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一代詞癡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
清代學者像傳》中的納蘭性德像

大清通議大夫一等侍衛
族裔 滿洲
旗籍 滿洲正黃旗
原名 成德
字號 字容若,號楞伽山人
出生 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
1655年1月19日
京師
逝世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
1685年7月1日(30歲)
京師
墓葬 西皂甲屯納蘭祖墳
配偶 盧氏(盧興祖女)
官氏
親屬 (父)納蘭明珠,(母)愛新覺羅氏(阿濟格女)
出身
  • 康熙十五年丙辰科進士出身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納喇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1],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淥水亭珊瑚閣鴛鴦館繡佛齋[2]滿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詞人、學者。

生平

納蘭性德生於臘月,母愛新覺羅氏,為阿濟格之女,父親納蘭明珠歷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性德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二十二歲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3],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陞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2]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一),死後葬於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淀區上庄皂甲屯)。《清史稿》有傳。[4]

家庭

禹之鼎作《納蘭容若像》
納蘭性德十九歲時(約1674年)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夫妻十分恩愛。可惜好景不長,才過了三年多的時間,盧氏就因難產而去世。納蘭性德為她寫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悼亡詞。又過了三年多,他續娶官氏為繼室。兩人感情也不錯。納蘭性德在扈駕至遼東五台山江南一帶巡視及赴梭龍偵察的行役途中所寫的一些思家的作品,顯然是為官氏所作的。納蘭性德的子女人數、名字,由於記載年代和史料來源有別,虛實難辯,甚至自相矛盾,很久以來無法弄清。據現有材料,研究者大致認同納蘭共有三子,長子富格,次子富爾敦,三子富森,女數人,其孫名瞻岱。其中一個女兒嫁給了年羹堯
納蘭性德一生,一共兩位紅粉知己,一個是原配夫人盧氏,另一個是南方漢家才女沈婉[5]

成就與作品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
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
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
故園無此聲
納蘭性德善騎射,好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夏承燾《詞人納蘭容若手簡前言》稱:「他是滿族中一位最早篤好漢文學而卓有成績的文人。」納蘭能詩善 賦,尤工詞,雖長於鐘鳴鼎食之家,且「密邇天子左右,人以為貴近臣無如容若者」(《通志堂集》卷19附錄),然其詞境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他自己在《與梁藥亭書》中曾寫道:「僕少知操觚,即愛《花間》致語」。從他的某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花間集》的風味。
納蘭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5]
二十四歲時,納蘭性德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詞》,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委託顧貞觀在吳中刊成 《飲水詞》,取自宋朝岳珂《桯史·記龍眠海會圖》「至於有法無法,有相無相,如魚飲水,冷暖自知。」[2]惜此兩本詞集今皆不見傳本。後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結鐵綱齊本和光緒六年許增榆園本),今存詞一共348首。[5]

納蘭性德去世後,他的師友徐乾學顧貞觀嚴繩孫秦松齡等人為其編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賦一卷,、詞、、《淥水亭雜識》各四卷,雜文一卷,附錄二卷。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曆法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此外,他還編刊過《大易集義粹言》、《詞韻正略》、《今詞初集》、《通志堂經解》等書。 納蘭性德真正被主流社會所認同是由於和徐乾學一同編著的大型入學叢書《通志堂經解》,而不是因為他的詞,詞只是「艷科小道」,並非正途。
《通志堂經解》一書,本為徐乾學所輯,同官納蘭成德慕之,央友與徐關說,言此書卷帙浩繁,鋟工頗費,願出貲鐫印,署其姓名。徐曰:「但願傳薪於後學,豈吝纖芥之浮名?」慨然允諾。閱者知為納蘭氏,不知出徐氏手也。[6]
書法作品
納蘭性德手簡真跡,被中國納蘭性德研究界奉為「國寶」,今藏上海圖書館。手簡共三十六通。可以說,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被證實的納蘭性德手稿遺墨,價值極高。 
有一幅對聯,署名納蘭成德,應是改名之前所書。被專家認定為真跡,可能是納蘭容若唯一傳世的大幅書法作品。

評價

顧貞觀:容若天資超逸,悠然塵外,所為樂府小令,婉麗凄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凄惋而後喜悅。[7]
顧貞觀:容若詞一種凄忱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8]
陳維崧: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9]
周之琦: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後身也。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長調多不協律,小令則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能使殘唐墜緒,絕而復續,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亞乎?[10]
況周頤:容若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絕高。適承元、明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獨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勝起衰之任。其所為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甘受和,白受采,進於沉著渾至何難矣。[11]
王國維: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12]

詩詞名句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爲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與妻子盧氏墓志銘

皇清通議大夫一等侍衛佐領納蘭君墓志銘
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教習庶吉士崑山徐乾學撰文
經筵講官都察院左都御史澤州陳廷敬篆蓋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讀學士錢塘高士奇書丹
嗚呼!始容若之喪而余哭慟也。今其棄余也數月矣,余每一念至,未嘗不悲來填膺也。嗚呼!豈直師友之情乎哉。余閱世將老矣,從吾游者亦眾矣,如容若之天姿之 純粹、識見之高明、學問之淹通、才力之強敏 ,殆未有過之者也。天不假之年,余固抱喪予之痛,而聞其喪者,識與不識皆哀而出涕也,又何以得此於人哉!太傅公失其愛子,至今每退朝,望子舍必哭,哭已, 皇皇焉如冀其復者,亦豈尋常父子之情也。至尊每為太傅勸節哀,太傅愈益悲不自勝。余間過相慰則執余手而泣曰:惟君知我子,惠邀君言以掩諸幽,使我子雖死猶 生也。余奚忍以不文為辭。顧余之知容若,自壬子秋榜後始,迄今十三四年耳。後容若入侍中,禁廷嚴密,其言論梗概有非外臣所得而知者。太傅屬痛悼未能殫述, 則是余之所得而言者,其於容若之生平又不過什之二三而已。嗚呼!是重可悲也。容若,姓納蘭氏,初名成德,後避東宮嫌名,改曰性德。年十七補 諸生,貢入太學。余弟立齋為祭酒,深器重之,謂余曰:司馬公賢子非常人也。明年,舉順天鄉試,余忝主司,宴於京兆府,偕諸舉人青袍拜堂下,舉止閒雅。越三 日,謁余邸舍,談經史源委及文體正變,老師宿儒有所不及。明年會試中式將廷對,患寒疾,太傅曰:吾子年少,其少俟之。於是益肆力經濟之學,熟讀通鑒及古人 文辭,三年而學大成。歲丙辰應殿試,條對凱切,書法遒逸,讀卷執事各官咸嘆異焉。名在二甲賜進士出身。閉門埽軌,蕭然若寒素,客或詣者輒避匿。擁書數千 卷,彈琴詠詩自娛悅而已。未幾,太傅入秉鈞,容若選授三等侍衛,出入扈從,服勞惟謹,上眷注異於他侍衛。久之,晉二等,尋晉一等。上之幸海子、沙河、西 山、湯泉及畿輔、五台、口外、盛京、烏刺及登東岱、幸闕里、省江南,未嘗不從。先後賜金牌、彩緞、上尊御饌、袍帽、鞍馬、弧矢、字帖、佩刀、香扇之屬甚 夥。是歲萬壽節,上親書唐賈至《早期》七言律賜之。月余,令賦《乾清門應制詩》,譯御制《松賦》,皆稱旨,於是外庭僉言,上知其有文武才,非久且遷擢矣。 嗚呼,孰意其七日不汗死耶!容若既得疾,上使中官侍衛及御醫日數輩絡繹至第診治。於是上將出關避暑,命以疾增減報,日再三,疾亟,親處方藥賜之,未及進而 歿,上為之震悼,中使賜奠,恤典有加焉。容若嘗奉使覘梭龍諸羌,其歿後旬日,適諸羌輸款,上於行在遣官使拊其几筵哭而告之,以其嘗有勞於是役也。於此亦足 以知上所以屬任之者非一日矣。嗚呼,容若之當官任職,其事可得而紀者,止於是矣。余滋以其孝友忠順之性,殷勤固結,書所不能盡之言,言所不能傳之意,雖若 可彷彿其一二而終莫能而悉也為可惜也。容若性至孝,太傅嘗偶恙,日侍左右,衣不解帶,顏色黝黑,及愈乃復初。太傅及夫人加餐輒色喜,以告所親。友愛幼弟, 弟或出,必遣親近傔仆護之,反必往視,以為常。其在上前,進反曲折有常度。性耐勞苦,嚴寒執熱,直廬頓次,不敢乞休沐自逸,類非綺襦紈者所能堪也。自幼聰 敏,讀書一再過即不忘。善為詩,在童子已句出驚人,久之益工,得開元、大曆間豐格。尤喜為詞,自唐、五代以來諸名家詞皆有選本,以洪武韻改並聯屬名《詞韻 正略》。所著《側帽集》後更名《飲水集》者,皆詞也。好觀北宋之作,不喜南渡諸家,而清新秀雋,自然超逸,海內名為詞者皆歸之,他論著尚多。其書法摹褚河 南,臨本禊帖,間出入於黃庭內景經。當入對口殿廷,數千言立就,點畫落紙無一筆非古人者。薦紳以不得上第入詞館,為容若嘆息。及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 行,而後知上之所以造就之者,別有在也。容若數歲即善騎射,自在環衛,益便習,發無不中,其扈蹕時,氈帳內雕弓書卷,錯雜左右,日則校獵,夜必讀書,書聲 與他人鼾聲相和。間以意制器,多巧倕所不能。於書畫評鑒最精。其料事屢中,不肯輕與人謀,謀必竭其肺腑。嘗讀趙松雪自寫照詩有感,即繪小像仿其衣冠,坐客 或期許過當,弗應也。余謂之曰:爾何酷類王逸少?容若心獨喜。所論古時人物,嘗言王茂弘蘭闍蘭闍,心術難問;婁師德唾面自乾,大無廉恥,其識見多此類。間 嘗與之言往聖昔賢修身立行及於民物之大端,前代興亡理亂所在,未嘗不慨然以思。讀書至古今家國之故,憂危明盛,持盈守謙、格人先正之遺戒,有動於中未嘗不 形於色也。嗚呼,豈非大雅之所謂亦世克生者耶;而竟止於斯也。夫豈徒吾黨之不幸哉!君之先世有葉赫之地,自明初內附中國,諱星根達爾漢,君始祖也,六傳至 諱楊吉努,君高祖考也。有子三人,第三子諱金台什,君曾祖考也。女弟為太祖高皇帝後,生太宗文皇帝。太祖高皇帝舉大事而葉赫為明外捍,數遣使諭,不聽,因 加兵克葉赫,金台什死焉。卒以舊恩存其世祀。其次子即今太傅公之考,諱倪迓韓,君祖考也。君太傅之長子,母覺羅氏,一品夫人。淵源令緒,本崇積厚,發聞滋 大,若不可圉。配盧氏,兩廣總督兵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盧興祖之女,贈淑人,先君卒;繼室官氏,光祿大夫少保一等公朴爾普女,封淑人;男子子二人,福哥、 永壽,遺腹子一人;女子子一人,皆幼。君生於順治十一年十二月戊辰,卒於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已丑,年三十有一。君所交遊皆一時儁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若 無錫嚴繩孫、顧貞觀、秦松齡、秀水朱彝尊,慈溪姜宸英尤所契厚,吳江吳兆騫久徙絕塞,君聞其才,力贖而還之。坎坷失職之士走京師,生館死殯,於貲財無所計 惜,以故君之喪,哭之者皆出涕,為挽辭者數十百人,有生平未識面者。其於余綢繆篤摯,數年之中,殆日以余之休戚為休戚也,故余之痛尤深,既為詩以器之,應 太傅之命而又為之銘。銘曰:
天實生才,蘊崇胚胎,將象賢而奕世也而靳與之年,謂之何哉。使功緒不顯於旗常、德澤不究於黎庶,豈其有物焉為之災,惟其所樹立亦足以不死矣,亦又奚哀!
皇清納臘室盧氏墓志銘
賜進士出身候補內閣中書舍人平湖葉舒崇撰
夫人盧氏,奉天人,其先永平人也。毓瑞醫閭,形勝桃花之島,溯源營室,家聲孤竹之城。父興祖,總督兩廣、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樹節五羊、申威百 粵,珠江波靜,冠賜高蟬,銅柱勛崇,門施行馬。傳唯禮義,城南韋杜之家;訓有詩書,江右潘楊之族。夫人生而婉孌,性本端莊,貞氣天情,恭容禮典。明璫珮 月,即如淑女之章;曉鏡臨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訓,嫻彼七襄;長讀父書,佐其四德。高門妙揀,首聞敬仲之占;快婿難求,獨坦右軍之腹。年十八,歸餘同年生成德,姓納臘氏,字容若。 烏衣門巷,百兩迎歸;龍藻文章,三星並詠。夫人職首供甘,義均主鬯,二南蘋藻,無愧公宮;三日羹湯,便諳姑性。人稱克孝,鄭袤之壺攸彰;敬必如賓,冀缺之 型不墜。宜爾家室,箴盥惟儀,浣我衣裳,紘綖是務。洵無訾於中饋,自不忝於大家。無何玉號麒麟,生由天上;因之調分凰鳳,響絕人間。霜露忽侵,年齡不永。 非無仙酒,誰傳延壽之杯;欲覓神香,竟乏返魂之術。嗚呼哀哉!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卒,春秋二十有一。生一子海亮。容若身居華閥,達類前修,青眼難期,紅 塵置合;夫人境非挽鹿,自契同心,遇辟游魚,豈殊比目。抗情塵表,則視有浮雲;撫操閨中,則志存流水。於其沒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今以十七年 七月二十八日葬於玉河皂莢屯之祖塋。木有相思,似類杜原之兆;石曾作鏡,何年華表之歸。睹雲氣而俳徊,悵神光之離合。嗚呼哀哉!銘曰:
江名鴨綠,塞號盧龍。桃花春漲,榆葉秋叢。靈鍾勝地,祥毓女宗。高門冠冕,無族鼎鍾。
羊城建節,麟閣敉功。誕生令淑,秀外惠中。華標彩蕣,茂映赬桐。曰嬪君子,夭矯猶龍。
綸扉聞禮,學海耽躬。同心黽勉,有婉其容。柔性仰事,怡聲外恭。移卣奉御,執匜敬共。
蘋蘩精白,刀尺女紅。鴛機支石,蠶月提籠。孝思不匱,儉德可風。閨房知己,琴瑟嘉通。
產同瑜珥,兆類羆熊。乃膺沉痼,彌月告凶。翠屏晝冷,畫翟晨空。鳳蕭聲杳,鸞鏡塵封。
哀旄路轉,輓曲塗窮。荒原漠漠,雨峽蒙蒙。千秋黃壤,百世青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