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蘘荷(學名:Zingiber mioga),屬薑科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遇霜莖葉凋萎,耐蔭濕,有較強的抗病蟲性。食用器官為花蕾,味芳香微甘,可涼拌或炒食,或搭配日式涼拌麵線食用;也可醬藏、鹽漬,富含蛋白質、脂肪、纖維及多種維生素等。一般7月中旬至9月中旬收穫

蘘荷

蘘荷
茗荷
茗荷
科學分類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薑目 Zingiberales
科:薑科 Zingiberaceae
屬:薑屬 Zingiber
種:蘘荷 Z. mioga
二名法
裙帶菜
Zingiber mioga
(Thunb.Roscoe
蘘荷學名Zingiber mioga),屬薑科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遇霜莖葉凋萎,耐蔭濕,有較強的抗病蟲性。食用器官為花蕾,味芳香微甘,可涼拌或炒食,或搭配日式涼拌麵線食用;也可醬藏、鹽漬,富含蛋白質脂肪纖維及多種維生素等。一般7月中旬至9月中旬收穫。
蘘荷有很多別名:嘉草(《周禮》)、猼且(《史記》)、蒚蒩(《說文》)、芋渠(《後漢書》)、覆葅(《別錄》)、陽藿(《廣西志》)、陽荷(《黔志》)、山姜、觀音花(《浙江中藥資源名錄》)、野老薑、土裡開花、野生薑、野薑、蓮花薑,在日本又稱茗荷,應為陽荷的變音。
在中國分布於陝西省江蘇省江西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廣東省廣西自治區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據《本草綱目》記載,陽藿不僅可作為蔬菜食用,有活血調經、鎮咳祛痰、消腫解毒、消積健胃等功效,對治療便秘糖尿病有特效,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在日本也被廣泛使用,在東京有地名為茗荷谷,江戶時代即為種植茗荷的地帶。兵庫季節性雜誌「鄉里與特產館」解說:日本栽培的青菜約有130種,野生青菜僅佔1成,其中最具代表性香菜為「茗荷」。近年因栽培技術進步,「茗荷」每年開花,2月~6月「茗荷竹」上市,季節感不明。據「俳句歲時記」記載:晚春為茗荷竹、晚夏為茗荷子、初秋為茗荷花,一年3季分期生產。
茗荷為日本香辛菜類代表,其藥效雖未曾明載,但傳說:「釋家的弟子因吃了美味的茗荷料理,飽食之後睏眠而遺忘自身應做的事。」茗荷花、茗荷竹具有特殊香氣、色彩、辣味,是季節感明顯的香菜君王,被廣泛的利用在「小菜、湯、酢漬、油炸、醬菜」等日本有名的料理。

蘘荷

蘘荷(ráng hé),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根莖肥厚,圓柱形,淡黃色,根粗壯,多數。葉2列互生,狹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25~35厘米,寬3~6厘米,先端尖,基部漸狹,或短柄狀,上面無毛,下面疏生細長毛,或近無毛,中脈粗壯,側脈羽狀,近平行;具葉鞘,抱莖,葉舌2裂,長1厘米。
編輯信息模塊
中文學名:蘘荷 中文別名:嘉草、蒚蒩、猼月、芋渠、覆葅、陽藿、陽荷、山薑、觀音花、野老薑、土裡開花、野生薑、野姜、蓮
二名法:Zingiber mioga (Thunb.) Rosc.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姜目 科:薑科Zingiberaceae
族:姜族 屬:姜屬Zingiber
種:蘘荷 分佈:江西、浙江、貴州、四川



中文學名:蘘荷 中文別名:嘉草、蒚蒩、猼月、芋渠、覆葅、陽藿、陽荷、山薑、觀音花、野老薑、土裡開花、野生薑、野姜、蓮
二名法:Zingiber mioga (Thunb.) Rosc.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姜目 科:薑科Zingiberaceae
族:姜族 屬:姜屬Zingiber
種:蘘荷 分佈:江西、浙江、貴州、四川

蘘荷- 正文

蘘荷(《別錄》)

蘘荷- 異名

蘘荷蘘荷圖冊
 嘉草 (《周禮》),猼月(《史記》),蒩(《說文》),芋渠 (《後漢書》),覆葅(《別錄》),陽藿(《廣西志》),陽荷(《黔志》),山薑、觀音花(《浙江中藥資源名錄》),野老薑、土裡開花、野生薑、野姜、蓮花姜(《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蘘荷- 來源

為薑科植物蘘荷的根莖。

蘘荷- 植物形態

蘘荷蘘荷圖冊
 蘘荷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根莖肥厚,圓柱形,淡黃色,根粗壯,多數。葉2列互生,狹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25~35厘米,寬3~6厘米,先端尖,基部漸狹,或短柄狀,上面無毛,下面疏生細長毛,或近無毛,中脈粗壯,側脈羽狀,近平行;具葉鞘,抱莖,葉舌2裂,長1厘米。穗狀花序自根莖生出,有柄,長6~9厘米,鱗片覆瓦狀排列,卵狀橢圓形,外部苞片橢圓形,內部披針形,膜質;花大,淡黃色或白色;花萼管狀,長2.5~3厘米,篦形分裂;花冠管狀,裂片披針形,唇瓣倒卵形,基部左右各有1小裂片;雄蕊1,藥室向外伸延成一長喙;退化雄蕊2;子房下位。蒴果卵形,成熟時開裂,果皮內面鮮紅色。種子黑色或暗褐色,被有白色或灰褐色假種皮。花期夏季。
生於山地林蔭下或水溝旁,分佈江西、浙江、貴州、四川等地。
本植物的葉(蘘草)、花穗(山麻雀)、果實( 蘘荷子 )亦供藥用。

蘘荷- 化學成分

根莖含α-蒎烯、β-蒎烯、β-水芹烯。

蘘荷- 炮製

《雷公炮炙論》:"凡使(白蘘荷),以銅刀刮上粗皮一重了,細切,入沙盆中研如膏,只收取自然汁,煉作煎,卻於新盆器中攤令冷,如乾膠煎,刮取研用。"

蘘荷- 性味

辛,溫。
①《別錄》:"微溫。"
②《藥性論》:"味辛,有小毒。"
③《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淡,無毒。"

蘘荷- 功用主治

活血調經,鎮咳祛痰,消腫解毒。治婦女月經不調,老年咳嗽,瘡腫,瘰癧,目赤,喉痺。
①《別錄》:"主瘧。"
②陶弘景:"主諸溪毒、沙蝨輩,亦云闢蛇。"
③《唐本草》:"根:主諸惡瘡。根心:主稻麥芒入目中不出者,以汁注中。"
④《本草圖經》:"幹末水服,主喉痺。"
⑤《綱目》:"赤眼澀痛,搗汁點之。"
⑥《貴州民間方藥集》:"通經活血,又可鎮咳祛痰。外用可拔毒,消瘡腫。"
⑦《四川中藥志》:"治老年咳嗽,氣喘(鹽吼),虛性白濁,婦人血寒經冷及月經不調。"

蘘荷-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研末或鮮者搗汁。外用:搗汁含漱、點眼或搗敷。
宜忌《本經逢原》:"忌鐵。"

蘘荷- 選方

①治指頭炎:蘘荷鮮根莖加食鹽少許,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②治頸淋巴結結核:鮮蘘荷根莖二兩,鮮射干根莖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喉口中及舌生瘡爛:酒漬蘘荷根半日,含漱其汁。(《肘後方》)
④治卒失聲,聲噎不出:搗蘘荷根,酒和,絞,飲其汁。(《補缺肘後方》)
⑤治雜物瞇目不出:白蘘荷根,搗,絞取汁,注目中。(《聖惠方》)
⑥治傷寒及時氣、溫病,及頭痛、壯熱、脈大,始得一日:生蘘荷根、葉合搗,絞取汁,服三、四升。(《補缺肘後方》)
⑦治大葉性肺炎:蘘荷根莖三錢,魚腥草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⑧治月信滯:蘘荷根,細切,煎取二升,空心酒調服。(《經驗方》)
⑨治跌打損傷:蘘荷根莖五錢至一兩,水煎服。或曬乾研粉,用黃酒沖服,每次三至五錢。(《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吐血,痔血:蘘荷根一把,搗汁三升服之。(《肘後方》)
⑾治婦女產後吃鹽過多的鹽吼咳累:陽藿,裝入豬大腸內,燉服。(《四川中藥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