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八王之亂晉武帝死後,西晉統治集團内部的爭奪日趨激烈

八王之亂
拼音:bāwáng zhī luǎn (bawang zhi luan)
同义词条:西晋八王之乱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
 
  晉武帝死後,西晉統治集團内部的爭奪日趨激烈,從公元291年開始,先後有汝南王亮、楚王瑋、趙王倫齊王長沙王河間王東海王越成都王穎八王爲爭奪皇位,在洛陽相互攻殺,戰亂曆時十六年(公元291年—公元306年)之久,死亡人口達數十萬人,許多城鎮均被焚毁,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使西晉初年並不十分發達的經濟,受到更爲嚴重的破壞,與此同時,關東地區又爆發了罕見的蝗災和瘟疫,史載“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饑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晉書·食貨志》)。
 

簡介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

  晉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晉皇室諸王爭奪中央朝權的作戰。其代表人物爲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史稱“八王之亂”。

  西晉初建,晉武帝司馬炎以曹魏亡國之鑒而大封同姓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晉惠帝司馬衷繼位。此時同姓諸王的勢力已發展到出則總督一方軍政、入則控制中央朝權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後族楊氏與惠帝後族賈氏爲爭權沖突激烈,皇后賈南風聯合司馬瑋、司馬亮發禁軍圍殺太尉楊駿,廢楊太後,以司馬亮輔政。鏇即,賈後矯詔先使司馬瑋率京城洛陽各軍攻殺司馬亮,又借擅殺大臣之罪處死司馬瑋,進而獨攬大權。永康元年(300年),禁軍將領司馬倫擧兵殺賈後,廢惠帝自立。至此,宮廷政變轉爲皇族爭奪朝權,演成“八王之亂”。次年,司馬冏、司馬穎和司馬颙等共同起兵討伐司馬倫,聯軍數十萬向洛陽進攻,司馬倫戰敗被殺,惠帝複位,由司馬同專權輔政。永寧二年(302年)驃騎將軍司馬乂與司馬颙等里應外合攻殺司馬冏,司馬乂掌握朝權。太安二年(303年),司馬颙與司馬穎不滿司馬乂專權,借口其“論功不平”,聯軍進攻洛陽。司馬颙任張方爲都督,率精兵7萬東進;司馬穎也發兵20餘萬南下;司馬乂麾下也不下數萬人。交戰各方兵力約在30萬人以上,號稱百萬,爲“八王之亂”以來軍隊集結最多的一次。雙方大戰數月相持不下。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馬越發動兵變殺司馬乂,迎司馬穎進占洛陽,控制朝政。是年七月,司馬越等挾惠帝進攻司馬穎,兵敗東逃。司馬颙乘機出兵攻占洛陽,迫惠帝與司馬穎遷都長安,獨專朝政。永興二年(305年),司馬越再度起兵,西攻長安,司馬颙戰敗。次年六月,司馬越迎晉惠帝洛陽,不久,司馬颙司馬穎相繼被殺。十一月,司馬越毒死惠帝,立晉懷帝司馬熾,至此,這場持續16年的西晉“八王之亂”結束。

  八王之亂,嚴重破壞社會經濟,導致北方各少數民族大規模内遷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晉王朝的滅亡。

起因

西晉
西晉
  西晉惠帝在位時期發生的“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一個關鍵性的轉捩點,甚至可以說是最終導致西晉滅亡的一個關鍵性原因。從整個事件的性質上看,是圍繞着“皇統與皇位”這個中心而引起的西晉皇族内部的糾紛。而關於“八王之亂”發生的原因,曆年來在史學界眾說紛紜。筆者從此次變亂發生之前的隱患着眼,認爲其原因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本原因——晉武帝對士族的特别優待和分封諸宗室王的弊端

  西晉司馬氏政權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取得的,西晉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一統王朝,可以說,士族是西晉王朝維持統治的階級基礎,因此,西晉在建國後所制定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都是圍繞着保護士族利益和鞏固自身專制統治爲前提而展開的。如九品中正制是保證士族世代爲官的政治特權,而蔭親屬制則保證了士族的經濟利益。之所以制定這些對士族優待的措施,其目的就是爲了取得士族對司馬氏政權的有效支持。但晉武帝自己也認識到,士族作爲一個特權階級,其強盛的階級勢力固然可以對鞏固自己的統治有很大程度上的積極作用,但若是任由其勢力不斷擴大和膨脹,又會構成對司馬氏政權的潛在威脅。晉武帝自己就是通過“禪代”而取得皇位的,自然清楚階級勢力過於強大的危機,他擔心自己“禪代”的故事被重演,再加上他認爲曹魏之所以得不到長久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宗室藩屏的保障,因此,基於這些原因和考慮,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爲王。

  晉武帝大封司馬宗室子弟爲王,其目的便是想造就一個能夠藩屏帝室的皇族勢力,用以對抗士族中的野心家,因此賦予了宗室王很大的政治權力和軍事權力,如裁撤州郡武備,並允許宗室王在自己的封國内有自置軍隊的權利,允許宗室王出鎮和允許宗室王參政等。尤其是允許宗室王出鎮和允許宗室王參政這一點弊端最嚴重,因爲一旦參與政務的宗室王利用自身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權與出鎮的藩王相勾結,勢必會破壞中央政府的正常運營機制和運行秩序,再加上有本王國自備軍隊作爲的後防屏障,勢必會引起整個局勢的動盪,因此,從這些地方來看,晉武帝在分封宗室王時,隻是看到了宗室的力量,卻沒有重視宗室王的勢力過於膨脹所造成的對中央政權的潛在威脅,給叛亂的發生早早埋下了隱患。

  二、導火索——不“惠”的晉惠帝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

  晉武帝司馬炎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但他的太子司馬衷卻是一個白癡。當時可供晉武帝選擇的皇位繼承人有兩個:一個是嫡長子司馬衷,另一個是齊王司馬攸。與司馬衷這個白癡相比,齊王司馬攸是一個既有才能,又在朝中有着很高威望的宗王,朝臣均認爲其才幹不在武帝之下,而晉武帝雖然也知道太子司馬衷“弗克負荷”(《晉書》卷三《武帝紀》),但卻最終選擇了司馬衷爲儲君,其個中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由於司馬衷嫡長子的身份,“立長不立賢”;二是得到了外戚楊氏和司馬衷的妻子賈南鳳的極力擁戴。外戚楊氏和賈南鳳都是大野心家,巴不得有這麽一個白癡皇帝即位,好把朝政大權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後來,晉武帝不僅把輔政大臣這麽一個重要的位置既無能有專權的外戚楊駿和汝南王司馬亮這個十足的庸才,而且把得到朝中大臣公認的既有威望,又有傑出的治國理政才能的齊王司馬攸排除在輔政大臣之外,這樣的局面勢必會引起朝中大臣分派成系,從而引發朝政的混亂。在這種局勢下,那些有野心的宗王很容易便產生了爭奪皇位的想法,叛亂的發生也就成爲不可避免的趨勢了。白癡皇帝司馬衷從頭到尾都隻是一個擺設,一個傀儡,毫無作用,雖然號稱在位十六年,但實際上在他在位期間,不但沒能好好治理父親傳留下來的天下,反而使朝廷中央的權威逐步減退乃至消失,並由此引發了各方面的矛盾,使得晉武帝在位期間爲他保留下來的相對平衡的局勢被打破,晉武帝把自己費盡心機得來的江山傳給這樣一個人,實在是無異於自毁長城!

  三、直接原因——賈後專權

  在司馬衷還是皇太子的時候,晉武帝就替這個傻兒子娶了賈充的女兒賈南鳳爲太子妃。雖然武帝自己也知道賈充的這個女兒“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資治通鑒》卷七十九《泰始七年》),但因爲賈充一族是曾經擁戴自己登基的世家大族,武帝的目的是想通過聯姻的方式來籠絡賈充一黨,以此作爲太子日後登基的強援。但賈南鳳不僅野心勃勃,而且心狠手辣,她的凶殘暴戾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在成爲了太子妃之後,她曾親手殺死了數人,如明知太子之妾有孕在身,卻以戟擊之,使得胎兒與戟一同落地,其心腸之歹毒由此可見一斑。賈南鳳和外戚楊氏力保住了司馬衷的太子之位,後來晉武帝駕崩後,司馬衷繼位爲晉惠帝,賈南鳳也由太子妃顺理成章地升爲皇后。由於司馬衷的白癡已經到了可以說是無藥可救的地步,所以賈後便成了實際上的實行最高權力來發號施令者,並利用這樣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權逐步奪取了朝政大權。她以惠帝的名義來號令天下,實行女主專政,推行個人專制主義統治,使得整個國家綱紀敗壞,法度松弛,西晉朝廷和政局被她搞得是一片烏煙瘴氣,混亂不堪。晉武帝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費盡心機奪取天下,又辛辛苦苦開創的“太康盛世”這樣的繁榮局面,在自己死後僅僅一年的時間不按被這個自己當初親自選定的兒媳婦敗壞殆盡。而在“八王之亂”爆發之初,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時,“廢後”便是他們的口號,將矛頭直指禍國殃民的賈南鳳。所以說,賈後獨斷把持中央朝政,實行個人專權統治,是引發 “八王之亂”的直接原因。

  所以,從上面提到的這些方面來看,西晉之所以爆發“八王之亂”,從根源上說,首先是由西晉王朝建立的階級基礎——士族階級的階級屬性和階級局限性來決定的,“士族門閥勢力的惡性發展,爲變亂的發生提供了政治基礎;分封食邑制度,使宗王有了法鎮自己經濟力量和集聚軍事力量的根據地;宗王出鎮使宗王都督掌握了相當大的軍權,是他們敢於發動變亂的軍事基礎;而晉武帝選嗣不當,給叛亂者提供了有利的時機”。(湯勤福《八王之亂爆發原因新探》,載《中州學刊》1986年第6期)而賈後推行的女性專制主義統治政策則不幸成爲這整個事件的直接導火索。

背景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

  秦漢以來,中華大地上崛起又覆滅過十個一大統王朝,西晉廁身其列,不過它是最不討後人喜歡的一個。

  西晉承接三國亂世,但是人們還沒來得及從消彌戰亂的喜悦中回過神來,隨即又落入另一個更大的亂世深淵。西晉覆滅得如此之快,興衰轉換如此之劇烈,讓後人覺得它存在的意義就是過渡亂世,設下鏡花水月般繁華安逸的騙局,然後把人們引向災難與死亡。

  西晉皇帝譜系上傳了四任,實質上是二世而亡。西晉從第二任皇帝開始就大權旁落,第三、第四任皇帝都是在天下大亂、國土淪喪的大背景之下倉皇登基,在兵荒馬亂之中度過自已的帝王生涯,然後又都在強敵圍城、糧盡無援的絕境之下黯然出降,最後以俘虜的身份飽受侮辱,淒慘死去。

  本來中國歷史上二世而亡的王朝並不鮮見,前有秦朝後有隋朝,但是秦末與隋末的亂世全都適可而止,時間跨度在十年左右,這些亂世就像社會動了一場大手術,血流遍地,然而傷口愈合之後,崛起了“漢”與“唐”兩位不可仰視的巨人。

  西晉則不然,它亡得不僅快,而且還亡得很徹底;不僅亡了國,而且還亡了天下。西晉末年,胡人的鐵騎在中原大地上往來踐踏,世居於此的華夏子孫在屠刀下呻吟號哭。西晉的都城,也就是東漢的都城洛陽,被匈奴人占領;不久之後,西漢的都城,那個號稱有“百二雄關、金城千里”的天朝上都長安,也落入匈奴人的手中。胡人軍隊從極北苦寒之地一路向南,徑穿黄河流域,踏過淮河,史上第一次染指長江流域。

  兩漢以來的赫赫武功掃地無遺了,世無陳湯霍去病,“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成爲笑談癡語。殘存的晉宗王公心驚膽裂,龜縮到江南一隅,依仗長江天險偏安苟活,罔顧江北生靈塗炭家園盡毁。

  這個殘局,後人拾掇了三百多年才重新拾掇出一個完整的王朝。其間有多少人受戮於戰場,有多少人枉死於暴政,又有多少人瘐斃於顛簸流離?這已經無法計量,但是肯定數不勝數。

  晉朝由治轉衰的轉摺點就是“八王之亂”。

  晉朝的第二任皇帝就是有名的晉惠帝司馬衷,據傳他是一個癡障。這個說法是否正確已經不容易證實,但是很明顯司馬衷無法行使皇帝的職能。這個荒謬的現實誘發了那些覦覬權力者的野心,他們相互爭奪嘶咬,醜陋血腥的一幕幕組合而成“八王之亂”。這場血腥的鬧劇將持續十六年,貫穿晉惠帝一朝的始終。

  一開始,這隻是曆朝曆代都不鮮見的宮廷政變。受命輔政的外戚楊駿因爲貪權獨攬,引起了宗室的不滿,試圖參政的皇后賈氏因爲受到楊駿的阻撓,也對楊駿充滿怨恨。於是賈皇后就與宗室成員楚王司馬瑋等人聯手發動政變,消滅楊氏,改立宗室元老汝南王司馬亮爲執政。但是沒過多久,汝南王與楚王之間的矛盾激化,賈皇后在幕後推波助瀾,先利用楚王殺死汝南王,隨後又以“矯詔擅殺大臣”的罪名治楚王以死罪。

  二王殞命之後,政權落入賈皇后手中,她重用名臣張華、裴頠來主持朝政,在賈、張、裴等人的努力之下,晉朝天下勉力維持了九年的和平。

  可惜這和平是脆弱不堪的,九年之後賈皇后冒天下之大不韙,害死了被武帝寄以厚望的太子。宗室趁機發難,趙王司馬倫與齊王司馬冏發動兵變廢黜並誅殺了賈皇后,趙王司馬倫成爲新的執政者。

  “八王之亂”發展至此,依然沒有離開宮廷政變的範疇,它發生在最高權力層,對於普通的晉朝百姓並沒有造成多大影響。但是不久之後,權欲熏心的趙王司馬倫逼迫惠帝禪讓,自已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這一愚蠢的擧動招來全天下的反對,趙王成爲人人得而誅之的篡臣贼子,一時間風起雲湧,手握重兵的各地方都督紛紛起兵勤王,整個中原變成了戰場。“八王之亂”從此由宮廷政變升級成爲大規模的戰爭。

  勤王討伐趙王的主力是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在交戰兩個月犧牲了近十萬士兵之後,他們攻入洛陽,處死了趙王,齊王成爲新的執政。這是西晉歷史上第一次地方勢力戰勝中樞,並且入主京城,齊王的成功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八王之亂”徹底淪爲弱肉強食的叢林游戲。

  齊王的執政時間並不長久,僅僅一年之後,鎮守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颙領着關中大軍揮師東向,進攻洛陽討伐齊王,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在腑肘之間發難,生擒齊王並將其殺死;長沙王成爲新的執政,與鎮守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共同主持朝政;

  這種共同理政的局面隻維持了十個月,成都王嫌長沙王礙手礙腳,想除去而後快,同時河間王上次發兵討伐齊王,卻替長沙王做了嫁衣,心中也憤憤不平。於是成都王、河間王二王聯手,從東西兩個方向夾攻洛陽,成都王的軍隊被長沙王擊退,河間王的軍隊則攻進了洛陽,長沙王被左右出賣,成爲河間王的俘虜,最後長沙王被河間王手下的將領張方活活燒死。

  長沙王死後,成都王在鄴城遙控朝政。長沙王雖死,但是他在洛陽的勢力並沒有被肅清,長沙王的故將上官巳等聯合對成都王不滿的東海王司馬越等人,挾持惠帝親征鄴城,討伐成都王。東海王等人與成都王的軍隊在盪陰展開決戰,成都王大勝,連皇帝都成爲他的俘虜,失敗了的東海王逃回自已的封地,謀圖卷土重來。

  擒穫了皇帝的成都王並沒有能夠得意很久,東海王的兄長、鎮守並州的東嬴公司馬騰,聯合鎮守幽州的安北將軍王浚進攻鄴城。爲了增加勝算,王浚向北方鮮卑借來凶殘強悍的鮮卑騎兵,成都王抵抗不住二人的強勁攻勢,隻好放棄鄴城,帶着惠帝逃到洛陽。當時駐守洛陽的是張方,張方於是挾迫惠帝退入關内,成都王兵敗被廢黜,河間王成爲執政。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

  張方強迫惠帝入關,給蟄伏的東海王提供了借口。東海王宣稱“張方劫遷車駕”,與豫州範陽王司馬虓、幽州的安北將軍王浚、荆州的鎮南大將軍劉弘等人結盟,被推擧爲盟主,再次集結大軍,進攻關中。

  關東諸軍來勢凶猛連戰皆捷,河間王大爲恐慌,他殺張方向東海王謝罪,請求與東海王分陝而治,但是被東海王拒絕。最後,關東諸軍攻破關中,占領長安,河間王單騎逃入太白山中,成都王則向南方逃竄,試圖逃回封地成都國。成都王在途中被擒,被縊死在鄴城;河間王在山中躲了幾天,他的故將重新占領了長安,迎回河間王,但此時的河間王已是強弩之末,朝政大權盡數落入東海王的手中。

  東海王讓皇帝下詔,任命河間王爲司徒,河間王日暮途窮,明知這可能是個陷阱,也隻有起程去洛陽赴任。東海王的兄弟南陽王司馬保派人半路截穫河間王,將河間王及其三個兒子扼死在車中。

  隨着河間王的死亡,“八王之亂”落下了帷幕,東海王笑到了最後。但是東海王贏得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天下,持續的殺戮嚴重削弱了中樞的力量,激化了原本潛伏在社會表皮之下的各種矛盾。匈奴人劉淵在並州建立政權,羯人石勒往來縱横於兗、冀、豫、青、徐諸州,巴氐李氏割據了蜀中,流民充斥荆州、司州,叛臣陳敏在颺州發動叛亂......

  天下無處不起硝煙,國家瀕臨土崩瓦解,緊隨“八王之亂”而來的是永嘉亂世,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亂世之一,它開啟了五胡亂華三百餘年的分裂戰亂之門。

八王傳記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
  司馬瑋,(271—291年)西晉宗室。字彥度,晉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後徙封於楚。楊駿被殺,汝南王司馬亮輔政,賈皇后惡亮又忌瑋,乃使惠帝爲詔,密令瑋殺亮。賈皇后又使惠帝爲詔,言楚王矯詔害亮,且欲誅朝臣,圖謀不軌,被下廷尉,遂斬之。

  司馬越(?~311年)西晉宗室。字元超,高密王泰次子。因討楊駿有功,封於東海郡。永康初中書令。及宗室諸王混戰,越率諸侯及鮮卑等步騎迎惠帝返洛陽,詔爲太傅錄尚書事。懷帝即位初,委政於越,後帝親理萬機,越不悦,求出藩,鎮許昌。繼還洛陽,誣帝舅王延爲亂,殺之,由此大失眾望。後又請討石勒,屯於項。越不臣之蹟,四海所知,加之當時經濟破壞嚴重,動亂疊起,上下分崩離析,禍結彌深,遂憂懼成疾,卒於項。其部下欲還葬東海,石勒追及,焚其柩。

  司馬穎(279—306年)西晉宗室。字章度,晉武帝第十六子。太康末被封爲成都王。齊王同討越王倫,穎發兵應之。倫被殺,伺輔政,驕侈無禮,故詔穎輔政,而穎猶讓不就。同敗,穎在鄴懸執朝政,事無巨細,皆就鄴谘之。其恃功驕奢,百度廢弛,甚於同時。穎恐長沙王乂在京勢大,乃與河間王頤謀,發兵伐長安。乂被執後,頤廢太子覃,穎被立爲皇太弟,作爲儲副。但穎驕侈日甚,討者四起,不得已,被廢歸藩。後惠帝遣人捕穎,範陽王司馬幽穎於鄴,遇械暴死?長史劉輿見穎在鄴地勢大,慮爲後患,偽令人爲皇上之使者,稱詔夜賜穎死。

  司馬乂(276—303年)晉武帝第6子。初封爲長沙王。楚王司馬瑋被殺,乂因與瑋爲同母弟、而被貶爲常山王,頃之,複歸本國。乂見齊王司馬冏專權,曾言於成都王司馬穎,希望穎能維護先帝之業。及河間王司馬颙將誅冏,傳檄以乂爲主帥,乂率左右,連戰3日,終於斬同。颙本以乂弱冏強,希乂爲同所擒,然後以乂爲借口宣布四方共討之。趁此廢掉惠帝,立成都王穎,己爲宰相,專制天下。但事與願違,其計不果,乃暗使人襲乂,乂並誅之。颙、穎同伐京都,連戰數月不休,乂斬穫穎軍六七萬,久戰糧乏,東海王司馬越收乂送金墉城被殺。
 
西晉族系
西晉族系
  司馬冏(?一302年)西晉宗室。父攸死,襲爵爲齊王。初,趙王倫密與相結,廢賈皇后,以功轉游擊將軍。同以位低不滿,起兵誅倫,且遣使告成都、河間、常山、新野四王,傳檄天下。及倫被廢,惠帝複即位,拜同大司馬加九錫之命,如司馬懿輔魏故事。同輔政,沉於酒色,不入朝見,選擧不均,惟寵親信,海内失望,被長沙王乂所殺。

  司馬倫(?一301年)字子彝,司馬懿第九子。初封爲安樂亭侯。司馬炎稱帝,封琅邪郡王,後改封於趙。爲賈皇后所親信,曾參與謀害愍懷太子,不久又矯詔廢賈皇后爲庶人,控制惠帝,獨攬大權,一如司馬懿輔魏故事。倫素庸下,不知書,無智策,所共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競榮利,無深謀遠略。淮南王允起兵討之,被倫所滅。既而矯作禪讓之詔,廢掉惠帝,改元建始,濫肆封侯,以苟且之惠取悦人情,以至於府庫之儲不充於賜,金銀冶鑄不給於印,故有白版之侯。時齊王冏、河間王颙及成都王穎傳檄討倫,大戰助餘日,死者10萬,倫敗,被賜死。

  司馬亮(?一291年)字子翼,司馬懿第四子。仕魏爲東中郎將,討諸葛誕失利,免官。不久,出監豫州諸軍事。司馬炎稱帝,封扶風郡王,邑萬戶,都督關中雍涼諸軍事。時宗室殷盛,無相統攝,以亮爲宗師,使其管理宗族事務。鹹寧三年(277年)徙封汝南。未幾,遷太尉錄尚書事。晉武帝卒,爲楊駿所排斥,亮赴許昌避禍。及駿被誅,複錄尚書事。賈皇后嫉亮,密令楚王瑋誣其有廢立之謀,詔捕之,亮被亂兵所殺。

  司馬颙(?-306)字文載,河内溫縣人。司馬懿弟司馬孚的孫子,太原王瑰子。鹹寧三年(277年)受封河間王。遷北中郎將,監鄴城。元康九年(299年)爲平西將軍,鎮長安。趙王倫篡位,乃擧兵響應齊王冏討倫,進位侍中,太尉。永寧二年(302年)底受密詔起兵討冏,次年又與成都王穎合兵敗長沙王乂,隨後其部將張方劫惠帝及穎至長安。永興二年(305年)七月,東海王越被王浚推爲盟主,欲率師迎惠帝還複舊都洛陽。三年正月,颙因劉喬兵敗欲與東海王越講和,但恐張方不從,遂使人殺之,送首級於東海王越請和,越不許,命宋胄等率鮮卑兵西迎惠帝。五月,越前鋒祁弘連敗颙軍,入關。颙單騎逃入太白山。越以詔書征颙爲司徒。但越弟南陽王模暗遣其將梁臣於新安(今河南澠池東)途中殺颙,並其三子。

  八王之亂從291年(元康元年)開始到306年(光熙元年),共持續16年。這場動亂從宮廷内權力鬥爭開始,引發戰爭,禍及社會。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也加劇了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爲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戰亂始末


賈南風與汝南王司馬亮之爭

  過程簡述
賈南風
賈南風

  楊駿被殺後,朝政大權由司馬亮與衛瓘共同執掌,但賈南風對未能獨攬政權不滿意,串通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及衛瓘。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汝南王司馬亮、元老大臣衛瓘

  (勝)皇后賈南風、楚王司馬瑋

  291年,楊駿被殺後,朝政大權由汝南王司馬亮與元老大臣衛瓘共同執掌,楚王司馬瑋因殺楊駿有功被委衛將軍兼領北軍中侯(注:守衛京城北部的禁兵),賈皇后的親戚也擔任了要職。但各人之間還是勾心鬥角。賈皇后對未能獨攬大權也極爲不滿。
賈南風滅司馬瑋獨攬大權

  過程簡述

  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及衛瓘後,賈南風對司馬瑋也很忌憚,以司馬瑋偽造手詔的罪名處死他。然後獨攬大權。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楚王司馬瑋 岐盛

  (勝)皇后賈南風 張華、裴頠、裴楷

  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及衛瓘後,司馬瑋友人岐盛勸其乘機擴大權力,司馬瑋猶豫不決。

  另一方面,賈南風認爲司馬瑋的權力太大,亦想滅之。在殺了司馬亮的第二天,她與晉惠帝用了張華的計謀,派中將軍王宮到司馬瑋處宣布司馬瑋偽造手詔。司馬瑋的部下聞詔後多放下武器散去,司馬瑋束手就擒。

  過後,以司馬瑋偽造手詔害死司馬亮,衛瓘的罪名,將其處死。其友人岐盛也被夷三族。

  由此朝政大權被賈皇后掌控,她的親戚黨羽多被委以重任。例如其族兄賈模、内侄賈謐,母舅郭彰這些親黨。賈皇后還起用當時名士張華爲司空,世族裴頠爲尚書僕射,裴楷爲中書令,王戎爲司徒。

賈南風計除司馬遹;司馬倫奪權稱帝

  過程簡述

  太子司馬遹非賈南風親生,且二人一向不和。結果賈南風設計誣賴太子謀反,殺害太子。趙王司馬倫借殺太子的罪名,先廢後殺賈南風。司馬倫掌握大權,廢司馬衷稱皇帝。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皇后賈南風 張華、裴頠

  (勝)趙王司馬倫 孫秀

  太子司馬遹乃謝才人謝玫所生,太子與賈南風一向不和。299年,賈南風設計廢除太子司馬遹,她找人用酒把太子灌醉,然後讓太子照抄一篇事先寫好,要惠帝退位的文章,太子由於太醉,有一大半未抄完。賈皇后又親自模擬其筆蹟補完,呈送給惠帝。

  晉惠帝看了太子手書,要處死太子。皇后要惠帝馬上執行,張華勸阻。一直議論到傍晚仍未決定。賈皇后怕拖延下去對自己不利,於是先讓晉惠帝下詔廢除司馬遹的太子地位,囚禁於洛陽郊外金墉城。

  趙王司馬倫當時是太子太傅,常討好賈南風,一向爲賈南風所信任。掌握了守衛皇宮的禁軍。

  太子被廢時司馬倫與孫秀等人密謀要推翻賈皇后黨羽。但孫秀認爲廢太子司馬遹聰明過人,若複位,將親近聖賢,孫秀等人必不受重用。孫秀更指出司馬倫向來被認爲是賈皇后一黨,即使救了太子,太子也不會嘉賞他們,救太子是自取其禍。於是司馬倫,孫秀等人決定先等一等,讓賈南風先殺了太子再動手爲太子報仇,這樣才能穫得最大利益。

  司馬倫,孫秀勸賈南風一黨盡早殺了太子,以斷絕大家要複位太子的希望。

  不久,太子在金墉城被殺。司馬倫,孫秀等人偽造晉惠帝的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發兵收捕賈皇后及其黨羽,廢賈皇后爲庶人,囚禁在建始殿。張華、裴頠等人當時被殺,很多官員都被罷免(賈南風後來被送到金墉城,司馬倫又以偽詔書讓賈南風喝下金屑酒而死)。

  事後司馬倫假詔書自封相國,孫秀等人都被封大郡,握有兵權。司馬倫一黨掌握了朝政大權。

  司馬倫一黨道德低下,治國能力缺乏。黨羽之間勾心鬥角。在政治上並無建樹。

  301年,趙王司馬倫自立爲皇帝,晉惠帝被廢,軟禁於金墉城。

冏颙穎三王兵伐司馬倫;冏迎衷複位獨攬政權

  過程簡述

  司馬倫稱帝之後人心不穩。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三王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兵敗被殺。司馬冏迎接晉惠帝司馬衷複位,獨攬政權。

  趙王司馬倫稱帝,人心不穩。在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聯合關中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颙,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乘機起兵討伐司馬倫。

  司馬倫與孫秀興兵反擊,戰敗,死者近10萬人。司馬倫後來被囚禁於金墉城,也被賜金屑酒而死。司馬倫一黨的許超、士猗、孫弼謝惔等人也被殺。司馬倫一黨被消滅。

  司馬冏在殺了司馬倫後,迎接司馬衷複位,自己擔任大司馬一職,輔政晉惠帝。司馬颙、司馬穎二王被封高爵,擁兵自重。

  司馬冏沒有好好利用其興複皇位之功的大名,獨攬政權後不可一世,沒有臣下之禮,儼然自己就是個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廢,結果又給其他有野心爭權的王有了討伐的借口。

颙乂二王伐司馬冏,司馬乂獨攬政權

  過程簡述

  李含做假詔書給司馬颙,要其興兵討伐司馬冏。司馬颙興兵,假稱在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爲内應,司馬冏得知後,討伐司馬乂,結果司馬乂戰勝,司馬冏一黨滅亡。

  翊軍校尉李含到長安,詐稱受到皇帝密詔,要河間王司馬颙攻打司馬冏。公元302年(太安元年)底,司馬颙經一番利害考量後答應,上表陳述司馬冏的罪狀。興兵討伐首都洛陽,聲稱當時駐軍在洛陽的長沙王,爲司馬乂爲内應,司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將董艾攻襲乂,乂連同其黨羽百多人,乘車飛奔皇宮,以奉天子的名義攻打冏。火燒司馬冏府第,冏戰敗被殺,其子被囚禁於金墉城,冏黨羽被滅。

颙穎二王伐司馬乂;司馬穎奪大權

  過程簡述

  司馬颙不甘司馬乂獨攬政權,與司馬穎共同興兵討伐司馬乂,司馬乂穫勝。朝廷任職的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夜捕穫司馬乂,司馬乂被活活燒死。司馬穎獨攬政權,廢太子成爲皇太弟,但其作風又令其他野心家有了借口。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長沙王司馬乂

  (勝)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東海王司馬越 張方

  司馬颙眼見計謀未果,反被司馬乂獨攬政權,司馬颙多次派人刺殺司馬乂,不成。

  太安二年,司馬颙令部將張方領兵7萬與司馬穎20多萬大軍起兵討伐洛陽。晉惠帝下詔令司馬乂爲大都督,興兵迎擊。連續戰了幾個月,司馬乂勝司馬颙,司馬穎軍,斬殺俘虜了6.5萬人。因戰事太久,司馬乂軍糧食缺乏,但將士們願意效死,固守洛陽。

  司馬颙的部將張方認爲難以取勝,建議要班師回長安。公元304年初(永安元年),在朝廷内任職司空的東海王司馬越乘司馬乂軍疲憊,勾結一些禁軍將領,夜里捕穫司馬乂,送到金墉城。要晉惠帝重用司馬越,去除司馬乂的職位。

  司馬穎在朝野向來有威望,而且軍事實力強,入洛陽後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間王司馬颙也官升太宰,東海王司馬越爲尚書令。司馬颙上表認爲司馬穎應該成爲皇位繼承人,過後廢除皇太子司馬覃,以司馬穎爲皇太弟,丞相位置不變。

越與惠帝討司馬穎挫敗;司馬颙乘機進洛陽

  過程簡述

  晉惠帝以東海王司馬越爲大都督,雲集10多萬士兵討伐司馬穎。司馬越大敗,晉惠帝被捕後送到鄴城,司馬越逃回東海。另外司馬颙大將張方進駐洛陽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東海王司馬越 劉琨、苟睎、成輔、上官巳

  (勝)河間王司馬颙 張方

  (勝)成都王司馬穎 東安王、崔曠、石超、

  晉惠帝任命東海王司馬越爲大都督,與左衛將軍陳眕,劉琨、苟睎、成輔及長沙王故將上官巳召集四方共討司馬穎,雲集了10多萬人。

  司馬穎大爲驚震,想要逃跑,其部下勸其不要,司馬穎就召集各人商量對策。東安王司馬繇認爲皇帝親自來討伐,應該投降請罪,司馬穎不肯。參軍崔曠勸司馬穎迎戰,司馬穎讚同,派遣奮武將軍石超率五萬兵馬到湯。

  司馬穎的兩位弟弟司馬匡與司馬規親自到司馬越軍中,聲稱鄴城中司馬穎部下聽到皇師到來已經離散。

  司馬越信以爲真,軍隊於是防備松懈。石超趕到盪陰,大敗司馬越軍,晉惠帝被捕穫。石超把晉惠帝送到鄴城,司馬穎改年號爲建武,殺死之前勸司馬穎投降的東安王司馬繇。

  司馬越在兵敗時先逃到下邳,當時的徐州都督、東平王司馬茂不接納他,司馬越就逃回其封地東海(山東郯城北)。司馬穎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義,下令寬恕司馬越,要招他回朝,司馬越不應命。

司馬穎兵敗逃到洛陽,司馬颙乘機獨攬政權

  過程簡述

  司馬越戰敗後,其親弟司馬騰結合異民族烏丸、羯朱等勢力大敗司馬穎。司馬穎放棄鄴城與晉惠帝逃到洛陽,洛陽守將張方又把二人挾持到屬於司馬颙的長安。司馬颙廢司馬穎的皇太弟地位,遣其回封地,獨占大權。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司馬穎、王斌、公師籓、汲桑方

  (勝)司馬颙

  司馬越的親弟弟並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及王浚,殺死司馬穎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於是司馬穎出兵討伐司馬騰。司馬騰與王浚結合異族烏丸、羯朱等勢力共同攻擊司馬穎。司馬穎派遣新選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馬騰等人,被羯朱打敗。

  失敗的消息傳到鄴城後,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續逃跑。司馬穎甚是恐慌,與幾十個將軍連同晉惠帝連夜逃到洛陽。羯朱的軍隊一路追趕司馬穎等人到朝歌,追不上才放棄。

  洛陽由颙的部將張方控制,張方又挾持惠帝,穎到長安,颙廢除穎的皇太弟,要穎離開回封地。颙自行選置百官,改秦州爲定州。

  司馬颙又讓晉惠帝下詔,要立遠在東海的司馬越爲太傅,要越回朝與太宰颙共同輔政。越不受。

司馬越興兵討伐司馬颙,司馬颙失勢

  過程簡述

  司馬越再次集結大軍,討伐司馬颙,司馬颙應戰,大敗。司馬越接晉惠帝回洛陽。

  305年(永興二年)司馬越出兵後,先前司馬越逃命時不接納他的東平王司馬茂很是恐慌,把徐州讓給司馬越。司馬越讓自己部下當徐州都督,把司馬茂調去當兗州刺史。司馬越的三個親弟弟也興兵各據一方。於是司馬越聲勢大振,很多官員都投奔司馬越。

  司馬颙挾持晉惠帝,發詔要罷免司馬越等人。司馬越就打出“張方劫遷車駕,天下怨憤,欲奉迎大駕,還複舊都洛陽”的名義,繼續進兵。

  司馬越又派人游說司馬颙,隻要司馬颙送帝還都,就與颙分陝而居。司馬颙欲從之,但張方不同意。

  張方作出建議:“稱張方本身還擁有士兵十餘萬眾,可以親自送晉惠皇回洛陽宮中,以堵司馬越之口。然後讓司馬穎回鄴城掌權,司馬颙可留守關中。而後張方出兵北伐博陵。這樣一來,局勢就比較穩定,天下再也沒有幫助司馬越者。”

  司馬颙不讚同張方的建議,命豫州刺史劉喬爲鎮東大將軍。派遣司馬穎率領樓褒、王闡等,據河橋以抗拒司馬越。

  司馬越親自率領3萬士兵,西進到了蕭縣。劉喬派遣其兒子劉佑抗拒司馬越,司馬越軍戰敗。這時範陽王司馬虓(注:非八王之一)派遣督護田徽以八百騎兵幫助司馬越,在譙與劉佑相遇,一戰之下劉佑眾潰,司馬越進屯陽武。

  消息傳到長安,人心惶惶,司馬颙非常恐慌,於是命令張方的親信將領郅輔夜里暗殺張方,然後派人把張方的頭顱送到司馬越軍中,認爲這可以平息禍亂。而後司馬颙又後悔,怪罪郅輔殺張方,又殺了郅輔。然後派遣刁默守潼關。張方的死對司馬颙更是不利,例如範陽王司馬虓的司馬劉琨把張方頭顱給滎陽守將呂朗看,呂朗馬上獻出城池投降。

  司馬越軍中的鮮卑將領壬辰,祁弘等後來破了刁默守的潼關進入關中,司馬颙大爲恐懼。又派遣馬瞻、郭傳等在霸水抗拒司馬越軍,馬瞻軍又戰敗,司馬颙單騎出長安,逃到太白山。司馬越軍進入長安。壬辰,祁弘的鮮卑部隊大掠長安,殺二萬餘人。

  而在河橋的司馬穎軍方面,支持司馬越的安北將軍王浚派遣督護劉根,率領三百騎兵至河上。王闡出戰,被劉根所殺。司馬穎要固守,範陽王司馬虓就派出鮮卑的騎兵與平昌、博陵等襲河橋,樓褒軍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慘重。

  司馬越軍進入長安後,封梁柳爲鎮西將軍,守關中。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馬越率領諸侯及鮮卑將領許扶曆、駒次宿等軍隊護送晉惠帝回到洛陽。晉惠帝下詔升司馬越爲太傅錄尚書,增封下邳、濟陽二郡。範陽王司馬虓也被封爲司空。

  司馬越操縱下的晉惠帝又下令追捕司馬穎。

司馬穎被捕縊死;司馬颙欲東山再起失敗

  過程簡述

  司馬穎兵敗後被捕殺。司馬颙的部下殺了留守關中的梁柳,扶持司馬颙意圖東山再起,結果戰敗,隻保有長安一城。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河間王司馬颙 司馬普司馬廓公師籓、馬瞻、梁邁、蘇眾、牽秀

  (勝)東海王司馬越 梁柳、範陽王司馬虓、劉弘、劉陶、馮嵩、劉輿、田微、裴暠、賈龕、賈疋、麋晃

  晉惠帝又下令鎮南將軍劉弘、南中郎將劉陶收捕司馬穎,於是司馬穎抛棄母親及妻子,單獨與二位兒子廬江王司馬普及中都王司馬廓逃到朝歌,途中集合了故將及士兵數百人,欲逃到鄴城故將公師籓那里。
懷帝繼立;司馬越攬大權,八王之亂告終

  過程簡述

  惠帝突然死亡,晉懷帝繼位,下令司馬颙回朝廷,司馬颙在途中被殺,東海王司馬越最終在八王之亂中得勝,掌握中央政權。

  各派系領導人物

  (負)河間王司馬颙

  (勝)東海王司馬越 司馬模、梁臣

  306年,晉惠帝司馬衷突然死亡。司馬熾繼位。

  晉懷帝剛登基,就下詔書要以司馬颙爲司徒。讓其回朝廷。司馬颙不疑有他,就乘車上路。到新安雍穀時,被南陽王司馬模所派遣的將領梁臣掐殺死在車内。他的三個兒子也被殺死。司馬颙就此絕後。

  晉懷帝不久大赦囚犯,改元永嘉,廢除誅三族刑。讓太傅、東海王越輔政,殺死了御史中丞諸葛玫。東海王司馬越最終在八王之亂中得勝,掌握了朝廷大權。

戰亂解析


  曹魏集團殘忍地從漢獻帝手中奪過政權,司馬氏又殘忍地篡奪了曹魏的江山。你看,歷史往往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常常以相同的備份在一個郵箱里打轉轉。

  偃師市的枕頭山下,是撲朔迷離的西晉皇陵,隱藏在玉米地里一望無際。田里是正在幹活的農民,問他們是否知道下面有西晉皇陵,他們說:“管那些死人的事幹啥!”

  後人對西晉,有着一致的冷漠。

  想當年,司馬氏家族煊赫繁盛、人才濟濟、駿馬如雲、騎士如雨,卻不過是曇花一現。

  寂寞枕頭山,白雲空複多!

  一

  晉武帝司馬炎認爲,曹魏之所以滅亡,是因爲沒有賦予皇族子弟權力,從而使皇室孤立。所以,他即位以後,共封了27個同姓王。

  這27個王國,都擁有自己的軍隊,配備文武官員。晉武帝以爲,血濃於水,打斷骨頭連着觔,這麼多的同宗子弟,在國家有難的時刻,一定會支持皇室,江山就可以永固了。

  他哪里知道,這反而種下了禍根。

  他死後,歷史沒有按照他設計好的“活動桌面”來排列,而是亂了套、“黑了屏”。

  首先,他選擇的接班人晉惠帝司馬衷,是個大傻瓜、悶葫蘆。國家在他的手里運行了幾年,已經是遍地饑饉了。

  有一次,他聽宮里的人議論:老百姓真可憐,都快餓死了,連一點點糧食都吃不上了……他聽後很納悶,趕緊走過去關切地問:那爲什麼不吃點肉粥呢?趕緊讓百姓吃肉粥吧,吃了,就餓不死了!你聽他這話,豈不是要氣死一頭牛。

  還有一次,他到了郊外,聽到蛤蟆呱呱亂叫,就問大臣:這些蛤蟆是在爲公叫,還是爲私叫?這句話,直叫後世人笑了一千多年。

  皇帝既然這麼傻,他手下的人就要顯示自己的智慧了,於是,各種政治勢力粉墨登場,目光都盯着皇位,彼此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權力爭奪戰。

  先是外戚楊家與賈家鬥得死去活來,緊接着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轟轟烈烈地拉開了帷幕。

  二

  “八王”各有名號,其中有的人名字太怪,就不提他了,僅以名號來叙述其事。爲便於各位了解司馬氏集團的凶殘,先交代一下“八王”的“出處”與歸宿。

  首先來看一下汝南王司馬亮,他是晉宣帝司馬懿的第四個兒子,後被楚王司馬瑋殺了。這是侄孫殺了叔祖父。

  再看楚王司馬瑋,他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兒子,被晉惠帝的老婆也就是賈南風所殺。這是嫂子殺叔叔。

  還有趙王司馬倫,他是晉宣帝司馬懿的第九個兒子,被他的哥哥梁王司馬肜上表惠帝,被賜死。你看這些兄弟們,真不夠哥們兒!

  下面簡述之:齊王,被長沙王所殺;長沙王,被河間王所殺;河間王,被其部將梁臣所殺;成都王,被範陽長史劉輿所殺……

  他們這些人,沒有一個不是爭權奪利的,也沒有一個有好下場的。幾乎每一個被殺者,死前都曾經殺過别人,當然後來又被别人所殺。

  他們這些人,沒有一個不作威作福的,都曾顯赫一時,都曾騎在别人的頭上拉屎撒尿,可到後來,又被别人當作玩偶耍來耍去。

  先說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她借助皇族的勢力滅了楊氏之後,就提拔了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這兩個人在朝中掌了權後,就開始爭權。賈南風正好利用他們的不和,施了連環計,一擧將這兩個諸侯王殺掉了。

  朝廷大權這時就掌握在賈氏一人手中了,她不可一世,隻恨自己沒生出一個兒子坐在皇位上。這個惡毒的女人,不但長得矮小醜陋,而且心腸特狠。她生怕將來大權旁落,又把魔爪伸向了太子。

  這太子,原來是賈南風入宮前,當時的傻太子司馬衷(後來的晉惠帝)與妃子謝才人所生,人挺聰明,很有前途。賈皇后對這個非己所生的太子耿耿於懷,就指使親信誘惑太子廢棄學業,吃喝玩樂,使其學壞。她一邊趁機大造輿論,詆毁太子聲譽;一邊又假裝懷孕,抱來自己妹妹的兒子,冒充是自己所生,以便將來立爲太子。

  到了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賈皇后選了吉日良辰,設下圈套將太子灌醉,誘使他抄錄書法,這是事先准備好的欲奪皇位的反書。太子醉酒,恍惚中不知是計,因“寫”了反書,被廢掉了。

  西晉王朝原本就已矛盾重重,危機四伏,像個隨時都會爆炸的火藥桶。而賈皇后廢太子事件,就像一根導火索,引起了諸王的不滿,整個朝廷大亂,一發而不可收拾,更殘酷的鬥爭開始了。

  三

  最先點燃這根導火索的,是覬覦王位已久的趙王司馬倫。

  這趙王,在爭權奪利的鬥爭中一直很活躍,他早早就招募了一批勇士、謀士,做了充分的准備工作。他見朝中一些大臣本來就惱恨賈氏專權,而賈後又設計廢掉了太子,引起滿朝非議,司馬倫深知動手的時機已經成熟。他與謀士孫秀想出“借刀殺人”之計。

  他因勢利導,打着爲太子報仇、捍衛司馬氏家族政權的旗號,聯合齊王、梁王,於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四月,公然帶兵沖進宮内,殺了賈南風及其所有親信。

  這樣,晉惠帝司馬衷又成了司馬倫的傀儡。司馬倫提拔孫秀爲中書令,專管起草詔書,自己則以宰相自居,像曹操那樣,演起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接着,他把異己一一剷除,爲登基稱帝掃平障礙。

  這樣挨了一年,他便迫不及待了。永寧元年(公元301年)正月,他逼迫晉惠帝司馬衷交出玉璽,草擬了一道“禪讓”偽詔,急急忙忙稱帝了。

  又是一次篡位!老百姓經常看到這種血腥政變,都習慣了,也懶得議論了。但這一次,他們看到了更可笑的一幕——“狗尾續貂”的鬧劇上演了。

  原來,司馬倫爲了收買人心,網羅黨羽,開始狂封濫賞,上至諸侯下至僕人,隻要有人擧薦,隻要承認他是皇帝,不用考察,也不用考試,就能升官晉爵。幾天時間,被分封的官員就達數千人。

  那時的官帽,都用貂尾裝飾。由於司馬倫封的官太多,貂尾不夠用了,就隻好用狗尾來代替。一時間,洛陽城内的狗紛紛被殺,狗尾巴滿天飛,一翹一翹地在官帽上招搖,“狗尾續貂”的成語就這樣誕生了!

  但有些人是不服氣的,心里恨透了趙王司馬倫,也不承認他是皇帝,尤其是齊王,他決心把司馬倫趕下皇位。不久,他發出了戰鬥檄文,公開討伐司馬倫,並很快得到了成都王、河間王的響應。

  三王率領聯軍,在洛陽城外與司馬倫的軍隊激戰兩個月,雙方死傷近10萬人。此次鬥爭以司馬倫被殺而告終。

  這一次討伐行動是齊王挑的頭。他掌握大權後,重新將白癡司馬衷扶上皇位,他自命爲大司馬,獨攬政權、兵權,成了不是皇帝的皇帝。這又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滿,長沙王擧兵討伐,打着護駕的旗號,在洛陽城内與齊王展開了三天三夜的血戰,結果大司馬(齊王)又成了刀下之鬼。

  就這樣打打殺殺,得勢者都想凌駕於别人之上。這時,長沙王又將傻皇帝控制在自己手里。這再次激起公憤,幾個諸侯王又聯合起來,發兵27萬,開始了“八王之亂”中最大的一次軍事行動。

  在新一輪的爭鬥中,勝利者是成都王司馬潁。他同樣不接受教訓,自任宰相,對朝廷上上下下進行了一番大清洗。殺光了異己之後,他留下一班人馬控制京城,自己則離開洛陽,回到老巢鄴城,拿着“遙控器”操縱朝廷。

  可是,尚書令司馬越又發脾氣了。他本是東海王,他認爲在新一輪的鬥爭中,自己的功勞不小,現在卻要受司馬潁的擺弄,心中很是不服。他利用大家對司馬潁操控朝政的不滿情緒,挾持白癡皇帝司馬衷去鄴城討伐司馬潁。

  兩軍混戰中,傻皇帝嚇昏倒地,玉璽也丟了。司馬潁的兵士找到傻皇帝後,將他搶回鄴城。駐守幽州的刺史王浚不滿司馬潁搶走皇帝,聯合鮮卑人和烏桓人攻打鄴城。司馬潁打不過“少數民族”騎兵,隻好棄城逃跑。

  後來又經過不少類似的爭鬥,司馬潁和他的兩個兒子都被殺了。司馬潁死後不久,一日司馬衷在宮中吃餅,莫名其妙地身亡了——這個傻皇帝,一生都是别人手中的鼠標,被抓來抓去,屢被黑手所控。

  晉惠帝司馬衷死後,司馬越扶持司馬熾繼位,是爲晉懷帝。晉懷帝改年號爲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至此,西晉眾多諸侯中勢力最強大的“八王”,在自相殘殺中幾近死光。這場歷史上罕見的皇室自殘事件,從公元291年開始,到公元307年結束,前後持續了16年,將封建統治者的腐敗、貪婪、凶殘、暴虐、陰險、奸詐的醜惡本性暴露得淋漓盡致。

  “白骨蔽於野,千里無雞鳴”。“八王之亂”再現了曹操描寫漢末戰亂的場景:軍民死亡幾十萬人,田地荒蕪,洛陽城被毁,農民起義和民族反抗鬥爭加劇,西晉王朝終於滅亡了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