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6日 星期五

獐又名河麂、牙獐,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原產地在中國東部和朝鮮半島,1870年代被引入英國,其特色為具有獠牙,無鹿角。獐在中國境內屬於瀕危動物,目前主要分布在舟山群島、洪澤湖、洞庭湖周邊等濕地

[編輯]

 
Shammy.jpg
保護狀況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鹿科 Cervidae
亞科:空齒鹿亞科 Odocoileinae
屬:獐屬 Hydropotes
種: H. inermis
二名法
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 1870)
又名河麂、牙獐,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原產地在中國東部和朝鮮半島,1870年代被引入英國,其特色為具有獠牙,無鹿角。獐在中國境內屬於瀕危動物,目前主要分布在舟山群島洪澤湖洞庭湖周邊等濕地

§形態[編輯]

獐是一種小型的鹿科動物。四肢與脖子較長,後腿較前腿長,所以經常用兔子一般的跳躍方式前進。耳朵短小而圓。 毛皮為棕黃色,幼鹿毛色較成年鹿深,為深棕色。
身長(包括頭部): 77 - 100 厘米
肩高: 45 - 55 厘米
尾長: 6 - 7.5 厘米
雄性平均體重: 11 - 14 公斤
雌性平均體重: 8 - 11 公斤
獐的獠牙是加長版的犬齒,雄性的獠牙較雌性的長平均長度約8厘米,雌性的獠牙平均長度為0.5厘米左右。獐和其他鹿科動物不同的是不論雌雄都終生不長鹿角。

§習性[編輯]

雄性獐是領地性很強的動物,會用尿液和糞便來標記自己的領地。當別的雄性入侵時,如果威脅無效領地內的雄獐會向對方發起進攻。爭鬥中雙方都會使用自己的獠牙來試圖刺傷對方的頭部,頸部或者背部。打鬥通常在其中一方低頭認輸或者逃跑的情況下結束。雌性獐在繁殖季節以外不具有很強的領地性,但是在小鹿出生的前後這段時間母鹿會顯示出攻擊性,把靠近小鹿的其他母鹿驅趕走。

§繁殖[編輯]

獐的發情期為每年11月到12月,此時雄性會跟蹤雌性,根據氣味判斷雌性是否發情。多數交配會發生在雄性的領地內。雌鹿的懷孕周期通常為170到210天,每年5月到7月為產仔高峰期。雌鹿會選擇開闊地帶分娩,然後把小鹿帶到植被茂密的區域隱藏起來。一頭雌鹿平均一胎會產下1-3頭小鹿。相較別的鹿類動物而言算是比較多產的。

§獐在中國[編輯]

獐原產於中國且有少部分生存在朝鮮半島。在中國曾經廣泛分布在長江下游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區。獐喜歡在河流兩岸的茂密蘆葦叢中棲息來隱藏和保護自己,同時在沼澤濕地草原山地甚至經人類開墾的田地中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獐擅長游泳經常可以游數公里往返於島嶼之間尋找食物和藏身處。
如今在上海野外消失了百年之久的獐現在已經在濱江森林公園重新出現,2009年12隻被散養的獐數量大幅增加。不少遊客把拍攝到的獐的照片以及視頻上傳到網路上分享,喚起大家保護大自然愛護珍稀動物的意識。希望這種回家的動物不要再遭到被驅趕的命運[1]
在中國獐的保護形勢依然嚴峻,棲息地破壞和非法捕獵依然是對這種對於環境極度敏感的小動物的最大威脅。
 河麂
河麂(學名:Hydropotes inermis):別名獐、牙獐,屬於鹿科。外形似麝而稍大,體長90-100厘米,肩高55厘米,體重約15千克。河麂體形比黑麂還要略小一些,體長88—105厘米,體重為15—20千克。它的體形與相似,雄獸和雌獸的頭上都沒有角,但雄獸的上犬齒非常發達,向下伸延,彎曲成獠牙,突出口外。冬季的毛粗長而厚密,呈枯草黃色;夏季的毛細而短,有光潤,並且微帶紅棕色。背部和側面顏色一致,腹面略淺,全身都沒有斑紋。蹄子較寬。尾巴 ​​特別短,幾乎被臀部的毛所遮蓋,所以常被誤認為是一種沒有尾巴或斷了尾巴的鹿。
編輯摘要
中文學名:河麂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Phylum 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哺乳綱 (Mammalia)
亞綱:真獸亞綱 (Eutheria)、有胎盤類。
目:偶蹄目 (Artiodactyla)
亞目:有角下目、反芻亞目 (ruminantia)
科:鹿科 (Cervidae)
屬:獐屬 (Hydropotes)
種:河麂
分佈:原產地在中國東部和朝鮮半島,1870年代被引入英國。比麝略大。

河麂- 簡介

河麂河麂圖冊
河麂是小型鹿科動物之一種,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原產地在中國東部和朝鮮半島,1870年代被引入英國。比麝略大。《本草綱目》說注:“獐無香,有香者麝也,俗稱土麝,呼為香獐”。外形似而稍大,體長90~100厘米,肩高55厘米,體重約15千克。雌雄均無角,雄性獠牙發達,尾短被短毛、四肢較寬。冬毛粗而厚密,枯草黃色;夏毛細而較短,光潤而微帶紅棕色;腹毛略呈淡黃色;全身無斑紋。初生仔鹿暗褐色,有淺棕色斑點,隨胎毛更換而逐漸消失。
冬季棲息於淺山丘陵地帶,夏季遷至多葦草的濕地。性情溫和,感覺靈敏,善於潛伏在草叢中,會游水,獨居或成對活動,以各種青草樹皮樹葉為食。發情交配多集中在冬季,孕期6個月左右,每胎1~3仔,多者6仔。河麂是鹿科動物中繁殖力高、生長速度快的種類,很有馴養前途,國內已有少量養殖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嚴禁獵捕。

河麂- 外形特徵

河麂無角,體重約15-20(雄15、雌20)kg,體長約1M。四肢粗壯發達,肩高略低於臀高,尾甚短,幾乎被臀部的毛所遮蓋。體毛多棕黃色、灰黃色、濃密粗長,體側及腰部的冬毛長達30多mm。無額腺,眶下腺小。耳相對較大,尾極短,被臀部的毛遮蓋。毛粗而脆。幼河麂毛被有線色斑點,縱行排列。
體長0.78~1.00米;肩高0.45~0.55米;毛粗硬,體側和臀部毛長約4厘米;背和體側毛色沙黃,毛尖黑色,頭頂灰褐至紅褐色,頦、喉、嘴周圍和腹毛白色;幼河麂背部有白斑和白紋;上犬齒發達,雄獸的尤其長而大(約5厘米),略彎,呈獠牙狀,露於口外,雌雄均有腹股溝腺(鼠鼷腺)。

河麂- 生活環境

河麂生活於山地草坡灌叢、草坡中,不上高山,喜歡在河岸、湖邊等潮濕地或沼澤地的蘆葦中生活。棲息於河岸、湖邊、湖中心草灘、海灘蘆葦或茅草叢生的環境,也生活在低丘和海島林緣草灌叢處。它們選擇附近有水的草灘或稀疏灌叢生境。善游泳,能在島嶼與島嶼和島嶼與沙灘間遷移。在山丘、島嶼,河麂雖能在灌叢棲息,但更多選擇草叢。在舟山,凡灌木茂密的生境多麂而無河麂,茅草山坡或稀疏林區多河麂而無麂。在鄱陽湖草洲河麂選擇較矮的苔草叢者佔79.3%,較高的芒草叢為20.7%。《本草綱目》曰:秋冬居深山、春夏居澤。

河麂- 生活習性

不結大群,居或成雙活動,最多3~5只在一起。行動時常為竄跳式,迅速。河麂生性膽小,兩耳直立,感覺靈敏,善於隱藏,也善游泳,人難以近身。
河麂喜食植物,主食雜草嫩葉,多汁而嫩的植物樹根、樹葉等。受驚擾時狂奔如兔。以蘆葦、雜草及其他植物性食物為食。

河麂- 生長繁殖

河麂每年繁殖一次,發情交配多集中在冬季,11月至翌年1月左右交配,高峰期在12月,孕期6個月左右,每胎l~3仔,多者6仔。1齡河麂平均2.17仔,成年河麂平均2.73仔。河麂是鹿科動物中繁殖力高、生長速度快的種類,很有馴養前途,國內已有少量養殖。繁殖期常用眶下腺的分泌物和糞尿等來標記。主要以青草和植物嫩葉為食,食性非常廣泛。性情溫和,感覺靈敏,善於隱匿。平時單獨或成對活動,行動輕快,奔跑起來一竄一跳,兩耳直立,有點像野兔,也能在水中游泳很長的距離。河麂有明顯的繁殖季節,但發情期卻隨著地點和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為11月到翌年1月之間。
雄獸在發情期緊隨雌獸,頻繁地嗅聞雌獸的陰部,也不時地用前踢在尿跡處扒土嗅聞,有時卷唇。然後頭部水平前伸、上仰,耳朵向後緊貼,疾步跑向雌獸,發出“吱吱”的求偶叫聲,有時還伴隨著快速地搖頭拍耳等行為。雌獸則頻繁地排尿。交配之前,雄獸和雌獸彼此舔嗅對方的頭部、身體和陰部。交配大多在下午進行,持續10秒鐘左右,間隔20分鐘左右再進行第二次交配。
雌獸的懷孕期為168~210天不等,大約在5月份產仔,每胎產4~6仔,最多為9仔。幼仔出生後10餘分鐘就能站立,體重為870克左右,胎毛細軟,全身為灰褐色,雜有淺棕色斑點,1個月以後隨著胎毛的脫換和夏毛的生長而消失。

河麂- 種群分佈

分佈範圍

河麂河麂圖冊
分佈於中國長江沿岸以及朝鮮。文獻記載的地點有:江蘇省的鎮江、蘇州、無錫;上海市及奉賢縣;浙江省的桐廬、寧波;安徽省的泗縣蕪湖;湖北省的宜昌,廣濟;湖南省岳陽。80年代的分佈範圍處於24o~34oN及東經110oE以東範圍內。南至廣東乳源、仁化、樂昌、連縣,廣西桂林福建的寧德、晉江和浦田,北至江蘇鹽城及濱海地區、安徽蚌埠;西至湖南,湖北;東至浙江舟山諸島(盛和林等,1975、1985、1992)。廣西天峨和南丹縣,上林和武宣縣也有分佈,其分佈區向西推進到106.5oE,23oN (Cao et al. 1993)。但谷地的河麂現已呈隔離點狀或小片狀分佈。

種群現狀

約在一百年前,上海市郊奉賢還常有河麂活動,但隨著農田的擴展,河麂已絕跡。河麂的密度隨不同生境有很大差別,1986年舟山的嵩山島4.3只/ km2,摘箬山 6.5只/km2。江西鄱陽湖的吉山 1987年11月調查有河麂4.5-5.0只/ km2,這些河麂在水位正常時集中在草洲,在草洲最好的生境處用驅趕法統計,在0.21 km2內趕出18只,合75只/km2。1988年5月,在同一地點用同樣的方法調查0.1 km2,發現3只成年河麂和6只出生不久的幼河麂,即越冬河麂為30只/ km2,幼河麂為60只/km2 ,表明越冬成年河麂明顯減少,同時說明河麂在草洲上能相對密集,當然草稀和光裸的沙洲就很少有河麂(盛和林,1992)。
現在,河麂數量較多的地區有:江蘇洪澤湖地區和鹽城以南的濱海地區,估計分別有300-500和500-1000只;浙江舟山群島,據全島總捕河麂量650- 850只(盛和林等,1984),估計尚有1500只左右,分散在以舟山島為主的數十個島嶼上(盛和林1981,及近年的進一步調查);江西鄱陽湖地區,曾是河麂數量最多的地區,1987年11月,在一個草灘上的調查,在40公頃範圍發現19只,推測整個鄱陽湖區有河麂2000-3000只。但1988年作者再次調查時,已難發現有河麂,據稱已被居民捕殺,湖區現有河麂也不過1000只左右。安徽滁縣林場於1982年調查時大約在200只,1993年調查,數量已有明顯增長,包括皇甫山自然保護區在內估計有500只左右。如果能切實保護,那裡的數量可望再度上升。全國總數量估計約在1-3萬隻(Sheng et al., 1993)。由於河麂的繁殖力高,在不受干擾的情況可每年有50%左右的增長率(盛和林等,1984)。

河麂- 經濟價值

河麂不僅是一種珍貴的物種資源,而且也是很有開發前途的經濟動物。河麂渾身都是寶,它的皮骨、肉都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作用。據梁代陶弘景著《名醫別錄》記載的:“獐肉,溫補益五臟;河麂骨,溫,主治虛損洩精;髓,益氣力,悅澤人面”,皮可製草。特別是幼河麂吮吸河麂奶後在胃中結積的奶塊(民間俗稱“獐寶”),更是數百年來在江浙太湖流域民間廣泛應用的名貴藥材,主治小兒疳積(民間俗稱“奶癆”)等消化不良症功效顯著。據臨床觀察分析,總有效率為93.3%且無明顯副作用。據上海二軍大藥學院等單位化驗分析表明:河麂寶的免疫蛋白質含量高達33.2%,高於多數奶食品。同時含有牛磺酸和蘇氨酸等至少17種氨基酸,總含量為39.6%,其中有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其含量高於一般的奶食品,而谷氨酸、脯氨酸、纈氨酸、亮氨酸和賴氨酸的含量尤高。河麂寶的鈣質含量較一般食品為高,與各種奶食品相當,而銅、錳的含量為其他奶食品的數倍,鐵的含量也較高,、鎂的含量則相當於其他奶食品。實驗結果提示,河麂寶對促進兒童發育、提高智力,補益身體有較好作用,對中老年具有提高抗病能力、延年益壽、健身美容之功效。
河麂的自身優越條件招來了殺身之禍,河麂受到亂捕亂獵,被剝皮取骨賣肉,危害最嚴重的是在每年5-7月份的繁育期,偷獵幼河麂,獲取“ 獐寶 ”。原本由於棲息地遭到破壞,河麂分佈區已大大減少,加上如此過度捕獵,加劇了河麂資源的瀕危。野生河麂的瀕危狀況和保護問題一直來得到野生河麂分佈地區當地政府的重視和關注,制訂頒發了關於保護河麂資源的法令,加強了野生河麂的保護管理工作,並增強了打擊非法獵河麂違法犯罪活動的力度。
為了對河麂資源進行有效保護和綜合開發利用,中國提倡開展野生河麂的人工馴養工作,並把河麂馴養繁育及產品開發作為農業開發重點項目。

河麂- 致危原因

河麂河麂圖冊
河麂自古就在我國南方的傳統狩獵動物之一名列首位,因為它的數量較多,肉味鮮美,皮還能製革。
生境改變及過度捕獵是導致河麂數量下降,以至在一些地區絕蹟的主要原因,江、湖沿岸人口密度不斷增加,又是發展工農業生產的主戰場。原來多高草叢和蘆葦的濕地,大部被墾為農田;殘留蘆葦,在冬季全部割盡,破壞了河麂的棲息環境和隱蔽場所,加上農民為吃其肉而過量捕獵,其主要棲息地在平原、江湖岸邊、海灘或低丘林緣,易被人追捕殺絕。
但由於它的繁殖力很強,生長速度也很快,只要加強保護,資源的恢復是很有可能的,另外將其引種馴化也是非常有前途的。

河麂- 保護措施

已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在河麂分佈區內,已有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麋鹿保護區,安徽皇甫山自然保護區,江西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等。但包括保護區內也未受到真正的保護,因其繁殖力較高,只要環境不被破壞,當前並不存在絕滅的危險。如在舟山星羅棋布島嶼間和鄱陽湖草灘間有較充分的迴旋餘地,能在島嶼間作數公里的游泳,逃避獵民的追捕。

河麂- 保護建議

1、河麂分佈區不斷縮小的主要原因是棲息環境的改變,因此首要任務是保護現有河麂棲息地生境免遭破壞;
2、江西鄱陽湖(可結合鳥類保護區)及江蘇大豐海濱(可結合候鳥自然保護區) ,作為禁獵保護區。河麂及其他動物和鳥類在上述保護區內的偷獵現象仍然相當嚴重,應予嚴格製止;
3、嚴禁在河麂產仔期(5-6月)使用獵犬捕殺幼河麂取其未消化的奶塊(民間用於製藥)。在舟山及大豐等地,每年被捕幼河麂不計其數,應予關注。

河麂- 重大事件

南京2001年8月放養30只人工飼養的河麂     
8月14日下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 30只河麂從原來的獐子園轉入放牛山南麓茂密叢林中的新家,邁出了它們完全野生髮展的第一步。
河麂俗稱獐子,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其產地就在長江中下游丘陵灘塗地帶。為了對人工飼養後的野生動物在完全自由狀態下生存適應能力的研究,動物園決定將其中一部分河麂放養,進行野生馴化。此次它們遷入的是一處茂密叢林中圈出的3000多平方米的綠地,遊客可能會在草叢中意外地發現一隻可愛的獐子,獲得意想不到的驚喜。
種群被大量捕殺
鄱陽湖吉山草州,1987年11月3日查時有河麂百萬餘隻,1988年冬季幾乎全部捕盡,1989年後已很難發現有河麂。河麂在許多分佈區內消失。1987年華東師範大學開始河麂的飼養研究,1989年3隻雌河麂各產仔3只,全部成活。同年9月運往上海長興島,現已在長興島建立了近萬頭的種群(盛和林,1990)。

河麂- 新聞動態

 中國水鹿 ”消失100多年後重回上海故鄉
已經在上海消失100多年的瀕危哺乳動物獐回家了。11月4日,8雌4雄12頭獐落戶濱江森林公園,開始野化訓練。獐原本是上海最古老的“原住民”。到二十世紀初,上海再難覓獐的身影。[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