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羅氏祖祠 |
創建年代,民國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祠堂地址,新竹縣關西鎮北斗里四鄰北門口二號。羅家祠堂的位置正好在關西台地的主脊上,也就是風水上所說的龍脊上,把祠堂建在此地,可以讓羅家子孫世世代代得到祖先的庇蔭。
羅姓鼻
祖祝融乃顓碩氏之子,亦即黃帝曾孫,祝融公德澤流芳,迭傳數十百世,至一百七十三世孫羅德達,世居廣東省嘉應川平遠縣(在今蕉嶺縣西北)鐵坑地方。再傳十
一世羅開運,於清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年),偕其子羅維齊買棹東渡台灣,為羅氏來台的開基始祖。羅氏父子初則僑寓淡水阿里磅,拓土墾,未幾羅開運獨自返
回原籍,羅維齊仍留在台灣,並且結婚生子,然後輾轉搬到竹塹社咸彩鳳庄落戶。關西原稱「鹹菜甕」,後人雅稱之為「咸彩鳳」,蓋「鳳」字客家話輿「甕」音
同;直到民國九年,日本人才改地名為關西,因為日語「鹹菜」與「關西」同音。羅德達派下十五世,即羅維齊曾孫羅碧玉,首倡成立築建羅家祠祭祀業委員會,號
召派下族人,使能群賢畢集,少長咸至,促其實現。眾等追思先租,紛將苗栗、公館、田寮等地之水田出售,得款充作建祠基金,羅碧玉更把住在關西庄向天峰山麓
下的一畝農田、一筆山林煙地率先捐出作為建祖祠用地。
民國五年,羅碧玉等擇吉日良時破土動工興築祠堂,翌年「羅氏宗祠」宣告竣工,即請迎龍神護福,所有會份祖先都列在神牌上,並加設立裔孫祿位。合併登上龕安寶座。
羅氏宗
祠又稱「豫章堂」,是典型的客家式建築,經過了七十年的洗禮。如今已成為一幢秀麗雅緻的古屋。祠堂前有山門,進門為花園,再進裡才是大埕。正廳正門上懸有
「豫章堂」匾一方,廳內供奉列祖列宗神位,並有羅家祠倡議人羅碧玉遺像,正廳匾額「源遠流長」,藍底黑字,書體渾厚,典雅而古樸。屋後還有羅碧玉的墳陵。
事實上,關西羅家大多數聚居於南山里,因此在南山里也有數處羅家祠堂,但以北斗里羅家祠堂具代表性。
目前羅家祠堂不列入古蹟,聽現今輩份最高的羅伯伯說,不讓內政部列為古蹟的原因是因為:當列入古蹟後,即使要修一小塊牆,都需要極複雜的公文往返,造成曠日費時,不具時效性,因此羅氏宗親自籌經費來修繕保存羅家精神象徵所在。
現
今在台羅姓人家,少說也有十四萬人,新竹縣、桃園縣、台北市,及台北縣是分佈比較多的縣市,人數都各在一萬三、四千之間。關西羅氏在臺繁衍廿餘代,是地方
知名旺族,族裔羅吉源陸軍中將,曾任金防區副司令、膨防區司令、海防區司令等,為國民政府少數客籍將領之一。族人趁著每年關西羅氏宗祠豫章堂春秋二祭機
會,於農曆四月初二,或者十一月初二,集聚一堂膜拜祖先,永結宗誼,祝禱派下繁衍萬世,垂裕無窮。
|
關西鎮北門口4鄰2號
|
祠堂正廳內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