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護
崔護:字殷功,博陵人。
唐貞元十二年登第。終嶺南
節度使。其詩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詩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題都城南莊》流傳最廣,
膾炙人口,有目共賞。該詩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人生經歷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共同生活體驗,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五月水邊柳》一詩寫柳,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從各個角度描摹垂柳的萬千風情,寫得盡態極妍,惟妙惟肖。各詩作中的“似醉煙景凝,如愁月露泫。絲長魚誤恐,枝弱禽驚踐”、“物象纖無隱,禽情只自迷”、“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等都是極難得的對句,充分顯示了殷功
爐火純青、
完美無缺的藝術造詣。
崔護
博陵崔護,資質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第。
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花木叢草,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護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盻而歸,爾後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院如故,而已扃鎖之。崔因題詩於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數日,偶至都城南,復往尋之。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殺吾女!”崔驚怛,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已來,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在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數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殞,得非君殺之耶?”又持崔大哭。崔亦感慟,請入哭之,尚儼然在床。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須臾開目。半日復活,老父大喜,遂以女歸之。(出《本事詩》)
博陵人崔護,資質甚美,性情孤潔寡合,應舉進士及第。清明節這天,他一個人去都城南門外郊遊,遇到一戶莊園,房舍佔地一畝左右,園內花木叢生,靜若無人。崔護走上前去扣門,過了一會兒,有位女子從門縫裡瞧了瞧他,問道:“誰呀?”崔護告訴了自己的姓名,說:“我一人出城春遊,酒後乾渴,特來求點水喝。”女兒進去端了一杯水來,打開門,讓他進去坐下。她一個人靠著小桃樹靜靜地立在那裡,對客人有著極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艷麗,神態嫵媚,極有風韻。崔護用話引逗她,只是默默不語。兩人相互注視了許久,崔護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後,她似有不勝之情地默默回到屋裡,崔護也不往地顧盼,然後悵然而歸。此後,崔護決心不再去見她。到了第二年清明節,忽然思念起她來,思念之情無法控制,於是直奔城南去找她。
到那裡一看,門庭莊園一如既往,但是大門已上了鎖。崔護便在左邊一扇門上題詩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過了幾天,他突然來到城南,又去尋找那位女子。聽到門內有哭的聲音,扣門詢問時,有位老父走出來說:“你不是崔護嗎?”答道:“正是。”老父又哭著說:“是您殺了我的女兒。”崔護又驚又怕,不知該怎樣回答。老父說:“我女兒已經成年,能
知書達理,尚未嫁人。自從去年以來,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時,見在左邊門扇上有題字,讀完之後,進門她便病了,於是絕食數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這麼個女兒,遲遲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個可靠的君子,藉以寄託我的終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這不是您害死她的嗎?”說完又扶著崔護大哭。崔護也十分悲痛,請求進去一哭亡靈。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讓其枕著自己的腿,哭著禱告道:“我在這裡,我在這裡……”不一會兒,女兒睜開了眼睛。過了半天,便復活了。老父大為驚喜,便將兒女許給了崔護。
中華百科
崔護梅花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五
月水邊柳結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淺。睡臉寒未開,懶腰晴更軟。搖空條已重,拂水帶方展。似醉煙景凝,如愁月露泫。絲長魚誤恐,枝弱禽驚踐。長別幾多情,含春任攀搴。
山雞舞石鏡廬峰開石鏡,人說舞山雞。物象纖無隱,禽情只自迷。景當煙霧歇,心喜錦翎齊。宛轉烏呈彩,婆娑鳳欲棲。何言資羽族,在地得天倪。應笑翰音者,終朝飲敗醯。
郡齋三月下旬作春事日已歇,池塘曠幽尋。殘紅披獨墜,嫩綠間淺深。偃仰卷芳褥,顧步愛新陰。謀春未及竟,夏初遽見侵。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長沙東湖 wikichina.com上巳馀風景,芳辰集遠垧。彩舟浮泛盪,繡轂下娉婷。林樹回蔥蒨,笙歌入杳冥。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從今留勝會,誰看畫蘭亭。
晚雞wikichina.com黯黯嚴城罷鼓鼙,數聲相續出寒棲。不嫌驚破紗窗夢,卻恐為妖半夜啼。
崔護
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有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本事:“崔護……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睠盼而歸。嗣後絕不復至。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於左扉曰……”(唐孟棨
《本事詩·情感》)。
是否真有此“本事”,頗可懷疑。也許竟是先有了詩,然後據以敷演成上述“本事”的。但有兩點似可肯定:一、這詩是有情節性的;二、上述“本事”對理解這首詩是有幫助的。
四句詩包含著一前一後兩個場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場面。第一個場面:尋春遇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有那麼一回事,就應該承認詩人確實抓住了“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
“人面桃花相映紅”,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置了美好的背景,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現出詩人目注神馳、情搖意奪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通過這最動人的一幕,可以激發起讀者對前後情事的許多美麗想像。這一點,
孟棨的《本事詩》可能正是這樣做的,後來的戲曲(如
《人面桃花》)則作了更多的發揮。
中華百科www.wikichina.com
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還是春光爛漫、百花吐豔的季節,還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卻不知何處去,只剩下門前一樹桃花仍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含笑的聯想,本從“人面桃花相映紅”得來。去年今日,佇立桃柯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脈脈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舊含笑的桃花除了引動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還能有什麼呢?“依舊”二字,正含有無限悵惘。
整首詩其實就是用“人面”、“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對比,把詩人因這兩次不同的遇合而產生的感慨,回環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回憶中寫已經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儘管這首詩有某種
情節性,有富於傳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帶有戲劇性,但它並不是一首小敘事詩,而是一首抒情詩。“本事”可能有助於它的廣泛流傳,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義卻在於抒寫了某種人生體驗,而不在於敘述了一個人們感興趣的故事。讀者不見得有過類似
《本事詩》中所載的遇合故事,但卻可能有過這種人生體驗:在偶然、不經意的情況下遇到某種美好事物,而當自己去有意追求時,卻再也不可複得。這也許正是這首詩保持經久不衰的藝術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
“尋春遇艷”和“重尋不遇”是可以寫成
敘事詩的。作者沒有這樣寫,正說明唐人更習慣於以抒情詩人的眼光、感情來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