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楊素字處道,弘農華陰人(今陝西華陰)。楊素,隋朝一代權臣。他年少好學,有大志,與牛弘(後任隋禮部、吏部尚書)同窗。知識淵博,文學、書法均有造詣

楊素
拼音:Yáng Sù(Yang Su)
楊素
楊素
 
  
  楊素,字處道,弘農華陰人(今陝西華陰)。楊素,隋朝一代權臣。他年少好學,有大志,與牛弘(後任隋禮部、吏部尚書)同窗。知識淵博,文學、書法均有造詣。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將軍,曾參加平定北齊之役。他與楊堅隋文帝)深相結納。楊堅爲帝,任楊素爲御史大夫,後以行軍元帥率水軍東下攻陳。滅陳後,進爵爲越國公,任内史令。楊廣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國公。卒諡景武。
 
 
 
 

少年奇才

 
楊素
楊素
  楊家屬名門望族,他的祖父楊喧在北魏任輔國將軍和諫議大夫,他的叔伯爺爺楊寬在北魏任左僕射,北周代西魏後,楊寬又任小塚宰——宰相之職。楊素的父親楊敷在北周任汾州刺史,即前面提到的那位陣亡將軍,楊素可說是將門虎子、烈士之後。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出生於這樣的家庭,有這樣的背景,卻毫無一般紈絝子弟的習性,相反,卻自小胸懷大志,渴望建功立業,對於一般瑣屑小事從不掛懷,因而許多人並看不出這位少年的過人之處。獨有楊寬慧目識珠。對兒孫們說:“你們不要小看了處道,别看他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卻有超群脱俗之能,前途不可限量。依我看,將來你們誰也比不過他!”
 
  出生於將門之家的楊素有着得天獨厚的習武條件,他終日苦練武藝,練就了一副好身手,騎馬搏殺,彎弓射箭,無不精熟,爲他日後率兵打仗、身先士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有一次,隋文帝楊堅親率文武百官比武。當時隋朝武功極盛,猛將如雲,而楊素箭箭命中,弓無虛發,名列第一。眾官員心悦誠服,楊堅也極爲高興,當即親手賞賜給他一個外邦所獻的純金盤子,價值上萬錢。

  楊素不僅如此,楊素還刻苦學習文化,大異於一般武夫。擧凡經史典籍、禮樂書法、乃至測占之術等等都無不鑽研,尤其寫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手好書法,他的草書筆走龍蛇,隱隱然有飛騰之勢;隸書又圓潤飽滿,巍巍然堅如磐石,在當時都被天下人引爲美談。他在朝廷參掌詔書的擬定,“下筆立成,詞義兼美”。宇文邕嘖嘖稱奇,喜不自勝,對他說:“楊素啊,你盡管好好努力,不愁將來沒有富貴。”更讓宇文邕感到驚奇的是,楊素竟然抗聲說道:“我心里從未想過圖什麼富貴,隻是怕富貴找上門來圖我!”後來在隋朝與薛道衡詩詞相和,楊素曾作一首長篇五言詩,共達700字,渾然一體,氣勢磅礴,而不乏俊秀風韻,且對仗工整,實爲不可多得的一篇佳作。 
 
  楊素習文與一般迂腐儒生又有不同。他非常留意治國安邦之策,關注文韜武略,時時以天下興亡勸勉自己,這爲他日後率軍征戰、參掌朝政、治理國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學習過程中,他結識了同樣志向遠大的牛弘。二人有着同樣的抱負,互相勉勵,互相幫助,結爲莫逆之交。牛弘後來在隋朝也建樹非凡,對於隋統一全國後的制禮作樂和思想文化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

南征北戰

 
楊素
楊素
  六世紀後半葉,中國處於分裂割據狀態。北方有北周北齊,南方有陳。幾大勢力集團互相攻伐,逐鹿中原。結果是,北周滅了北齊,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後建國隋,隋又滅了陳,全國遂告統一,結束了近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在這一段武力大較量的時期,楊素身經百戰,戰功顯赫。楊素帶兵的最大特點就是身先士卒,勇猛頑強。他在北周的時候曾經跟隨宇文憲征討北齊,結果宇文憲全線潰敗,倉促而逃,北齊士兵苦苦追逼。此時楊素顯出英雄本色,他置個人生死於不顧,率領十幾名驍勇善戰的衛士拼死殺出一條血路,使宇文憲得以生還。
 
  後來楊素自己領兵打仗,也格外強調勇猛頑強,不怕犧牲。他軍紀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有膽敢違抗軍令者,立即格殺勿論,從不姑息遷就。他對將士宣布:“不論你們過去功勞有多大,資曆有多深,這次違犯軍紀或是沒完成任務,就不要回來見我。”所以楊素所帶之兵皆英勇頑強,能征善戰。爲了’鼓舞士氣,殺一儆百,每次戰前,他總要先整肅部下,凡有過失的,哪怕是一點點小錯,都問斬於軍前,動輒幾十人.多則百餘人。尚未交戰,己方陣前已血流成河,而他卻談笑自若,像沒事一樣。這豈止是殺一儆百,簡直是殺百儆萬!然後他命令擂鼓助威,士兵們踏着戰友的鮮血奮勇爭先。第一次沖鋒,隻令一二百人的小隊往前,第二隊二三百人在後准備,同時,第三隊,第四隊依次准備。他下達死命令:各隊必須戰勝敵人,或者戰死敵陣,不許活着回來。如敵人尚未消滅而自己卻活着回來,則後面的梯隊先把前隊退回的將士立即斬於陣前,然後再接着沖殺。如此血腥的戰法,不僅使己方戰士心驚膽寒,也使敵方未經交手,先已畏懼三分。這種背水一戰的不要命打法激發了大家奮勇向前、決死疆場的決心,這樣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楊素之所以能做到這點。關鍵有二:一是作戰時身先士卒,沖鋒在前,爲將士們作表率;二是戰後論功行賞,爲將士們的封賞據理力爭。當時,别的部隊也打了勝仗,或由於將帥不知在上面邀功請賞,或由於某些奸佞小人進讒言等原因,將士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卻得不到什麼好處,挫傷了將士們的積極性。楊素則不然,他深得皇上寵信,敢做敢言,豪氣中透出一般霸道。凡跟着他打仗的,不愁打不了勝仗,打了勝仗更不愁封官論賞,所以許多英雄豪傑願意跟隨他,在他旗下作戰。

  說起楊素的勇猛頑強,膽略過人,不可不提他兩次對突厥的用兵。隋統一全國後,面臨的最大軍事壓力即是來自北方的突厥。突厥屬游牧民族,最善騎射,過去漢族與之交戰往往深受其鐵騎之苦。後來爲了穩妥起見,每交戰都以戰車和步、騎兵互相摻雜,防止陣型被突厥鐵騎沖散,同時爲了限制敵方騎兵,每結方陣,四周都圍上一圈鹿角砦。這種陣法雖然可以自保,卻也束縛了自己的手腳,未戰已處於不利地位。這一次,隋朝經過精心准備,於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派楊素統率大軍征討突厥。楊素一改往日戰術,棄鹿砦不用,結成自己的騎兵隊列,欲與突厥決一死戰。達頭可汗聽說以後,大喜過望,心想這真是天賜良機,漢人竟敢撤掉鹿砦,與我比試騎兵!乃下馬仰天而拜,率領10餘萬鐵騎來會楊素。兩軍剛一交手,達頭即覺形勢不妙,漢軍一改往日小心翼翼、膽小懦弱之態,人人奮勇,個個爭先,真是勢不可擋。達頭連忙組織陣形,欲扭轉頹勢,但爲時已晚,突厥兵在楊素大軍的左右沖擊之下潰不成軍,達頭本人也負重傷而倉皇逃脱。這次戰鬥,突厥始驕而後餒,主力遭受重創,敗軍號哭之聲不絕於道,此後突厥兵便聞楊素之名即色變。 
 
  三年以後——隋文帝仁壽年間,楊素又任行軍元帥,率大軍再次北征,一路步步進逼,突厥則節節敗退。等到楊素大軍追上突厥主力的時候,已近黄昏時分了。楊素思忖:若此時貿然交戰,突厥可能憑仗其騎兵逃脱追擊,這樣仍不能殲滅其有生力量。於是命大軍稍後再行,他親率兩個心腹衛士再加上兩個突厥降將,五騎馬乘着夜色混入突厥軍中,一路跟隨,竟然沒被發覺,這下摸清了突厥大軍的虛實。突厥軍看到隋軍不再追來,放松了警惕,加上夜幕降臨,便全軍下鞍解甲,安營紮寨,埋鍋造飯。值此突厥最爲松懈之時,楊素又悄悄返回,率主力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殺過來,突厥大敗虧輸,潰不成軍,隋軍終於大穫全勝,徹底解除了北疆的心腹大患。自此突厥遠走漠北,不再對隋朝構成威脅。
 
  楊素雖然驍勇異常,卻絕非有勇無謀之輩。他行軍布陣奇正相合,變化莫測,同時又能因勢利導,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對手采取不同的策略。隋朝統一北方以後,便意圖伐陳,又苦於長江天塹之阻。楊素便在長江上游建造五牙大艦,組建了,一支龐大的艦隊。此種艦分爲五層,高百餘尺,前後左右設置了6根拍竿以掌握航向和船身平衡,僅拍竿長度即達50尺。每艦可容戰士800人,桅杆上高高飄颺着元帥大旗。另外,他還建造了可容百餘將士的黄龍艦以及平乘艦、舴艋艦等各種級别的戰艦,互相搭配。艦隊組建完畢以後,他親率這支水軍從上游直撲三峽。船至流頭灘,兩岸山崖筆立,如刀劈斧削一般,水下水上布列着大大小小的暗礁明石,形成了一道道天然屏障,且水流湍急,行船艱難。陳朝將領戚欣率百餘艘青龍艦及數千軍兵固守在狼尾灘,嚴陣以待。楊素詳細考察了地形地勢,認爲如果白天攻擊,則實力盡暴露於陳軍之前,加以灘流迅急,戰艦不好掌握,便決定夜晚攻擊,這樣可以颺長避短。他集思廣益,制定了一整套詳細周密的作戰計劃。出航前,楊素鼓舞士氣道:“勝負大計,在此一擧。”隨即親率數千艘黄龍艦顺流東下,同時,他又派王長襲和劉仁恩各率精兵從南北兩岸由陸路夾擊戚欣的軍營。陳軍措手不及,全軍覆沒,戚欣單騎逃脱,餘眾皆被俘穫。楊素對俘虜極爲寬大優待,盡皆遣散,同時嚴明軍紀,對百姓秋毫無犯,顯出王者之師堂堂正正的氣度,此擧深得陳朝百姓擁戴。當大軍繼續東下之時,整個江面布滿了隋軍艦隻,旌旗連天蔽日,各艦井然有序,陣容極爲壯觀。楊素披甲執刃,挺立在平乘大船的船頭,頜下一副長須隨風飄盪,真是相貌堂堂,威風凛凛。陳朝百姓見此,紛紛傳言,以爲楊素乃長江之神,凛然不可阻擋。軍至歧亭,陳將呂忠肅在江兩岸開鑿岩石,横拉三條巨大的鐵索亙阻於江面,以圖阻擋楊素水師。針對此種情況,楊素和劉仁恩率軍登陸,從岸上攻占了呂忠肅的營柵,然後從容毁掉鐵索,繼續揮師東下。忠肅心有不甘,又在荆門布陣以待,組成了第三條封鎖線。這次,楊素派出千餘名在當地招募的土著士兵,他們熟習水性,分乘四艘五牙大艦,充分利用己方船身大的優勢,在江面上左沖右突,把一艘艘陳朝的艦隻撞得粉碎。呂忠肅單人逃脱,兩千甲士被俘。經此三戰,陳朝在長江上游的力量被完全肅清,楊素大軍一路高奏凱歌直下漢口,與皇子楊俊率領的大軍勝利會師。
 
  隋朝於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滅掉陳朝。次年,江南爆發了大規模的反隋叛亂,楊素又領命平亂。經過大小百餘次戰鬥,楊素以風卷殘雲之勢平定各處,兵麾所指,所向披靡,亂首高智慧逃守閩越。楊堅見大局已定,又關心楊素在外久戰,乃下詔慰勞,讓楊素回京休養。楊素反倒上表說:“值此乘勝席卷之際,應一鼓作氣,擒穫高智慧,徹底肅清亂軍餘眾,大功指日可待。我爲皇上和國家盡力,哪里顧得上自己的什麼休息。”楊堅隻好同意。亂軍的最後一股勢力是盤踞泉州的王國慶。他以爲北方將士不善海戰,防守非常忪懈。不想楊素正是從海道大擧進攻,結果王國慶大敗,軍士潰散,或逃入荒島,或潛進山洞。楊素一面水旱兩路大擧蒐捕,一面利用細作捎話給王國慶:“你叛亂謀反,大逆不道,罪在不赦。現在擺在你面前的活路隻有一條,那就是交出高智慧,主動投誠,這才有寬大處理的希望。”王國慶迫於壓力,走投無路,隻好照辦。自此江南叛亂悉數平定,楊素這才班師回朝。回京後穫賞頗豐,計有黄金40斤,純銀打造的瓶子裝滿金錢,上等的織品3000段,馬200疋,羊2000隻,田100頃,外加京師的一大片莊宅。更爲重要的是,楊素被任命爲尚書右僕射,即右丞相,與左丞相高穎共掌朝政。滿朝文武紛紛前來問候,絡繹不絕,他的威望也日盛月隆。

  楊素隋文帝楊堅死後,他的第二個兒子楊廣繼位,即隋煬帝。由於楊廣是在排斥了他的兄長楊勇以後被立爲太子接任皇位的,所以他的親弟弟楊諒對他帝位的合法性提出質疑,在太原起兵造反。此時,隋煬帝首先想到的就是楊素,派這位老將再一次出征。這也是楊素最後一次披掛上陣、馳騁疆場了。楊素老而彌辣,有謀有勇,其高壁一戰足可見這位老將的膽略豪氣。山西境内多山,楊諒利用此點,命趙子開率眾10餘萬於高壁安營紮寨,連綿50里,占據險要關口,擋住楊素去路。楊素乃分兵三路,每路兩千人,各奔晉州、絳州、呂州打阻擊,以防各州赴援。然後,他率率一支精兵潛入霍山,沿着懸崖峭壁前行,直搗趙子開大營,有如神兵天降,一戰而勝,並乘勝追擊,一直打到楊諒老營,將其俘穫。那位頗有些文采的煬帝親手寫定詔書,並派楊素的弟弟楊約將詔書送到軍中。詔書稱讚楊素道:“以少擊眾,……出其不意,霧廓雲除,冰消瓦解,長驅北邁,直趣(趨)巢窟……”這實在不是溢美之詞,尤其有兩點顯示出楊素所受的優寵。一是皇帝親手寫詔書,非同一般(過去由皇帝派人書寫);二是專挑楊素的兄弟去傳達皇帝的詔書,格外恩寵。楊約當上宦官是出於一次偶然的事抄:他小的時候爬樹玩,不小心從樹上摔了下來,身體下部摔到石碴上受到損傷,後來就做了宦官。楊素和他的這位弟弟關係非常好,因此煬帝派楊約去慰勞楊素。回京以後,楊素得賞物品頗豐,並立即被任命爲尚書令。尚書令是名副其實的宰相,總攬中樞政局,因爲位高權重,皇帝輕易不會授人,所以往往隻是一個空缺。整個隋朝歷史上隻有楊素一人任過此職,其權勢地位也於此時達到極盛。 
 
  楊素是一個富有軍事奇才的傑出軍事將領,他身經百戰,戰無不勝。無論陸路還是水路,江河還是海域,也無論步兵還是騎兵,草原荒漠還是懸崖叢林,他指揮作戰處處都得心應手。如果不是楊素過早死去,隋朝後來對朝鮮半島的用兵也許會是另一種結局。

率情用事

 
楊素像
楊素像
  楊素是個性情中人,從不善於隱藏自己的個人感情和政治傾向,總是喜怒形於色。他的發妻鄭氏生性刁頑,他有一次在氣頭上便憤憤不平地對鄭氏說:“我如果做皇帝,你别想當皇后!”不想鄭氏把這話告訴了楊堅。臣下想做皇上,這還了得!幸虧楊堅了解楊素的爲人,知道他說的是氣話,便從輕發落,給了他一個停職反省的處分。但是這個處分絲毫沒有改變他的言行。隋朝平定江南、滅陳以後,楊素因功進爵,受封爲郢國公。不知怎麼他對“郢”字特别反感,便又找楊堅鬧着改封。也難爲了他竟然引經據典說出了兩條理由。他說:“過去有個小村莊名叫勝母,大孝子曾子路過的時候就拒絕進入,因爲這個村子的名字不顺;而本朝前任受封於郢的是王誼這個叛逆,我不願與他一樣。”這下勾起了楊堅的往事。王誼與楊堅本是同學加親家,後來兩人翻臉,王誼被賜死於家,楊堅心里也不好受。尤其楊素最後一句話語帶雙關,他的潛台詞是:前次封在郢的王誼叛逆,賜死於家,我不願落個這樣的下場,你皇上恐怕更不願我楊素將來也叛逆吧。楊堅想想也有道理,便改封楊素爲越國公。

  楊素楊素自小即志向遠大,眼界當然也頗高。滿朝文武之中,他隻推重三人,一個是曾經提拔推薦他的恩公高穎,一個是他小時候的同窗摯友牛弘,另一個是文采過人的文友薛道衡。對於這三人,楊素從不掩飾自己的推崇和誇讚。拿牛弘來說。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獨孤皇后去世。像這種大事在過去是有着嚴格的喪葬禮儀規定的,但是由於長年的分裂和戰亂造成了所謂“禮崩樂壞”的局面,王公百官都不清楚該如何操辦獨孤皇后的喪事。現在國家統一,四海安定,獨孤家族權勢顯赫,獨孤皇后又德高望重,當然不能草草入葬,一時間獨孤皇后的喪事竟成了擺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難題,誰也不好表態。此時,楊素率先發言道:“牛弘博學,通曉經史典籍,這是大家都公認的,皇后的喪事唯有牛弘能定奪。”而牛弘這個書生竟然毫不辭讓,連一句謙虛客氣的話也沒有說,就洋洋灑灑,縝密地道出自己的見解,所定禮儀都引經據典,有據可查。楊素大爲感歎,也不怕惹起其他人的不快,當面誇讚牛弘說:“你真是了不起,衣冠禮樂都在你這里,我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啊!”等到楊素受命率兵遠擊突厥時,牛弘的書呆子氣又發作了。楊素行前去向牛弘道别。好友出征,生死未蔔,也可能再也見不上面了。分手時,牛弘送到中門,楊素便客氣地請他留步,不想牛弘果真止步,作揖而還,連大門也沒出。作爲摯交,楊素也不介意,隻是笑着對旁人說:“牛弘這個呆子啊,他的才智或許將來會有人趕得上,他的愚直卻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對於其他朝臣權貴,楊素遠沒有這麼大度和客氣。相反,准要是得罪了他,哪怕一點點小事,他也會懷恨在心,找着機會就要報複一下。特别是如果反對他的霸道,危及他的權勢,那是一定要置之死地而後快的。許多忠心耿耿的大臣就是這樣被革職免官,或充軍發配,有的甚至丟了性命。當時朝野之士一致認爲,論個人的文武才氣,格調風貌,高穎不如楊素,但是若講推誠體國,公允正直,具備宰相氣度,則楊素比高潁差遠了。尤其楊素頗受非議的是他對財富的追求一點也不亞於對權勢的追求。由於屢立戰功,次次都穫賞頗豐,也由於他權大勢大,強取豪奪,當然也不排除經營有方的原因,楊素積累了巨額資產,說他是隋朝首富一點也不誇張。他在當時的東西二京(即今洛陽西安)都擁有大片的豪華住宅,其壯觀華麗可與皇宮媲美。全國各地都有他經營的店鋪田宅,每天究竟進多少財,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他家光僕人就有幾千,還娶了一群姬妾舞女,他的侍女就有1000多人,這些人都披金掛銀,穿綢着緞。他一門子孫親戚,雖無什麼功績,也個個官居顯要,真可謂榮盛至極!
 
  楊素死後不久,他的兒子楊玄感竟起兵作亂,反對楊廣。被剿滅以後,楊廣將他滿門子孫盡數抄斬。楊素生前恐怕萬萬想不到會有如此結局。作爲一代名相,楊素文武全才,膽識過人,爲隋朝的建立與穩定立下了赫赫功勳。出將,他能縱横馳騁,決戰沙場;入相,他能經世致用,安邦定國,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他在權勢日重之時,任人唯親,排斥異己,受到後人的譏諷。作爲一個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功與過是那麼的分明;作爲一個有血有肉的個人,他又是那麼的大開大闔,率情用事。

謀權

 
 
《隋唐英雄傳之楊素》
《隋唐英雄傳之楊素》
  楊素,隋朝一代權臣。他年少好學,有大志,與牛弘(後任隋禮部、吏部尚書)同窗。知識淵博,文學、書法均有造詣,然不受人重視,隻有叔祖魏尚書左僕射楊寬對他讚賞,他對人誇耀說:“他是了不起的人才,楊家子孫誰也不及他。”  
 
  天和七年(公元572年)三月,周武帝誅殺字文護親掌朝政,株連多人,楊素團曾受護的重用,也受到冷落。此時,楊素以其父敷死於王事,未受朝廷追封,上表申訴。武帝不理,他連上三表,武帝大怒,下令殺楊素。楊素理直氣壯地說:“臣事無道天子,死得其所。”武帝聞言,刮目相看,欣賞他的膽略,赦免他無罪,並追贈其父爲大將軍,諡忠壯,授他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武帝又令素起草詔書,素下筆成章,文詞華麗,帝讚颺他說:“好自爲之,不愁富貴。”楊素回答說:“恐富貴來逼我,我無心圖富貴!”於是,武帝更加信用他。爲什麼楊敷死於鄴時隔九個月,楊素一聲不吭,直到他的靠山宇文護被殺才上表申理?其實楊素是把追封父功以鞏固門第作爲資本,以尋找新的靠山。正因爲他曾是字文護的人,激起了武帝的憤怒。而精於權術的楊素,想出了以壯言惑主的激將手法,果然奏效。這樣,不僅鞏固了門第父蔭,而且得到高官厚祿,受到皇帝器重。  
 
  在隋朝統一全國的戰爭中,楊素屢立戰功,不斷受到加封。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十二月,文帝任命楊素代蘇威爲尚書右僕射,與尚書左僕射高颎共掌朝政,楊素深知自己的政治才能遠不及高颎、蘇威,其所以能取而代之,一是軍功,二是善幹媚主。誠然隋文帝是歷史上有數的卓越君主,但他晚年心狹多疑,偏聽讒言,濫殺大臣,而素精於權術,投其所好,最得寵信,令素代威爲相,是文帝在政治上的一大失誤。  
 
  可文武百官都清楚,楊素“推政體國,處物平當,有宰相風度,不如颎也”。文帝心里也明白,治理國家依靠颎,隋朝“制度多出於颎”,“當朝執政將二十年,颎之力也”。楊素在軍事方面確是帥才。開皇十九年(公元599年)二月,隋征突厥,任命楊素爲行軍總管。四月,楊素大破達頭可汗。開皇二十年,晉王廣爲靈朔道行軍元帥,素爲長史,兩人結成知交。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十一月,以楊素爲雲州道行軍元帥擊突厥,第二年三月,又大破突厥。  
 
  楊素爲鞏固既得政治利益,他不惜危害國家利益。早在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隋在岐州之壯築仁壽宮,任命楊素爲監造。楊素請宇文聘書愷執掌將作大匠,封德彝爲土木監。素濫用民力,移山填穀以立宮殿,督役嚴急,丁夫多死,“疲頓顛僕,推填坑坎,覆以上石,因而築爲平地,死者以萬計。”時值酷暑,“役夫死者相次於道,楊素悉焚除之。”殘暴如此,令人髮指。  
 
  兩年後,仁壽宮成。宮殿宏偉壯麗,亭台樓閣“宛轉相屬”,前朝宮殿無與倫比。文帝派左相高颎視察,回奏:“頗傷綺麗,太損人了。”待文帝去仁壽宮親見如此豪華,又聽說楊素役了殘暴,大傷民力。大怒道:“楊素殫民力爲離宮,爲吾結怨天下。”這不是沒有道理的。楊素違背了治國崇尚節儉的法則,文帝曾告誡太子楊勇說:“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長人者。”同時,就在楊素廣征了夫修仁壽宮時,開皇十四年,關中大軍,百姓無衣食,以糠菜度日,文帝流淚自責不食酒肉,並率飲民就食洛陽.在此情況下,文帝深恐楊素傷民力錢財太甚而激起民變,故遷怒楊素。素束手無策,向封德彝請教。封爲人邪辟,多陰謀。他教楊素别害怕,轉求皇后,必有恩詔。  
 
  楊素即在北門拜見獨孤皇后說;“帝王之法,有離宮别館,今天下太平,造一座宮殿又花得了多少錢呢!”皇后以此言勸帝,帝果然轉怒爲喜,反以素爲忠誠,召素入見,獨孤皇后在側安慰楊素說,你知道我們“無以自娛,盛飾此宮”,表現了你的忠孝!賞錢百萬,絹帛三千疋。顯而易見,楊素是把仁壽宮建立在數十萬農民的血汗之上的,他以此爲厚禮奉獻給楊堅夫婦,得到“忠孝”的美譽,使皇帝更加信任他。 
 
  文帝晚年,隋宮廷發生了爭奪太子之位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楊廣爭奪帝位,楊素起了擧足輕重的地位。開皇元年(公元581年)二月,楊堅正式建立隋朝,立世子楊勇爲太子。勇好學,通詞賦,性寬和。軍國政事及尚書奏死罪以下,皆令勇參加處理,勇對時政不便,多所損益,文帝采納。一次,文帝打算遷山東之民充實北部邊塞,勇進諫說擾民太甚,文帝遂止,多次對朝臣說勇有治國的才能。然而楊勇的致命弱點是承襲士族的奢侈之風,喜聲色犬馬,又不善於掩飾。勇曾裝飾蜀銷,文帝批評他不節儉。  
 
  不久,遇冬至日,百官朝拜楊勇,他張樂受賀,儀似天子,違反禮制。文帝下詔禁止,稱今後冬至朝賀,免上東宮,開始猜疑楊勇。勇喜美色,尤其寵愛昭訓雲氏。開皇十一年九月,他的妃子元氏子息心疾而死。元妃是獨孤皇后爲勇所配,懷疑勇,並派人偵勇罪過,勇失愛於父皇與母後。  
 
  文帝次子楊廣覬覦太子之位已久,明白哥哥失寵於父母的原因,就更加刻意矯飾自己。他隻與蕭妃居住,文帝到他的居所,他藏美妾於别室,僅留穿粗布老嫗侍左右,樂器上弄滿堂上,文帝以爲廣不好聲色。楊廣又賄賂宮室,上下稱廣“仁孝”。看相的術士對文帝說:晉王廣“貴不可言”,嗣皇位者,“皇后所最愛者當與之”。在這一系列假象的蒙蔽下,文帝遂有廢勇之意。接着,楊廣乘機人宮在獨孤皇后面前痛哭失聲,偽稱太子勇要殺他。獨孤氏大怒,咒罵楊勇如“豚犬”,決意廢太子勇。  
 
  廢立太子是國之大事,宰相是要參加決策的。這期間,右相楊素態度曖昧,坐觀時變,而左相高颎則不然。早在平陳之時,他因殺美人張麗華而得罪了楊廣,又與楊勇是兒女親家。開皇十九年六月,文帝試探高颎說;“有神告晉王妃,言王必有天下。”領回答說;“長幼有序。”文帝沉默不語。獨孤皇后知道高颎的態度不可改變,便設法除掉颎。隨後,文帝令選東宮衛士入上台宿衛,以此削弱東宮勢力。高颎對此持反對態度,奏稱:“若把東宮強者抽掉了,恐東宮宿衛太弱。”文帝變了臉色說:“天子宿衛要勇者,太子何須壯士?你難道要我蹈前朝的覆轍嗎!”因而懷疑穎與勇姻親爲奸,不滿之情溢於言表。獨孤氏見此,也乘機挑撥,令人妻颎謀民文帝益信。  
 
  八月,文帝罷免高颎上柱國、右僕射,除名爲民。楊素是高颎椎薦的,又身居右相,他可以出來爲之辯冤。可他卻沉默不言,不僅表明他是忘恩負義之徒,而且暴露出他有坐收漁人之利的意圖。果然,從這年九月開始,他獨掌相權,成了廢立太子的關鍵人物。  
 
  當時,宇文述是楊廣的心腹,他對楊廣獻計說:“誠然,皇太子失愛已久,大王才能蓋世,可是,廢立者,國家大事,並非易事,然能移主上意者,唯楊素耳,素所與謀者唯其弟楊約。我與楊約是朋友,先與約謀,則大事可成。”  
 
  楊廣大喜,派宇文達賄賂楊約,並諭旨皇帝、皇后有廢勇立廣之意。楊約對楊素講了這事,楊素拍掌說:“我沒有考慮到,靠你啟發,但不知皇后所言虛實,若是這樣,我一定於。”  
 
  楊素拜見獨孤皇后,微稱普王仁孝與文帝相類,以此試探。獨孤氏流淚說:“你講得對,他很孝顺,我真害怕勇兒害了他啊。”楊素立即攻擊勇“不才”。獨孤氏重賞了場素,讓他參決廢勇立廣的陰謀。  
 
  楊勇聽到了風聲,不知如何是好,文帝亦知勇不安,派素去東宮觀察他的動靜。楊勇得到來報,穿着禮服等着接待素,可素故意不進門,以激怒楊勇。勇知素侮辱他,憤慨形於顏色。素回報文帝:“勇怨望,恐有他變,願深防察。”文帝更加懷疑勇。  
 
  獨孤氏派人收集勇的過失,加以添油加醋上報文帝。楊廣也賄賂東宮幸臣姬威,羅織楊勇罪名,於是,“内外喧謗,過失日聞”。文帝信以爲真,遣人摒去東宮侍衛,加強自己宿衛。太史令袁充對文帝說:“我觀天文,皇太子當廢。”文帝說:“天意如此,朝臣不敢說什麼了。”遂決定廢勇。  
 
  楊勇做太子二十年,理政寬平曾得到文帝稱道;而楊廣好聲色犬馬較楊勇有過之而無不及,隻不過他善幹矯飾罷了。名臣李綱曾上書文帝說:“今日之事是皇上的過失,非勇之罪。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賢明之士輔導之,足堪繼嗣皇業。”李綱官雖卑微而敢犯顏直諫,與楊素陰謀誤國相比,忠奸是何等分明。廢勇立廣是文帝晚年最大的失誤,他的失誤導因於輕信楊素和獨孤氏的讒言,所選非人。  
 
  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元月,文帝以尚書右僕射楊素爲左僕射,蘇威爲右僕射。成性怯懦,素從來都輕視他,做事獨斷專行。因此,實際上是楊素一人獨掌相權,他夢寐以求的權勢如願以償了,也在用手中的權力,做更多的壞事。

詩選


  《送蔡君知入蜀
 
  金陵已去國,銅梁忽背飛。
  失路遠相送,他鄉何日歸。
 
  《賦得笛詩
 
  作曲是佳人。 制名由巧匠。
  鵾弦時莫並。 鳳管還相向。
  隨歌響更發。 逐舞聲彌亮。
  宛轉度雲窗。 逶迤出黼帳。
  長隨畫常里。 承恩無所讓。
 
  《贈薛内史詩
 
  耿耿不能寐。 京洛久離群。
  横琴還獨坐。 停杯遂待君。
  待君春草歇。 獨坐秋風發。
  朝朝唯落花。 夜夜空明月。
  明月徒流光。 落花空自芳。
  别離望南浦。 相思在漢陽。
  漢陽隔隴今。 南浦達桂林。
  山川雖未遠。 無由得寄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