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五四青年節,為民國初年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節日,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

五四青年節

五四青年節,為民國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節日,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

起源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學生為了抗議巴黎和會中,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德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最後發展成為以青年學生發起的學生運動和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廣泛參與的一次示威遊行、請願、罷課、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形式的愛國運動。
1939年,在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的時候,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決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又稱「五四青年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正式宣布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但並非全民假日,僅14至28周歲的青年可放假半天[1]。在香港澳門主權回歸後,五四青年節雖沒有成為法定公眾假期,但亦在港澳兩地逐漸舉辦了些紀念性活動,如金紫荊廣場五四升旗禮[2][3][4]
核心提示:五四青年節在每年公曆的5月4日,是為了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中國學生愛國運動而設立的,它來源於中國一九一九年爆發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五四精神是昇華了的愛國精神,其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五四青年節,是為紀念1919年5月4日爆發的五四運動而設立的。它來源於中國1919年反帝愛國的“五四運動”。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1949年12月,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為中國青年節。青年節期間,中國各地都要舉行豐富多采的紀念活動,青年們還要集中進行各種社會誌願和社會實踐活動,還有許多地方在青年節期間舉行成人儀式。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五四青年節的由來與來歷
  1918年11月11日,延續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美、法等國的勝利和德、奧等國的失敗而告結束。1919年1月,獲勝的協約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平會議。中華民國作為戰勝國參加會議。中華民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廢除外國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當要求,均遭拒絕。會議竟決定日本接管德國在華的各種特權。對這喪權辱國的條約,中華民國代表居然準備簽字承認。消息傳來,舉國震怒,群情激憤。以學生為先導的五四愛國運動就如火山爆發般地開始了。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遊行,他們高呼:“還我青島”“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 “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並且要求懲辦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駐日公使章宗祥,呼籲各界人士行動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保衛中國的領土和主權。這一運動得到的工人和各階層人士的聲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紛紛舉行罷工或示威。在全國人民的壓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並指令巴黎參加會議的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為了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光榮的革命傳統,1939年,陝甘寧邊區的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青年節。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宣布這一規定。
  五四運動爆發原因:在法國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了。
  五四運動主力:學生
  五四運動領導人:李大釗
  五四運動形式:工人罷工、學生罷課、商人罷市
  五四運動口號:1、誓死力爭,還我青島;2、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反對對德《合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五四運動成果: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的主要意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五四青年節的意義
  五四青年節的設立是為了繼承和發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愛國主義精神,號召大家團結起來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奮鬥。
  五四運動的意義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運動。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在思想上作出了充分的準備。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這場愛國運動推動了中國歷史進程,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五四青年節的時間
  2012年5月4日,農曆四月十四,星期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