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師
李師師,生卒不詳,北宋角妓(才貌出眾的名藝妓、交際花,與賣淫為主的色妓有別)[1],汴京(今中國河南省開封市)人。事迹多見於野史、小說。小說《水滸傳》對她有過描寫。
汴京東二廂永慶坊柒局匠王寅之女[2]。四歲時,王寅犯罪下獄死,師師被倡藉李姥收養。據張邦基《墨庄漫錄》說:「政和間,李師師、崔念奴二妓,名著一時」。可見政和年間(1111年-1118年),李師師已經走紅。當時,詩人晁衝之正值年少,每有會飲,經常招她侑席。其後十餘年,衝之再來京師,李、崔兩人「聲名溢於中國」,只得寫了兩首詩「追往昔」。詩中描述李師師居所環境是「門侵楊柳垂珠箔,窗對櫻桃卷碧紗」,「係馬柳低當戶葉,迎人桃出隔墻花」。其詩以「看舞霓裳羽衣曲,聽歌玉樹後庭花」來形容師師的歌舞技藝。
說起李師師,恐怕不知道她的人很少了,她是我國北宋末年的京城名妓,她不但以其美貌名氣天下,而且她琴棋書畫、能歌善舞、吟詩賦詞等方面那也是一絕,尤其她與當時的皇帝宋徽宗的戀情更是成為千古談資。然而,她之所以名揚千古,恐怕主要不是這些方面,她之所以直到現在被後人所津津樂道,主要是她的愛國情懷。
雖然李師師的身份是一名妓女,但她的愛國情懷遠遠超越她的身份,可以說令天地動容、讓後人感動、更令那些貪官、賣國賊無地自容,關於她的愛國故事,雖然正史沒有記載,但她的愛國行為卻被民間所傳誦,丁丁在其各種民間傳誦中,搜集了她的幾個愛國行動,足以證明她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愛國妓女。
一是鼓動宋江招安,竭力為宋朝的穩定著想。北宋末年,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尤其是梁山宋江率領的起義軍影響最大。但宋江之流卻沒有遠見,只知道尋歡作樂,嫖妓自然是他們最經常的方式,名妓李師師自然是他們日思夜想的對象,李師師正是利用自己的美色,用自己的溫柔勸說宋江招安,宋江之流本沒有大志,只想謀個大官以光宗耀祖,這樣,在李師師的溫柔懷抱中答應了其要求。於是,就出現了宋江招安的事情,可惜的是宋朝皇帝利用宋江之流,去剿滅另一支與宋江同樣有影響的方臘起義軍,最後終於兩敗俱傷,而沒有用此作為榜樣,招安其他起義隊伍,以充實國家武裝,也不至於隨即被金所滅。
穩定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古代妓女尚且知道這道理,可現在卻有極個別人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製造不穩定之因素,真是悲哀!這些人真是連妓女都不如。
二是刀下救下周邦彥,為宋朝推薦棟樑之才。周邦彥何許人也,他是北宋繼蘇軾之後的又一位赫赫有名的詞壇大家,27歲便以《汴都賦》而聞名天下。然而,此人也是風流情種,同樣喜歡上了李師師,但此時的李師師已被宋徽宗看上,成為宋徽宗的尋歡之人,一天,正當周邦彥和李師師在床上尋歡之時,宋徽宗來了,無處可逃的周邦彥只得躲進床底下,直到宋徽宗和李師師盡興之後才得已出來,但生性風流的周邦彥卻將他在床底下聽到的床弟之歡用詞寫了下來,叫李師師交與宋徽宗,宋徽宗一看自然大怒,要殺周邦彥的頭,但李師師此時挺身而出,為周邦彥開脫,並說周邦彥是千古奇才,應該重用,宋徽宗聽信了李師師的話語,不但沒有殺其頭,而且職務也沒有變,繼續擔任大晟樂正(相當於現在中央音樂學院的院長)。
古代妓女尚且知道人才對於國家的用處,而現在我們一些官員卻不知道重用人才,無不叫人痛心!
三是為使皇帝勵精圖治,毅然出家修行。李師師作為妓女,沒有貪圖享受,當她看到皇帝宋徽宗沉迷其美色而不能自拔,而此時的北宋,已是內交外困,內有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外有金兵虎視眈眈,李師師見於此,邊勸皇帝勵精圖治,邊為國家前途著想,並為了讓宋徽宗死了這條心,毅然出家修行,成為尼姑。可惜的是宋徽宗並不理解其苦心,當國家在困難時期,讓位其兒子,安心做自己的太上皇,以至於北宋面臨滅頂之災。
妓女因為與皇帝有肉體之交就知道替皇帝著想,可現在我們許多官員下馬卻是因為後院起火,你們想想李師師吧。
四是傾其所有資助抗金將士,並親臨前線鼓舞士氣。當金兵兵臨城下,京城攻破之際,李師師不是想著如何帶著自己的金銀財寶逃難,而是想著國家的安危,毅然將自己的賣身所得,全部捐獻出來,而且親自去前線慰問抗金將士,對前線將士慷慨陳詞:「我本不過是風塵中的一個妓女,深榮皇帝的眷顧,就是來生結草啣環,當牛做馬也無法報答。現在國家正處於萬分危急之際,我一個弱女子雖不能為抗金救國效力,但是我願意把皇帝這幾年來賜給我的東西,都一一歸還給國家。這些錢財本來就是屬於國家的,我一直沒敢動,現在就用它來作河北軍的軍餉吧,好讓將士們好好地保衛國家。這也是我的一片誠意,望大人能夠憐念。」鼓勵前線將士英勇殺敵,令前線將士無不感慨萬千,更令守城府尹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如此愛國行動恐怕放在現在也要令那些貪官和叛國的官員感到羞恥,古代的妓女能夠知道愛國,現在的那些官員卻不知道這些道理;古代的妓女尚且知道國家的財產不敢用,現在的某些官員卻生怕貪少了;古代的妓女尚且知道傾其所有資助國家,現在的某些官員卻傾其全力貪污國家財產,真是莫大的諷刺啊!
名妓李師師
名妓李師師
北宋末年的名妓李師師,本姓王,四歲時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改名李師師。由於她與亡國之君宋徽宗有密切的關係,又加上《水滸傳》中說她與水泊梁山的宋江也有關係,於是便成了宣和年間一個人人皆知的風流人物。雖然正史不屑於提到她的名字,但在筆記小說、野史傳聞及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聊中,卻是津津樂道的話題,她的故事也隨之帶上了一層傳奇乃至神秘的色彩。李師師在京師當紅的生活已被描繪得活靈活現,徽宗退位、北宋滅亡之後的李師師下落更是爭論得熱鬧非凡。
李師師色藝雙全,貌若天仙,同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文人的筆記小說中記載著她與不少文人的交往,如張端義《貴耳錄》、張邦基《墨莊漫錄》,都記載了她與大詞人周邦彥、晁沖之的來往和詩詞酬答,甚至有人依據周邦彥的詞附會出周邦彥與宋徽宗吃醋的故事來。《青泥蓮花記》詳細地記載了她與宋徽宗的關係。當時,李師師作為一個名滿京華、色藝冠絕的名妓,住在金線巷。宋徽宗聽說她的名聲之後,竟微服私尋至金線巷。常常坐著小轎子,帶了幾名內臣與李師師來往。雖是微行,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很快被傳得滿城風雨。《翁天脞語》云:「山東巨寇宋江,將圖歸順,潛入東京訪師師。」後來,宋徽宗見事既已為人所知,便不再偷偷摸摸,乾脆把她弄到皇宮內,封為瀛國夫人(有人說是封為李明妃),公然過起了名正言順的快活神仙日子。可惜好景不長,不久,金兵進逼京師,徽宗害怕,便將皇位讓給太子欽宗,自己躲進太乙宮,做起了「道君教主」。李師師失去了靠山,被逐出宮門,地位一落千丈。
李師師出宮之後,到金兵擄二帝北上之前,其下落有兩種說法:一是被驅逐之後,接著又被抄家( 《三朝北盟會編》);二是《李師師外傳》中說她自知富有, 抄家是難免的,便主動將自己的財富捐給河北作軍餉。不管如何,兩種說法的結局是一樣的,即曾經名噪一時、富甲一方、權勢傾天的李師師成了一貧如洗的平民女子。
而「靖康之恥」後的李師師下落,更有如下三種說法:(一)以死殉國。《李師師外傳》中說金主也久聞李師師的大名,讓他的主帥尋找李師師。在漢奸張邦昌的幫助
下,終於找到了李師師。李師師不願意伺候金主,先是用金簪自刺喉嚨,不死,又折斷金簪吞下自殺。臨死之前,她大罵張邦昌:「告以賤妓,蒙皇帝眷,寧一死無他志。若輩高爵厚祿,朝廷何負於汝,乃事事為斬滅宗社計? 」作者因此對她大加讚賞,以為有俠士之風。清人黃廷鑒《琳琅秘室叢書》也據此稱讚她的殉國行為是大丈夫氣概的表現,其行為將在歷史上永放光芒。這一說法卻受到許多人的質疑。魯迅將《李師師外傳》稱為傳奇,宋之的《皇帝與妓女》一書認為該書的作者是想借李師師的忠義諷世,鄧廣銘《東京夢華錄注》說此書「一望而知為明季人妄作」。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李逸候《宋官十八朝演義》也認為是借李師師諷世。
(二)老死江湖。《青泥蓮花記》云:「靖康之亂,師師南徙,有人遇之湖湘間,衰老憔悴,無復向時風態。」《墨莊漫錄》也說她流落到浙江,有時也為當地士大夫唱歌,但「憔悴無復向來之態矣」。清初陳忱《水滸後傳》繼承這一說法,說李師師流落在杭州,住在西湖葛嶺,操舊業為主。宋人平話《宣和遺事》的記載相似,只是又加了「為商人所得」一節。宋代人寫的《汴京記事詩》也吟詠了她淒涼的下落。
(三)被俘北上,逼嫁殘廢金兵,了結殘生。這種說法有無依據暫且不論,事實上,李當時已經出宮,金兵主帥是按張邦昌等人提供的名單索取後宮婦女的,其中怎麼會有李師師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