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西鄉隆盛(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幕末)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

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肖像
版畫(Edoardo Chiossone作、根據西郷的親戚參考描繪)
暱稱 大西鄉、西鄉どん
出生 薩摩國鹿兒島城下
(今鹿兒島市)
去世 鹿兒島市
效命 Japanese Crest maru ni jyuji.svg 薩摩藩
War flag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Army.svg 大日本帝國陸軍
軍銜 陸軍大將
統率 東征大總督府
御親兵
近衛
參與戰爭 禁門之變
第一次長州征討
戊辰戰爭
西南戰爭
獲得勳章 正三位
其他工作 教育家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西郷 隆盛
假名 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
平文式羅馬字 Saigō Takamori
西鄉隆盛(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戶時代末期(幕末)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原名西鄉隆永,隆盛是其父的名字。他和木戶孝允(桂小五郎)及大久保利通並稱「維新三傑」。

生平

幼少、青年時代

1828年1月23日(文政十年十二月初七)西鄉隆盛生於日本薩摩藩鹿兒島城下下加治屋町山,是御勘定方小頭西郷九郎隆盛(後改名吉兵衛隆盛)的第一個孩子。
幼名小吉,通稱從:吉之介、善兵衛、吉之助依次變化。
天保12年(1841年),行成人式,改名吉之介隆永。後來改為武雄、隆盛。號南洲。

郡方書役助時代

弘化元年(1844年)擔任「郡方書役助」。和維新三傑另一位的大久保利通一起向伊藤茂右衛門學習陽明學朱子的「近思錄」,向福昌寺(現鹿兒島市立玉石龍高級中學所在地的島津家菩提寺)的無參和尚門學禪宗島津齊彬繼承薩摩當主之後,西鄉隆盛為首的「誠忠組」上書闡述減輕農民負擔問題。其政治主張得到藩主的賞識。
1851年初,西鄉隆盛接受島津齊彬的祕密任務,前往台灣探勘。由琉球群島南下,抵達基隆社寮島時,發現有清兵駐守,於是轉往東行,越過烏石港,從南方澳的一處沒人看守白砂海灘上岸(內埤海灘),居住半年,與一位17歲的平埔族少女「蘿茱」相戀,日本學者推測太郎(其大兒子)應該就是在此時產下,不過父子兩人並未相見,西鄉隆盛即銜命返日,西鄉的這係血脈則傳至其孫吳龜力後斷絕。[1]巧合的是其子西鄉菊次郎於1897-1902年赴台擔任首任宜蘭廳長。[2]
1854年隨島津齊彬至江戶,擁護德川慶喜幕府將軍位。1858年,由於島津齊彬病逝,其主張的「公武合體」(天皇幕府權力合一)的運動也半途而廢。1858年到1859年(安政五年—六年)幕府的最高執行長官「大老」井伊直弼大量迫害反幕府人士,史稱「安政大獄」。西鄉隆盛護衛著被幕府追究的僧人月照返鄉,不願服從新藩主逮捕月照的命令,1858年11月16日與月照一起在錦江灣投海。月照溺斃絕命,而西鄉獲救,後被流放到奄美大島

明治維新

1862年西鄉隆盛在已握藩中大權的大久保利通幫助下返回薩摩藩。然而他的政治主張「尊皇攘夷」(尊崇天皇, 驅逐西洋勢力, 實際上反對幕府權威)與藩主的「公武合體」有矛盾,再次被流放到小島。
1863年西鄉隆盛再次返回薩摩藩,掌握軍權,率軍擊敗尊皇攘夷的長州軍。但有感於幕府的衰敗而並未參加之後幕府軍對長州的討伐。1866年在土佐奇人坂本龍馬的斡旋之下薩摩藩與長州藩桂小五郎締結「薩長同盟」。之後薩摩與土佐藩也結盟。這幾個「西南強藩」最後迫使大將軍德川慶喜實行大政奉還,岩倉具視、大久保利通等人隨後發動王政復古政變,宣告廢除幕府,掌握天皇新政府大權,幕府德川慶喜在與六國公使會談後獲得國際支持,要求朝廷撤回王政復古,雙方對立激化進而爆發衝突(戊辰戰爭)。
1868年(戊辰年)西鄉擔任征討大總督參謀,與幕府重臣勝海舟談判成功,兵不血刃進入江戶城,之後西鄉隆盛率軍平定日本東北的支持德川的殘餘勢力,結束戊辰戰爭。

西南戰爭

戊辰戰爭後西鄉隆盛擔任陸軍大將和近衛都督。1873年在維新政府的改革下,實行四民平等政策,廢止大名、武士階級,創設華族、士族,撤廢俸祿(家祿)制度。施行廢刀令等,廢除身分的特權。武士逐漸失勢,尤其是下級武士漸漸無以維生,徵兵令施行後,下級武士正式被宣告失去軍權,西鄉隆盛為圖恢復下級武士的勢力,遂起「征韓」、「征台」(朝鮮台灣)之念[3],毛遂自薦擔任遣韓大使,維新重臣大久保利通等人當時自歐美考察返國,認為維新政府一切應以內政為重,因此否決西鄉的提案,西鄉憤而下野,在明治七年(1874年)回到薩摩。之後他在薩摩建立了「私學校」傳揚武士道。
征韓論引起西鄉與大久保利通間的矛盾,埋下了大久保利通暗殺事件(又稱為紀尾井坂事件)的伏筆。[4]同樣身為出身薩摩地區頗得人望的領袖,在明治新政府中,卻是大久保利通獲得了實質上的勝利。放棄征韓後,出兵台灣遂成為明治新政府眼前必須處理的棘手問題。薩摩士族對於放棄征韓的反抗最烈,也是征台最頑強的倡議者,高知士族對於政權更迭亦有不滿之聲。然而征台所需之兵源必須再行徵兵招募,引起農民反抗,明治政府甚至以減輕地租作為緩和處置。[5]對征台熱心的薩摩士族,即從西鄉隆盛處得到300人的武士加入征台行列。[6]
士族問題越演越烈,日本各地不平士族陸續叛亂。規模較大的有明治七年(1874年),江藤新平九州佐賀縣發動的佐賀之亂。該事變平定後,日本政府積極安撫士族,尤其是反抗意識最強的薩摩士族,同年(清同治十三年)琉球難民在台灣遭原住民殺害,日本政府遂進行台灣出兵(中方稱為牡丹社事件)。政府特意將西鄉隆盛之弟西鄉從道升為中將,並任命為台灣蕃地事務局都督,領兵三千餘名攻打台灣南部原住民部落。
然而士族問題並未因此獲得解決。明治十年(1877年),薩摩不平士族攻擊鹿兒島的政府軍火藥庫,揭開西南戰爭序幕。當時西鄉隆盛並不在鹿兒島,聞訊之後慨然長嘆,但依然回到鹿兒島統率士族們,以「質問政府」為名揮軍北上,並在熊本城與政府軍爆發激戰。最後政府軍擊敗薩摩軍,西鄉隆盛撤退回到鹿兒島,在負傷的情況下由部下介錯切腹儀式中,自己切開腹部後由他人砍下頭顱)。日本近代最後一場內戰結束。明治七年(1874年),由大久保利通代表日本政府與清朝處理台灣出兵事件,和士族的對立更形明顯。西南戰爭後,傾慕西鄉隆盛的下級武士,遂將批評的矛頭對準大久保利通。[7]

死後

1877年西鄉隆盛之官位遭到褫奪,然民間同情聲浪甚高,明治天皇也曾表示惋惜之意。在黑田清隆努力奔走下,於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頒布同時獲得特赦,並追贈正三位之官階。

塑像

西郷隆盛塑像,位於日本東京上野公園
1897年,在東京上野恩賜公園西鄉隆盛的塑像落成。他一手牽著薩摩犬,一手握腰間日本刀中國著名的思想家王韜黃遵憲梁啟超等人都曾到上野公園瞻仰西鄉隆盛的銅像。銅像西鄉隆盛的相貌應是根據版畫製作,在銅像揭幕典禮上,其遺孀曾表示銅像與其丈夫的真正長相完全不同。

評述

倒幕成功以前西鄉隆盛先是支持藩主的「公武合體」,之後主張「尊皇攘夷」,但事實上也同英國合作,努力引進西方的技術。他在倒幕運動中縱橫捭闔,運用權謀。明治政府成立之後他以宋代陳龍川的話「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作為座右銘。他曾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為人當學司馬溫公(司馬光),無一事不可與他人道,努力要求自己向完全大公無私的方向發展。
西鄉隆盛曾對坂本龍馬說:「你前天所說的和今天所說的不一樣,這樣你怎麼能取信於我呢?你作為天下名士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坂本說:「不是這樣的。孔子說 過,君子從時。時間在推移,社會形勢在天天變化。因此,順應時代潮流才是君子之道!西鄉,你一旦決定一件事之後,就想貫徹始終。但這麼做,將來你會落後於 時代的。」此言亦預告了西鄉的結局,西鄉隆盛自始至終都堅持武士精神,竭力爭取下層武士的權益與地位,然而未能宏觀考量當時日本在國際間的情勢,及維新政 府整體的利益。
西鄉性格好惡分明、熱情洋溢、時而打破成規採取不合理的行動。一生最後以悲劇收場,也因叛亂而未入祀靖國神社,但他卻是維新三傑中最受到日本人的喜愛與尊敬,而其尚武精神和軍國主義思想,亦深植日本軍人心中,也為日本之後的軍國主義發展帶來影響。

詩句

傳說西鄉青年時立志好男兒志在四方的絕句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死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無處不青山。
其實此為以訛傳訛。原詩為幕末尊皇攘夷派僧人月性所作,原題「將東遊題壁」,可能是西鄉引用過,而數十年後毛澤東又引西鄉語,在中國廣為人知,因此才有此誤傳。上述的西鄉詩句亦有多個版本,可見訛傳之甚。月性原詩如下:
男兒立志出郷關,
學若無成不復還。
埋骨何期墳墓地,
人間到處有靑山。
目前在日本山口縣月性遺品展示館外有此詩的刻碑,為後人紀念月性而立。
西鄉安政大獄後被囚時所作的律詩
朝蒙恩遇夕焚坑,
人生浮沉似晦明。
縱不回光葵向日,
若無開運意推誠。
洛陽知己皆為鬼,
南嶼俘囚獨竊生。
生死何疑天賦與,
願留魂魄護皇城。

其他

  1. 2004年電影《末代武士》中的勝元盛次以西鄉隆盛為原型。
  2. 中國清朝戊戌變法失敗後,譚嗣同梁啟超說:「程嬰杵臼月照西鄉,吾與足下分任之。」意即自己願作月照殺身成仁,而勉勵梁啟超能像西鄉隆盛一樣,最終完成變法。
  3. 西鄉隆盛生性不喜歡拍照,現有流傳最廣肖像畫,是以其弟西鄉從道與親戚大山巖兩人為其原型。上野公園塑像揭幕時,其妻糸子曾表示:「我丈夫不是長這個樣子。」
  4. 芥川龍之介曾寫一篇短篇小說。借西鄉隆盛死時刎去頭顱而不得其屍,鄉人間流傳其仍存活的故事,來說明史學考據的盲點。

世譜

  • (高祖父)"西鄉九兵衛昌隆"
    • (曾祖父)"西鄉吉兵衛"(-1803年1月28日)
    • (曾祖母)"町田氏"
      • (祖父)"西鄉龍右衛門隆充"(-1852年9月1日)
      • (祖母)"四本氏"(-1862年5月29日)
        • (父)"西鄉吉兵衛"(-1852年11月8日)
        • (母)"椎原氏"(-1853年1月8日)
          • (本人)"西鄉隆盛"(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
          • (妻)"伊集院氏"
          • (妻)"岩山氏"
          • (妾)"愛加那"(1837年-1902年農曆8月27日)
            • (長男)"西鄉菊次郎"(1861年-1928年)
            • (二男)"西鄉寅太郎"(1866年-1919年)
            • (三男)"西鄉午次郎"(1871年-)
            • (四男)"西鄉酉三"(1873年-)
          • (弟)"西鄉隆廣"(1833年-1868年)
          • (弟)"西鄉從道"(1843年-1902年)
          • (弟)"西鄉隆雄"(1847年-1877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