔吉克族 4.8502萬人、土耳其族3.6724萬人、亞塞拜然族1.6745人、朝鮮族1.857萬人、德意志族1.1128萬人。除上述民族外,吉爾吉斯斯坦 還居住著白俄羅斯、土庫曼、摩爾多瓦人和喬治亞人等。吉爾吉斯斯坦人口中男性佔49.4%,女性佔50.6%。

文化

假日節慶

日期 名稱 當地名稱 備註
1月1日 新年 Жаңы жыл
8月31日 獨立日 Эркин күнү
1月7日 聖誕

2月23日 祖國日

3月8日 婦女節

3月21日 國家新年

3月24日 國家革命日

5月1日 勞動節

5月5日 憲政日

5月9日 勝利日

11月7日 革命日

知名人物

郭沫若考證認為今日吉爾吉斯北部、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的托克馬克附近,是中國唐朝著名偉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現在的甘肅秦安東),在武則天長安元年可能出生在西域碎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